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三)長孫皇后的基因像誰?

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三)長孫皇后的基因像誰?

春節期間隆重推送,我的一位老大哥,王德恆先生在央視《發現之旅》講座講稿---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

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三)長孫皇后的基因像誰?


(2013年在央視《發現之旅》講座講稿)


王德恆


猜想第三:長孫皇后的基因像誰?


一次,和中科院人類基因組測序部的研究員湊到一起喝酒,他說,女孩的遺傳基因主要來自父親。現在全世界測了有近萬例了,70%如此。

當時聽了,印象很深,因為平日里的觀察也是如此。今天對長孫皇后提問,她像誰?回答是像父親。可是,她父親是怎樣個人?


長孫皇后的父親長孫晟,可惜,他未能趕上大唐盛世。他去世的時候為隋朝的相州刺史,右驍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


他的一生都在為剿滅突厥而努力,而且應該說如果沒有遇上隋末的大亂,突厥問題就被他完全解決了。如果我來評價,就是一個「狼羊性格結合」比較好的時代人物。檢選史書上幾個小故事來說說:


「時有突厥達官來降,坐在帳內,說「突厥之內,大畏長孫總管,聞其弓聲,謂為霹靂,見其走馬,稱為閃電。」楊廣笑著說:「將軍震怒,威行域外,遂與雷霆為此,一何壯哉!」(《隋書?長孫晟列傳》)


說的是長孫晟隨同還是親王的楊廣出征突厥,有些個突厥的達官貴人前來請降,坐在大帳內說:我們突厥內部,最怕的就是長孫總管,聽到他拉開弓箭的聲音,就說是霹靂響了;見到他騎馬賓士,就如同天上的閃電。楊廣誇讚長孫晟說:將軍的震怒,威風一直傳播到域外,和雷霆相比,真是威武雄壯,竟然到了這種程度!

就是這次出征突厥凱旋迴京後,隋文帝授長孫晟開府儀同三司。

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三)長孫皇后的基因像誰?



那麼,長孫晟的箭法究竟如何,有一個成語「一箭雙鵰」就是因他而來,說的是他。他「性通敏,略涉書記,善彈工射,矯捷過人」。整個北朝時代崇尚武功,北周也是如此,貴族子弟交遊皆以武藝相誇相敬,每次共同馳射,同輩皆在長孫晟之下。


長孫晟十八歲時為司衛上士。起初沒有名氣,別人也不知其才能,唯楊堅一見,深贊其異才,攜其手並對人說:「長孫郎武藝逸群,適與其言,又多奇略。後之名將,非此子邪?」(《隋書?長孫晟列傳》)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突厥首領沙缽略可汗(又名攝圖)求婚於北周,周宣帝以趙王宇文招之女許之。娉娶時,北周與沙缽略可汗各自炫耀本土能事,並精選驍勇之士充為使者。長孫晟被派遣為使者,做汝南公宇文神慶的副手,送千金公主至沙缽略可汗處。北周曾先後派數十名使者前往,但沙缽略可汗多輕視不禮,卻獨喜愛長孫晟,並常與長孫晟遊獵,以至長孫晟留住其處竟達一年之久。


一次出遊,遇二雕飛而爭肉,沙缽略可汗給長孫晟兩枝箭,並說:「請射取之」(《隋書?長孫晟列傳》)。長孫晟馳馬而奔,正遇雙鵰相攫,遂一箭而貫雙鵰。沙缽略可汗大喜,命諸子弟貴人皆與長孫晟親近,學習其射箭的本事。


當時沙缽略可汗之弟處羅侯(號突利設)甚得眾心,結果遭到沙缽略可汗的猜忌,處羅侯便暗中托心腹之人與長孫晟結盟。從此,長孫晟在突厥乘遊獵之機,察知突厥山川形勢及部眾強弱。長孫晟歸來後,楊堅已為北周丞相,長孫晟便將突厥的情況詳細地告訴了楊堅,楊堅聞後大喜,遂將長孫晟升遷為奉車都尉。


之後的數年間,長孫晟一直在外交與軍事上,與突厥周旋,將當時還算是強大的突厥徹底削弱。實際上,後來唐太宗能夠擊敗東突厥,也是得益於這位老丈人的工作。簡單說起來,就是他通過十幾年的努力,將曾經統一的突厥給分列成了十幾個部落,有五六個可汗同時並存的,他再挑撥他們之間的內部爭鬥,後一一引誘他們向隋朝投降。仁壽元年(601年),根據長孫晟的建議,隋軍突擊塞北,統帥是楊廣,他的副手——受降使者就是長孫晟。此役,突厥步迦可汗敗亡。

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病崩。由於隋煬帝和長孫晟有過舊交,加上要拉攏長孫晟,遂以長孫晟為內衙宿衛,知門禁事,即日拜左領軍將軍。可以說是信任有加。


不久,漢王楊諒在晉陽(今太原市西南)起兵反對其兄楊廣即位。

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三)長孫皇后的基因像誰?



