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福祿雙全就得戴個「葫蘆」

福祿雙全就得戴個「葫蘆」

Qeelin珠寶的葫蘆系列,算是這個品牌的招牌設計,許多明星出席各種活動時都不乏它的身影。張曼玉2004年參加第59屆戛納電影節,就佩戴著這個系列的項鏈和耳環。同一年,她又憑藉《花樣年華》拿到了戛納影后。不得不說是一種討喜的巧合,畢竟這個系列設計的寓意是幸運和財富——這個寓意,源於葫蘆的諧音「福祿」。而說起在中國葫蘆紋飾的形成,也自有一番故事可講。

@ 洛梅笙

自由撰稿人

尤其關注中國傳統服飾文化

與西方時裝史

摯愛明朝及民國服飾

以及新藝術主義和Art Deco風格

張曼玉 2004年

參加第59屆戛納電影節

中國人最早使用葫蘆作為一種紋樣,可以追溯到元代。上層階級對葫蘆形耳環很是青睞有加。元人熊夢祥的《析津志》中說到蒙古女性的顧固冠(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行的一種高冠)時,提到:「與耳相聯處安一小紐,以大珠環盡之,以掩其耳在內。……環多是大塔形葫蘆環,或是天生葫蘆,……」,就是說,在顧固冠邊側常使用葫蘆環來作為掩耳。元代的皇后畫像中也可以看到,忽必烈的皇后納罕,耳朵上戴了葫蘆耳環。

元代忽必烈皇后納罕畫像局部的葫蘆耳環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代 摺絲葫蘆金耳環 (甘肅省博物館藏)

但葫蘆的紋飾到底是如何興起的呢?元代的一些什件可能會給我們答案。比如湖南石門縣出土的什件,上面掛著剪刀、瓶、罐等物。「什件」最初本就是游牧民族生活的產物,是在不斷遷徒的馬背生活中會戴上的隨身用品。有趣的是,這裡出土的什件上還系有葫蘆。葫蘆在古代可以作為盛水的工具,而古人說「一簞食,一瓢飲」的瓢,就是指干葫蘆殼的水勺。所以說,葫蘆之所以成為一種裝飾紋樣,恐怕並不是自下而上的流行,而是與統治上層悉悉相關。大概一開始,百姓中並沒有人發現葫蘆可以代表福祿。佩戴葫蘆形耳環,只是因為上有所好,下必盛焉。

元代銀什件底下的小葫蘆 (石門縣博物館藏)

這種佩戴葫蘆飾物的風氣一直延續到了明代。明代的皇后在常禮服的大衫像中配戴葫蘆耳環,是一種相當固定的搭配,也很可能是一種官方規制。到了清代,旗人雖然耳戴三鉗,但他們頒布的后妃服制中,搭配的耳環也是三對六隻的葫蘆形耳環。

明代徐皇后大衫像局部的帶綠松石的珍珠耳環(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純慧皇貴妃 三鉗的東珠葫蘆耳環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 一耳三鉗的東珠葫蘆耳環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話說回來,明代可謂是葫蘆耳環流行的全盛時代,各種的葫蘆耳環層出不窮。比如從嚴嵩抄家名單的《天水冰山錄》中,就可以看出,當時單工藝一門,就可以分出摺絲葫蘆耳環、光葫蘆耳環、累絲葫蘆耳環等類別;而材質也包括各色寶石、玉質、水晶等,簡直是琳琅滿目。

明代 光葫蘆耳環——指的是表面無紋理的葫蘆耳環(江陰市博物館藏、明代 累絲(花絲)葫蘆耳環(南京博物院藏)、明代 金鑲白玉葫蘆耳環(南京博物館藏)

明代的葫蘆形狀有時候會和燈籠混同,因為在一些實物上,人們很難說得清古人到底做的是燈籠還是葫蘆。燈籠與元宵燈節有關,為明後期流行的紋飾之一。葫蘆的塔形的狀態,很容易與燈籠實行交會創作且並不違合。

明代織物(左)和織綉(右)上的葫蘆燈籠紋樣 (左:北京藝術博物館收藏 右:費城博物館藏)

明代 金鑲白玉燈葫蘆耳環 (甘肅省博物館藏)

而清後期的一些葫蘆裝飾常常是扁平狀的,在葫蘆的輪廓里填入其它圖案。這種思路不僅是首飾,也常常使用在一些織物和刺繡之上。

清代 緙絲「大吉」鏡心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

清代 白玉葫蘆佩 葫蘆兩側分別刻「大吉」與「四喜」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藏)

清末 金葫蘆耳環 (故宮博物院藏)

清晚期 葫蘆「大吉」緙絲圓補 (福格藝術博物館藏)

葫蘆雖然是一種傳統紋樣,但起初並沒有今天這樣,被作為財富的象徵。隨著時代的發展,一種由古代而來的圖案,或許會被賦予各種各樣的新意義,有些甚至與其起源時的樣子已無太大關係。不過,這也都體現了我們中國人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脈絡。

看不夠的明星精選視頻

請關注時尚芭莎bazaarV

想要拿到手軟的粉絲福利嗎?

想要參與明星見面會嗎?

長按下方二維碼

即可進入「芭莎達人團」小程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芭莎 的精彩文章:

娜扎到底過得好不好,看看她那雙好看的手就全知道了!
要穿秋褲還要貪心顯腿瘦?那熱巴馬思純的喇叭褲你不能沒有!
成為《蒙娜麗莎》不再遙遠,她將肖像畫訂製帶入了中國!

TAG:時尚芭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