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李白為什麼淪落到這種地步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李白為什麼淪落到這種地步

李白

李白的一生可以說是充滿戲劇性的、波瀾起伏的一生,狂放不羈的性格讓他的人生詩意盎然,也給他帶來許多的麻煩。

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時候,曾因詩名而獲得唐玄宗的青睞,官奉翰林。但正所謂性格決定成敗,孤傲不群的性格同樣讓他在朝廷之中難以立足,受人排擠也在情理之中。好在唐王惜才,賜金放還,讓他寫詩,讓他喝酒,讓他無憂無慮地暢遊名川大山。

可是,李白卻是一個有著遠大抱負的人,他曾自命「我本楚狂人」(《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常常吟詩縱酒,笑傲公侯,以狂放不羈的態度來抒發欲濟世而不得的悲憤心情。

更有甚者,他的胸中始終存在著退隱與濟世兩種矛盾的思想。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避居廬山李白適逢永王李璘出師東巡,應邀入幕,并力勸永王勤王滅賊。永王不久即敗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潯陽獄,許多人力主殺掉李白。這時崔渙宣慰江南,收羅人才。李白上詩求救,夫人宗氏也為他啼泣求援。後得駐紮在潯陽的宋若思解救,並成為宋若思的幕僚。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但後來不但未見任用,反被長流夜郎。

一直關注著李白的杜甫,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焦急萬分,以一首《不見》表達了自己對偶像深深的同情和擔憂。

不見 (唐)杜甫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注釋

「李生」句:李生,指李白。杜甫與李白天寶四載(745年)在山東兗州分手後,一直未能見面,至此已有十六年。

佯(yáng)狂:故作顛狂。李白常佯狂縱酒,來表示對污濁世俗的不滿。

「世人」句: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獲罪,系獄潯陽,不久又流放夜郎。有人認為他有叛逆之罪,該殺。

憐才:愛才。

匡山:指四川彰明縣(今江油縣)境內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讀書於此。

「頭白」句:李白此時已經61歲。杜甫這時在成都,李白如返回匡山,久別的老友就可以相見了,故云歸來。

簡析

開頭直抒胸臆,表達渴望見到李白的強烈願望和對其思念時間之長,流露出對李白懷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憐和同情,因為他們在兗州分手已有整整十五年沒有見面了。

接著以對比手法,突出自己對李白的同情。李白被牽連,許多人要將「亂臣賊子」李白處以極刑。這裡「皆欲殺」和「獨憐才」,突出表現了杜甫與「世人」態度的對立。「憐」承上「哀」而來,「憐才」不僅是指文學才能,也包含著對李白政治上蒙冤的同情。

頸聯宕開一筆,勾勒出一個詩酒飄零的浪漫詩人的形象。杜甫想像李白在飄泊中以酒相伴,酒或許能澆其塊壘,慰其憂愁。這一聯仍然意在寫李白的不幸,更深一層地抒發了懷念摯友的綿綿情思。

最後用熱切的呼喚作結,為李白的命運擔憂,希望他葉落歸根,終老故里,聲聲呼喚表達了對老友的深長情意。

原詩題下自註:「近無李白消息。」可能是李白因永王事流放夜郎被赦,又得到鄭虔在台州的消息後,引起對李白的思念而寫的。次年即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李白就去世,所以詩也應是杜甫懷念李白的最後之作。

感悟

一個詩人,才高八斗,卻固執地想擠進統治者的行列,而自己的性格又與統治者格格不入,這是一個無法中和的矛盾。當自己無法改變社會、無法改變那個統治集團的時候,要就免為其難改變自己,要就遠離他們,寫自己的詩,否則,只能落得個「世人皆欲殺」的悲怪結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養齋 的精彩文章:

讀一讀這首詩,你會進一步了解什麼叫虛實相生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看名家是怎麼理解的
神形各異的酒中八仙,你知道幾個
想成功,必須修好自己的碼頭

TAG:三養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