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為何科技公司和汽車公司對自動駕駛觀點不同?

為何科技公司和汽車公司對自動駕駛觀點不同?

在2010年代初,谷歌是唯一一家對自動駕駛技術進行了大量投資的公司,而這一切在幾年後就改變了。2016年,幾乎每家汽車公司都宣布了與科技公司進行合作,開發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



為何科技公司和汽車公司對自動駕駛觀點不同?


豐田在2017年CES上展示的自動駕駛概念車,DT君傻傻地在展台站了20多分鐘,竟然把宣傳片看完了...


隨著2017年的到來,我們將會逐漸看到這些合作的成果駛入我們的視野。在今年年底,底特律,匹茲堡,以及奧斯汀的路上將會出現各種自動駕駛原型車,而它們大多數所追逐的自動駕駛未來與谷歌的並不一樣。


大多數的汽車公司都預計自動駕駛技術將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出現,軟體將會逐漸代替人類司機。而谷歌(以及在去年開始測試自動駕駛的優步)的目標則是直接推出一款全自動駕駛的汽車,轟開計程車行業的大門。


在幾周前的CES 2017,幾乎每家汽車公司都宣布將對自動駕駛項目進行提速。很多公司展示了最新的原型車,有些公司宣布了新的合作夥伴,但是幾乎每家公司都表示將在今年年底把自動駕駛汽車開上公共道路。汽車公司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所選擇的漸進計劃是否正確?

汽車公司偏愛漸進模式



為何科技公司和汽車公司對自動駕駛觀點不同?



漸進模式採用的是由汽車行業學會SAE Internationl所設計的一種5級系統,來形容接近全自動駕駛汽車的程度。很多汽車公司已經推出了各種駕駛輔助功能,比如SAE 1級的自適應巡航:該系統會在探測到離前方車輛越來越近後自動減速,以及SAE 2級的車道保持系統。接下來的目標就是3級和4級的半自動駕駛系統,以及最終的5級全自動駕駛系統。


而出身於科技公司的自動駕駛選手,比如優步和谷歌的Waymo,認為這整個模式都是錯誤的。他們希望直接開發出全自動駕駛的汽車。他們表示,半自動駕駛非常危險,因為軟體與人類之間轉交控制權往往會引起事故。

3級和4級自動化背後的想法是軟體可以處理常規模式下的駕駛,但是在特殊情況下軟體無法確認如何駕駛時,它會把控制權還給人類。這種想法有幾大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對正常駕駛的自動化意味著人類司機的注意力很有可能不會再放在車上。當軟體希望轉交控制權時,司機有很大的可能反應不過來。這樣造成事故的幾率要比一直自己駕駛的情況下大得多。


這一問題在航空行業里屬於老生長談了:飛機從自動駕駛轉回手動駕駛之後的幾秒鐘往往是最危險的幾秒,因為駕駛員有可能沒有做好控制飛機的準備。在此之外,如果飛行員一直依靠自動駕駛進行飛行,他的飛行技能也會有所退化。因此,全自動駕駛模式的支持者表示,我們需要把人類司機完全摘除才可以從自動駕駛技術中獲益。


此外,如果汽車從一開始就是全自動駕駛,它們可以直接接入優步這種打車軟體。這將會有許多優勢,比如這種服務可以隨著地圖和其他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城市為單位推出。


但是漸進模式更適合汽車公司現有的、通過4S店向消費者出售汽車這種商務模式。人們期望他們的車輛任何地方都可以工作,所以一輛在某些城市,或者某種天氣下不能工作的汽車是沒有人願意買的。漸進模式還可以讓汽車公司從現有的汽車設計上開發自動駕駛功能。


所以,對於全自動駕駛,科技公司希望一步到位,而汽車公司則希望逐步漸進。這一點非常明確地由各公司高管在CES的發言中表達了出來。


為何科技公司和汽車公司對自動駕駛觀點不同?



