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韓寒和郭敬明爭當導演這種事,為什麼只出現在中國?

韓寒和郭敬明爭當導演這種事,為什麼只出現在中國?

文 | 後來瘋了最後死了


中國電影界有個很特殊的現象,那就是作家當導演的特別多,尤其是暢銷書作家。


先有郭敬明,然後是韓寒,最近是張嘉佳,現在韓寒新作也出來了,後繼者延綿不絕。


韓寒和郭敬明爭當導演這種事,為什麼只出現在中國?



韓寒


另一邊像朱文、韓東這樣的詩人和小說家,也都嘗試過、或正在嘗試電影創作。朱文的《海鮮》《雲的南方》都有不錯的口碑,韓東在拍一部《在碼頭》,賈樟柯是監製。

外國當然也有作家當導演的現象,但中國的情況仍有特殊性,所以這事值得來分析分析。


首先這種現象和導演工作的特殊性分不開。拍電影不像寫作,它是集體勞動。導演在這個集體中要處於最核心的位置,但導演在電影的生產過程中到底需要做哪些事,發揮什麼作用,卻是非常不確定的。


有的導演側重於打磨劇本,有的強於調教演員,有的更重視對機位和構圖的擺弄,還有的將注意力主要放在後期剪輯上。


有的導演習慣親力親為,比如卓別林常常身兼七八個工種。如果這個例子太老,最近的《羅曼蒂克消亡史》,程耳導演同時也是編劇和剪輯。



韓寒和郭敬明爭當導演這種事,為什麼只出現在中國?


《羅曼蒂克消亡史》


更多的導演不用親自去做那些事,會有編劇、攝影師、美術師、剪輯師、調色師等等按照導演的要求去完成。


正因為工作方式的自由靈活,也讓很多人對導演工作的專業性產生質疑,認為那沒什麼神秘的,也許每個人都可以做?像姜文曾經開玩笑說,他就是發現導演也不需要特別會什麼,才去當導演的。



韓寒和郭敬明爭當導演這種事,為什麼只出現在中國?


姜文、陳凱歌、馮小剛


不過我認為,導演工作的門檻可能不高,有時候它允許一個外行裝作在當導演,但它的上限卻高不可攀。換言之,濫竽充數的肯定有,但大師導演每一個都貨真價實。


正因為導演工作的這種獨特性,它就成了所有電影工種里跨界程度最活躍的(也許僅次於演員——畢竟往鏡頭前站一站,走一走,只要吃飽飯就能幹)。

我們見過數不清的演員當導演、編劇當導演、攝影師當導演、歌手當導演、政治人物當導演,以及,作家當導演。



韓寒和郭敬明爭當導演這種事,為什麼只出現在中國?



阿蘭·羅伯-格里耶


外國作家當導演的情況,我首先想到的是若干法國作家,例如阿蘭·羅伯-格里耶和瑪格麗特·杜拉斯,他們起先以「新小說」流派在文學界成名,自六十年代後相繼執導多部電影。


格里耶的處女作是1963年的《不朽的女人》,獲得了法國電影界非常看重的路易·德呂克獎。在此之前,格里耶曾幫助阿倫·雷乃寫作《去年在馬里昂巴》的劇本,該片的巨大成功無疑鼓勵了他親自執導。


對於格里耶來說,當導演和作家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實現自己藝術觀念的某種特定手段。在四十多年裡,格里耶拍片不輟,早期平均每兩三年推出一部電影作品,晚年速度放緩,但每隔十年也要拍一部,他去世之前兩年還拍攝了《格拉迪瓦的召喚》。



韓寒和郭敬明爭當導演這種事,為什麼只出現在中國?



瑪格麗特·杜拉


瑪格麗特·杜拉和格里耶一樣,一開始為阿倫·雷乃寫過《廣島之戀》,爾後親自當起導演,她拍片數量更高,有長有短,到1986年的最後一部《孩子們》,她一共拍了十九部影片。


雖然格里耶和杜拉在電影界的成就和地位尚不能和他們在文壇相比,不過這二人的確稱得上是成功的導演。在法國,文學界和電影界的關係之親密,大概超過任何國家。


我覺得原因是,在法國,導演和作家都屬於知識分子群體,他們的受眾——觀眾和讀者,往往是有較高文化修養的同一批人,所以作家端起攝影機是順其自然的事。



韓寒和郭敬明爭當導演這種事,為什麼只出現在中國?



