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深信佛性本具深敬大眾的常不輕菩薩

深信佛性本具深敬大眾的常不輕菩薩

深信佛性本具深敬大眾的常不輕菩薩



常不輕菩薩(梵文Sadāparibhūta)是一位恆常不輕視他人、修尊重行的菩薩,普禮一切未來諸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前身。「常」即永遠,「常不輕」即永不輕慢任何眾生。常不輕菩薩以其對一切眾生平等無二的謙卑聞名,其忍辱之行德如水之就下,以涓涓細流潤澤眾生心地。

深信佛性本具深敬大眾的常不輕菩薩



敬禮眾生常不輕,釋尊因地植德本


妙法蓮華經 ·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爾時,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汝今當知,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持《法華經》者,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如前所說。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凈。


得大勢,乃往古昔,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離衰,國名大成。其威音王佛,於彼世中,為天、人、阿修羅說法。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應六波羅蜜法,究竟佛慧。得大勢,是威音王佛,壽四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數,如一閻浮提微塵。像法住世劫數,如四天下微塵。其佛饒益眾生已,然後滅度。正法像法滅盡之後,於此國土,復有佛出,亦號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萬億佛,皆同一號。最初威音王如來、既已滅度,正法滅後,於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勢力。


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得大勢以何因緣,名常不輕?是比丘凡有所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而是比丘、不專讀誦經典,但行禮拜,乃至遠見四眾,亦復故往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四眾之中,有生瞋恚,心不凈者,惡口罵詈言:「是無智比丘,從何所來?自言我不輕汝,而與我等授記,當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虛妄授記。」如此經歷多年,常被罵詈,不生瞋恚,常作是言:「汝當作佛。」說是語時,眾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擲之,避走遠住,猶高聲唱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以其常作是語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號之為常不輕。


是比丘臨欲終時,於虛空中,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凈、耳鼻舌身意根清凈。得是六根清凈已,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廣為人說是《法華經》。於時增上慢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輕賤是人,為作不輕名者,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力、大善寂力,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是菩薩復化千萬億眾,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命終之後,得值二千億佛,皆號日月燈明,於其法中,說是《法華經》,以是因緣,復值二千億佛,同號雲自在燈王,於此諸佛法中,受持讀誦,為諸四眾說此經典故,得是常眼清凈、耳鼻舌身意諸根清凈。於四眾中說法,心無所畏。得大勢,是常不輕菩薩摩訶薩,供養如是若干諸佛,恭敬、尊重、讚歎,種諸善根,於後復值千萬億佛,亦於諸佛法中,說是經典,功德成就,當得作佛。


得大勢,於意云何?爾時常不輕菩薩,豈異人乎?則我身是。若我於宿世,不受持讀誦此經、為他人說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先佛所,受持讀誦此經、為人說故,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大勢,彼時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瞋恚意輕賤我故,二百億劫常不值佛、不聞法、不見僧,千劫於阿鼻地獄受大苦惱。畢是罪已,復遇常不輕菩薩,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大勢,於汝意云何?爾時四眾常輕是菩薩者,豈異人乎?今此會中,跋陀婆羅等五百菩薩,獅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優婆塞,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者是。


得大勢,當知是《法華經》,大饒益諸菩薩摩訶薩,能令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諸菩薩摩訶薩,於如來滅後,常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是經。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過去有佛, 號威音王,