豐田研究院的CEO Gill Pratt在他的發言中表示,5級的全自動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我們離全自動駕駛所需要的科技突破「還遠著呢」,他說道,「我們還需要許多年和許多公里的模擬和真實測試才能實現5級自動駕駛所需要的完美系統」。


豐田目前的目標就是4級自動:可以在人類司機的監督下處理絕大多數正常駕駛情況的自動駕駛系統。

而Lyft公司的高管David Baga則要樂觀得多。在CES的一場探討會上,他預測在5年內,Lyft將會有一半的車輛是全自動駕駛的,在10年內,Lyft所有的車輛都會是全自動駕駛。


現代汽車也在CES揭曉了一款自動駕駛原型車。他們的精力集中在使用更便宜的探測器來實現自動駕駛,意圖減少成本,打價格戰。很明顯,他們期望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是被消費者購買,而不是成為網約車。


有些汽車公司正在兩面下注



為何科技公司和汽車公司對自動駕駛觀點不同?



英特爾、寶馬以及Mobileye的高管在去年夏天宣布了合作


在去年8月份,福特表示他們將會在2021年推出4級自動駕駛汽車。與此同時,福特創辦了一家叫福特智能移動的全資子公司用來開發移動出行服務,比如網約車服務。一旦全自動駕駛汽車的出現比預期更早,這家公司將可以為福特提供更多的選擇。


而通用公司則在去年1月份與Lyft達成了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的合作。菲亞特·克萊斯勒也正在與谷歌進行合作,將谷歌的自動駕駛技術融入一些車型中。一旦全自動駕駛的成熟速度早於預期,這些合作將會為通用和克萊斯勒帶來極大的優勢。


美國的三大巨頭並不是唯一兩面下注的汽車公司。在去年夏天,寶馬宣布了與英特爾和Mobileye的合作(Mobileye是自動駕駛汽車科技行業里的一家巨頭)。在新聞發布會中,英特爾表示了對漸進模式的贊同,並預測他們將會在5級自動汽車出現之前推出3級和4級的自動駕駛汽車。在CES,這三方宣布他們計劃在2017年下半年把測試原型開上道路。


今年,我們將會更明確地看到自動駕駛技術到底該如何前行。隨著更多競爭對手的入場,已經進行7年的開發還沒有成果的Waymo必然會感受到更大的壓力。


而優步則需要處理關於他們最新的測試原型駕駛方式的投訴。當他們在加州進行短暫的測試時(因為政府迅速地要求他們停止),他們的自動駕駛汽車在進行橫跨自行車道的轉向時出現了失誤,直接威脅到了騎自行車的人。


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汽車公司僅僅是宣布合作以及在行業大會中展示了一下概念車。但是他們都表示將會在公共道路上進行路試。我們將會逐漸看到,到底哪些汽車公司擁有足夠的技術來推出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而哪些公司只能試圖獲得自動駕駛技術的授權。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誰將是AI時代的中國「蘋果」?BAT、科大訊飛還是中移動?
馬斯克宣布要將特斯拉事故率降低90%
FDA將嚴格管理基因編輯動物,科學家認為會阻礙科學進步
讓人工智慧軟體學會製造人工智慧軟體
SpaceX將發射最後一枚不可回收火箭

TAG:DeepTech深科技 |

您可能感興趣

科技公司和汽車公司聯手建立無人駕駛汽車網路
波音公司成立新部門,開發自動駕駛飛行汽車
福特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整合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業務
自動駕駛公司景馳再次被起訴,或因公司內鬥所致
這家吉大背景的自動駕駛公司,要研發自主可控的「智能車腦」
個人及非公眾公司收購掛牌公司的動機
特斯拉上海設公司 未涉及電動汽車生產
賓士母公司獲北京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產業鏈受益
喬布斯為偶像,引入日本無人車技術,這家公司要自動駕駛彎道超車
安波福合作赫茲公司 共同開發自動駕駛車隊
滴滴公司或將與大眾汽車建立合資公司
奧迪大規模生產驅動電機;福特成立自動駕駛子公司
谷歌子公司與沃爾瑪合作 共同推廣無人駕駛汽車服務
這家公司的無人駕駛打車服務已開始運營
寶馬公司採用區塊鏈技術追蹤租賃車輛行駛里程
員工被美國當局指控竊取蘋果無人駕駛汽車機密,小鵬汽車回應:公司沒有參與
1天三家公司獲自動駕駛路試牌照,自動駕駛時代還遠嗎?
福特成立福特自動駕駛汽車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的無人駕駛打車服務已開始運營,你敢不敢坐?
盤點中美自動駕駛卡車領域公司,先進的技術和落地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