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人間佛教的總設計師—太虛大師

人間佛教的總設計師—太虛大師

人間佛教的總設計師—太虛大師



作者 : 賴永海教授/凈因法師

-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


人圓佛即成,是名真現實。


-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是學貫東西的佛門巨匠太虛大師(1890-1947)所作,言簡意賅地闡釋了「人生佛教」的主旨和核心內容。


中國佛教自「會昌法難」後,漸趨頹勢,降至清季,更「幾乎是剩下空白的一頁」。當時之佛教界,許多僧徒或隱遁潛修,或賴佛求活,佛教非但不關心人生、介入社會,相反地與世日隔,進而更衍為「超亡送死」之教,「避世逃禪」之地。這種現象,正如太虛大師所說:「此我國僧尼百年來之弊習,而致佛法不揚,為世詬病之一大原因也」


佛教遺棄社會的結果,是社會也遺棄了佛教。嚴酷的現實給當時的佛教界以深刻的反省,許多僧人、居士已開始意識到,不對傳統的佛教進行一番徹底的整頓、革新,佛教之存立已成問題,又遑論發展。許多有識之士紛紛提出改革佛教的主張。


時代推出了太虛大師,大師也毅然以改革佛教為已任,他「研考規律,熟察環境,補偏救弊,統籌全局」,提出了在近代佛教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三大革命」(即教理革命、教製革命、教產革命)。此三大革命的一個最核心的內容,就是把傳統佛教的注重「出世」和「神本」變成注重「入世」和「人本」,並提出「人生佛教」的口號。


「人生佛教」之思想特色,要而言之,大體有二:一是「以人為本」,二是「入世」精神。所謂「以人為本」,亦即主張學佛先從做人開始,首先完善人格,好生做個人,做個有人格的人,然後再逐步向上,「增進成佛」。所謂「入世」精神,亦即強調把世間法與佛法統一起來,在入世中求出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此誠如太虛大師所言:「世法皆是佛法,佛法不是佛法,善識此意,任何經論,皆可讀也。」

太虛大師所倡導的「人生佛教」,近幾十年來有了長足的發展,如今風行全球、成為世界佛教主流的「人間佛教」,實是「人生佛教」之延續與發展。大師為振興現、當代中國佛教所作的貢獻,厥功至偉!


本文從「人間佛教」出現的時代背景入手,總結太虛大師一生在佛教改革程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以啟發後人繼承太虛大師的遺志,發揚光大「人間佛教」理念,利生濟世,造福社會。


1、英雄佛子,應運而生


太虛大師生於清光緒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1890年),十六歲於蘇州小九華寺依士達上人為師,取法名唯心,字太虛。同年十一月間,於寧波天童寺依寄禪(法名敬安,別號八指頭陀)受具足戒。從此之後,太虛大師經歷嚴格的佛教傳統教育訓練:先後從歧昌禪師受學《法華》、《楞嚴》等經,並閱讀《指月錄》、《高僧傳》等書;大師還從諦閑法師等研習天台教觀,並與近代另一著名高僧圓瑛大師,在天童寺結為金蘭之好,互研經教。1907年,在圓瑛法師的介紹下, 太虛於汶溪西方寺閱藏,讀至《大般若經》時,某種不可言說的某種宗教體驗無聲地降臨了:


「積月余,大般若經垂盡,身心漸漸凝定。一日,閱經次,忽然失卻身心世界,泯然空寂中,靈光湛湛,無數塵剎煥然炳現,如凌虛影像,明照無邊。座經數小時,如彈指頃;歷好多日,身心猶在輕清安悅中。旋取閱《華嚴經》,恍然皆自心中現量境界。伸紙飛筆,隨意舒發,日數十紙,累千萬字。所有禪錄疑團,一概冰釋,心智透脫無滯。所學內學教義,世諦文字,悉能隨心活用。」

直到此時,太虛大師一直在傳統佛教的熏陶下,一心勤學苦修,只求「超俗入真」的個人解脫境界,並對此十分自信:「當時如果從這種定慧心繼續下去,三乘的聖果是可以成就的。」(《自傳》)然而,當他在1908年遇到晚清僧界開新學風氣的先導人物華山(雲泉)法師和棲雲法師後,太虛大師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徹底的變化。