神智無量, 將導一切。


天人龍神、 所共供養。

是佛滅後, 法欲盡時,


有一菩薩, 名常不輕。


時諸四眾, 計著於法。


不輕菩薩, 往到其所,

而語之言, 我不輕汝,


汝等行道, 皆當作佛。


諸人聞已, 輕毀罵詈,


不輕菩薩 ,能忍受之。


其罪畢已, 臨命終時,


得聞此經, 六根清凈,


神通力故, 增益壽命,


復為諸人, 廣說是經。


諸著法眾, 皆蒙菩薩,


教化成就, 令住佛道。


不輕命終, 值無數佛,


說是經故, 得無量福,


漸具功德, 疾成佛道。


彼時不輕, 則我身是。


時四部眾, 著法之者,


聞不輕言, 汝當作佛,


以是因緣, 值無數佛。


此會菩薩, 五百之眾,


並及四部, 清信士女,


今於我前, 聽法者是。


我於前世, 勸是諸人,


聽受斯經, 第一之法。


開示教人, 令住涅槃,


世世受持, 如是經典。


億億萬劫, 至不可議,


時乃得聞, 是法華經。


億億萬劫, 至不可議。


諸佛世尊, 時說是經。


是故行者, 於佛滅後,


聞如是經, 勿生疑惑。


應當一心, 廣說此經,


世世值佛, 疾成佛道。


常不輕菩薩的事迹是釋迦牟尼佛往昔於因地的本生經歷,見於《妙法蓮華經·常不輕菩薩品》,世尊於法華會上向得大勢菩薩(即大勢至菩薩)開示了常不輕菩薩的行德:在無量阿僧祇劫前,威音王如來及其正法長久住世。進入像法時期後,增上慢比丘有大勢力。這時有一位菩薩比丘,謙虛恭敬,每逢見到佛教四種弟子,都恭敬禮拜並讚歎說:「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

深信佛性本具深敬大眾的常不輕菩薩



爾時四眾中有不清凈者心被嗔恚染污,便以惡口辱罵菩薩:「你這無智比丘從哪裡來?自言『我不輕汝』,還為我們授記當得作佛。我們不需要這種虛妄的授記。」這樣經過了很多年,菩薩常遭辱罵乃至毆打,心中卻絲毫不起嗔恚,仍堅持說「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以此因緣,諸增上慢四眾名之曰「常不輕」。經云:


爾時,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汝今當知!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持法花經者,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如前所說;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凈。


得大勢!乃往古昔,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離衰,國名大成。其威音王佛,於彼世中,為天、人、阿修羅說法,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應六波羅蜜法,究竟佛慧。


得大勢!是威音王佛,壽四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數,如一閻浮提微塵;像法住世劫數,如四天下微塵。其佛饒益眾生已,然後滅度。正法、像法滅盡之後,於此國土復有佛出,亦號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萬億佛,皆同一號。


最初威音王如來既已滅度,正法滅後,於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勢力。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得大勢!以何因緣名常不輕?是比丘,凡有所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而是比丘,不專讀誦經典,但行禮拜,乃至遠見四眾,亦復故往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四眾之中,有生瞋恚、心不凈者,惡口罵詈言:「是無智比丘從何所來?自言:『我不輕汝。』而與我等授記,當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虛妄授記。」如此經歷多年,常被罵詈,不生瞋恚,常作是言:「汝當作佛。」說是語時,眾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擲之,避走遠住,猶高聲唱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以其常作是語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號之為常不輕。


是比丘臨欲終時,於虛空中,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凈、耳鼻舌身意根清凈。得是六根清凈已,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廣為人說是法華經。


於時增上慢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輕賤是人,為作不輕名者,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力、大善寂力,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是菩薩復化千萬億眾,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命終之後,得值二千億佛,皆號日月燈明,於其法中,說是法華經。以是因緣,復值二千億佛,同號雲自在燈王,於此諸佛法中,受持讀誦,為諸四眾說此經典故,得是常眼清凈,耳、鼻、舌、身、意諸根清凈,於四眾中說法,心無所畏。


「得大勢!是常不輕菩薩摩訶薩,供養如是若干諸佛,恭敬、尊重、讚歎、種諸善根,於後復值千萬億佛,亦於諸佛法中說是經典,功德成就,當得作佛。


「得大勢!於意云何?爾時常不輕菩薩豈異人乎?則我身是。若我於宿世不受持讀誦此經、為他人說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先佛所,受持讀誦此經、為人說故,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大勢!彼時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瞋恚意輕賤我故,二百億劫常不值佛、不聞法、不見僧,千劫於阿鼻地獄受大苦惱。畢是罪已,復遇常不輕菩薩,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大勢,於汝意云何?爾時四眾常輕是菩薩者,豈異人乎?今此會中跋陀婆羅等五百菩薩、師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優婆塞,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者是。


「得大勢!當知是法華經,大饒益諸菩薩摩訶薩,能令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諸菩薩摩訶薩,於如來滅後,常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是經。」