《廣島之戀》


從商業角度來看,他們的電影投資往往不高,最終的票房就算不多,大致都能做到盈虧平衡,這是他們能持久拍下去的原因。


美國的情況有所不同。嚴肅作家執導電影的情況當然是有的,但數量上就少得多了,比如過去有諾曼·梅勒,現在有保羅·奧斯特。


梅勒偶爾也做編劇,他親自執導的影片有四部,保羅·奧斯特名下的導演作品也是這個數,不過早些年他喜歡和華裔導演王穎聯合執導。前幾年奧斯特還推出一部《馬丁·弗羅斯特的內心生活》,反響不佳。



韓寒和郭敬明爭當導演這種事,為什麼只出現在中國?



保羅·奧斯特


美法作家同行境遇迥異,究其原因,兩國電影生產體系和觀眾構成大不相同,專業作家要從好萊塢拿到投資是很難的,而且廣大觀眾也沒有這種消費習慣,就算是你的讀者,他更願意去買你的書來讀,卻未必會連帶對你的電影產生期待。


那麼美國的暢銷書作家又是怎麼樣的呢?


史蒂芬·金可能是過去四十年好萊塢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了,根據他作品改編的影片不計其數,《閃靈》《肖申克的救贖》《綠里》都成了影史名作。他也掛名擔任過許多影視的製片人,但做導演則僅有一次,是1986年的《火魔戰車》,評論反響和票房成績都不理想。



韓寒和郭敬明爭當導演這種事,為什麼只出現在中國?



《火魔戰車》


談及為什麼他可以做導演,史蒂芬·金說:「我並不是因為上過電影學院才得到這份導演工作的。我得到這份工作是因為我是史蒂芬·金。如果你足夠有名,他們會允許把你掛在時報廣場,用電視來直播。」真是真理啊。


又談到為什麼沒有嘗試多做幾次導演,他說:「去看《火魔戰車》你就明白了。」意思很明顯,他的這次跨界,遠遠談不上成功。


在全世界範圍內,從知名作家到優秀的職業導演的轉型,最成功者我認為是韓國導演李滄東。



韓寒和郭敬明爭當導演這種事,為什麼只出現在中國?



李滄東


李滄東是多部小說的作者,曾於1992年獲取《韓國日報》的創作文學獎。後來他在朴光洙導演的建議下,擔任《想去那個島》的編劇和副導演,幾年的磨鍊後,李滄東於1997年拍攝了處女作《黑道初哥》,之後的《綠魚》《薄荷糖》《綠洲》《密陽》《詩》無不讓影壇驚艷,以至於今天人們更多地視李滄東為一名電影導演,都快忘記他還是作家了。


本世紀以來,全世界頭號暢銷書作家是誰?


除J.K.羅琳不做第二人想。



韓寒和郭敬明爭當導演這種事,為什麼只出現在中國?



J.K.羅琳


那羅琳想過親自將《哈利·波特》系列搬上銀幕嗎?相信她從未有過這個想法。首先這不符合她個人的行事風格,在《哈利·波特》爆紅之後,羅琳發表其他小說時寧願選擇匿名,就是不想沾自己的光,可見她絕不是好大喜功之人。


退一步說,即使她願意,那麼好萊塢會同意讓她來做導演嗎?絕無可能。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作為華納兄弟公司最看重的王牌項目,幾乎不可能交到一個沒有任何電影製作經驗的人手中。



韓寒和郭敬明爭當導演這種事,為什麼只出現在中國?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這種投資規模幾億的大片,非常依賴一個成熟體系的運作,誠然導演這個崗位作為好萊塢工業體系的一環,它並不像「作者導演」那樣可以決定一切,但仍然需要每個環節都有最專業的人士,否則就會拖累體系的運轉。


而且在商業宣傳上,《哈利·波特》電影也並不需要以導演作為號召點,正如現在沒有觀眾是沖著大衛·葉茨和邁克·紐維爾去看,「哈利·波特」本身這塊金字招牌足矣。


但上面所有這些道理,在眼下的中國,彷彿都行不通。



韓寒和郭敬明爭當導演這種事,為什麼只出現在中國?



