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育兒習俗陷阱多,老一輩育兒觀念誤區盤點

育兒習俗陷阱多,老一輩育兒觀念誤區盤點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科技落後、資訊閉塞的年代,老年人的育兒經驗往往是年輕人養育後代的唯一指南。而現如今,不少年輕人會發現,老一輩的育兒經驗往往與現代育兒理念存在較大的分歧。這邊廂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自信警告,那邊廂是「傳統育兒習俗陷阱多,要相信科學」的中肯提醒,究竟,年輕父母該如何穿過育兒老經驗與現代育兒觀緊緊相逼的夾縫,正確護理新生兒?



育兒習俗陷阱多,老一輩育兒觀念誤區盤點


誤區一:寶寶發燒就吃退燒藥


很多老輩認為孩子發燒要馬上吃退燒藥,否則孩子會「燒壞腦子」。


正確做法:對於嬰幼兒退燒問題,退燒藥的選擇一定要合理。對於什麼時候該讓孩子服用退燒藥,我們還是要看下孩子的身體溫度。一般小兒的身體溫度在38度左右為低熱,當孩子的身體溫度在38度為中熱,要是超過了39度,就是屬於高燒了。


當孩子的身體溫度還處於低熱狀態,我們還是要先診斷疾病的引發原因,不要急著為孩子準備退燒藥。要是孩子的身體溫度處於高燒狀態,就需要先幫助孩子退燒。不過為了保證退燒的安全性,還是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退燒比較好。

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也不建議隨意讓孩子服用退燒藥,我們也可以選擇物理退燒的方式幫助孩子降溫。



育兒習俗陷阱多,老一輩育兒觀念誤區盤點



誤區二: 新生兒不臟,不需要天天洗澡


覺得嬰兒不臟沒必要經常洗澡,況且天氣冷幾天洗一次澡就夠了!

正確做法:清潔皮膚是新生兒護理中不可忽視的一件事,而清潔皮膚的最好辦法是洗澡。 每天洗澡不僅能保持新生兒的皮膚清潔,而且洗澡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增進食慾,促進睡眠,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非常有益。洗澡是除母乳餵養之外,又一次增強母子親情的好機會,更重要的是每天洗澡時,可以全面觀察小寶寶全身情況,有利於及早發現問題並進行處理。新生寶寶出生後第二天即可洗澡,有條件的最好每天或隔天洗一次澡。冬天氣候乾燥,可減少次數,


「以前的人是因為沒有條件怕洗澡讓孩子著涼,現在關門關窗就密不透風,又有空調、暖氣等保暖設備,就不要再拘泥於傳統說法了。」當然,新媽媽給寶寶洗澡肯定不那麼熟練,但不要害怕,首先要做好準備工作,提前把給寶寶換的衣服、尿不濕、包裹的小被子以及75%的酒精準備好。


給寶寶洗澡時,室內溫度不能低於23度,水溫不能低於40度。應先洗頭,把頭面部洗乾淨了,再把寶寶放在水裡。需要提醒的是,寶寶身上基本沒有太髒的東西,因此不要用搓澡巾給孩子使勁搓。如果寶寶洗完澡後容易皮膚干,可以塗抹一些潤膚油。



育兒習俗陷阱多,老一輩育兒觀念誤區盤點


誤區三:把食物嚼爛喂更易消化


很多老一輩的餵養方法就是先用嘴把食物嚼爛,或者用手把食物撕爛之後再喂,以為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消化和吸收。


正確做法:人口腔里有很多細菌、病毒,嚼喂容易使小孩患病,因為成人身體的抵抗力比嬰幼兒要強,有些致病細菌成人接觸了可能不患病,而嬰幼兒接觸後很可能患各種疾病。此外,由於咀嚼後的食物很細碎了,孩子不再咀嚼便可咽下,天長日久,孩子沒有咀嚼動作,造成牙齒、咀嚼肌和下頜骨不能正常發育。嚼喂也不利於孩子的消化和吸收。小孩通過自己咀嚼食物,可以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以利於食物的化學消化。



育兒習俗陷阱多,老一輩育兒觀念誤區盤點


誤區四:阻止寶寶吃手


「寶寶兩三個月開始就特別愛吃手,還吃得津津有味。我看育兒書上都說,這是寶寶『口欲敏感期』的正常表現,我就沒管他。可我媽不同意,認為不衛生,一看見寶寶吃手就把他手拉下來,還恐嚇寶寶,『再吃要打打哦。』」


正確做法:兩三個月大的寶寶喜歡吃手是正常的,這是寶寶智力發育的一大進步。寶寶會吃手,證明寶寶「發現」自己的雙手了,並且懂得拿自己的雙手當玩具了。寶寶吃手、吃玩具,這都是寶寶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也是滿足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需求。所以,寶寶吃手大人千萬別阻止,他以後能力越來越強了,自然而然就會尋找其他樂子,不再吃手了。嫌不衛生?那就多給寶寶擦手洗手!