深信佛性本具深敬大眾的常不輕菩薩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過去有佛,號威音王,神智無量,將導一切,天人龍神,所共供養。是佛滅後,法欲盡時,有一菩薩,名常不輕。諸四眾,計著於法。不輕菩薩,往到其所,而語之言:「我不輕汝,汝等行道,皆當作佛。」


諸人聞已,輕毀罵詈;不輕菩薩,能忍受之。其罪畢已,臨命終時,得聞此經,六根清凈。神通力故,增益壽命,復為諸人,廣說是經。諸著法眾,皆蒙菩薩,教化成就,令住佛道。不輕命終,值無數佛,說是經故,得無量福,漸具功德,疾成佛道。


彼時不輕,則我身是。時四部眾,著法之者,聞不輕言:「汝當作佛。」 以是因緣,值無數佛。此會菩薩,五百之眾,並及四部,清信士女,今於我前,聽法者是。我於前世,勸是諸人,聽受斯經,第一之法。開示教人,令住涅槃,世世受持,如是經典。億億萬劫,至不可議,時乃得聞,是法華經。億億萬劫,至不可議,諸佛世尊、時說是經。


是故行者,於佛滅後,聞如是經,勿生疑惑。應當一心、廣說此經,世世值佛,疾成佛道。

深信佛性本具深敬大眾的常不輕菩薩



常不輕菩薩臨命終時,罪障消盡,得見威音王如來為說法華經,悉皆受持。雖然常不輕菩薩不專讀誦經典,但由信行功德,頓時六根清凈、壽命增長,其後廣說《法華》。先前懷增上慢之四眾見常不輕菩薩得大神通,悉皆信服,隨學佛法。


常不輕菩薩命終之後,復於無量佛所植眾德本,說《法華經》,功德成就。此常不輕菩薩,即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而諸增上慢四眾,因為嗔恚輕賤常不輕菩薩的緣故,於二百億劫中不得值遇佛、法、僧三寶,於千劫中墮於阿鼻地獄。其罪畢後,復得值遇常不輕菩薩,從其教化修習佛法。

深信佛性本具深敬大眾的常不輕菩薩



久遠發心威音佛,無量僧祇恆精進


常不輕菩薩處於最初威音王如來滅後之世,常行不輕之行。威音王如來,又名寂趣音王佛,號為空劫第一尊。或雲此佛為《常不輕菩薩品》歸古的一尊。威音王佛壽四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劫,其正法住世劫數,如一閻浮提微塵;像法住世劫數,如四天下微塵。


常不輕菩薩已於古昔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行菩薩道。直至其臨命終時,罪業消滅,於虛空中聞威音王佛演說《法華經》,六根得以清凈,壽增二百萬億那由他歲,並在這長久的生命歷程中心常精進、毫無懈怠,恆為眾生演說《法華經》、使諸增上慢四眾得大利益。


威音王佛教法滅盡後,復有佛出,亦號威音王如來,如是次第有二萬億佛,皆同一號。常不輕菩薩於此等佛世長劫如一日,不改初心,修尊重行、廣演法華。命終之後,復得值遇二千億佛,名日月燈明如來,並在其長久住世期間繼續演說《法華經》。又以此因緣復值二千億佛,同號雲自在燈王如來,依舊於此佛世於《法華經》受持讀誦、為人演說。無量佛出世的漫漫長劫中,常不輕菩薩一生又一生地歷經無量尊佛出世。每一尊佛出世的時候,他都受持讀誦演說《法華經》。菩薩恆心如一、勤修梵行、廣演是經、從未移易。這樣的不忘初心、這樣的身體力行、這樣的無量劫如一日,在今天的凡夫眾生看來,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深信佛性本具深敬大眾的常不輕菩薩



眾生佛性本具足,普禮一切未來佛


經雲,常不輕菩薩「不專讀誦經典,但行禮拜,乃至遠見四眾,亦復故往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此是菩薩專行恭敬禮拜、尊重讚歎之法門,恆常深信、憶持、宣說「一切眾生皆當成佛」之義。


常不輕菩薩因明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定當作佛,故遠離憍慢,柔和忍辱,始雖被人打罵,終必為人敬信歸仰。如憨山大師所言「唯以平等佛慧教化眾生,乃至多遭毀辱,絕無一念疲厭之心」。

