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通過「蘿蔔紋」判定田黃真假誤解了多少藏友?

通過「蘿蔔紋」判定田黃真假誤解了多少藏友?

一、何謂『田』

『田』,顧名思義為耕種之農田,源自於最早的田黃是由壽山村當地村民在農田中發現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壽山田黃的挖掘地由原先的農田轉移到溪水中以及溪水兩側的河岸階地中,『田』字逐漸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

究其原因,田黃之所以產自田中,是由於壽山石原生礦經風化崩解及隨後的重力滑塌、搬運作用而就位。因此『田』之本意應指次生風化的過程,而並非專指農田,只是河岸階地因其土質好及近水源而易被開發成農田的巧合(田黃的形成以數十甚至上百萬年為單位計,遠早於人類的農田耕種歷史)。如在20世紀80年代末,一些印石專家沿壽山溪溯源而下,逐步將田黃的開採拓展到碓下~結門潭一帶,其間非農田處眾多,但依然發現了不少田黃資源而可見一斑。

壽山山坑石滾落搬運的過程中,礦石稜角逐步被磨圓而成次圓狀外形,並進而由於風化作用形成次生皮以及癒合裂隙,即我們常稱的『皮』、『紅筋格』,並由此而被視為壽山田黃鑒別的基本要素。從這個意義上,根據次稜角狀~次圓狀外形、石皮、紅筋格三條綜合判斷,是判斷其是否屬『田』的本質所在。然則,是否有形、皮、筋就可認定為田黃?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田』之外,尚需『黃』。

二、何謂『黃』

榮寶齋現藏,世界最大壽山田黃石

很多朋友在初次接觸田黃時,認為但凡『黃』石,帶皮、筋、絲者均可稱之為田黃,其實不然。壽山石、昌化石均以顏色豐富而聞名,均產『黃色』山坑石種,例如黃色高山系、昌化黃等等,此類『黃』為原生色,即礦石在成礦結晶生長過程中形成的顏色。而田黃之『黃』,應當為『次生』黃,是由於礦石暴露地表並在風化搬運過程中,在常溫狀態下由於地表土壤或溪水中礦物元素(主要是Fe元素)的溶蝕、浸染等作用,由表及裡滲透而形成的顏色。由此,我們往往發現田黃由風化皮至核心其黃色色調逐漸變淺的趨勢。

乾隆田黃三鏈章黃色風化層已深入核心

相應,隨著礦石在土壤或溪水中埋藏時間的增加,水岩反應的持續,Fe等元素滲透愈發深入,黃色風化層愈發變厚,而成為極品田黃。顯然風化搬運和次生水岩反應的聯合作用導致田黃愈髮油潤,脫離了其原生礦的『山坑氣息』,從而具有了『溫、潤、細、結、凝、膩』的特點。

因此,判斷其是否具田『黃』的特徵,不是看其具不具有黃色調,而是『黃』的成因。當然,也不排除某些黃色山坑石也被剝離出原生礦,在搬運風化過程中再次被Fe元素等浸染。但是否具有一定厚度的黃色次生風化層,並具有相當的油性和潤澤度是『黃』的本質。

橘皮紅田

橘皮紅田為上三坂所產。色素以紅,黃為主,尤以深紅居多。色似紅橘皮,而紅得更深更濃,似紅琥珀,但比琥珀溫婉可親。肌理蘊極細緻之蘿蔔紋,綿密而欲化。 肌理蘊極細緻之蘿蔔紋,綿密而欲化。其質純優,凝靈成凍,為田石中色度最飽和者。橘皮紅應為正紅田,占田石產量比例中最少部分,且材積多不盈兩,故極稀罕。材、形好的橘皮紅被列為田石的極品。但也有人認為橘皮紅,並非正紅,應屬田黃中的最上品,真正的紅田應色如丹棗,均極為罕見

煨紅田

煨紅田多產於上、中坂田中,外層色紅如丹棗,表面常有黑色斑塊如黑皮,材積亦極小,靈度遜於橘皮紅田,顯微透明狀,質亦比田黃稍堅硬、乾澀、常無明顯的蘿蔔紋。

相傳乃因石農墾地燒草時,土裡的小田黃經火熏燒,達到一定溫度而變色,故也屬稀品。但多因質燥,材小而不為收藏者所珍愛。

田黃

指黃色的田石。上坂、中坂、下坂、碓下坂的溪田中,及沿溪而下數里至雙溪皆可掘得,占田石產量最多。各坂的田黃色質微有區別:上坂多偏嫩而清淡;下坂以下多偏硬黝;中坂的色質為最佳。其黃色之濃淡各有千秋。

