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老夫妻43年從未分開,為照顧孫輩,沒想到這一走,再也未見!

老夫妻43年從未分開,為照顧孫輩,沒想到這一走,再也未見!

有人問,為什麼網上多是兒媳吐槽婆婆,嚇得沒結婚的姑娘都有了「恐婆症」。實際上在網上掌握話語權的都是子女輩。如果白天不上班,隨便帶娃下樓遛個圈,便會發現,聚集在一起帶娃的爺爺奶奶輩都在真實的吐槽自己子女輩。

老夫妻43年從未分開,為照顧孫輩,沒想到這一走,再也未見!

沒有簡單的用兒媳和婆婆來說剛做父母的一代和老一代,是因為當下,幫忙帶孩子的不僅僅再普遍是爺爺奶奶了,姥姥姥爺也齊上陣,姓不姓咱家的姓不重要,重要的是娃是自己親生閨女生的。

儘管是一邊互相吐槽,但還是一邊互相幫扶。就在這吐槽和幫扶里,有一個群體,不容忽視,就是為了幫孩子帶娃,而被迫長年兩地分居的老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有很多年輕人離開自己的家鄉到新的城市定居,成立新的家庭,當孩子出生,不管是何種原因不能全職帶娃的家庭需要雙方的父母其中之一來幫忙。

因為家庭住房面積小也好,老人不適應異地生活也好,一個人退休了另外一個人沒退休也好,心理原因老丈人不願意去女婿家常住也好,等等這些原因造就了天生就擅長忙裡忙外的婆婆或者姥姥隻身進駐小家庭,當起了「最信任的保姆」。

留守人群多了一個群體,他的名字叫「留守姥爺」或「留守爺爺」。此時只能默認他們自理能力非常棒,或者即使生病了他們也能一個人看病吃藥照顧自己,假定他們對著電視就能不孤單,視頻電話一連線就能滿足所有情感需要。

老夫妻43年從未分開,為照顧孫輩,沒想到這一走,再也未見!

老家是陝西的小月為了愛情遠嫁到了昆明,愛情的結晶也很快誕生,過了產假,小月媽媽隻身來幫忙帶寶寶,全家都發揮著自家的力量為了下一代。誰也不曾想,一個晚上,小月爸爸洗澡的時候忽然滑到,暈厥過去,身邊沒有一個人,不幸去世了。

如今,小月的媽媽也定居在了昆明,埋藏在小月心裡的內疚和痛苦在某個深夜都會像長草了一樣瘋長。

也許這樣的悲劇僅僅是個例,但作為子女的可能不知道,留守的那個人可能曾一個人腸胃炎熬過漫漫長夜,也可能一個人一頓飯吃了一整天,也可能一個人對著電視的沙沙聲才能睡得著,更有可能一天他沒有開口說過一句話。

留在子女身邊的那個老人,看似要好很多,至少能享受到「天倫之樂」,實際上勞累的一天的她根本和你們的小家庭插不上多少話。對於這個比自己老家發達太多的城市,她們最熟悉的莫過於小區樓下和附近最近的菜市場。遛娃的時候本來想有人可以說會話,才發現,大家的方言不一定都聽的懂。

如果說當了媽媽後,面對新生命的到來有「產後抑鬱症」,那麼很有可能,有部分老一輩也因為被迫的分離和給下一代帶娃患上了「焦慮孤獨症」。

當「產後抑鬱症」碰上「焦慮孤獨症」,家庭關係緊張,千古婆媳問題繼續無解,這可能是一個家庭最困難的時期。

老夫妻43年從未分開,為照顧孫輩,沒想到這一走,再也未見!

家庭關係是最複雜的關係,權利的爭奪,親密的需求,控制與反控制,界限的明確,將兩代人捆綁在一起相愛又相殺。

可能有人要說,爸媽都接來,要麼自己帶,不想有矛盾再給爸媽買個房,買不起租個房。的確這都是好辦法,好的辦法能實現是需要一定條件的,肯定會有一部分人或者相當一部分人只能選擇目前的現狀。而從人類的進化繁衍中的歷程來說,這些犧牲又是不可避免的。

借用看到的一句話:每個人都很容易看到自己的不易,確不能輕易體諒別人的不易。

希望在每個這樣的家庭中成員能相互體諒彼此,給彼此的不易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鴿子醫生育兒 的精彩文章:

寶寶居然有了白頭髮,是怎麼回事?
別糾結,橫抱豎抱,孩子怎麼高興怎麼抱
《芳華》,我看到了青春,也看到了家庭是如何決定命運的
奪去新生兒生命的弗氏檸檬酸桿菌是什麼?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孩子流感高燒反覆,爸爸急的要輸液,媽媽大吵阻攔

TAG:鴿子醫生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