深信佛性本具深敬大眾的常不輕菩薩



「常不輕」名號之意蘊,智者大師於《妙法蓮華經文句》中雲,「內懷不輕之解,外敬不輕之境,身立不輕之行,口宣不輕之教,人作不輕之目」。


內懷不輕之解,指菩薩深知眾生皆有佛性,皆當成就佛道,故不敢輕之。外敬不輕之境,指持此解歷人,彼亦如此。因敬此境,故身立不輕之行,遠見佛教四眾,轍禮拜讚歎,遭受詈罵亦不生嗔恚。口宣不輕之教,即常宣說「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等不輕之語,即便被杖木瓦石擊打猶不改易。


眾生正因具足佛性,菩薩以身業(恆常頂禮)、口業(恆常讚歎)、意業(內懷信解)而度化眾生,故號「常不輕」。

深信佛性本具深敬大眾的常不輕菩薩



常不輕菩薩對一切四眾弟子恭敬禮拜,並且唱言「我不輕汝,汝等皆當作佛」,世親論師謂之曰「菩薩授記」,是《法華經》六處授記中唯一一次不由佛陀、而由菩薩作的授記。這次授記的意義也最為特別,直接揭示宣說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當作佛的甚深法義。


面對增上慢比丘不信懷疑、甚至毀謗辱罵大乘佛法,包括像誹謗《妙法蓮華經》的,菩薩仍堅定地讚歎禮敬,深信他們將來一定能成佛,現前就是菩薩行者。這些眾生雖然心不清凈、一時為煩惱所覆弊,不知、不見、不生信心、不能證得,心生嗔恚而惡口詈罵、乃至拒絕此授記,言「是無智比丘從何所來?自言『我不輕汝』而與我等授記,當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虛妄授記」,其真如佛性依舊如如不動。常不輕菩薩深明此理,故而不惜身命,於凡愚中廣說是語。

深信佛性本具深敬大眾的常不輕菩薩



大乘經雲「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乃至「一闡提人皆得成佛」。因為皆具佛性的緣故,所以一切眾生無非無上菩提法器,能斷無量億諸煩惱結,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譬如蓮花為日所照,無不開敷,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即便提婆達多這樣行諸惡行者,佛陀都於《法華經》中授記他將於無數歲月後成佛。此佛性雖然暫時為諸煩惱所覆弊、不能得見,但終當俱離無量煩惱、眾魔、惡業,如壞水瓶。眾生佛性平等無差,猶如種子,只要值遇法雨浸潤,悉得發生。


故《宗鏡錄》云:「約常住、隨緣而分二種佛性。一常住義。經雲『其葯本味,停留山中』,如常不輕菩薩,敬四眾等,以此佛性混煩惱而不污,顯菩提而不凈,以常住不變故,所以菩薩不敢輕一小眾生,以佛性不壞故。」

深信佛性本具深敬大眾的常不輕菩薩



又如《翻譯名義集》雲,「問:何緣不輕比丘,普禮四眾?荊溪釋曰:菩薩化緣,法無一準,唯利是務,故設斯儀,是眾生理,與果理等。故禮生禮佛,其源不殊,欲令眾生,生慕果願。果願者何?我等但理,彼尚故禮,況證果理,而不尊高……又云: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豈非擊我?令修圓因,此約現在順從者也。」


禪宗三祖僧璨大師雲,「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馬祖道一禪師雲「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真如自性本來清凈、本自具足、不變異、無分別,凡夫皆執我見故取相分別。只要放下分別心,不造作趣向,即可照見本性。故常不輕菩薩在一切眾生顯現的無明煩惱行相中安住自心,對於他人的詈罵、毆打一味平懷而視,不懷任何嗔恨,常懷尊重禮敬眾生的大恭敬心、大慈悲心,恭敬禮拜讚歎大眾,更不斷啟發眾生。人人皆有佛性,人人可以成佛。


蓮池大師讚歎常不輕菩薩云:「此大乘菩薩之用心也。不輕細流,所以滄海成其深;不輕土壤,所以泰華成其高;不輕凡庶,聖人所以成其德。輕世傲物,世之賢者不為,而況號為菩薩者耶。」


