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熱播,歷史上的軍師到底是怎麼來的?

《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熱播,歷史上的軍師到底是怎麼來的?

今天,我們給大家準備了許多關於軍師的故事

如今人們對軍師的膜拜與嚮往,還要歸結於古代文藝青年們的筆底乾坤。

接下來你將看到:

吃公家飯的軍師到底是怎麼出現的?

古代文青們持有自帶「放大屬性」的筆

對軍師的美好嚮往,是中國文人的夢

也有軍事夢的文藝中年特約編輯/老梁

吃公家飯的軍師到底是怎麼出現的?

根據現有的文獻資料,「軍師」一詞最早出現在兩漢之際

那時政局動蕩,西北軍閥隗囂聘請方望擔任軍師,讓後者幫忙出謀劃策。

看起來,這時的軍師類似軍閥中臨時聘請的資深顧問

初期大家合作還是愉快的,不過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後來兩人因政見不合,以方望寫辭職信而關係破裂

儘管如此,設置軍師的傳統還是保留了下來。

隗囂的同道袁紹就聘請盧損為軍師。

唯才是舉的曹操當然不甘人後,他大概是將軍師職位制度化的關鍵人物。

曹操的軍府中就有軍師、中軍師、左軍師、右軍師、前軍師,還弄了個軍師祭酒(首席參謀長)

《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軍師祭酒 郭嘉

曹丕建立魏朝後,軍師在較高官階的軍府中多有所見。

譬如,河南籍的杜襲辛毗兩人都曾擔任過大將軍曹真的軍師,又是後來司馬懿的軍師。

他們的同鄉趙儼,先前是征東大將軍曹休的軍師,後來也任職於大司馬府的軍師。

所以,唐朝人杜佑總結說,曹魏時的軍師「凡諸軍皆置之,以為常員」。

過了若干世紀的清朝人洪飴孫講話也不客氣,說「魏氏官制,名與漢同,而實變之。……公府之屬增至百餘,軍師之名遍列諸署」,大有感嘆軍師之職泛濫成災之意

其實這也好理解,畢竟其時的軍師官階位列第五品,乃三公、常設將軍等人的屬官,離「高幹」還是有一定差距。

那麼,軍師是幹啥的呢?

自然,當好軍事參謀,做個優質幕僚是軍師的第一要務

按照杜佑編纂的《通典》說法,三國時期的軍師又職掌「軍國選舉及刑獄法制」,也就是遴選文武官吏兼承擔司法工作的活。

不過,那時軍師的權力之手還進一步伸長,扮演了「如朕親臨」的監軍角色

陳壽的《三國志》里記載蜀國的諸葛亮進犯曹魏政權時,「大將軍司馬宣王(即司馬懿)數請與亮戰,明帝終不聽。是歲恐不能禁,乃以(辛)毗為大將軍軍師,使持節。六君皆肅,准毗節度,莫敢犯違」。司馬氏奪取曹魏政權建立晉朝後,家族裡有名叫司馬師的,為避諱的考量,軍師的官名便改成了軍司。

軍司 羊侃

有學者說,儘管軍司與軍師有明顯的繼承性,但職責還是有差異,最大的不同是軍司往往是領軍主帥的第一繼承人

然而不管怎麼說,連軍司一詞在南北朝時的史書中已罕見記載。

那麼,吃公糧的軍師在正史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也是情理中事。

只有在反社會的江湖故事顛覆政權的農民起義中才會出現,前者如明清時期的通俗小說,後者則以晚清的太平天國為代表。

不過,此時的軍師已與三國兩晉時代不可同日而語。

古代文青們持有自帶「放大屬性」的筆

從軍師的源頭上說,不能肯定它是三國時期官職的創舉。

實際上,商周時期的姜子牙恐怕是文獻中提到的軍師的較早記載。

《史記·齊太公世家》中說,周文王打獵時,遇到姜子牙,「載與俱歸,立為師」。

《史記》又講了齊國的軍事家孫臏,說「(田)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後來齊威王準備委任孫臏為將軍,圍魏救趙,為後者婉拒,「於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看起來,替統帥出謀劃策,充當軍事助手,的確是軍師的最初形態。

上文提到的正兒八經的軍師方望,在寫給隗囂的辭職信中,明言他就是以戰國時的燕國大臣郭隗為榜樣,預備當好參謀,招攬賢士。

郭隗說燕昭王求士

不過漢魏時期的軍師,畢竟走在體制化的道路上,與《史記》筆下的原初軍師,無論是在地位、級別還是權屬方面,都有著不小的差距。

清康熙年間《女仙外史》的呂熊就認為,軍師應該具備如下「高大上」的特質:「善用兵者,有軍師名將之別;折衝樽俎,軍師之職也;智勇兼備,名將之任也。不但為六軍之師,直可以為帝王之師者,方稱得上『軍師』二字,若名將則專主軍旅而已。尚父(即姜子牙)為軍師之祖,繼之者子房(即張良)、孔明與青田(即劉伯溫)也。」