育兒習俗陷阱多,老一輩育兒觀念誤區盤點



誤區五:捏鼻能使鼻子變挺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塌塌的小鼻子讓有些媽咪很緊張,怕小孩長大後五官不立體、不漂亮,這時候聽聞長輩說「輕輕捏寶寶的鼻樑可以幫助寶寶鼻子變挺」,就忍不住手癢,想用自己的技術把鼻子捏高!


正確做法:處於成長階段的寶寶,骨骼有它的可塑性,但不表示捏寶寶的鼻樑骨可以讓它變挺,反而會造成對它的傷害,孩子的鼻腔黏膜嬌嫩且血管豐富,如果過於用力捏他的鼻子,就會損傷他的鼻黏膜、血管,造成病原體入侵。


但是如果媽咪真的覺得寶寶鼻子超級塌怎麼辦?其實寶寶在出生後,鼻樑基本都會是塌的,在寶寶慢慢成長的過程中,囟門閉合之後,寶寶骨骼就會非常快速的生長發育,原來的塌鼻樑也會變得高挺起來;而且人體的鼻樑高度是有遺傳決定的,通過人為的捏、夾等方法是不會達到鼻子變高挺的效果的。



育兒習俗陷阱多,老一輩育兒觀念誤區盤點



誤區六:多穿衣服不感冒、一發燒就捂汗


「在我們家,寶寶永遠比大人穿得多,蓋得比大人厚。我媽每次來都千叮萬囑,『孩子抵抗力弱,記得給他多穿點』。婆婆也十分認同,大熱天也要在短袖外套件小背心。這都不算什麼,寶寶九個月發燒,39度了,我要帶寶寶去醫院,誰知婆婆出來阻止,『娃娃不舒服就別折騰了,穿件厚衣服發發汗,馬上就好了』。


正確做法:跟長輩們的傳統觀念恰好相反,我們可以參考一個比較實用的原則:一歲以內的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平均厚度的)衣服。一歲以上的嬰兒和兒童體溫調節能力基本和大人一樣了,可以參照大人一樣穿衣。寶寶的熱量遠遠比大人大,穿太多太厚會讓寶寶體溫上身造成不適。晚上蓋太厚的被子,也會影響寶寶呼吸,讓寶寶睡不安穩。而發燒捂汗的方法更是大錯特錯。孩子發燒,體溫高,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想辦法給寶寶降溫。



育兒習俗陷阱多,老一輩育兒觀念誤區盤點



誤區七:不分情況把屎把尿


一些老人們為了省下尿片錢而又不把地方搞臟,由於無法準確判斷寶寶什麼時候會排泄就會頻繁地給寶寶把屎把尿,一直抱著寶寶「噓噓噓」地硬要寶寶拉出來為止,這樣其實不利於寶寶的健康。或許按照自己覺得寶寶該拉屎尿了,無論寶寶正在專註於什麼都把寶寶一下子拉去把屎把尿,這樣也是會影響寶寶日後的專註力與自控力的形成的。


正確做法:不分情況地給寶寶把屎把尿壞處是非常多的,無論對寶寶的身體還是心理都容易造成極大的傷害。 把屎把尿應該分情況,先觀察寶寶平時便前的信號,總結作出判斷,當寶寶需要尿了才去幫忙,而不是一味地要求按時尿。而且,紙尿褲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壞,寶寶還未能自主控制便意時應該適當用,當然需要勤換,另外沒有任何證據證明紙尿褲對孩子的生殖系統和腿形發育有影響,家長們不用擔心這一點。



育兒習俗陷阱多,老一輩育兒觀念誤區盤點



誤區八:寶寶未滿6個月就急著給他添加輔食


老人們總是希望寶寶的各種進度都快一點,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來源於不理智的攀比行為,甚至連滿6個月才能添加輔食這個規律他們都總是希望去打破。甚至是新生兒,有些老人總會說以前條件不好沒吃的,孩子們都是用米湯養大的,於是就總想著現在也給寶寶喂米湯。


正確做法:因為寶寶6個月前的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都尚未成熟,過早的添加不利於生長發育,所以添加輔食都是需要在6個月後的。而且6個月前的寶寶一般還未能坐穩,推舌反應(新生兒有一種先天性的條件反射--推舌反射,也叫挺舌反射,即舌頭會對進入嘴裡的固體食物(或勺子)推出,以防止外來異物進入喉部導致窒息,這個反射一般會在出生6個月左右消失。)還未消失,這時候硬是喂各種非流質的輔食容易引起危險。至於米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確實是個選擇,但是現在最適合的食物還是母乳或配方奶。



