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曆法上的春節之變:武則天登基那年過倆春節

中國曆法上的春節之變:武則天登基那年過倆春節

春節,孕育著許多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精髓,慶典、儀式、信仰、禁忌,勾勒出一條文化迷境。


迷境追溯,天數在蜀,締造出中國第一個春節的「春節老人」落下閎功不可沒。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經同鄉譙隆推薦,落下閎被漢武帝徵召到長安,授官太史待詔,參加改制曆法。元封七年,《太初曆》頒行,將24節氣納入中國曆法的體系之中,把正月定為歲首(這以前是以十月為歲首),冬季十二月底為歲末。因為落下閎,中國才有了統一的春節。

古代歷史上,春節發生過數次曆法改變,新皇登基,必改元年,曆法相應發生改變。遇到講理的皇帝,還要遵循曆法,不講理的就是「金口玉言,我說了算」。公元690年,武則天登基,那年竟然出現了「兩個正月初一」,也就是說,老百姓因為新皇登基,享受福澤,過了兩次年。


曆法·孕


《太初曆》出世


撥亂歸正恆定歲首

中國春節拉開兩千年序幕


公元前279年,秦趙之地,一騎絕塵,快馬傳訊。秦昭襄王派人傳書趙惠文王,為使兩國和好,某月某日,雙方可在澠池會盟。


諸侯會盟,秦昭襄王與趙惠文王都要翻《顓頊歷》,以確定會盟時間,如果日曆不統一,那就是孤馬戲諸侯。諸侯會盟,史官記載,也是遵循《顓頊歷》的時間格式。


中國曆法的分水嶺,出現在漢武帝時期的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


天數在蜀。春秋時期,天文歷算學家萇弘入蜀,其魂三年化為碧血,藏於蜀。閬中人落下閎為漢武帝造《太初曆》,李淳風、袁天罡都居閬中。

由於落下閎在中國曆法上的重大貢獻,如今的閬中古城,依然保持了紀念落下閎的諸多儀式。今年正月初一,閬中會舉行落下閎祭祀大典,古天文學家王笑冬將擔當主祭。


閬中市文聯原主席李文明對漢代以前的曆法頗有研究,夏之前的伏羲時代相當注重觀天察地,設立觀象台以察天體運行,並結合地理空間和大氣變化、冷暖溫差而置元。自夏以來,至商、周時,諸侯皆各行其是,因此出現多軌制曆法,亦即各諸侯和各地部落有自己的地方曆法。夏曆、殷歷和周曆的主要區別是以不同的月份作為一年之始:夏曆以寅月為正月、殷歷以丑月(即十二月)為正月、周曆以子月(即十一月)為正月。由於歲首不同,三者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定義也就不同。秦始皇時期,「改正朔」以建亥之月為歲首,把一年的第一天定為十月初一。


西漢初,沿用顓頊歷,襲秦正朔,採用傳統曆日制度,以冬季十月為歲首,而顓頊歷創立於公元前四世紀,至漢武帝元封年間,誤差積累明顯。結果導致農事失序,災害頻頻,五穀欠收,最終致使饑荒和動亂的發生,並從根本上危及當時的統治。古代是把天象的變化和人事的吉凶聯繫到一起的。古人還認為,一些天象的變化還是水旱、饑饉、疾疫、盜賊等自然、社會現象的預兆。於此,漢武帝便下詔廣徵延攬人才,進行曆法改革。


閬中人落下閎在同鄉譙隆的推薦下,入京師任侍詔太史。在改歷過程中,落下閎從十七家曆法中脫穎而出,新的曆法於元封七年頒行,又稱《太初曆》。《後漢書·律曆志中》:「孝武皇帝攄發聖思,因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乃詔太史令司馬遷,治歷鄧平等更建《太初》,改元易朔,行夏之正。」


《太初曆》明確認定並恢復夏曆以正月為歲首。其後各朝各代雖不斷修正變化,但正月歲首時間沒有改變,包括春節等年節也就相沿而得以固定。

曆法·斗


司馬遷小氣


落下閎辭官歸隱


或秘密服務漢武帝

《太初曆》的創造,並沒有讓落下閎功成名就,反而成為他仕途的終點。


車轔轔,馬蕭蕭,一別歸去不復來。


落下閎,望著背後深深的宮廷,惆悵地登上馬車。以司馬遷為首的舊貴族,對新貴崛起大為不滿,落下閎總是被各種傳言中傷。


厭倦了宮廷中的鬥爭,落下閎選擇辭官歸故里,公元前103年左右,落下閎又回到隱居的閬中橋樓。


古天文學家王笑冬推測,按歷朝歷代統治者的思想,天官是很重要的人物,不可能輕易接受「辭官還鄉」。漢武帝是非常重視人才的,落下閎回到閬中後,仍在研究天文星象,可能秘密為漢武帝服務。


