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十大感動

2017十大感動

2017年,你最感動的事是什麼?圖/Alamy

故宮為捐寶農民何剛舉辦追思會

很少人記得他,但故宮記得

32年前,河南省商水縣農民何剛在自家院里挖出19件珍貴文物(經鑒定均為元代銀器)。他拒絕了文物販子拎著一麻袋錢「要多少給多少」的要求,主動悉數捐給故宮博物院。32年後,何剛在工地意外去世,死時外債仍未還清,故宮博物院聞訊為他舉行了追思會,並將他的名字與故宮先賢和捐贈者一起刻入景仁榜,以示紀念。這是故宮史上對一個普通農民的最高禮遇。

何剛未因珍寶而暴富,反而一生坎坷,但他以其純樸、仗義和執拗贏得了國人的尊重。故宮博物院的回應也同樣懇切:1985年收下文物時,從員工獎金里抽出8000元給何剛以示感謝,在2003年、2005年何剛亟需幫助時籌措了10萬元給予資助,最後在何剛離世時破例以厚禮追思。

何剛年輕時的照片。

台灣律師高秉涵20年抱150名老兵骨灰回大陸

活著已是遊子,死後拒做遊魂

從1991年到2017年,82歲的律師高秉涵在台灣與大陸之間奔走,20多年來帶了近150位老兵的骨灰回到故土,了卻他們的遺願。他的家中最多時曾擺了7個骨灰罈。

高秉涵祖籍山東菏澤,13歲時因戰亂來到台灣。無法再見母親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高秉涵逢年過節就與當年帶他到台灣的菏澤籍老兵們相聚,一同傾訴思親之苦。

1987年10月15日,台灣開放部分居民到大陸探親,老兵們的回家之路被打通,但許多人活不到回家那天。高秉涵帶著老兵們「死後落葉歸根」的囑託,開始了漫漫回家之路,一直堅持至今。他多次表示「自己只要還能動,就會繼續幫老兵們送骨灰」。

在往來之中,他看淡了自己的生死:「我往生火化後即送往菏澤故鄉,將骨灰撒在高庄四周的田園裡,不作墓,不立碑。」

高秉涵將濟南籍老兵張雲峰(原名張永山)的骨灰交給其親屬。圖/大眾網

孫女自拍200多張合影記錄爺爺生命最後7年

小時候他照顧我,現在該讓我保護他了

遼寧撫順的一個單親家庭女孩石勐堯,在2010年到2017年的7年時間裡與爺爺合照200多張,貫穿爺爺衰老、去世、下葬的全過程。

石勐堯在2010年時突然覺得「爺爺真的老了」,行動遲緩、耳朵不靈,便萌生出「好好給爺爺拍些照片」的念頭。照片都是石勐堯與爺爺的自拍,在老家的房子和附近的院子取景,多用三腳架完成。照片中滿滿都是祖孫倆的愛與眷戀,是他們平淡生活里的一份默契和儀式感:石勐堯與爺爺對視,和爺爺一起叼著小花自拍,幫爺爺清理胡茬、修指甲、搓背……石勐堯說:「爺爺老了,小時候是他照顧我,現在該我去保護他了。」

2017年正月初九,爺爺去世,留下了祖孫二人的一摞厚厚的合影。生前為後輩深愛,死後被後輩銘記,定格人生最後的時光,老人足以安眠;而石勐堯對長輩的心意與堅持,也感動了無數網友。

石勐堯與爺爺的合影《在您的眼睛》,2016年3月攝於撫順。

滯留印度54年老兵王琪歸國

一生改變,其心不改

1963年初,參加中印戰爭的25歲的中方測繪兵王琪因迷路進入印度被俘虜,以間諜罪關押7年後安排到偏僻的印度中央邦蒂羅迪村,自此被迫在印度生活整整54年。但王琪從未忘卻根源與親情,渴望回歸故土。中國使館也一直為王琪歸國而努力。

2017年2月4日,中國駐印度大使羅照輝與王琪通了電話,表達了慰問和協助之意。大使館工作人員表示「會儘力協調印度政府,如成功,可能再也回不到印度,只能在中國養老」,王琪對此的回應是:「我希望回中國去,越快越好,要看看健在的親人。」他在印度的妻子兒女也支持他的決定。歷史的錯位讓一個人的一生成了定局。王琪自知時日不多,不願意放棄最後的機會,終在2月10日乘飛機返回中國見到親人。他在歸國前說,「最想吃家鄉的手擀麵」。

老兵王琪說:「這次回來就不走了!」 圖/新華網

平民院士「三嫂」袁蘇妹

「拎出個心來對人」的港大之魂

她被親切地稱為「三嫂」,從29歲到73歲任職於香港大學,歷任港大助理廚師、宿舍管理員。

2009年,82歲的她在港大頒獎禮壓軸出場,與多位社會名流一同獲頒港大「榮譽院士」稱號,成為港大首位平民院士。2017年11月底,90歲的她溘然長逝,港大校長馬斐森寫下「她為港大留下了光輝傳承」的悼詞。

袁蘇妹原籍東莞,為避戰亂逃到香港,後隨夫在港大工作,幾十年如一日做飯、打掃衛生。她做的馬豆糕、馬拉糕、炒河粉、西米紅豆沙等是港大人的溫暖回憶,她為晚到飯堂的學生煮夜宵,為生病的學生煲湯送葯,甚至記得大量舊生的名字和日常瑣事,她最害怕的是自己老年痴呆後忘了孩子們的姓名。「我當他們個個都是我的孩子,有什麼頭暈生病當然要好好照顧。」