所以,有研究者說,若干世紀後明清小說家筆下的軍師似乎更符合當初司馬遷書寫的軍師形象。

我們且拿最為人熟知的《三國演義》來說。

正史中記載劉備請諸葛亮出山,句子非常簡短:「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在羅貫中的筆下,抓住「三往」兩字,洋洋洒洒寫成五千字的求賢故事,試圖呈現給讀者的是一個高冷神秘風的諸葛孔明

後者自入劉備政權後,小說寫道,劉備「待孔明如師,食則同桌,寢則同榻」,又說「自得孔明,以師禮待之」,尊崇之意躍然紙上。

實際上,歷史上的諸葛亮其地位和權力也是逐步提升的,並非一飛衝天

赤壁之戰後,任軍師中郎將,秩比二千石;四年後,升為軍師將軍,秩二千石;再從著名的隆中對算起,到登上丞相高位,費時十五年。

小說將諸葛亮出山時的地位拔高,將「軍師中郎將」、「軍師將軍」簡化為「軍師」,當然是不準確的,更有甚者,為凸顯主角的光環,同期的龐統本為「軍師中郎將」,又變成寫書人筆下的「副軍師中郎將」。

《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諸葛亮

雖說那時的中國是一個人治社會,但官家的編製卻是相對固定的,哪有啥「副軍師中郎將」之說?

更離奇的事兒,還在後頭呢!

對軍師的美好嚮往,是中國文人的夢

研究者發現,軍師被神化,可以說是明清通俗小說家們的鍋。

軍師嘛,依照慣常的理解,其過人之處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設策定謀,有大局意識,有正確的戰略戰術;二是馭將有方;三是長於外交。

明清的大眾作家們認為這太不過癮,於是他們給筆下的軍師鑲嵌了神乎其神的光環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曾說:「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 又在祭風時說:「亮雖不才,曾遇異人傳授八門遁甲天書,上可呼風喚雨,役鬼驅神;中可以布陣排兵,安民定國;下可以趨吉避凶,全身遠害。」

其他如《封神演義》里的姜子牙、《西漢演義》的張良、《水滸傳》的公孫勝、《孫龐演義》的孫臏與龐涓、《隋唐演義》中的李靖、《女仙外史》的呂軍師、《英烈傳》的劉伯溫、《說岳全傳》的諸葛錦等人,多可以觀天象、擺陣法、占卜筮、施法術

可以說,明清小說里的軍師形象,無不渲染了濃烈的神仙道教色彩

為啥這樣搞呢?

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

一是我們的正史記載,一向有神異的色彩。

《新唐書》就記載李靖,「精風角、鳥占、雲祲、孤虛之術,為善用兵」;《明史》則描述劉伯溫「精象緯之學」。這些為小說家們提供了原始的素材和可操作的空間。

二是元明兩代道教盛行。

據考證羅貫中本人是一位道教愛好者,反映到書中,《三國演義》就化錄了許多道家故事。加之,他成功塑造的諸葛亮形象,為後來的小說提供了標準化的模板,後人依葫蘆畫瓢也不費多少精力。

現代道教

再一個是大眾的口味。

老百姓向來有英雄崇拜的情結,又有道教信仰的因素作祟,自然希望看到小說里的人設,有超高的智慧和神奇的法力,以此紓解現實中的諸多不快。

當然了,也不能忽視明清作家群體的生存境況。

那時候的作家們,如羅貫中、甄偉(《西漢演義》的作者)、褚人獲(《隋唐演義》的作者)等人,大多是科場失意、懷才不遇。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透過筆墨表達一下文人騷客的情懷和理想:擇明君,成就一番事業,甚或成為帝王師。

於是,在小說家的筆下,軍師往往能力超凡,君王信任有加。

而這理想化的軍師,就是千古文人的夢

參考資料:

1.張強:《軍師·道化·神化——兼論諸葛亮》,載《淮陰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4)

2.陶新華:《魏晉南朝的軍師、軍司、軍副——軍府職官辨析》,載《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0(4)

3.紀德君:《「諸葛亮」式系列軍師形象的文化意蘊》,載《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

4.朱子彥:《試論諸葛亮的從政心理與丞相之路》,載《史學集刊》,2004(4)

5.萬晴川:《古代通俗小說中軍師形象的巫師化傾向》,載《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6.孫琳:《略論明清小說中的軍師形象及其文化意蘊》,遼寧師範大學2007碩士學位論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知TV 的精彩文章:

陝西小吃「biangbiang面」漢字為什麼這麼複雜?原來古代人是這樣造字的
古代軍師的官並不大,為什麼還被神化成"無所不能"的人?丨歷史八卦諮詢處
看《芳華》前,你需要先了解一下芭蕾舞的秘密

TAG:視知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