石形:田黃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狀,光嫩圓滑,沒有明顯的稜角。這是由於礦塊在遷移滾動過程中,受到溪水不斷沖刷研磨的結果。

石質:田黃石的質地濕潤可愛,為微透明或半透明體。如果仔細觀察,會煥發出一種其它石材品種所不具備的迷人光彩。

石色:「田黃石」顧名思義,是一種黃顏色的寶石。儘管按照色相來區分,有田黃、白田、紅田、黑田以及銀裹金、金裹銀等品種,但無論什麼色彩的田黃石都是以黃色作為它的基調,只不過偏白、偏紅或偏黑而已。比如「紅田石」其色近橙黃如桔皮,絕不可能出現桃紅、朱紅和血紅的色彩;「黑田石」則黑中帶赭;即使被稱作「白田」的田黃石,也並非純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帶淡黃或蛋清色。

石皮:多數田黃石的外表都有黃色或黑色的皮層包裹著,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掛皮,形態變幻無常,雖然也有一些田黃石因為色皮極薄,一經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黃石的顏色都不是表裡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裡層逐漸轉淡,乃至泛白。這種色彩的變化規律,塊頭大的田黃石尤為明顯。

蘿蔔紋:凡是透明度較強的田黃石,在強烈的光線下觀察,它的肌理往往隱約可見到一條條細而密的紋理,其形狀猶如剛剛出土的白蘿蔔纖維,故有「蘿蔔紋」之稱。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湖南電視台 《東方尋寶》報名:一五五七四八五七五四三(趙編導) 欄目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德雅480號(湖南電視台三樓 共享盛世收藏

紅筋:紅筋是指田黃石表層偶爾出現的紅色筋絡,紅如血,細如絲,俗稱「紅筋」又叫「血絲」。它是田黃石在遷移過程中產生的細裂紋,經土壤中氧化鐵滲透而形成的格紋。

白田

指白色的田石。多掘自上、中坂、質靈膩嫩透,酷似坑頭水晶。常有赭黃格似血縷,蘿蔔紋如鮮嫩之白蘿蔔肌理,極細而化。因石通靈,色純淡,故格、紋比各色田石更為明顯而有致。白田偶有黑色的裹皮,也有色白渾濁且狀似砂粒的斑皮,斑皮均多深入肌理而似雪花。有黃皮的白田,即所謂「金裹銀」,極難覓得,其色並非純白,皆略帶淡黃或蛋青色,燈照則肌理皆泛黃紅,有別於掘性白高山

壽山白田石螭龍獻寶擺件

黑田

黑田有純黑和灰黑二種。

純黑田指黑赭色田石。多出於鐵頭嶺及下坂一帶的田中,常見有黃色石皮。質亦較細,蘿蔔紋比它色田石略粗,肌理渾而微透,並常伴有細小黑砂釘。

灰黑田色較淡而灰。皮或黑或黃,質多粗硬渾雜而間有黑砂點。蘿蔔紋常粗散不勻。產地除上述外,上、中坂也常有出產。為下品田

黑田中偶有質靈、紋細,肌理灰黑而顯青綠色調,人或稱之為「綠田」

黑皮田

即「烏鴉皮」田。外表附有微透明、黑色石皮。上、中,下三坂均有出產。皮無純黑,而黑中又微帶青綠或灰綠色,又稱「蛤蟆皮」。其皮內或白田或田黃,色質、紋理和尋常無皮之田無異,唯多伴有小黑釘。單層的烏鴉皮田燈下能透,其肌質易於鑒識,若烏鴉皮內再有一、二層黃皮或白皮則難以燈照鑒別,不過這類含多層石皮的田石,若皮質細膩、無雜色、無砂斑,則多見其里色質俱佳,猶如凍石,實屬難得之材。

銀裹金

指外白內黃的田石。

許多白田或多或少總帶有黃心,田黃亦常帶有白皮,「銀裹金」原指白田中有較多的黃心,或田黃的白皮稍厚稍多的,皆統稱為「銀裹金」田。前者的黃心如蛋黃亦如黃心的蕃薯,黃亦明快純凈而淡雅,質極細嫩靈膩,而紋路比各色田石更隱約難尋,幾乎不可見。後者的黃多介於黃金黃與桂花黃之間,接近黃金黃,但稍含粉色,蘿蔔紋細密有致。材積好、色質佳的銀裹金,亦屬田石之上品。