漢武帝改歷過程中,因為落下閎的方案優勝於司馬遷,讓司馬遷「臉上無光」。太初曆行用後,受到包括司馬遷司馬遷、張壽王等人的反對,張壽王甚至提議改回到殷歷。孰優孰劣,以實測為準。為此朝廷組織了一次為期3年的天文觀測,同時校驗太初曆和古六歷的數據,結果表明,太初曆更為符合天象。為表彰落下閎的功績,漢武帝特授以侍中之職,落下閎卻辭而不受,隱居於落亭。


王笑冬認為,司馬遷小氣,落下閎在天文學中所作貢獻「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史記》卻只是一筆帶過,「至今上即位……而巴(郡)落下閎運算轉歷」。


閬中市文聯原主席李文明說,落下閎作為渾天說的一代宗師,是無愧於世界科技史的。而作為漢元封改歷首倡者之一的太史令司馬遷,信奉蓋天說,卻在自己編製的新曆法中,把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定為甲寅年。


事實上,司馬遷所編製的曆法與當時的實際干支順序相差二十二年。他的曆法,在當時就被淘汰是理所當然的,但他還是缺乏史家氣度,竟沒有在《史記》中把渾天說與蓋天說的這場科學論爭記錄下來,更沒有實事求是地把太初曆編進《史記·曆書》,他那被否定了的《曆本·甲子篇》卻堂而皇之地附錄其後。此舉,一直受到後人詬病。


曆法·改


武則天改歷


登基那年兩個正月


全然不顧之前曆法


王笑冬認為,古代曆法,基本是為統治者服務的。每個皇帝改朝歷代,都要遵循新的曆法,「每個皇帝各有各的玩法,這樣玩下去怎麼得了。」


武則天登基時間為690年九月初九(10月16日),當年,竟然出現了兩次「正月初一」:690年的2月15日、690年的12月6日。一個建寅、一個建子,夏曆建寅(以寅月為當年第一個月)、周曆建子(以子月為歲首)。武則天國號為「周」,所以她採用周曆建子,以子月為歲首。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皇帝擅自改歷。


相比農曆,公曆的改變就更混亂了。今日的公曆沿用的是格里曆。


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第227任教宗,他在公元1582年改革曆法,形成今日的公曆。原先儒略曆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為格里曆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刪除,但原有星期的周期保持不變。王笑冬認為,這種改變是非常荒唐的,錯上加錯。


曆法·變


農曆幾變遷


德國傳教士湯若望


崇禎曆書獻給多爾袞


如今的農曆,在歷史上也有諸多錯漏。經過唐宋、元代改歷,曆法開始走樣。明代大統歷與太初曆相比,誤差達到了一天。


明朝末年,行用多年的「大統歷」誤差漸大,欽天監所預報的天象,尤其是日月食屢屢失驗。在用中國傳統方法與西方方法預報日月食,幾經校驗比較之後,皇家確定由徐光啟主持歷局,修改曆法。徐光啟則聘請了鄧玉函、龍華民等傳教士參與改歷。


1630年,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奉詔從陝西調往北京進歷局供職。在中西學者的共同努力下,編譯了長達137卷的長篇巨著《崇禎曆書》,而其中由湯若望撰寫編譯的就有包括「交食歷指」、「恆星出沒表」、「南北高弧表」、「五緯諸表」等共43卷。


王笑冬認為,《崇禎曆書》帶來了先進的西方文明,同時也毀掉了中國曆法成果,湯若望推翻了中國曆法的推算方式,直接否定了傳承數代的曆法文明。中國農曆,在黃帝時期就是陰陽曆,是一種比現代公曆更高級的曆法,也是漢文明的象徵,能夠智能型調級。


滿清入關後,湯若望將《崇禎曆書》換了包裝,獻給了多爾袞,這就是「時憲歷」,也是中國沿用至今的農曆。


因地域不同,農曆節氣也會在各地出現偏差。以成都、閬中為例,為什麼「霜降無霜、小雪無雪」,因為成都、閬中處在北緯31度,而採用了北緯35度的物候特徵。陝西的西安、洛陽、山東的曲阜,才是典型的「霜降有霜、小雪下雪」的物候特徵。


一種爭議春晚敲鐘改為11點?