當時的中國,列強凌欺,清廷腐敗無能,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社會動蕩,危機四起……有識之士,奮起救國,各種思潮盛行。在華山法師和棲雲法師的介紹下,太虛大師先後閱讀了康有為的《大同書》、梁啟超的《新民說》、嚴復的《天演論》、譚嗣同的《仁學》、章太炎的《告佛子書》、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鄒容的《革命軍》等著作,深受激勵,嚮往革命,革命的種子在他心靈深處紮下了根。


面對「國破山河在」的困境,佛教的命運比國家的命運也好不到那兒去:寺院大多默守成規,自我封閉,經教失講,熱衷於經懺佛事;佛教漸漸淪為「死的佛教」與「鬼的佛教」;學佛的目的只是為了「死的時候死得好,同時也要死了之後好」,至於如何提高生活素質、活得快樂,則沒有人關心。太虛大師對此很失望,但沒有絕望,這反而激發起他護教、護國之熱忱。殘酷的現實,徹底改變了太虛大師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他從此步出山林,走向廣闊的現實世界,開始了他的佛教改革事業。


2、 三大革命,振興佛教

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是20世紀中國社會首次發生歷史性變革,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鼓舞無數仁人志士為了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而奮鬥不息。太虛大師也不例外,針對佛教如何卸下滯重臃腫的包袱、輕裝前行這一刻不容緩的問題,太虛大師的回答只有兩個字——「行動」。「余憤僧眾之委靡頑陋,擬用金剛怒目、霹靂轟頂之精神,搖撼而驚覺之。」


1912年,太虛大師與仁山法師首倡組織「佛教協進會」,進京晉謁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提出改革佛教計劃,中山先生以手令褒勉之。旋倡改金山寺為佛教大學,未獲成功,而留下「大鬧金山」事件,震動佛教界。太虛大師自謂:「我的佛教革命名聲,從此被傳開,受著人們的尊敬,或驚懼、或厭惡、或憐惜。」


與此同時,隨著變法維新的推進,出現了「廟產興學」風潮,各地當局往往以教育經費無著為名而強佔寺產。這更使他堅信,「中國政治革命後,中國的佛學亦須經過革命。」(《自傳》)故太虛於1913年2月在寄禪和尚追悼大會上,針對當時佛教叢林存在的積弊,首先提出了「教理革命」、「教製革命」、「教產革命」的佛教三革命:


「教理革命」——革除舊佛教中那些愚弄世人的鬼神迷信,以及厭棄世事的消極主義等,而積極倡導以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精神,以五戒十善為人生的基本道德準則,去改善國家社會,增進人類的互助互愛,探究宇宙人生的真相,指導人類的向上發展而更加進步。


「教製革命」——通過對僧眾生活、組織制度的改革,建立起適應時代的需要、真正能主持佛法的僧團。


「教產革命」——反對把寺廟佛教財產變為少數住持的私產,廢除按法派繼承遺產的制度,而要使佛教財產成為十方僧眾所公有,以為供養有德長老,培養青年僧伽,興辦各種佛教事業之用。


由以上分析可見,太虛大師的三大革命,實際上是從思想、制度和經濟三方面對中國佛教進行現代化的改革,標誌著中國佛教由「傳統」向「現代」邁進。


3、知行合一,興辦教育


「知難行易」還是「知易行難」是個千古難解的哲學命題。古往今來的先哲、學者在這個問題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從太虛大師一生來看,似乎說明「知易行難」。自從太虛大師在1913年提出「三大革命」以後,分別從理論上闡述,並建立組織去推廣這一理念,然而皆收效甚微。這使太虛大師意識到,革命的行動固然需要在革命理論的指導下進行,但沒有行動的理論,說得再好,也只能停在口頭上。鑒於此,太虛大師以「志在整興佛教僧會,行在瑜伽菩薩戒本」為其一生的實踐總綱,以興辦僧伽佛學院、培養新的僧伽人材為突破口。由大師親手創立、主持或講過學的佛學院有:「武昌佛學院」、「閩南佛學院」、「柏林教理院」、「漢藏教理院」等。在大師僧教育思想和實踐的影響下,全國各地還創辦了許多佛學院。這些佛學院為中國近代培養 一大批優秀的佛教弘法人材,其流澤惠及於今。


