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鄒傳安:兼工帶潑法是這樣完成的

鄒傳安:兼工帶潑法是這樣完成的

鄒傳安,字書靖,齋號「知止」,1940年生,湖南省新化縣水車鎮人,職業畫家。自幼習畫,長期致力於工筆花鳥畫的研究與創作,功力深厚,藝術語言豐富。獨創大面積潑彩與工筆畫結合的形式,使工緻的物象與元氣淋漓的背景完美吻合,開拓了工筆花鳥畫的新境界。本文內容摘錄自《工筆花鳥畫技法》,尊重版權,尊重原創,如需深入學習,請購買正版圖書!


作畫方法,本無定則,所以前人曾有吹雲彈雪之謂。工筆、意筆,也都是人們為試圖表達客觀審美感受,而探索出來的藝術手法。我是專習工筆的,自然覺察到工筆這種藝術語言,有許多好處,比如能夠準確無誤地表現出自然審美的任何部分,能夠委婉而深刻的述說出作者的感受。但也常為意筆的概括洒脫,為它表現自然界一種虛遠溟濛之象的能力所激動。同時,當我面對自然的時候,常有一種遠景如寫,近物如工的感覺。遠者浩渺而興於胸臆,近者真切而悅我眼目。於是有意筆、工筆者得自客觀真實美,但又都不能兼有客觀真實美的概嘆。而當我置身苗圃,面對花海,飽餐秀色歸來,展紙欲將意中之花,化為筆底之花的時候,能夠清晰地憶及的,也只剩了彼時近前細玩的部分,其餘卻似遠處之景,只溟濛彷彿的一片。經過幾番探索,居然也就撮合得有些兒模樣,似乎便是曾經受之於眼而存之於心的光景。且不論妥與不妥,一併介紹出來,以為引玉之磚,因未見於前人,無有名目,姑按其製作方式,襲往者舊格,曰兼工帶潑法。


兼工帶潑的特徵,是作品的主要部分依然寫實細緻,其餘則由大片顏色潑撞而成。工寫互見、虛實相生,於虛幻迷濛之間,湧起一片真情實景,有寫意的氣象,得工筆的精彩。遠觀近看成宜,頗具韻致。

鄒傳安:兼工帶潑法是這樣完成的



鄒傳安 香魂


兼工帶潑的繪製程序,是先勾出物象輪廓,再潑色,然後渲染完成。具體方法如下:

1.按工筆重彩的要求,將勾填部分的墨線勾好,某些準備融入潑彩之中的邊沿輪廓線,要虛出不勾,以便能更好地使工、寫二部分融合。


2.根據畫面需要,調好潑彩的顏色。一般需要調色相相近,而輕、重不同的顏色三到四種。舉圖「香魂」這幅以綠色為主的白荷,就先需調好花青墨、花青、石綠、草綠四種色汁,色汁要用小碗適當多調些,以保證不至潑到中途出現短少。


3.噴濕畫氈,平鋪案上;刷濕紙背,置於氈上,再用清水塗濕正面潑彩部分紙面,注意不可弄濕輪廓線以內。


4.先將石綠由下端兩邊分別潑入,左寬右窄,分出主次,顏色落紙逐漸化開展平,且莫管它。繼將花青由靠近花葉的邊沿空檔潑下,色隨水痕沿輪廓線自動滲開,有不到處以筆帶均,細小狹窄處,則以渲染筆帶色敷入,隨後以花青墨潑入那些最深暗的地方。三色邊沿相交,逐漸化合溶和,由於色汁潑入的方向各異,彼此滲透的流向也就不同,因而常用意想不到的效果,豐富而自然(有不盡理想的,則可在色汁未穩定前以筆調動之),而後再視需要,在某些太過平實的地方,注入淺草綠水撞破之。待水頭稍減之後,將下層葉片融入潑彩部分的顏色染勻,使其濃淡逐漸過渡,以便渲染時能順利銜接,潑彩即基本完成。此時可一面靜觀各色自然滲合融化,一面時以毛筆稍稍帶動,使其按要求進行變化,直到水分漸減,色層穩定為止。


所謂「潑」,可由色碗直接傾出,也可用大毛筆蘸色連塗帶潑,寬處碗傾,窄處筆潑。大體上心中有底,小變化因勢利導。氈貼案、紙覆氈,都要平整,不可有凹凸皺紋,彩汁方能無痕。

5.待其全乾之後,即按一般步驟渲染花葉,注意與潑彩相接部分的融和過渡,務使渾化無痕。


6.染完花葉部分之後,縱觀全畫,可能發現潑、染兩部之間,尚有不相契合的地方,可以筆蘸相應的色彩(一般都是深色)進行補染,但只限於花葉周圍部分,其它大片潑彩部分,不可復染。


7.調淡草綠色,將花葉之外的所有畫出通體平罩一次,平塗之前仍須清水塗濕紙背,平鋪於畫氈之上進行。顏色可用水彩底紋筆蘸刷,蘸色要飽,一次刷勻,盡量輕塗輕刷,少復筆,避免攪動底色。塗畢,用嘴吹開覆蓋在石綠純亮部分的草綠汁便成。


聲明:國畫藝術(quicksnowfall)獨家編輯整理內容,轉載請明確標註出處,謝謝合作!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王雪濤百幅寫意牡丹作品高清欣賞(下)
繪畫資料圖典:昆蟲圖譜(2)
圖文教程:鄒傳安工筆畫著色步驟
大紅燈籠,高高掛!

TAG:國畫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彝族潑水接親,這個潑法新郎都黑跑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