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波蘭戰役:希特勒為什麼能夠勢如破竹?

波蘭戰役:希特勒為什麼能夠勢如破竹?

呂海峰

話說,只要我們說起二次世界大戰,相信很多人、就會想到在它即將爆發之前的一場戰役,即:波蘭戰役。而就在這場戰役當中,希特勒的軍隊可以說是勢如破竹,甚至就如一隻猛虎一樣,直接就將波蘭這個國家給一口吃掉了。那麼,這究竟是咋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一起穿越歷史的硝煙去查看一番。

首先,我們先回憶一下波蘭戰爭即將爆發之前的時代背景。也就是當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戰敗之後,它就不斷被迫割讓著自己的大片土地,而其中,就有一個原本是德國的地方——但澤,卻被劃歸到了波蘭,並被波蘭闢為了一個自由市,而通往波羅的海的「波蘭走廊」,更是將原本連成一片的德國領土分成了兩塊,甚至,其中位於「波蘭走廊」之東的東普魯士,都成為了一片已經遠離德國本土的飛地。因而,很多德國人對此始終都是耿耿於懷,不能釋然。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從希特勒上台之後,他就發誓要改變這一切。因此,通過他的不懈努力,很快就把德國從《凡爾賽條約》當中的受辱者,變成了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帝國。

此後,就由於一個眾所周知的原因,即:「綏靖政策」,法西斯德國終於到了該露出自己獠牙的時候了,於是,在經過了希特勒一番精心的策劃後,德國正式拉開了攻擊波蘭的序幕。1939年3月21日,德國首先向波蘭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它:立刻將但澤重新劃回德國,並且,德國有權在「波蘭走廊」內修築公路、鐵路。但是,德國的這一最後通牒卻被波蘭嚴厲拒絕了。加上,就在希特勒對其發出最後通牒的當天——3月21日,當英法正式結成軍事同盟,並於31日給予波蘭安全保證的情況下,波蘭就更加堅定了要誓死和德國對抗到底的決心。

於是,當1939年4月3日的太陽剛剛升起之後,德國的最高統帥部就頒布了一份《關於武裝力量一致準備戰爭的訓令》。隨後,在1939年9月1日04:45分,德軍就開始聯合其附庸國斯洛伐克的軍隊一起殺入了波蘭。然後,儘管英國和法國也立刻兌現了自己對波蘭的承諾,要求德國在48小時內撤出波蘭領土。但後來的事實證明,它們的要求根本沒有任何實力作為自己的後盾,也就是類似於咱們現在的吹牛逼。因為,最後德國不但沒有撤,反而將它們兩個國家都打的是狼狽不堪,自顧不暇。

當然,這是後話,咱們再看一下波蘭戰役當中、雙方的軍事實力對比。首先,我們從德軍的角度看,德軍指揮部為了實現突襲波蘭的目的,它早就預先從兩個方向上以一種隱蔽推進的方式部署了相應的部隊,即:在波美拉尼亞和東普魯士方向,它悄然集結了由21個師編成的「北方」集團軍群,並下轄第3集團軍(司令官屈希勒爾上將)和第4集團軍(司令官克魯格,下轄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總指揮官為馮·博克上將;在德國西里西亞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方向,它悄然集結了由33個師編成的「南方」集團軍群,並下轄第14集團軍(司令官李斯特上將)、第10集團軍(司令官賴歇瑙上將)和第8集團軍(司令官布拉斯科維茲上將),總指揮官為龍德施泰特上將。而這兩個集團軍群還分別有第1航空隊(司令為凱塞林將軍)和第4航空隊(司令為勒爾將軍)提供空中支援。當然,如果我們從總體上看,德國針對這一戰役先後共投入了44個師,其中有7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4個摩步師,1939架飛機,2800輛坦克,共計88.6萬人,如果,我們再算上預備隊則兵力為62個師,160萬人。

然後,咱們再看波蘭軍隊,由於德國對它的作戰威脅,所以,它也對戰爭迅速做出了相關的反應,即:波蘭統帥部首先就制定了一個代號為「西方計劃」的對德作戰方案。但是,由於其在人數和武器裝備上相對於德國而言都大為遜色,所以,當時它只能出動39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3個山地步兵旅,2個裝甲摩托化旅,近80個民防營,輕型坦克220輛、超輕型坦克650輛、4300門火炮和迫擊炮,407架飛機。此外,還有波蘭海軍的16艘戰鬥艦艇和輔助船隻,總兵力大約有100萬人,而最高司令官為斯米格威-羅茲元帥。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實際上,還沒有等波蘭的武裝力量全部集結完畢,德國的大炮就已經打過來了,所以,一時間搞得波蘭是極為被動。

於是,我們只見此時,德軍的轟炸機群不斷呼嘯著向波蘭境內飛去,目標就是波蘭的部隊、軍火庫、機場、鐵路、公路和橋樑。幾分鐘後,波蘭人便第一次嘗到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來自於空中的死亡滋味。而他們的邊境上也是萬炮齊鳴,德軍的炮彈如雨般傾瀉到了波軍的陣地上。緊跟著,德軍的地面部隊就從北、西、西南三個方向發起了對波蘭的全線進攻。

同時,曾經停泊在但澤港,假裝對波蘭進行友好訪問的德國戰艦「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號也突然向波軍基地開炮。於是,波軍是猝不及防,大約500架的飛機竟然還沒來得及起飛,就被炸毀在了機場。而無數的火炮、汽車及其它輜重,更是還來不及撤退就被徹底摧毀了,隨後。德軍就趁勢以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為先導,從幾個主要地段突破了波軍的防線。

緊跟著,等到了當天上午的10時,也就是1939年9月1日的10點,德國元首希特勒就已經興奮地向德國國會宣布,帝國的軍隊已攻入波蘭,德國進入戰爭狀態。並且,他宣稱,「從現在起,我只是德意志帝國的一名軍人,我又穿上這身對我來說最為神聖、最為寶貴的軍服。在最後的勝利之前,我決不脫下這身軍服,要不就以身殉國。」於是,希特勒的演說還激起了議員們一陣陣狂熱的掌聲。

隨後,德軍就以閃電式的速度,始終都讓波蘭軍隊處於一種被動挨打的境地。當然,這不僅僅是波蘭人,也是當時全世界都第一次領教「閃電戰」的滋味。而這種戰術也絕對是希特勒的「原創作品」,並通過波蘭戰役而享譽全世界。所以,就有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曾經就此指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波蘭軍隊的總統)的思想相對於希特勒而言,至少落後了80年。」

此後,等到1939年9月6日,伴隨著波蘭軍隊的總司令斯密格萊.利茲元帥下令波蘭所有部隊撤至維斯瓦河以東,組成了維斯瓦河——桑河防線之後,波蘭政府就如一隻倉惶逃竄的兔子,迅速撤離了波蘭首都——華沙,並遷往了盧布林。於是,很快大局已定,即:波蘭戰役最終以希特勒的勝利而收尾。(呂海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文化一鍋端 的精彩文章:

斯大林格勒戰役為什麼如此慘烈?
柏林會戰為什麼可以讓蘇聯士兵永生難忘?
四十萬老弱趙軍為何將60萬雄赳赳的秦軍,打的屁滾尿流?
連大清朝都搞不定的沙俄,為何此國卻與它單挑了12次?
凡爾登戰役為何成為了德法兩國之間一場共同的噩夢?

TAG:教育文化一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