太虛大師之得意弟子,有芝峯法師,法舫法師,大醒法師,法尊法師。此四位法師世稱「太虛大師座下四大金剛」又如印順長老等,皆是大師之得意弟子,都對佛教日後的發展、僧才的教育、佛學院的創辦等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


4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1928年,不惑之年的太虛,經過十五年的理論探索與實踐創新,提出中國佛教應當朝著建設「人生佛教」的方向發展。在《對於中國佛教革命僧的訓詞》一文中,太虛大師從四個方面具體地闡發了建設人生佛教的問題:第一,「佛教亦當如此,而連接以大乘十信位的菩薩行,而建設由人而菩薩而佛的人生佛教」。第二,「以大乘的人生佛教精神,整理原來的寺僧,而建設適應現時中國環境的佛教僧伽制」。第三,「宣傳大乘的人生佛教以吸收新的信佛民眾,及開化舊的信佛民眾,團結組織起來,而建設適應現時中國環境的佛教信眾制」。第 四,「昌明大乘的人生佛教於中國的全民眾,使農工商學軍政教藝各群眾皆融洽於佛教的十善化,養成中華國族為十善文化的國俗,擴充至全人世成為十善文化的人世」。這是太虛大師構想的一幅「人生佛教」的理想藍圖。


一般人認為,人間佛教起源於太虛大師,其實不然。人間佛教的理念可以追溯到佛陀「以人為本」的教化,其宗旨是教導人們如何離苦得樂。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群和不同地區,人類所面對的痛苦有所不同,解除痛苦的方法也因此而各有差異,各種形式的人間佛教因此而產生。然而,無論是大乘佛教的行菩薩道、惠能的從「心」做起,還是太虛大師的「學佛就是學做人」、趙朴初居士的「莊嚴國土和利樂有情」,或是星雲大師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以及一行禪師的「活在當下」(現法樂住),其宗旨只有一個——以人為本,解決人的問題,使眾生獲得解脫。大師所指出的佛教改革的總方向和他的實踐精神,至今仍在激勵著中國的廣大佛教僧伽和信眾去為之而奮鬥。


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孫中山在他的遺言中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在《我的佛教革命失敗史》一文中,太虛大師認為,佛教改革不成功的原因固然很多,然就自身而言,「大抵因為我理論有餘而實行不足,啟導雖巧而統率無能,故遇到實行便統率不住了!然我終自信,我的理論和啟導,確有特長,如得實行和統率力充足的人,必可建立適應現代中國之佛教的學理和制度。」


令人鼓舞的是,印順導師從理論上發展了人間佛教的理念,而趙朴初居士、星雲大師、證嚴法師和聖嚴法師等大德將這一理念落實到了實際行動中。而今,太虛大師人間佛教的理念在大陸、香港、台灣乃至世界各地都深入人心,興盛一時,顯示著其強大的生命力,太虛大師因而也成為萬世敬仰的宗師。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隱寺 的精彩文章:

捨去的是執著 得到的是自在
在災難中重新認識生命
願是成功的起點 有願才有希望
信願行是成就凈業之基礎
石桌上開出的花朵

TAG:靈隱寺 |

您可能感興趣

真設計師與假設計師的區別
專業設計師和坑爹設計師區別!
「越南小姐」的私人服裝設計師
同濟大學老師教你怎麼做好品牌設計?
「工業設計師必須知道的這幾位」——設計大師
服裝設計大師名言
朱英富:從護衛艦、驅逐艦總師,到中國航母總設計師
設計師自己的窩
設計師的一天,向設計師致敬!
鑒賞丨設計大師手中的經典
三位設計師創立女裝設計師品牌,為不同女性發聲的
專業設計師和坑爹設計師的區別,完全被戳中!
精英設計師魏民和他的設計哲學
設計師教您玩器物
室內設計師做什麼 設計師工作內容介紹
澳洲設計師設計超酷制DC人物頭像
他是藝術家兼設計師,被評為最激動人心的設計師之一
設計師的床上功夫
「胖五」副總設計師楊虎軍:一個大寫的實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