楊諒系隋文帝的五子,曾任并州總管,統領西起太行山,東至渤海,北達雁門關,南距黃河的52個州,長年據守在當時天下出精兵之地。楊諒對楊廣奪取楊勇的太子地位心懷不滿。及蜀王楊秀得罪,尤不自安,恐殃及己身,暗中準備起兵。而隋文帝崩後,楊諒更感到安全難保,遂起兵反煬帝。


由於綦良、余公理等各路隋軍出師不利,節節敗退。隋煬帝採納了楊素的推薦,以前江州刺史李子雄為上大將軍,並以長孫晟為相州刺史,徵集山東兵,與李子雄共同配合鎮壓楊諒叛軍。


由於長孫晟有個兒子在楊諒部下,所以長孫晟推辭說:「有男行布,今在逆地,忽蒙此任,情所不安。」


隋煬帝說:「公著勤誠,朕之所悉。今相州之地,本是齊都,人俗澆浮,易可騷擾。儻生變動,賊勢即張,思所以鎮之,非公莫可。公體國之深,終不可以兒害義,故用相委,公其勿辭」(《隋書?長孫晟列傳》)。


長孫晟奉命出兵,破楊諒,回軍後轉為武衛將軍。


大業三年(607年),煬帝準備北巡至榆林,出塞外,陳兵耀武。因怕啟民可汗驚懼,便先派長孫晟到啟民可汗部喻旨。在長孫晟的勸諭下,啟民可汗便召所部奚、室韋等數十個部落的酋長齊集迎帝。


長孫晟見迎接隋煬帝大帳的地方雜草叢生,準備讓啟民可汗親自動手剪除,這幕情景還要讓各部酋長看到,使他們明白大隋的天子是十分威重的。於是,長孫晟借一次和啟民可汗散步之機,手指帳前之草說:「此根大香。」


啟民可汗便親手拔了一叢草,放到鼻子下嗅嗅,後說:「殊不香也。」


長孫晟又說:「天子行幸所在,諸侯躬親洒掃,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蕪穢,謂是留香草耳!」


啟民可汗這才知道長孫晟的意思,說:「奴罪過。奴之骨肉,皆天子賜也,得效筋力,豈敢有辭?特以邊人不知法耳,賴將軍恩澤而教導之。將軍之惠,奴之幸也」(《隋書?長孫晟列傳》)。


說完之後,拔出佩刀,親自除草。其餘各部族長見後,爭相效之。啟民可汗又發命舉國就役開御道,西起榆林,東達於薊,長3000里,寬百步。


隋煬帝聽到此事,對長孫晟的嘖嘖嘆賞,甚至有些驚奇。後長孫晟除淮陽太守,未赴任,復為右驍衛將軍。


長孫晟除了「好奇計,務功名。性至孝,居憂毀瘠,為朝士所稱。」外,「晟體資英武」,也就是說體型好看。那麼,長孫皇后的體型也一定差不了,史傳記載長孫皇后美貌如花,這些都是來自於他的父親遺傳。

關於大唐第一夫人的猜想(三)長孫皇后的基因像誰?



長孫晟從北部邊疆突厥處回到京城後,本來要去淮陽當太守,因為身體原因沒能成行,被封為右驍衛將軍。就在這時,他的女兒觀音婢四歲了。一天,他的同族堂兄長孫熾找他來了。這就發生了前面講的「倒提親」的故事。


但是,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長孫晟死後,這位名觀音婢的小姑娘才7、8歲。那就是說,觀音婢的母親,長孫晟最後的嫡妻,是後嫁給他的,是續弦,甚至可以說是老夫少妻。在遺傳學方面,發現了多例老夫少妻的結合所生出的聰明兒女,如近代著名學者胡適,父親55歲,母親17歲。從基因學角度看,男人越是成熟,顯性遺傳越明顯。比如說,男人在集中力量進行科研的時候,這時,得出的兒女就可能長於研究問題。所以說,父母對遺傳要做到首先發現,顯性遺傳是很容易發現的。一般來說,女兒從父親身上獲取的遺傳基因較多;兒子從母親身上獲取的遺傳基因多。形象遺傳和性格、智能(我不說智商,經過多次研究,我認為智商測定很不科學,特別是對有特殊遺傳背景的人來說更是這樣。)都有遺傳的。


