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日本戰敗,為何一定要帶走隨身武士刀,不給就自殺?

日本戰敗,為何一定要帶走隨身武士刀,不給就自殺?

日本刀,亦稱東洋刀或武士刀,依據形狀、尺寸分為太刀、打刀(刀)、脅差(脅指)、短刀等。廣義上還包括長卷、薙刀、劍、槍等。在日本制刀人被稱作"刀工"、"刀匠"、或"刀鍛冶"

早在中國唐代時期,中國的冶煉鍛造技術和經濟得到空前發展,造價高昂的唐刀傳入本已經得到漢刀冶煉技藝的日本,但是當日本天皇看到性能優越做工精湛唐刀時,也驚嘆地說:只有中原才能鑄出如此精良的刀劍。日本隨即學習唐刀的鍛造之法,並加以改進,就成為了今天所見到的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的日本刀。而到唐代之後,中國的唐刀鍛造技藝逐漸失傳(時至今日經過中國歷代刀匠劍師的努力已能光復性能卓越的唐刀)。而日本刀以其優良的性能在世界冷兵器中佔有一席之地並享有良好的口碑和名譽。

在隋唐時期,日本還沒有自己的制刀技術,完全是通過模仿和學習中國制刀技術來生產刀劍,當時的日本刀大都保持了漢代環首刀的基本特點。在唐代白江口之戰中,由於唐橫刀的劈砍破甲能力以及柔韌度超過了同時期的日本刀,身穿皮甲的日本武士毫無防護能力,日本舉國的精銳部隊大敗,此後日本本土陷入了極度的恐懼之中

日本武士刀出現歷史西園300年

在幾年的恐慌之後,日本人認清了自己的實力,於是以謙卑的姿態求學於唐王朝,先後派出了十餘批遣唐使者來中國學習深造,其中許多是當時日本的能工巧匠,他們把唐橫刀的制刀技藝帶回了日本,經過模仿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日本武士刀,日本正倉院收藏著一把精美的唐刀,非常珍貴,被視為日本國寶,武士刀以其優良的性能在世界冷兵器中佔有絕對地位並享有最好的口碑和名譽

昆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寶刀近出日該國,越賈得之滄海東

上面這句詩是歐陽修讚美日本武士刀的詩句,從中可以看出宋人對日本武士刀是倍加推崇的。不過可能歐陽修自己都不知道武士刀的起源正是中國的唐刀。小編今天就給各位看官聊聊武士刀和唐刀的故事

唐帝國通過開明的政治和強大的軍事力量,成為當時世界的中心,從唐初的統一之戰到盛唐時期所有的對內對外戰爭,都出現在冷兵器歷史上對後世影響巨大的武器——唐刀。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在藝術上均達到了極高的成就,可以說是我國刀劍史上的巔峰。

日本武士刀工造型優雅,它的弧度是最完美的力和美的結合。它促成了堅韌,剛毅的武士之念的形成,全世界沒有哪一種武器像武士刀一樣,被認為擁有自己的精神,這就是日本武士刀。

日本刀的工藝和外形受到中國的唐刀影響很大——狹直刀身、小鐔、長柄。而我們現在說的「唐刀」,是現代制刀者推出的一個概念。現代版的唐刀,反而是從日本進口來的,原型就是放在日本正倉院,是從日本唐朝進口的「金銀鈿裝唐大刀」,這也是日本的一個國寶。

一般而言,日本武士刀的刀身都有一定弧度,唐刀則多採取直身造型。

日本刀的刃區面積一般都占刀身面積的二分之一以上,而唐刀的刃區面積一般為四分之一左右,採取斧刃造型。

在日本戰場上,金屬鎧甲絕對是稀罕物,在這種環境下,刀的工作主要是「切肉」,自然是越鋒利越好;為了滿足這樣的要求,刃區擴張到刀身面積的一半,理所當然。

按道理說,即使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華夏的刀劍文化可是源遠流長了好幾千年,其後續發展應該更為精純和漸臻佳境,可為何會讓這個「半路出家」的日本武士刀「打壓」的喘不過來氣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華夏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相對而言,也是將多兵多,故想給每個兵將士卒都配備一把做工精良而考究的冷兵器是很不現實的,故為了節省軍費也好,為了化繁為簡也罷,古代軍事一般都配備做工很隨意的兵器,也因此,專門製造兵器的機構也不再專註兵器的精良和性能之上了,對於它們而言,兵器不再是它們的作品,而是它們的產出,或者叫「排泄物」,因為它們覺得武器並不重要,只要靠人力和人數就行,這也是華夏軍事上最常見的錯誤思想。

正是有個拼軍力這個錯誤理念,導致古代軍事一直不注重士兵的裝備和自身能力,而日本卻剛好相反,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明清時候的倭寇之所以難纏,不僅僅是武士刀的原因,更有士兵個人能力和水平的原因。

所以,對比中日兵器乃至軍事文化上的差異,泱泱華夏不該好好反思嗎?雖然我們是人口大國,但也不能因此輕視或者說輕賤民眾啊,更不能因此止步於精良裝備的普及化。其實華夏地大物博,根本不缺資源,只是古代封建社會對資源的認知和利用都很有限,不過現在社會也不需要冷兵器了,但從古至今的不良風氣仍沒有斷絕,這也是為何國內大量粗製濫造產品橫行的原因,如不正視和有效治理,那麼中國永遠是「山寨」多於新品的國家。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結束。

既然宣布了投降,那自然是要繳械的,日軍也老老實實地遵從了天皇的詔令。

身為戰敗國,將所有武器全部上繳,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日本軍人,尤其是軍官們堅決要求將一樣東西隨身帶回日本。受降的工作人員很詫異,便問他們要留什麼東西?

原來是自己的佩刀,因為武士刀代表著日本最崇高的武士道精神。

說起武士道精神,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劇中聽到。

自古以來,日本武士以及後來演變而來的軍人都以擁有一把削鐵如泥的武士刀而自豪,甚至有人為了一把好刀而傾家蕩產。它倡導忠誠、信義、廉恥、尚武、榮譽,應該和歐洲的騎士精神一個意思。

但後來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軍國主義抬頭,發動侵略戰爭就是靠武士道精神來給日本人洗腦的。如此,武士道精神就成了二戰時期日本人的精神支柱。

這些武士刀都是純手工打造,選材方面非常精緻,再加上各種工序,確實稱得上是寶刀,並且絕大多數都是家族代代相傳的寶物。

這就意味著武士刀不僅僅是一把殺人利器,更象徵這日本人家族的傳承和榮譽,甚至是尊嚴。

所以當中國方面要求他們解下佩刀時,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還集體抗議中國政府「侮辱」日本人的行為,有的甚至還放出狠話,如果不允許他們將自己的佩刀帶回家,就立即切腹自盡!

面對日本人瘋狂的以死相逼,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蔣介石聽到報告後,只下達了一句指示:「刀必須留下,切腹請自便。」

此話一出,日本人傻眼了,只好老老實實地等待遣送安排。當然還真有極少數實在想不開的,直接切腹自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屌絲煙灰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臨死留下密詔剷除朱棣,朱允炆的仁慈換來自己的悲劇
韓國廢除漢字之後為何後悔?現在竟然又要廢除英文教育
二戰時期士兵減壓方式,日本最無語,對待女兵俘虜讓人憤怒
才子都喜歡的林徽因,為何冰心這些才女都不喜歡
林徽因為何不選擇可以為他離婚的徐志摩?因為渣男不可靠

TAG:屌絲煙灰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