鄧超


中國正處在一個人人夢想當導演,並且人人都可以當導演的時代,這種燥熱和衝動,在全世界的電影歷史上都非常罕見。


每個人當導演的動機不同,編劇和演員當導演的特別多,這倒不奇怪。本來就是行業中人,很多人希望進一步完善自己,畢竟導演才是一部電影的首要作者,沒人願意錯過當導演的機會。


趙薇為了當導演,還特地回到電影學院上了幾年課,至少說明她的態度不是在玩票。音樂人當導演的有崔健、高曉松、盧庚戌等等,他們的受眾大概是某個可以被歸類為「泛文藝青年」的粉絲群。



韓寒和郭敬明爭當導演這種事,為什麼只出現在中國?



趙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比較早當導演的中國作家是王朔,他於九十年代中期執導了根據自己小說《我是你爸爸》改編的《冤家父子》,但影片未能過審,王朔的導演生涯戛然而止。


據說這部影片的真正導演其實是同時擔任編劇和主演的馮小剛,王朔在片場不太發令,樂得逍遙。


當下暢銷書作家從事導演工作的直接誘因,我認為和台灣作家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分不開。這部電影讓所有人意識到,在眼下的產業環境中,其他平台上的人氣是可以轉移到電影院中的,而這在其他國家則未必可行。



韓寒和郭敬明爭當導演這種事,為什麼只出現在中國?



九把刀


郭敬明、韓寒、張嘉佳等暢銷作家在青少年中擁有巨大的粉絲基數,如果能順利轉化為電影消費,那麼在商業上就無須擔心。


不排除這些作家當導演是基於某種個人追求,不過商業因素肯定更加直觀。電影產業所帶來的回報和影響力,顯然遠超寫書,這個賬很好算。


對於整個中國電影產業來說,現在正處於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銀幕上的優質內容供給嚴重不足,大家都在喊缺導演、缺劇本、缺項目,投資人和製片方對有號召力的電影內容如饑似渴,他們願意把任何可以號召觀眾進場填滿放映廳的人推上導演椅。


這些在影院建設高峰期培養起來的為數眾多的新型電影觀眾,對導演是否擁有堅實的行業履歷並不看重,話題營銷和名人效應就足以吸引大家走進影院。


用事實和數字說話,現在暢銷書作家轉型導演在商業上大體是成功的,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當紅作家,乃至各行各業的網紅執起導筒。


至於留下的電影本身,由歷史去篩選吧。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降臨》的重點不是中國人打外星人,它已邁入最高級科幻片行列
《降臨》難道僅僅是一部燒腦神作?它挑戰了科幻片的終極難題
他締造了德國電影史上最經典的一部影片
膽子再大的人,一定也會敗給這部最新的密室恐怖片

TAG:虹膜 |

您可能感興趣

爭當乒乓球界的黃曉明?雖是黃曉明表妹,可在乒壇她不想借他上位
義大利人為何爭當華企僱員?今天,講一個真實的故事給你答案
胸前這一塊圖案,讓清朝官員又愛又恨,被罵也要爭當衣冠禽獸
舒淇變趙又廷迷妹,小S蔡依林爭當鬼怪新娘…女明星也有花痴的時候啊
《神鵰》趙麗穎王麗坤爭當女主,誰的古裝驚艷了你
吳亦凡林志玲趙麗穎楊冪爭當「體驗官」,這樣的代言套路你買賬嗎?
古代戰爭當逃兵的後果很慘,他們為什麼不幹脆躺下來裝死呢?
潮牌當紅,宋茜吳亦凡和鹿晗都人手一件爭當代言人
該股又要搞事情了,沉寂三年之後終於復出,將爭當「妖王」
獨家!這兩隻股爭當「妖王」,強勢歸來的「它」將更勝一籌
這個監獄因選美大賽而出名,女囚們精心打扮爭當「獄花」
旅行時,要爭當全世界最美的女人這些裝備不能少!
雙面人性:荒嬉胡鬧的「豹房皇帝」也有爭當雄主的另一面
為啥baby 熱巴 趙麗穎爭當帶貨女王?多接代言才是真金白銀啊
清朝宮女很多都爭當試婚宮女好脫離苦海,究竟是為什麼了
不是天才,爭當地才吧
暑假想反超?爭當別人家的孩子!這份攻略你值得擁有!
熱巴景甜趙麗穎爭當「吃貨」還吃不胖,這樣的娛樂圈「偽人設」還能走多遠?
要爭當全世界最美的小仙女,這些凹造型的神器一個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