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軍突破美軍最強利器竟是它,服役20年該機型全球已少見

我軍突破美軍最強利器竟是它,服役20年該機型全球已少見

上個世紀90年代,殲轟7,俗稱是:飛豹,開始服役了,至今已經服役了20年時間,也算一款老型號了,也許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幾款正在量產的專用攻擊機之一,雖然它的生產還沒有停止,但距離停產也快了,畢竟伴隨著技術的進步,裝備進行更新也是很正常。

別看很多人對它的評價不高,主要就是缺少現代化的形象,通俗一點來說,顏值不高,和殲11等型號相比較,好像要差上一代,實際上卻為我軍空中作戰力量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現在現役規模超了200架,比蘇30MKK戰機的數量多了一倍以上,它主要任務就是對地對海攻擊,假如有誰在討論它的空戰能力,那就是對它的地位認識不清:它是攻擊機,並不是戰鬥機。

飛豹的設計完全是以對地對海攻擊作為目標,所以強調了大航程,它的作戰半徑達到了1650公里,大載彈量,它還擁有9個外掛點,通過了使用複合掛架,其載彈量達到了6.5噸以上,是一款很不錯的攻擊機。現在我軍面臨的主要威脅並不是國土防空,那一個時代早就已經退去,現在要考慮的問題,其實是怎樣突破海上圍堵。美軍沿著第一島鏈構建了一條封鎖線,阻攔我軍進入太平洋,怎樣去突破它,已經不是簡單地使用戰鬥機爭奪制空權,更多的是在考慮如何爭奪制海權,打開通場。這其中對地對海打擊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殲轟7發揮關鍵一環的作用。

現在對殲轟7的改進已經基本達到了極限,航電以及武器系統已相當好了,不過這個屬於是機載設備的變更,其它型號也能進行相同的改進,這還算不上它的優勢,機體部分已沒有什麼改進的餘地了,發動機也不存在什麼改進的空間,做為一個平台的本身,它已經改無可改。

以前的殲轟7占著一個純國產化的優勢,成本很低,而且不受制於人,和進口的蘇30MKK相比較,確實擁有很多的優點,然而隨著殲16的成熟,這一個優勢其實已經失去了。殲16也是全國產的,幾乎在所有的性能上面都要更高,不僅僅擁有更大的載彈量,最高的航程,也擁有了更大的機內空間,可安裝更多更好的航電設備,相控陣列雷達、玻璃化座艙、電子戰系統等等。更重要的就是,殲16屬於是多用途型,具有良好的制空作戰能力,這一點是殲轟7沒辦法比的。唯一的優勢,就是它的成本低一點,更成熟,但仍然不足以彌補性能上的差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尖峰時刻 的精彩文章:

面對印度新導彈的挑戰威脅,根本輪不著東風41上陣
戰亂地區這些擁有中國血統的武器大多數絕非出自國內,一國正在瘋狂山寨
美軍至今無法準確了解中國094型核潛,無法得知這些信息就是鐵證
戰機出口俄米格35註定不是殲10對手,兩大關鍵裝備通通毫無賣點
052D艦停產之後055或也難逃同樣命運,真實要為這一戰艦讓路嗎?

TAG:尖峰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