《入中論》云:「善根迴向大菩提,復能恭敬諸菩薩,善巧深廣諸士夫,漸次當得極喜地。」法尊法師釋曰:「能恭敬諸菩薩,於能如法宣說勝義真實教之大菩薩,知應恭敬故,不見自身有可憍故。如釋迦往昔作常不輕菩薩,見一切人皆禮拜,謂『汝是當來之佛,亦是為我圓滿成佛資糧者』。又既發心利益眾生,當自視為眾生公僕,復何諍斗嫉妒之有?故常能恭敬。若真法器,善解空性,應有如上功德也。」


所以,能恭敬一切眾生不生輕慢,絕非小心所使,亦非鄉愿所成,法尊法師「善解空性」一語道出菩薩甚深智慧——常不輕菩薩之行是「佛法界觀」——「觀一切眾生決定作佛,觸境逢緣,恆作佛法界觀。由眼所見無非佛色,耳所聞無非佛聲,鼻所嗅無非佛香,舌所宣無非佛號,身所觸無非佛境,意所緣無非佛法,故得六根清凈,三障圓轉。」

深信佛性本具深敬大眾的常不輕菩薩



不忍令速墮惡趣,嗔恚過失忍功德


常不輕菩薩行菩薩道時,修忍辱尊重行,對一切四眾尊重恭敬、頂禮讚嘆,即便毆打詈罵仍不改其心。正如印光大師所言:「看一切眾生皆是菩薩,唯我一人是凡夫。」菩薩能發大心,普禮一切眾生,面對凌辱逆境不著相。正是因為這種基於法性觀照的忍辱精神,使往昔的常不輕菩薩究竟成佛。


佛陀在《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為極惡之人授記,以提婆達多為善知識,並開示雲,「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覺,廣度眾生,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提婆達多為佛陀修行製造了種種惡緣障礙,反成佛陀修行的逆增上緣,使佛陀得以更快地成就。常不輕菩薩遭遇增上輕慢的惡緣時,同樣不將其處理成為逆境,仍堅定地讚歎禮敬他們,反而種下不可思議的成佛善因。


《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明示了敬信忍辱者與非毀嗔恨者的果報,即是恭敬忍辱得清凈、增上輕慢墮阿鼻。常不輕菩薩因常行忍辱讚歎的功德利益,於命終時罪業清凈,得聞威音王佛虛空說法,六根清凈,壽命延長,獲得種種神通,得以繼續宣說大乘佛法。

深信佛性本具深敬大眾的常不輕菩薩



諸增上慢者目中無人、狂妄傲慢,時常輕賤、甚至污衊、毆打常不輕菩薩,「以瞋恚意輕賤我故,二百億劫常不值佛、不聞法、不見僧,千劫於阿鼻地獄受大苦惱」。他們雖然也具有終不泯滅的佛性,但成佛的道路遭遇重重阻礙,成佛的過程和時間非常久遠,於千劫在阿鼻地獄受大苦報,二百億劫不能值遇佛、法、僧三寶,此後復得隨常不輕菩薩修學,直至法華會上得不退轉。此次法華會中,跋陀婆羅等五百菩薩、師子月等五百比丘和尼思佛等五百優婆塞,就是當時戲稱、侮辱常不輕菩薩的增上慢者。嗔恨非毀者所召感之果報,十分慘烈。


「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嗔是自毀功德最狠的招。凡是對逆境的執著都是嗔。《入中論》雲,「若有嗔恚諸佛子,百劫所修施戒福,一剎那頃能頓壞,故無他罪勝不忍」。一剎那之間,嗔心就能將很多功德毀掉。在惡業中,沒有任何惡業能超過嗔心。它能讓惡業翻倍地增長,永無止盡。


因此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指出,無論是哪個層次的修行人或不修行人,寧可起貪心千百萬,也不可起一念嗔心。因為嗔心直接讓所有眷屬與善友遠離;嗔心讓以前累積的功勞,一剎那間就像被火燒盡一樣化為烏有;嗔心讓以前布施與持戒的所有功德,剎那之間灰飛煙滅;嗔心能讓人直接遭受後世無盡的惡果。


