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專註於尋找反物質的丁肇中,拿起了這本雜誌

專註於尋找反物質的丁肇中,拿起了這本雜誌

專註於尋找反物質的丁肇中,拿起了這本雜誌



丁肇中在閱讀《世界科學》雜誌

「一問三不知」的丁肇中


——「您覺得人類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質和反物質嗎?」


——「不知道。」


——「您覺得您從事的科學實驗有什麼經濟價值嗎?」

——「不知道。」


——「您能不能談談物理學未來20年的發展方向?」


——「不知道。」


恐怕沒人會相信這段對話發生在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和聽其講座的南航師生之間,但是事實確是如此。


文匯報高級記者姚詩煌先生曾多次採訪丁先生。姚詩煌發現在私下交流中,丁肇中先生也經常回答說「不知道」。當被問到如他這般知識廣博的科學家,為何總答覆說「不知道」時,丁肇中先生說:「因為我真的不知道。」

專註於尋找反物質的丁肇中,拿起了這本雜誌



丁肇中與姚詩煌在AMS實驗室


不論是在公共場合還是在私人對話中,丁肇中先生給出「不知道」時的表情都是自然誠懇的。相比用高深的專業術語來含混過關,用宏大的理想信念來修飾增色,丁先生更願意堅持自己實事求是的人生態度。


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

丁肇中於1936年出生在美國。20歲時,他到美國密歇根大學就讀,並在1962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後,丁肇中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一年,這也是他與CERN結下不解之緣的開始。自1967年,丁肇中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任教,主要從事高能實驗物理、基本粒子物理等領域的研究。


丁肇中最傑出的貢獻之一是在1974年,發現了一種長壽命中性粒子——J粒子。J粒子的壽命值比預料值大5 000倍;這表明它有新的內部結構,不能用當時已知的三種夸克來解釋,而需要引進第四種夸克即粲夸克來解釋。J粒子的發現大大推動了粒子物理學的發展,使人類對物質的結構有了新的認識。他因此與另一位物理學家里克特分享了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專註於尋找反物質的丁肇中,拿起了這本雜誌


青年丁肇中和他的研究團隊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


反物質的尋找者丁肇中


根據粒子物理論,大爆炸應該產生相同數量的物質及反物質。物質組成了我們的世界,那麼反物質在哪裡?天文學家把宇宙中用光學方法看不到的物質稱為暗物質,暗物質在宇宙中約佔90%,究竟以何種形式存在?這兩大物理學難題恰似兩朵迷人「烏雲」,縈繞在丁肇中的腦海里,激發他的好奇心。


他自問道:反物質和暗物質只存在於理論,能否用實驗證明?由於物質和反物質兩者在大氣中碰到一起會互相湮滅,因此,在地面上探測反物質是不可能的。途徑只有一條,就是到太空進行實驗。因為如果反物質存在,它會在太空中發射出反氦或反碳等原子核,這些反原子核會穿過太空接近地球,我們應該能夠在太空中探測到。


為了通過探測外太空反物質和暗物質,自1994年始,丁肇中教授領導了由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的56所研究機構參與的阿爾法磁譜儀(AMS-02)大型國際合作計劃。經過18年的坎坷研發,磁譜儀終於在2011年5月16日發射、19日安裝到國際空間站上。它在宇宙射線,尤其在帶電粒子探測方面表現出極高測量精度。5年來,AMS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專註於尋找反物質的丁肇中,拿起了這本雜誌



丁肇中夫婦與來訪的奮進號太空梭全體機組人員合影


在與姚詩煌先生的交談中,丁肇中提到,「這些年來,我謝絕了一切的邀請,也不擔任顧問等任何職位。我只做一件事。我空下來就在想實驗的每一細節,反覆想,想得很具體。一發現問題,我就會立即打電話給德國、義大利,或別的國家的科學家,與他們討論,有時請他們過來。我基本不看文件,甚至很少看書。書都是別人寫的,講的是已有的知識,而我們做的事完全是新的,是別人的知識所沒有的,只有靠自己。」


丁肇中還說過:「真正的發現是在現有的知識圈之外。如果我們什麼也不做,不去進行檢測,那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真相是什麼。」很多時候就是如此,哪怕不是科研專家,也需要有跳出固有知識框架的勇氣,這樣才能獲得事實的真相,領略技術、科學、宇宙、自然的新奇與智慧。丁肇中先生手中的這本《世界科學》雜誌,為每一位有勇氣跳出舊的知識域的科技愛好者,提供了一個把握世界科學發展動向,深刻理解科學社會內在邏輯關係,廣泛吸收科學趣聞和歷史故事的平台。

專註於尋找反物質的丁肇中,拿起了這本雜誌



丁肇中先生和姚詩煌先生在丁先生書房


並非只是丁肇中先生對這本雜誌情有獨鍾,《世界科學》在「科學的春天」誕生之日起,就很快成為全國廣大科學愛好者和科技工作者的喜愛的情報資料;如今,《世界科學》還是上海市200名兩院院士、2000多名科技啟明星和各類學科計劃項目執行者案頭的科普讀物。


親愛的讀者,2017年新春之際,選擇《世界科學》,讓《世界科學》為您解讀科學,解讀未來!


新春特惠 ? 一鍵訂閱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科學 的精彩文章:

微科幻 跨維度的交易
看過很多科幻電影,依然不能相信機器人?
「朱諾」號將揭開木星神秘面紗
深度探討英國脫歐的後果

TAG:世界科學 |

您可能感興趣

這本雜誌,關注的是創意人士和他們的寵物狗
這本雜誌有什麼魅力?宋威龍也想成為它的封面人物
讀完這本書,才發現合格的父母是這樣的!趕快學起來
哎喲喂,這本雜誌怎麼那樣萌!
情感美文:自己憑本事得到想要的東西,這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的體驗。
買雜誌送食材,這本日本農業雜誌火了
拿好這本秘籍!你對於髮型所有的疑問解答都在這裡了
這本書吃了我的狗狗!
這本世人皆知的筆記本,玩了一把黑科技,你會為它的逼格買單嗎?
敢看這本書,才是真的酷
有了這本宜家食譜,再也不怕把創意料理做成黑暗料理了
這本叫「東京客」的雜誌 其實是買不到的
看過這本雜誌,才發現我們從未認識過「紙質書」
風光拍的好,因為讀了這本書
這本是胎兒的食物,但是大人吃了卻可以補腎壯陽,膽小者莫看!
這本看似光鮮亮麗的書7月播齣動畫,講的卻是醜惡骯髒帶血的故事
據說誰得到這本書,誰就能找到真正的曹操墓,真的嗎
想了解什麼是野獸派建築作品,別錯過這本寫真
雜誌太難做了,但如果你真想試試,最好先看看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