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帶你走進德國人一臉懵圈的藝術生活

帶你走進德國人一臉懵圈的藝術生活

開會啦! 請來自法、意、德三國的代表入場!

右上、左下、右下分別為塞尚Cézanne、雷諾阿Renoir、莫奈Monet

左中、左下、右上、右下分別為達芬奇Da Vinci、拉斐爾Raphael、提香Tiziano、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相較於歐洲的大國鄰居法國和義大利藝術家的群星璀璨,德國在藝術方面為國人所熟知的代表人物確實屈指可數,最為著名的阿爾布雷特·杜勒Albrecht Dürer也只是在版畫、木刻畫、銅版畫等「小眾」領域取得了尤為特出的成就。此外,或許也只有德語學習者或德國愛好者會對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畫作《霧海漫遊者》(Der Wanderer über dem Nebelmeer)和《呂根島白堊崖岸》(Kreidefelsen auf Rügen)還有所印象。

還記得德語教科書里這兩幅畫的小夥伴,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

出生於德國錫根的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也因在年幼時舉家前往安特衛普,成為之後著名的佛蘭德斯畫家,與德國並無太大關聯。其他諸如霍爾拜因Hans Holbein、門采兒Adolph Von Menzel等德國畫家,反正我在搜狗輸入法中試圖輸入他們的名字時,並沒有自動匹配出相對應的正確漢字。

但畢竟作為一個國民受文化教育程度非常高、天氣冷到可能也需要偶爾去博物館裡暖暖身子的國家,德國普通民眾對藝術的態度究竟如何,畫出來的畫是不是還停留在幼兒園水平,站在抽象畫前是不是一個活脫脫的黑人問號臉表情包,家裡的牆上又喜歡掛哪些藝術品來彰顯自己的品味呢?

Wie wir Deutschen ticken

首先來看一組數據,了解一下德國人日常與藝術的交集。乍一看,這百分比確實都挺低的,符合藝術史上德國人與藝術相對疏遠的關係。不對,等等,最後一個46%還行,那我們就先看最後一個吧。定睛一看,46%的德國人覺得自己和藝術並沒有什麼緣分,搞不太懂藝術是怎麼一回事。這個數據還不超過50%,德國人應該已經可以感到欣慰了。我們再看看其他數據:26%的德國人覺得自己對藝術略知一二;只有21%的德國人每年會多次光顧博物館(難道是因為博物館冬天的暖氣還不夠足嘛...);19%的德國人平時也會塗塗畫畫;5%德國人會參加藝術課程。總的來說,就像這部分調查標題所寫的那樣,藝術在德國只是一個小眾活動Minderheitenprogramm,可見藝術的神殿在德國的根基確實並不紮實。

Wie wir Deutschen ticken

雖然剛剛明明講了德國人根本不太了解藝術,但接下來還是讓我們來強行了解一下德國人對藝術本質的一些看(wu)法(jie)吧:

65%的德國人認為一個好的畫家必須要有好的繪畫技巧;而50%的德國人認為藝術和技巧還是有區別的,藝術更多是指繪畫背後的藝術構思。

此外,80%的德國人在觀賞畫作時常常會有「這也算藝術」的吐槽;59%的德國人看到這類作品甚至會有「我上我也行」的衝動。

57%的德國人認為畫作中應該包含能夠明確辨識的人物或物體,看到抽象的畫就想抽;67%的德國人認為畫作在藝術品市場上的價格與其真正的藝術價值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德國人在理解藝術本質上的懵圈想必和我們中的大多數還是找到了共鳴。

Wie wir Deutschen ticken

最後,來看看德國人都在自家牆上掛些什麼藝術品呢?58%的德國人會掛自己的照片,欣賞自己的美貌;32%掛風景照等來作裝飾;31%會掛真品畫作或限量的複製品;24%的德國人會掛些藝術海報;22%會掛上自己的親手創作;21%則掛上孩子的畫作;13%會貼上圖案貼紙;6%掛上掛毯;12%德國人家裡則是「家徒四壁」。總的來說,德國人更偏愛自己的照片,掛上自己或孩子原創畫作的比例也相對不低,在中國並不常見的貼紙和掛毯也佔有一席之地。

藝術的流行與傳統和契機都密不可分,德國沒有作為基督教中心義大利的宗教傳統和文藝復興的興起,也沒有法國王室對藝術的追求和印象主義的崛起,以至於在歐洲的藝術版圖上只能算是不溫不火,也使得德國國民對藝術的喜愛與認知應該均處於歐洲平均水平附近。但即使沒有義大利、法國藝術那般轟轟烈烈的知名度,德國藝術依舊在核心主旨和表現手法上獨樹一幟,展現著這片土地上普通人民的精神世界,甚至成為了德意志民族發展和奮鬥的寫照。下期的推送將通過幾個關鍵詞試圖解讀德國的藝術世界,揭開德國藝術神秘而閃光的面目。

資料來源:

文中多數同一風格的圖表出自Wie wir Deutschen ticken一書,由調查機構YouGov於2014至2015年間開展科學嚴謹的問卷調查,並以活潑的圖表代替冰冷的數字展現德國人的經歷、偏好、思維模式及處事方式。

者介紹

惲越,六年同濟德語出品,萊茵河畔浸潤一番,畢業後又轉移到了同濟又一方對德寶地——中德學部繼續耕耘。希望以九零後的視角,竭盡所能為大家展現德國的日常生活和獨特魅力。我的文章可能並不那麼「專」業,但希望成為你更深入了解德國的敲門「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德人文交流 的精彩文章:

TAG:中德人文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