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文令:金谷青年

陳文令:金谷青年

出身民俗文化濃郁的閩南小鎮

堅持作品的公眾化

他的創作與生命緊緊相連

YT CREATIVE MEDIA - 【雕塑的故事】第四集-陳文令:金谷青年

他出生在福建泉州安溪一個名叫金谷的村莊。

那是文革初期,整個中國的村莊都處在貧窮之中,物資匱乏,安溪也不如今時,有著茶園經濟的滋養。

小紅人如同他的自傳體,與他的生命相連,圖為2002年在廈門海邊的展示場景

少時的他,筆紙短缺,沒有一件玩具,就常在家門口溪邊的沙地上畫畫,或者是手裡拿著一塊碳,看到哪裡有白牆就在牆上塗鴉,母親還時常因為他畫了鄰居家的白牆而去跟鄉鄰道歉。

福建當地宗教環境豐富雜糅,宗祠家廟之中的雕梁畫柱、寺廟之中的關公像、文廟之中的明清龍柱及安溪名勝清水岩寺的塑像,便成了他最早接觸藝術的途徑。

陳文令重回故鄉的文廟之中,閱讀少時影響他頗深的雕刻

他在山野里挖泥,意臨寺廟裡的關公像,然後砌土窯將其燒制而成,還帶著小夥伴們一起抬著關公神像上山開光游神。這是他人生中第一件完整的作品,是雕塑,更似一場行為藝術。

後來,他少年時的玩物堅持逐漸演變成了對繪畫與雕塑的迷戀。父親在解放前曾在廈門集美讀過高中,也時常鼓勵他要有一技之長。漸漸地,他會給鄰居家畫個門飾彩繪,也給寺廟畫門神和壁畫,既滿足了兒時的興趣,還可以賺些錢補貼家用。

陳文令 《紅色記憶-秋涼》167x32x30cm 銅 烤漆 2002

小紅人這一形象如同他的自傳體,隱喻著他生命個體的生存狀態。他一直懷著少年心性和少年夢想,這對他藝術秉性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88年,他曾陷入了嚴重的神經衰弱之中,醫生建議他多休息多放鬆,於是他回到故鄉的村莊。清澈的溪水旁都是光著屁股嬉戲的孩童,這個場景突然激起他的靈感,他將小紅人從幾件做到百餘件。2001年底,當小紅人系列雕塑在廈門珍珠灣海灘展出時,引來了成千上萬的觀眾,可謂是一舉成名。不久後,他從廈門移居北京,從此開啟了更加國際化的藝術征程。

陳文令 《紅色記憶-羞童》 163x40x38 銅 烤漆 2001

他的創作與生命一直保持著一種緊密的連結。

死亡是一代代人的相隔,隔開了恐懼,與生死的距離。

1996年3月22日,他和當時還是女友的太太相約鼓浪嶼作分手的告別,卻遭遇3名歹徒持刀搶劫,被刺20多刀,近乎喪命。直到2011年父親去世後,他方能重新回頭面對曾經的劫案。「我覺得我應該做一件作品,來梳理和升華這個生死悠關的劫難,後來就有了《懸案》這件作品。它如同一個鮮活殘酷的生物鏈,人類捕捉鯊魚、鯊魚攻擊河馬、河馬吞食鱷魚、鱷魚反擊人類,環環相扣,在生死瞬間,誰都是勝利者,也都是失敗者?只有放下,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勝利,這也許就是寬恕本身的力量。」

2010年,時隔兇案14年,陳文令完成作品《懸案》,放下過去

展覽過後,他重新回訪了傷害過他的三個案犯的村莊,以匿名的方式資助了案犯的家庭,並將作品《懸案》獲得的30萬獎金捐給了當地的一所勞改犯的子女學校。他說:「真正的寬容是為了別人,更是為了自己。我希望這些孩子們能夠得到愛,不去仇恨,不去犯罪,不再拿著屠刀傷及他人,從而使這個社會更加美好。」

2003年,陳文令以「豬」為形象創作了「幸福生活」系列,反諷消費主義時代人性的異化

大型裝置雕塑《共同體》,創作於2013—2017年,圖為2017年參加成都安仁雙年展開幕場景

2014年,他突然被診斷出患了鼻咽癌,經過一番抗爭,很快地將病魔趕跑,雖然他的創作節奏因此慢了下來,但從未停止,在康復期間他畫了數以千計的水墨手稿,彰顯了更加自由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康復後,他創造了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共同體》,這是一件高10米寬18米的大型裝置雕塑。它隱喻了互聯網時代中世界萬物相互碰撞、相互支撐、共享與共榮的複雜關係。正如海明威曾說:「所有的人是一個整體,別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

陳文令為奶奶寫生的塑像

2017年2月9日,為實現100歲奶奶的生前遺願,一尊高4米2、重3噸多的關公騎馬銅像矗立在陳文令故鄉泉州安溪金谷村的家廟前。奶奶的離世再度讓他真切地感知到死亡。

他幾乎不做傳統的東西,但奶奶的遺願,激起了他極大的熱情去重溫傳統的宗教雕塑語言。他做了關公像立於陳氏祠堂前,回敬村莊,同時將自己標誌性的「小紅人」倚靠在關公身後,回報百歲的奶奶與自己離開了34年的故鄉。

陳文令完成奶奶的遺願,將關公像捐贈給故鄉家廟。

家中老宅的對面有一座山,名叫孤萬山。少年時,他拼盡全力,也只有一次登上山頂。而再度回望故鄉時,他依舊帶著對於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

「死」在拉丁文中的含義是從少數人走向大多數,他自此頓悟,豁然開朗。經過兩次個體生命的劫難,他說,「對生與死,我比一般人有著更加深切的體悟和豁達。」

他就是雕塑藝術家陳文令,他的創作關乎死亡,又與生命線索緊緊相連。

藝術家陳文令在故鄉金谷

關於雕塑的故事——2017明天當代雕塑獎發現之旅

「雕塑的故事——2017明天當代雕塑獎發現之旅」5月正式啟動,與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雕塑藝術人物一起,走進中國五座城市的地標建築、創意中心、美術館中,以大師論壇的形式分享藝術最動人的時刻以及背後艱辛的故事,與千萬公眾共同開啟一場生命的文化藝術之旅。

創立於2013 年的「明天當代雕塑獎」已經成功舉辦五屆,成為中國重要的雕塑藝術推動平台。2017年,「雕塑的故事——2017明天當代雕塑獎發現之旅」由四川美術學院、明天文化主辦,YT CREATIVE MEDIA雲圖呈現,助力「明天當代雕塑獎」成長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雕塑文化推動平台。

特別鳴謝/僑福芳草地

Contact Us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email我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藝術雲圖 的精彩文章:

藝術家描繪女孩「不安的童真」
2017年全球10個最令人難忘的攝影展
世界第一本變性童話故事書
聽向京和廖斐展開一場關於雕塑的對話
這些紐約博物館的「聖誕妝容」,好吃好看又好玩

TAG:YT藝術雲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