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淡墨探花|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淡墨探花|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淡墨探花|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1730-1802)

字禹卿,號夢樓。江蘇丹徒(今江蘇省鎮江市)人。十二歲便吟詩作書,詩有唐人風範,書學米、董、後法二王,得力李北海,喜用淡墨。乾隆35年(1770)探花,時稱「淡墨探花」、「淡墨翰林」,與喜用濃墨的劉墉成鮮明對照,其書名與劉墉齊。與姚鼐交往甚密。

其書法用筆規矩而灑落,結構緊密而內斂,墨色以淡為主,著實是董其昌書法風貌的再現。王文治忠實地秉承帖意,但無傳統帖學的流轉圓媚與輕滑。其書用筆轉少折多,以折為主,顯得果斷有致,乾淨利落。瘦硬的筆畫略帶圓轉之意,既嫵媚動人,又俊爽豪逸,風神蕭散,筆端毫尖處處流露出才情和清秀的特色。

儘管王文治「以書法妙天下」(蔣寶齡《墨林今話》語),但由於他生活在帖學衰落、碑學興起的年代,所奉行的又是與當時的考據學、金石學有所不同的審美觀念,這就使得當時享有較高聲譽的他,在後世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和研究。

淡墨探花|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關於王文治書法的取法,其曾孫堃在《王夢樓自書快雨堂詩稿》跋文中說:「先曾大父夢樓公,書深得『二王』神髓,復肆力李雲麾、米海岳,晚年超脫,直逼董香光,人所不能學者。」由此可知,王文治書法築基於「二王」,脫胎於董其昌。

晉唐以來的帖學一脈書家,皆以用筆的豐富性和線條的流暢感為特色,他們的不祧之祖,就是「二王」。「二王」書法,在歷經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代復古之後,可供挖掘的資源已近枯竭。至明代,董其昌在禪宗里找到了「松秀」之趣作為出新的突破口。而他製造「松秀」之趣的本領,首先是加強用筆和結字的率意;其次,是開創淡墨一派。清康熙、乾隆時期,帖學總體成就不高,而碑學尚處於起步階段,對於「少負奇志」的王文治來說,如何找到創新的突破口,的確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於是,王氏想到了與自己審美趣味接近的董其昌。

淡墨探花|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在其《論書絕句》中對董其昌書法推崇備至。其詩云:「書家神品董華亭,楮墨空元透性靈。除卻平原俱避席,同時何必說張邢。」而王氏書法,無論是字形結構、用筆節奏,還是軸線形式,甚至是墨色的輕重對比,都和董其昌一脈相承。吳修《昭代尺牘小傳》云:「夢樓書秀逸天成,得董華亭神髓。」此可謂獨具隻眼。

我們這裡欣賞到的是故宮博物院藏王氏「卿雲在霄,甘露被野;愛景當午,春風滿庭」八言聯(見右圖)。此作用筆規矩而灑落,結構緊密而內斂,墨色以淡為主,著實是董其昌書法風貌的再現,但無董氏書法的圓媚、輕滑之弊。究其原因,董氏用筆以轉為主,轉多折少;王氏用筆以折為主,轉少折多,故顯得果斷有力,乾淨利落。其瘦硬的筆畫略帶圓轉之意,深得《蘭亭》、《聖教》遺韻,既嫵媚動人,又俊爽豪逸,筆端處處流露出秀潤的姿色和不羈的才情,難怪「梁(同書)每自謂不如,蓋天分不可及也」(吳修《昭代尺牘小傳》)。

淡墨探花|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楷書,端莊一些的,脫不去《閣帖》習氣;放浪一些的,則又不免顯得輕佻粗率,終不能自立門戶。其行書成就要高於楷書。行書中,小字又勝於大字。大抵從帖派入手之作,重細節、規矩而輕氣勢、構架,以小字筆法作大字,終不免力單勢薄,筆法的內涵也不夠豐富。鑒於此,王氏在作大字行書時,有意糅入李邕的用筆和結字之法,以求開張闊大的氣勢。王文治對李邕書法有獨到見解。他在自書《快雨堂偶筆》冊頁中云:「以荒率為沉厚,以欹側為端凝,北海所獨。」王氏此聯字體較大,吸收了李邕用筆的恣肆俊宕之氣,得沉厚端凝之勢。然而由於他過於強調「提筆」,用筆提按頓挫總保持高度的「懸」意,故而線條雖淡雅秀潤,卻偏於清瘦,缺少蘊藉、厚重之感。這就是王文治「專取風神」的結果。

淡墨探花|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梁紹壬在《兩般秋雨庵隨筆》中云:「國朝書家,劉石庵相國專講魄力,王夢樓太守專取風神。」概言之,王文治書法的風神,集中表現在一個「秀」字上。

王文治書法的「秀」,第一感覺就是從他那疏朗的章法中透露出來的。其書法,無論行書還是楷書,無論大字還是小字,在章法布局上都善於用寬舒的行距、筆直的行氣,製造一種簡約的、有序的、寧靜的、內斂的美,給人一種清新拔俗的感覺。

王氏書法的結構形態,變化十分豐富。他的行書,胎息「二王」,又曾習李(邕)、米(芾)、董(其昌),但不是具體哪一家的影子:從容瀟洒,得之於「二王」;欹正相生,來源於李邕;爽利跳宕,借鑒於米芾;簡捷率意,取法於香光。王氏善於取長補短,把這幾家風格有機地熔為一爐,寓奇崛於尋常,出之以平和自然,不故作驚人之姿,這也是其書「秀」的又一個原因。