育兒習俗陷阱多,老一輩育兒觀念誤區盤點



誤區九:給一歲內的寶寶喝蜂蜜


老人們看到寶寶便秘會非常地著急,會想盡各種方法,這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寶寶與大人有點不一樣,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萬不能抱著自己吃了也沒事,寶寶也不會有事的心態。


正確做法:要想緩解寶寶便秘,其實方式方法還是很多的,不一定就非得喝蜂蜜。 寶寶在1歲內是不可以飲用蜂蜜的,因為他們的腸道功能還未完善,喝蜂蜜容易感染「肉毒桿菌」,嚴重的話還會導致神經痙攣或麻痹的中毒現象。緩解寶寶便秘,最好還是多喝水吧。



育兒習俗陷阱多,老一輩育兒觀念誤區盤點



誤區十:最愛給寶寶加點鹽


幾乎每家每戶的中國式老太太都有一個共同點,她們很愛給寶寶加點鹽。按她們的話來說,吃點鹽的寶寶才有力氣,才能在同齡人裡面早一點站起來或者早一點走路。在她們眼中,現在提倡的1歲之內不能加鹽這個科學的說法是不可思議的。要是自己家的寶寶比誰誰誰家的寶寶遲學走路,她們還會嚷嚷著覺得因為我們遲了給寶寶添加鹽。


正確做法:1歲內的寶寶沒有必要添加食鹽,因為寶寶對於食鹽中的鈉元素需求極少,天然食品中已經可以滿足。過多的添加對寶寶反而是有害的,因為寶寶的腎臟還沒有能力充分排出多餘的鈉,會損害腎臟,更嚴重的甚至會因過多的鉀流失而造成心臟肌肉衰弱。而且過早添加食鹽還會影響寶寶未來的味覺發育,容易造成挑食厭食!



育兒習俗陷阱多,老一輩育兒觀念誤區盤點



誤區十一:寶寶這麼小就不用清潔牙齒


認為孩子小,沒長牙齒前不用刷牙,學不會刷牙也沒什麼大不了。


正確做法:母乳或者配方乳中含有乳糖和碳水化合物,是細菌存活的能量來源,所以不要以為小寶寶就不用刷牙。口腔保健則應在嬰兒出生後不久就開始。孩子在長牙以前,父母應在餵奶後或睡覺之前用溫熱水浸濕的紗布輕擦小兒口腔各部分黏膜和牙床,以去掉殘留在口腔內的乳凝塊。實踐證明,這種清潔方法不僅能清潔口腔,而且能促進小兒口腔黏膜、頜骨的生長發育,增強抗病能力。當牙齒萌出後,父母可用食指纏上消毒紗布,用淡鹽水輕擦小兒牙齒的各面。一日數次,最好在飯後和睡前進行。上下牙全部萌出後,可用小型軟質牙刷沿牙齒的縫隙上下刷,即上牙向下刷,下牙向上刷,也可用牙刷沿牙頸部作小旋轉輕刷,可配合使用可吞服的牙膏。在洗刷中注意不要使刷毛傷及口腔黏膜和牙齦。



育兒習俗陷阱多,老一輩育兒觀念誤區盤點



誤區十二:哭鬧時搖晃和高拋寶寶


一些老人認為,孩子如果哭鬧可以通過搖晃孩子進行安撫。


正確做法:1歲以內的孩子顱腦還在發育期,顱骨的生長速度遠遠大於大腦的生長速度,嬰幼兒的頭部約佔全身重量的25%(成人的比例為10%)。而且,嬰兒腦部比成人的腦部柔軟、脆弱。寶寶的頭部體積和重量佔全身的比重較大,但頸部肌肉對頭部的支撐力很弱,劇烈搖晃和高拋很容易引起幼兒腦震蕩,甚至會使視網膜毛細血管充血,導致視網膜脫落。輕輕搖晃沒問題,但務必用手撐住孩子的頸部。


一輩一世界,時代的差異導致生活觀念的不同,這毋庸置疑,在育兒方面,寶媽孕媽還是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好好和長輩溝通,用科學健康的方法照顧寶寶。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 的精彩文章:

這些育兒誤區你犯了幾個
單身日本男子為找到對象,參加育兒培訓班
這兩本家庭教育書籍,真心值得推薦,真是育兒良方
看完這35條錯誤育兒方法,簡直渾身中槍!沒文化真可怕

TAG:育兒 |

您可能感興趣

啥是佩奇?隔輩育兒,周而復始,家家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