春晚12點敲鐘,是歷年一項重要儀式。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棟潔則提出,中國春節應該在11點敲鐘,春晚誤導了全國人民,「中國文化中最深層次的要素是一切以『子』為始。中國春節應該在11點敲鐘,代表新的一年的開始。」


古天文學家王笑冬表示,春晚敲鐘時間定在12點,沒有必要改成11點。「中國各地的經線不同,太陽照在子午線上的時間也不同,各地的子時也不相同。我國幅員遼闊,橫跨幾個時區,春晚要營造一種祥和的氣氛,午夜12點在北京敲鐘,是中西部協調的一個時間,沒必要改動。」


人物簡介世界傑出天文學家·落下閎


落下閎,字長公,西漢巴郡閬中橋樓人,世界傑出天文歷算學家。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被徵召到長安改制曆法,經他創製的《太初曆》因優於其他十七種曆法而被漢武帝所採納。《太初曆》施行於漢太初元年夏正五月初一辛酉,儒略曆公元前104年6月20日。《太初曆》是漢王朝制定的第一部曆法,也是漢民族共同使用的第一部曆法。《太初曆》為陰陽合曆,規定以寅月為正月,首次把二十四節氣納入曆法,無中氣月置閏是一部體系完備、陰陽調和的智能型曆法,反映了漢民族的智慧,兩千多年來對世界文明和中華民族產生深遠影響。


落下閎創「渾天說」,改「赤道渾儀」,制「渾象」,發明「通其率」,測「赤道二十八宿」,奠定了中華天地綜合科學體系,推動了中國天文歷算髮展。為表彰落下閎對中國和世界天文、歷算的巨大貢獻,2004年9月16日,經國家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已將其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16757的小行星命名為「落下閎星」。


農曆由來


自夏以降,至商、周,出現多軌制曆法。夏曆、殷歷和周曆的主要區別是以不同的月份作為一年之始:夏曆以寅月為正月、殷歷以丑月(即十二月)為正月、周曆以子月(即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時期,「改正朔」以建亥之月為歲首,把一年的第一天定為十月初一。


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選取閬中人落下閎所創曆法,定為《太初曆》,恢復夏曆以正月為歲首。


1630年,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奉詔從陝西調往北京進歷局供職,主持編譯了《崇禎曆書》。滿清入關後,湯若望將《崇禎曆書》換了包裝,獻給了多爾袞,這就是《時憲歷》,也是中國沿用至今的農曆。


公曆由來


今日的公曆沿用的是格里曆。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第227任教宗,他在公元1582年改革曆法,形成今日的公曆。原先儒略曆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為格里曆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刪除,但原有星期的周期保持不變。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仲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報 的精彩文章:

郝景芳:折摺疊疊斜杠青年
那些被小衛星改變的少年
京港地鐵上線紅樓年俗專列 座椅旁張掛對聯
中國古代逢年過節穿什麼?綾羅綢緞各有講究
研究表明:智力最差的雞與學步期孩子智力相當

TAG:中國青年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馬上春節,今年除夕當天立春,俗語:「寡婦年,倒春寒」,啥意思
那一年,中國廢除了春節,規定春節當日照常上班,還禁止民眾慶祝
春節和年的區別,你到底過的是年還是春節?
今年春節,就這麼過!
外國如何過春節——保留大量中國古代春節習俗的「日本版春節」
二十年前的春節才叫過年!
武則天登基,為讓臣民們高興,竟一年過了兩次春節!
有兩個春節的農曆年:正月初一是春節,十一月初一也是春節
正月初一過春節:你知道春節的天文意義嗎?
洪秀全禁止過春節:在太平天國過春節要被砍頭
春節七日花:大年初四聊年俗,三陽開泰迎吉祥
春節總是明年好
年假已近尾聲,今年春節你是怎麼過的呢?
日本沿用了幾百年的春節,為何與公曆元旦,變成了同一天?
春節習俗:臘月二十九被稱為小年夜,這一天都要準備什麼?
大寒已過,春節將至,這兩個關於明年年景的俗語,你見過嗎?
中國人過春節的習俗從何時開始
誰是今年台灣春節檔的《流浪地球》?
過了那麼多年春節,你知道這個春節其實是假的么?
今天春節,給您拜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