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易筋經》十二式

《易筋經》十二式

易筋經十二式,以十二為數,那麼和人體十二經筋到底有何關係呢?關於十二式每一式對用某條經筋或者經絡的說法做了一些總結,綜述如下:

十二經絡運行圖

十二經筋是黃帝內經中提出專門對應人體十二正經的,十二經筋是經絡內氣運行的基礎和供給。雖然十二經筋涵蓋了人體主要經筋內容,但不可否認,人體的經筋組織縱橫,且和筋膜相互關聯,而且經筋所包含的內容諸多。涉及到了肌腱、結締組織、血管、神經等綜合內容,所以單純說每一式對應某一經筋,未必能令人信服。十二經絡是循行於經筋之中的精微物質,這種經氣按照特定軌跡和運行速度周流於人體系統內部而不可見,人體的運動對經絡經氣的運行的影響肯定是有的,但要明白,只有經筋的改變才會使得經絡經氣的運行產生改變,當然如果是病人,則經絡經氣的阻礙和衰緩並不單單是經筋的問題。

第一式:韋陀獻杵

這一式中鍛煉的經筋為手陽明經筋,習練時必須兩腳相距約一尺二三寸的距離,最好以本人的腳為標準,兩隻腳的距離等於一個腳的長度。同時後踵和腳尖必須看齊,兩腳的內側空襠里,立成一個長方形的樣子。

第二式:韋陀獻杵-橫擔降魔杵

這一式,實際鍛煉中,雙掌上托,對太陽經筋有抻拉的效果。在具體實操中,雙掌上托,反而是小指外側面抻拉明顯,立掌則食指抻拔明顯,雙掌向下,則食指、中指兩處經筋都有明顯感覺。下肢的練法中,要足趾擔負全身重量,如同房屋基石之立柱,其用意和足趾掛地的效果是一樣的,目的是要強化從足趾到腹部的筋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皆走腿之內側,故腳尖踮起及足趾掛地之之功效實為強化肝腎之功能也。

第三式:韋陀獻杵-掌托天門

這一式對少陽經筋和足陽明經筋都有作用,練法中並非是好像手掌托著天門一般往上用力,而是通過內視之法從頭頂天門穴往上觀去,實則意思則為使得全身氣脈從下往上灌輸之意。

第四式:摘星換斗

這一式鍛煉足太陰脾經筋,練習中上手手腕處要向里繃緊,要養成習慣,手臂要略彎,手用暗勁撐著;身體前面不要動,後面要拉伸,腿微彎,吸氣時上手用背來托,不是臂上去的,整個上舉的過程都用暗勁含著,需要仔細體會。這樣慢慢就會感受到腰眼的開閉了。腰眼起伏是自動發生的,只要做好,就會這樣。慢慢腰會熱,強腎。

第五式:出爪亮翅

這一式立掌前推的話,所抻拔的經筋會感到掌根發緊,說明所對應的是陰面經筋,不管是厥陰經筋還是少陰經筋,都是陰面的。練習中雙掌推出時要挑食指,手繃緊,肘微彎,推到盡頭時略停頓,用肩膀的力量再往前送一下,帶點意念,好像兩手間有個月亮,意念不要重,這是12式唯一用意念的地方。

第六式:倒拽九牛尾

此式從練功方法上可見,下肢採用弓步,弓步本身就是鍛煉下肢經筋的,要求後足跟不可抬起,抻拔腿部陰面經筋,而胳膊翻轉伸出,則是抻拔上肢陽面經筋。後拽前牽,韻味無窮。膀腋胯腿,周身協從。吸來呼去,順力逆行。手捉腳踏,意乃從容。

第七式:九鬼拔馬刀

這一式鍛煉的是足太陽經筋,練習時頭背扭轉,肩手反襯,正是鍛煉脊柱的好方法。開陽閉陰,弗嫌力猛,意灌肘尖,氣靜心平。

第八式:三盤落地

這一式鍛煉足少陰經筋,強健腎部。練習時脊柱要正直,不可彎曲前傾,要如棍插地一般,而人之三盤則如串上之珠,上下疊落,下蹲時,頭略抬,則可身子不彎。還有就是要緩,起吸落呼,越緩慢越好,不可時快時慢,另此式可演變為樁功,另有練法。

第九式:青龍探爪

這一式鍛煉的是手厥陰經筋,練習時中指根要伸舒,意在使心火下降以制腎水,水上而火下,水火即濟,旋轉帶脈而練腰腎,而調息微噓,則指呼氣用嘴輕吹而噓,而一開一閉之欺門穴為肝經之募穴,也是降火之法。

第十式:卧虎撲食

這一式四肢著地,不光鍛煉手少陽經筋,也鍛煉足部陽面經筋。練習要點是伏地上下時要利用腰腹的前後收放,實現身體起伏,不要單純使用肩臂力量,抬起的腳要穩,並含著勁,不能松垮。

第十一式:打躬式

這一式鍛煉足太陽經筋,練習時俯身彎腰,不可一彎而下,需從腰椎慢慢下彎,整個脊柱保持抻拉,慢慢一節一節下彎,收回時候則也要從腰椎開始一節一節往上卷著收,如卷尾之狀,此式可以斂氣入骨。

第十二式:掉尾式

這一式鍛煉足厥陰經筋,練習此勢為掉尾,是使全身放鬆,調理周身氣機,隨著做拔伸下肢後,再「起而頓足」,使全身鬆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筋洗髓功 的精彩文章:

洗髓功早晚練功效果的差別

TAG:易筋洗髓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