碓下田

產白碓下坂。皮青黃而稀薄。外層肌質色較濃,黃而偏褐,肌理淺淡。或有明顯的細密蘿蔔紋,紋痕稍直,並伴有虱卵狀小白點。質靈透,但乾裂較多。

擱溜田

又稱滑溜田。屬沿溪遷移而下的田石。上四坂溪田表層或沿碓下坂而下至九手、回龍、雙溪,溪中淺表沙層中偶或可得。紋多偏粗而顯露,紋行齊直,有的疏密不均、粗細不勻。粗者極粗,細者僅微小部份亦同尋常田黃。色多褐黃。亦常附有小片黃皮,黃而灰綠,粗澀如士粉。肌理常伴有黑砂釘或星散小白點。其中露土被陽光曝晒的,陽面往往退化,變得粗澀乾裂,而陰面還不失田黃本色。

田黃造假

一般的田黃石造假是先採用壽山石磨成自然形狀,然後經過染色處理,這樣處理過的假田黃石既有艷麗的色彩,又有潤滑的感覺,常人不易辨別。

再有,就是用同類的地開石礦或其他地方與地開石較相像的石頭來做假。這些石頭在外觀上與真的田黃石非常相像,一般讓人很難辨別。所以在購買的時候,必須要小心應對那些顏色美麗的石頭,在其美麗的外表下可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假「靈魂」啊。

假田黃

第三,就是用好多小塊的真田黃石,拼湊而成的一塊看上去較為完整的田黃石。這種石頭在外表上是看不出什麼問題來的,但是,你如果仔細去研究其內在的紋理,就會發現,其絲、格、紋理的排列較亂,不是自然延續生成的。

第四:用黃色石粉與環氧樹脂等化學材料塗抹石面,製成假石皮,彷彿是帶皮的「田黃」。但這種石頭的石皮表面光澤異常,很容易有擦痕,刮下的粉沫呈黃色,皮質很乾燥,缺少紋理。

第五:用黃塑料假造的田黃石。造假的顏色極似黃金黃田黃石,仿田黃塑料無外皮,顏色較均勻,而真田黃石常見的外皮,顏色表裡變幻,外濃內淺。真田黃石有蘿蔔紋、紅筋。而仿田黃塑料品無蘿蔔紋、無紅筋,通透均勻。塑料假造是一種技術含量較低的造假之法,只要仔細看,不難分辨。

第六:用樹脂造假的烏鴉皮田黃石。用黑色的樹脂塗在石質相近的黃色的壽山石表層上,再做一下舊,一塊烏鴉皮田黃石便走進了市場。田黃石可遇不可求,市面上賣的難見真品,如果你不貪小便宜,是不會上當的。

第七:利用高科技技術在同等地質生成條件下,加入化學元素,快速催生成田黃石。據說這種制假的田黃石比真的還像真的,僅憑肉眼是很難分辨的。遇到此種情況,只要價格適宜,不妨把它當成一件藝術品去欣賞吧,何必較真呢。

第八:就是用一種低檔石頭綠泥石經過染色來冒充田黃。由於綠泥石質地鬆軟,染成黃色後,從外觀上看,與真田黃頗為相似,一般消費者根本無法憑肉眼分辨。這種造假的「田黃」石比較常見。

造假田黃石的方法林林總總,層出不窮。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有待各位石友在實踐摸索中去檢驗真金了。

用一種低檔石頭綠泥石經過染色來冒充田黃。由於綠泥石質地鬆軟,染成黃色後,從外觀上看,與真田黃頗為相似,一般消費者根本無法憑肉眼分辨。這種造假的「田黃」石比較常見。

由於其密度比較低,分子之間的縫隙較大,故而顏色容易沁進去,具有較大迷惑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收藏愛好 的精彩文章:

傳世瓷器與出土器物釉面辨別之——水土沁
從漢到清的古瓷,不論如何保管,必有破泡?
永不沒落的經典——細說玉蟬!玉雕題材中的「小王者」
書畫造假的最高境界,幾乎可以以假亂真,收藏書畫該怎麼辨別呢?
古玉怎樣鑒定?古玉造假方法有哪些

TAG:古玩收藏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