長孫皇后從父輩那裡遺傳的性格因素有:善於接近人,善於和人打交道,敢於決斷。比如長孫晟和突厥(北史上統稱為匈奴)的關係,和朝臣乃至和皇家的關係。細緻入微。後來的奪嫡中,長孫皇后充分發揮了她的這種性格作用。而且從長孫皇后親自參加玄武門之變來看,她的身上也有勇武的一面。


要有自己被人稱道的一技之長,「一箭雙鵰」的故事,是長孫晟贏得突厥好感取得信任的一個重要的輔助原因,只要有了一技之長,才能做好其他的事情。


那麼,長孫皇后有什麼一技之長呢?原來,她是熟讀漢傳經典,寫得一手好詩歌的,詩中用典準確。而且善於繪畫,後人曾經以千金求之。


還能看出,在曲折的爭鬥中選取捷徑,敢於冒險等性格因素,也是來自於父親。


當然,遺傳起到的是人格的基本構成,成長環境對人的影響也很重要,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甚至更重要。


我們知道,長孫晟逝去後,由於管家的長孫安業的欺負,長孫皇后的母親高氏帶著她和同樣年幼的兒子長孫無忌回到了哥哥的家裡,人生對社會的認識,處事風格和能力形成的8——13歲,長孫皇后是在舅舅高士廉家中生活的。


也順帶說一下長孫氏來自母家的熏陶


遺傳學不是說顯性遺傳像誰就是全部的相像,肯定要從父母的另一半汲取一些遺傳因子,也就是說母親對長孫皇后也有影響。可惜,關於母親高氏的記載十分少,但是,從高家的家風還是能夠看出來一些。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儉,字士廉,以字行於世。關於高家是不是漢族也是有爭論的。其家祖上是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是北齊清河王高岳的孫子,高勱之子。高岳是北齊神武帝高歡的堂弟,高歡那是英雄一世的,當時他封高岳為清河王,官至左僕射、太尉。兒子也就是高士廉的父親高勵,北齊樂安王,也曾任左僕射,就是宰相,執掌朝政大權。


北周戰勝北齊時,周武帝將北齊後主高緯殺掉,同時還殺了一批北齊大臣,不知何故,高勱和兒子高士廉竟沒被周武帝與齊後主高緯一起殺掉。我們看到,高士廉的妹妹嫁給了長孫晟,可能是一個重要因素。


這時,高士廉已經成長起來了,在隋朝取代北周過程中看來是支持過楊堅的,因為之後擔任了隋朝的洮州等四州刺史。史載,高士廉「少有器局,頗涉文史」,與大文豪薛道衡等人結為忘年之交,為一時才俊。


在斛斯政事件中,高士廉得罪了隋煬帝,被發配嶺南。這個事件是在隋軍伐遼時發生的,當時的兵部尚書為斛斯政,他曾批評隋煬帝伐遼是不智之舉,這當然惹惱了一心伐遼的隋煬帝,隋煬帝聽說兵部尚書反對伐遼,怒不可遏,要對斛斯政下手,斛斯政聽說隋煬帝要拿他開刀時,他亡奔高麗,投降了敵方。「高士廉坐與交遊」,就是說,和斛斯政是朋友關係,被連累了「謫為朱鳶主簿。」朱鳶在嶺南,一個偏僻的小縣,當秘書了。


但是,我們需要注意一點,就在高士廉離開京城的時候,他將家事安頓的非常好。


史書記載:「事父母以孝聞,嶺南瘴癘,不可同行,留妻鮮于氏侍養。供給不足,又念妹無所庇,乃賣大宅,買小宅以處之,分其餘資,輕裝而去。」


就是說,高士廉這個人很孝順,他被貶的地方有瘴癘,父母忍受不了那種環境,不能帶父母去。本來應該是帶妻子去的,但他留下妻子(鮮于氏)侍奉父母。這時他已經將妹妹和兩個孩子(長孫氏和哥哥長孫無忌)接回來了,擔心家庭沒有他的時候,缺少錢財,產生矛盾,就把大房子賣了,買成小宅子,明確分給父母、兒女和妹妹分別居住,將財產也分開了。自己單身一人前往嶺南。


