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瓶梅》中的另類佛教書寫:一個藏污納垢的世界

《金瓶梅》中的另類佛教書寫:一個藏污納垢的世界

《金瓶梅》中充斥著各種佛教描寫,寺廟禪院、法事活動等不僅為故事的發展增添底色,有時也對故事情節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古往今來,人們對於這些描寫的看法都不一致,有的人認為這是作者借佛教來宣揚善惡相報的道理,也有人認為作者多半還帶著些許嘲諷的態度。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歸根到底還是由於文本自身的分裂。作者一邊讓這些和尚尼姑們做法事,同時宣講修成正果的故事,另一方面又在很多場合對他們進行了辛辣的揶揄、諷刺,他們或色膽包天,或利欲熏心,和佛教徒在人們心中的正面形象相差甚遠。

大體上說,《金瓶梅》中的佛教是作者闡發思想的武器之一,作者對其還是保持著肯定的態度,但作為佛教「代言」的佛教徒卻往往被刻畫為反面形象。

第八出場武大亡靈做水陸的報恩寺和尚,已然為後面出場的大多數佛門中人奠定了基調。他們一開始都一本正經、裝腔作勢,場面莊嚴肅穆。然而一個潘金蓮卻將他們的偽裝悉數撕下,他們「一個個都昏迷了佛性禪心「,心猿意馬,七顛八倒。甚至還有一個僧人借洗手之故,來到潘金蓮的窗下,竊聽西門慶和潘金蓮的交合之聲,沒有半點羞恥和難為情,反而「聽了個不亦樂乎」,並且還一個傳一個惹得忠僧「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清河縣永福寺的道堅長老,在作者的筆下,總是「光溜溜一雙賊眼,單睃趁施主嬌娘」,他打著寺廟的幌子,背地裡乾的卻是 「仰觀神女思同寢,每思嫦娥要講歡」的齷齪勾當,哪有一點高僧的做派。在他那裡,寺廟儼然成了一個藏污納垢的場所,什麼清規戒律、漫天神佛,不過是其猥瑣面目之上的遮羞布。在永福寺,還有一個胡僧,他竟然施捨給西門慶「房術的葯兒」,何等滑稽可笑。

第八回針對報恩寺六個僧人在潘金蓮面前的醜態百出,作者做出斷語,說道:「世上有德行的高僧,坐懷不亂的少。古人有云:一個字便是『僧』,二個字便是『和尚』,三個字是個『鬼樂官』,四個字是『色中餓鬼』「,其嘲諷之情溢於筆端。

當然,小說中的佛教徒並不都是反面形象,第八十四回和第一百回出現的泰山雪澗洞的普靜禪師可謂是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僧。他不僅潛心修佛,而且在小說情節發展上還有重要作用,搭救月娘、幻化孝哥,是《金瓶梅》敘事結構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從這個人物形象身上,我們還是能看到一些光明和希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何有之鄕 的精彩文章:

TAG:無何有之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