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書何必擇地,立志何必擇時

讀書何必擇地,立志何必擇時

讀書何必擇地,立志何必擇時 點擊播放 GIF/2046K




讀書何必擇地,立志何必擇時







讀書如果能夠選擇一個清靜的環境最好,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叨擾。但如果沒有,那就把心放在書上,何處都是清靜之地。年輕時候立志最好,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但如果沒有,那就在找到目標之後奮起直追,一切都可以從頭再來。


一個人無論在哪裡,都是學習的好環境。問題不在於地方,而在於內心的目標。曾國藩的弟弟曾國潢想當教師,以便獲得學習的時間與動機,曾國藩在寫給他的信中說:「且苟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苟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如果真想讀書,則無論在哪裡,都可以讀書;如果自己無心發奮讀書,就算身處神仙之境,身邊有再好的資源,也都不能認真讀書。

讀書何必擇地,立志何必擇時



古人讀書有「三上」之說:枕上、廁上、馬上。其意並非說讀書只能選在這三個地方,而是說無論身處何地,只要有心讀書,都能抽出時間,哪怕是入睡之前、旅途之間,都可以找到零散的時間,又何來沒有時間讀書之說?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四歲喪父,家中貧困,買不起紙幣,他母親教他用荻葉在地上寫字;買不起書本,就向鄰居借書來讀,讀後再抄錄下來,廢寢忘食,日夜讀書,最終成為一代文學家。可見,如果真的有心讀書,無論身處的環境如何惡劣,都可以讀書。

讀書何必擇地,立志何必擇時



與之同理,如果真想立志成才,又何必一定要選擇時間?如果能在年少時就找到自己的目標,發奮圖強固然是好事,如果年少時沒有發現自己的目標,立志時間已經不早了,那也不要抱怨時間的流逝。失之東隅的事情,只要有心,總會收之桑榆。與以後的日子相比,今天永遠是最早的一天。

讀書何必擇地,立志何必擇時



眾所周知,蘇東坡他爹名叫蘇洵,號老泉。《三字經》有云:「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古人都是「十有五而志於學」,但蘇洵卻是大器晚成,少年時不好好學習,到了二十七歲才幡然醒悟,發憤讀書,關門讀書,五六年就對《六經》和各個學派的學說十分有研究。嘉佑初年,和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到京城,歐陽修把他的文章獻到了朝堂之上,大臣們爭著看他的文章,兩個兒子參加科舉進士的考試,成績都在優等。蘇家父子的名聲震動了京城,人們把他們叫做「三蘇」。


讀書何必擇地,書中自有清靜地;立志何必擇時,有志就是少年時。


本文系儒風大家原創,轉載須註明: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詠雞詩10首,雄雞圖10幅:雄雞一聲天下白,大吉大利!
「取」是一種本事,「舍」是一門智慧!

TAG:儒風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若註定無緣,又何必留戀
既然各取所需,又何必念念不忘?
何必為難自己
早安心語: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說何必
如果你已經放手,我有何必強求
他不愛你 你又何必呢
愛情如果不是佔有,又何必需要忠貞
何必跟自己過不去
何必和自己過不去,何必讓自己不開心
既然心已留不住,我又何必強求
若總被忽視, 又何必作賤了自己; 若不被珍惜, 又何必苦苦去維繫。
崖柏何必險中求,身邊何償無風景
既不回頭,何必不忘,既然無緣,何須誓言!
你既然不懂,我何必說?
沒有夢想,何必遠方
你既認準這條路,又何必在意要走多久
「如果註定是你的,又何必監視他?」| 是什麼維持了異地戀情?
如果你與眾不同,又何必怕孤獨
有些事情無可奈何,何必難以割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