南梁的後裔蕭銑稱帝時,交趾太守丘和投向了梁,高士廉作為主簿這種小吏,也隨之降梁。


蕭銑被唐朝大將平滅後,高祖李淵因親戚關係(高士廉南下時,操辦了李世民和長孫氏的婚禮),命高士廉巡按嶺南諸州——這是唐朝初創高祖尚未稱帝時,任命的嶺南最大的官。


後來又調他回來升遷為雍州治中,而當時他的外甥女婿李世民為雍州牧。就是管理都城長安的事務。——看出李淵對他這個兒女親家的偏心。


(王德恆的公眾號:北方大講堂)


史書評論此人「其人善行政、文學,」成為李世民的心腹,後來他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釋放囚徒,發給武器,組成後續部隊。在貞觀年間,任侍中、義興郡公安州大都督(今湖北安陸)、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封申國公。主持編撰《氏族志》,結束了門閥制度下的以「九品中正」為標準的採納官員的歷史。


貞觀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高士廉位列第六。應該說是很靠前的。


在「玄武門之變」中,高士廉與外甥長孫無忌並預密謀,他自己還親率吏卒從監牢里釋放囚犯,授以兵甲,組成臨時的部隊馳援李世民。貞觀元年,提升為侍中。貞觀十二年,以其佐命之功授申國公,拜尚書右僕射,就是丞相了。


高士廉為人謹慎縝密,表奏皇帝的草稿一概焚毀,不使左右知曉。貞觀二十一年正月壬辰(初五)日(647年2月14日)病死,時年七十二。晚於長孫皇后十一年,雖然是舅甥關係,但情同父女,想來,長孫皇后的去世,他受了很大刺激的。


由於長孫皇后這樣的家世背景,自小就顯示出她非凡的一面。她的舅舅高士廉曾給她算過卦,卜卦的人說她「坤厚載物,德合無疆」,貴不可言,以後必將「輔相天地之宜而左右人也」。


所以,長孫皇后在舅舅家的時候,應該是學會了縝密,特別是對於家庭事務處理的能力。應該說,他父親是沒有處理好家事的而舅舅則把家事處理的很好。唐太宗後來成功地推行了貞觀之治,是和後宮風平浪靜,他有一個很好的休憩的地方,不用分心有很大關係的。長孫皇后這方面的成功應該是受高士廉的影響頗大。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獨愛歌妓的那些皇帝,最後一個死得其所
令曹操和關羽爭風吃醋的美女是誰
草船借箭實為孫權之功而非諸葛之謀
林沖為什麼沒有殺高俅
逃亡中的獻帝君臣,有多狼狽

TAG:唐朝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唐僧的徒弟:一個是李治的奶奶,一個是長孫皇后的親孫子
唐玄宗帳下第一美人,三千寵愛集一身的楊貴妃,為何沒成為皇后?
鳳舞大唐:千古第一賢后長孫皇后是怎麼助李世民治理天下的
昭陵墓,葬的第一人不是皇帝,竟是長孫文德皇后
為什麼說長孫皇后是一代賢后?
三國這個武將真厲害,和曹操是兩喬,侄孫女是蜀國皇后
唐太宗和長孫皇后被稱為「帝後楷模」,長孫皇后是怎樣做的?
歷史上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三大王朝,第一位兄弟三人共娶一個皇后
這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皇后畫像,看這祖孫三代誰的正宮最美
為啥甄嬛要撫養連皇后都不要的四阿哥?原因在敬妃無意說的這四字
細品唐朝六大皇后,第一是武則天的偶像,亂政的韋皇后排第三
《扶搖皇后》長孫無極身世是什麼?長孫無極和元昭詡什麼關係?
蕭淑妃和王皇后是怎麼死的?與武則天有關係嗎
唐朝這幾位皇后的排名,韋皇后第三,第一連武則天都崇拜她
乾隆一登基就立永璉為太子 真的是因為愛富察皇后嗎?
她是大清第一皇后的婆婆,歷經五朝,成努爾哈赤最長壽的妃子
秦嵐這張照片讓人懷疑:她還是那個端莊秀麗的富察皇后嗎?
如果說富察皇后是乾隆的白月光,那麼長孫皇后就是李世民的硃砂痣
許凱最愛的延禧角色:富察皇后排第一,魏瓔珞排第三,第二是她?
明朝皇帝是怎麼選皇后的?五千佳麗連過八關,最後只選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