不修忍辱會感召無盡的惡果,修行忍辱則會感召諸多善果。《入中論》雲,「使色不美引非善,辨理非理慧被奪。不忍令速墮惡趣,忍招違前諸功德。忍感妙色善士喜,善巧是理非理事。歿後轉生人天中,所造眾罪皆當盡」。在修行忍辱的過程中,可以由生忍、法忍最終趣入無生法忍。


然而,無論是常懷嗔恨、增上輕慢的眾生,還是常行忍辱的眾生,常不輕菩薩都等而視之、悉皆度脫,更不生絲毫嗔恚之心。這些增上慢眾生雖然種下惡因、召感惡報,但因為由此與常不輕菩薩結緣的關係,於二百億劫後卻仍由常不輕菩薩教化度脫,乃至在法華會上得不退轉。菩薩度眾生,不是由於眾生的善惡親疏而有所揀擇,而是出於對一切眾生的尊敬心、大悲心,平懷一味地予以度脫。

深信佛性本具深敬大眾的常不輕菩薩



處惡近道唯謙下,上善若水無愆尤


「汝當做佛」是常不輕菩薩修行的法門,同時也是在弘揚正法提醒有緣眾生佛性宛然,人人皆具。在修尊重行的過程中,常不輕菩薩如水一樣滋養眾生,使人們獲得利益。只要能利他,縱使萬般賤下、遭受毀謗打擊也在所不惜。


憨山大師《醒世歌》勸眾生雲,「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常不輕菩薩以忍辱柔和為修行法門,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榮守辱,順物委尊不與物競,與時俱化而氣與道合。由守雌認弱而眾德交歸,如水之就下,如天下之谿但受不拒,應而不藏流潤不竭,使常德不離。


「光榮貴高」是榮,「污辱賤下」是辱,聖人以「污辱賤下、蒙恥貪垢」相守,而決不自是其德。光而不耀、仁常不居、虛極之至、為天下谷。以其虛而常德滿足、德自足於中而不緣飾於外,自然於形器的世間歸於樸素。因而越是心懷謙下、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不拒絕待在別人不願意待的地方,便越是幾近於道。


藕益大師作偈贊云:


芥翳非關眼性明,


空華飄舞孰枯榮。


道場當處無成毀,


記取當年


【相關閱讀】


遍在眾生心識體的大智文殊菩薩


大行無邊際的普賢王菩薩


大悲救苦觀世音菩薩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願地藏王菩薩


投足震動魔宮殿的大勢至菩薩


以虛空做佛事的虛空藏菩薩


除一切陰蓋盡諸障礙的除蓋障菩薩


三洲感應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禪林網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林的博客 的精彩文章:

虛雲老和尚:生死心切,將一句話頭看到底
全球各地寺院臘八節弘法施粥 感念佛恩!
佛源老和尚:光陰可貴
祖師法語:如何是新年頭佛法
虛雲老和尚:諸緣不昧處,佛眼亦難窺

TAG:禪林的博客 |

您可能感興趣

哪首歌是你深愛卻不為大眾所知的?
福特大眾深化「聯姻」背後
這些你曾深信不疑的大眾心理學觀點,都是謬論
命里求「大富大貴」是自尋煩惱,追求普通大眾才最正常?
佛感念眾生貧苦,此咒可助廣大眾生財運亨通,富貴圓滿!
最特殊的十大交通工具,總能激發大眾的聯想!
一款深受大眾喜愛的桑蠶絲睡裙,你也不能錯過
開不壞的豐田,修不好的大眾,為什麼大眾最為保值
「公主切」太大眾早就不潮了,袁姍姍的「寬面切」才是潮流,好看
大眾CC,帶你領略不一樣的感覺,顏值高、性能好!
巨型水稻的誕生,本是造福百姓的福音,為何卻引來大眾的擔憂?
深受人民的喜愛:大眾
這東西大眾並不熟 為何美國關切程度不亞於貿易戰
大眾途昂和福特銳界買誰比較好?
豐田與大眾對比性能,誰又是真正的耐造王?
什麼牌子的護膚品好用又大眾
這部還沒有動畫化的漫畫,深受大眾喜愛,獸耳娘果然無敵
讓文物活起來,讓普通大眾真真切切地有獲得感
濃眉大眼的大眾點評怎麼也「叛變革命」了?
靈魂不再?《姜食堂》走大眾綜藝趨勢,難現《新西遊》真摯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