書法的秀與拙,與用筆的露與藏有很大關係。歷來論書重藏鋒,以其可以內斂鋒芒,積蓄元氣;若露鋒的比例過大,則易筆意淺薄,流入輕佻一路。王文治行草敢於露鋒,其露鋒來源於《蘭亭序》。歷來取法《蘭亭序》的書作,許多被指責為「姿媚之書」,就連王羲之本人也被韓愈批評是「羲之俗書趁姿媚」,難怪有人說王文治書法為「女郎書」了。但「姿媚之書」也好,「女郎書」也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優點正是「秀」。平心而論,王氏用筆雖露鋒較多,但露而不浮、不薄,這是因為他善於在行筆中減慢速度,內斂鋒毫。故而,王氏筆下的露鋒,既外耀了精神,又蓄住了氣勢,豐富了作品的審美內涵。

淡墨探花|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最後,王氏書法的「秀」,還與他大膽借鑒董其昌的淡墨手法有很大關係。所不同的是,董氏書法追求「潤含春雨,乾裂秋風」的效果,而王氏則嚮往「神寓約略濃淡之際,韻生紙墨相發之間」的意境。不可否認,王氏能開闢秀韻天成的書風之新境界,並以「秀」色光耀書法史,其淡墨的運用功不可沒。但同時也應看到,董、王的某些淡墨書作,不可避免地給人以「神寒氣儉」(康有為語)的羸弱之感。

因此,「秀」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傳達俊美的姿態,又易流入輕佻的歧途。「太守工書法,其書亦天然秀髮,得松雪、華亭用筆。至老年則全學張即之,未免流入輕佻一路」(錢泳《履園叢話》)、「夢樓書法雖秀韻天成,或訾為女郎書」(楊守敬《學書邇言》)、「夢樓書非無骨,特傷於媚耳。使能嚴重自持,當可少正」(馬宗霍《書林藻鑒》)這些批評,有助於我們今天更客觀地審視王文治的書法。

淡墨探花|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如果我們能結合王文治的生平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做更深入的思考,便可發現,王氏以其豐厚的學問和全面的修養所滋養的高蹈淡泊之心境,才是成就其書法「秀韻天成」之境界的根本原因。王文治有多方面的才藝。其詩「細筋入骨,高唱凌雲」(袁枚語),與袁枚、蔣士銓、趙翼並稱「袁王蔣趙」;擅畫,尤長墨梅;又精於音律,居家後,買僮教之度曲,行無遠近必以隨之。乾隆二十九年(1765),王文治出任雲南姚安(今雲南建水縣)知府,因往滇西督運糧餉不力,罷官歸里。他有詩記錄當時的心境:「昨宵僧院訪名花,今到清平太守家。芹羹碧煮松溪水,粳飯香添石銚茶。偶向閑中逢富貴,依然世外夢繁華。半晌談禪復談藝,不覺花楦日西斜。」有資料載:「高宗南巡,見其所書《錢塘僧寺碑》,大賞愛之。內廷臣有告之文治者,招使出不應也。」可見其絕意仕途、蕭散淡泊之心境。

王文治在《華嚴念佛三昧論》中云:「比年來以念佛為禪,復以禪念佛。禪凈並運,將終老焉。」罷官以後的王文治,對於有關佛經的書法尤其用心關注。他曾搜得張即之的寫經墨跡臨摹學習。其晚年所用閑章,如「放下」、「空谷蘭心」、「曾經滄海」等,亦從側面契合了他的這一心境。姚鼐云:「其詩與書尤能盡古今人之變而自成體。嘗自言,吾詩、字皆入禪理也。」這與《清史稿卷五百三·王文治本傳》所言「為文尚瑰麗,至老歸於平淡」是相符合的。緣於此,王文治晚年的書法和他的詩一樣,冷雋清逸,秀韻淡雅。而他晚年書法之「秀」已非昔日之「秀」:脫塵去俗、淡而有味,充滿著佛家清虛超脫的意趣。

墨池微信公開課

讓學習書法不再迷茫

首節課一元試聽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前往報名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石濤致八大山人手札:哥們來張畫兒
魏碑|怎樣臨習《爨寶子碑》

TAG:書法屋 |

您可能感興趣

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王文治書法論析
孫雪泥山水畫作品,筆墨疏秀,皴染淹潤、淡雅秀逸、風神韻致
趙雲出紅色打野刀這麼強嗎?媽呀順丰神,逆風神,總之吊炸天
文徵明雜花詩卷:縱筆揮灑,風神秀勁!
風神懶散、氣韻高逸——清代查士標墨跡
吳鎮畫竹,風神瀟洒,滿紙清韻!
國貨出奇蹟!「中國風神仙膏體」要掏空錢包,上嘴就是舞池小女神
小燕子、五阿哥合體走紅毯,趙薇一身飄逸顯女神范,海風神助攻!
風雲前傳中,人人渴望的三大至寶,其中一樣成就風神聶風!
九州風神推出全新水冷散熱器:搭載獨家防漏液技術
《香蜜》錦覓悲哭凝聚靈力,天后下毒手殺風神,水神夫婦神形俱滅
美成一幅畫的空調擋風神器,避免冷風直吹,遠離「空調病」!
香蜜:水神風神大婚當天,臨秀頭上為何有花瓣,網友:細思極恐!
預裝水冷!九州風神發布「新方舟」特別版機箱
董其昌行書《連環歌》風神超逸 飄飄欲仙!
《香蜜沉沉燼如霜》穗禾的耳朵暴露了她才是殺害水神和風神的兇手
智永草書《蘭亭序》,用筆秀潤圓勁,清俊流美,風神雋永,氣質和雅
玩出新花樣!九州風神玩家風暴堡壘240 RGB水冷開箱
《碧藍幻想》畫風神似龍之谷 網友:刀劍神域你看看人家!
廈門空管站:登天語知風雨雷電 追風神探氣象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