幾十屆港大人都說:「三嫂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

袁蘇妹。圖/大公網

艾滋病患兒學校校長郭小平給33個孩子一個家

兼濟天下有時與貧富無關

郭小平曾是臨汾市傳染病醫院院長,辭職創辦了全國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臨汾紅絲帶學校。他將病房改為教室,給33個不幸感染艾滋病的孩子一個溫暖的避難所。

郭小平在條件艱難的情況下辦學助人,他追求生命平等的精神讓國人動容。郭小平曾多次婉拒《朗讀者》節目組的錄製邀請,不願揭開孩子的「瘡疤」。最後接受是因為學校今年有16位學生要參加高考,他希望通過節目讓更多人了解和理解艾滋病感染者,讓他們不被歧視。

紅絲帶學校學生畢業離校,郭小平面對「您心情如何」的問題時說:「鳥兒長大了,總要往外飛,如果他們飛不動了,有什麼問題或者受傷了,我還在這兒等著他們!」

郭小平。

河南學生陳奕帆撞寶馬後反獲1萬助學金

窮有信,富且仁

2月5日凌晨3點,河南省新密市高二學生陳奕帆騎電動車送外賣時,撞上停在路邊的寶馬車,導致寶馬車倒車鏡損壞、車身多處劃傷。陳奕帆留下一封道歉信,「出了事心裡很忐忑,但責任還是要負」,並附上身上攜帶的寒假打工掙到的311元現金,「以後掙錢了,再把錢補給車主」。

車主薛戰民被此舉打動,不僅退回了311元、婉拒了陳奕帆母親的賠償,還讓女兒登門送去1萬元資助陳奕帆讀書。一件本可能引發暴戾衝突的事件,被雙方的溫情與誠意消解成了暖人故事。

人難免犯錯,勇於擔責才是面對問題應有的態度。陳奕帆作為過錯方的坦誠有信、薛戰民作為受損方的寬容仁義,讓我們看到了人心的溫暖。

陳奕帆留下的道歉信。

看哭了審片員和無數觀眾的《尋夢環遊記》

死亡,才是真正的遺忘

無數人看完《尋夢環遊記》後走齣電影院依然眼眶泛紅,包括廣電總局的一眾審片員。

《尋夢環遊記》以墨西哥亡靈節為背景,涉及很難過審的鬼魂題材,但因為對親情和生死的感人闡述,當場看哭了所有審片員,破例在國內上映。中國觀眾因此才接觸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4分的年度最佳動畫,口碑直追前輩《瘋狂動物城》。

《尋夢環遊記》通過墨西哥小男孩米格在亡靈節上「穿越陰間」的奇遇,用死去的曾曾祖父寫的歌曲喚醒了即將失憶的曾祖母。影片講述了這樣的親情觀:供奉在靈台上的遺像都對應著在另一個世界生活的親人,音樂是喚醒沉睡記憶的關鍵藥引,而記憶和愛是親情延續的重要基礎,分享了墨西哥人感人而豁達的生死觀。

電影主題曲Remember Me也點明了主旨: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而有愛的人將生生不息。

《尋夢環遊記》劇照。

導演郭柯拍紀錄片搶救慰安婦歷史

我們來得太晚,她們走得太快

從《三十二》到《二十二》的短短兩年間,國內慰安婦倖存者又有十人相繼離世。截至《二十二》上映,倖存者只剩下個位數。導演郭柯以數字命名歷史紀錄片,既有「搶救歷史」之急迫,又有對生命消逝、冤屈難平的無奈。他用兩年時間拍了《三十二》,講述了廣西桂林韋紹蘭與她的中日混血兒子羅善學的故事。後來又拍了《二十二》,記錄了更多倖存老人的生活與回憶。

郭柯並不要求老人們講出當年的苦痛,而是記錄她們的日常生活和隻言片語。歷史的傷口已經結痂,疼痛卻依然發生在老人們平凡的日常里。在瘡疤徹底消失前,需要更關切的正視、更深刻的記得。郭柯是記錄傷口的人,同時有32099人為《二十二》籌集發行資金。

許多人在電影院看完《二十二》之後飽含難受與愧疚,不願離去。郭柯說:「聽她們講那些傷痛,就像自己的奶奶經歷了一樣。」

王志鳳、符美菊、李美金老人。

穿舊鞋坐火車還不忘備課的老院士劉先林

樸素的「高鐵二等座的最高貴乘客」

6月12日,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攝影測量和遙感專家劉先林率團隊到鄭州進行項目交流。在返程的高鐵上,他被網友抓拍下一張照片。照片里的劉先林穿著舊皮鞋,在二等座的小桌子上鋪開列印好的PPT進行修改。

「老院士二等座加班」的話題瞬間引發外界熱議,許多人為老院士的樸素隨和所感動,稱他為「高鐵二等座的最高貴乘客」。

由於自己團隊里的其他成員出差時不能坐一等座,為了便於和同事交流,劉先林每次出差都和團隊成員一起坐二等座。在火車二等座上持續工作,也已成為劉先林的工作常態。日常生活中的劉先林同樣秉持節儉之風:拒絕單位為自己配司機,到其他單位授課、指導研究,也拒收兼職薪水。他希望國家把這些「額外的酬勞」回收,用作科研經費。

除了在攝影測量和航測儀器研究工作中對國家作出的卓越貢獻,劉先林在生活中也展現了一個老科學家的錚錚風骨,成為後輩感佩和效仿的楷模。

劉先林院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2017十大驚艷
不到最後一天,你的不知道今年的電影可以有多爛
來廣東只知道吃,你就太沒文化了
小心!千萬別中了徐錦江的毒
2017十大好戲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