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生肖專家顧音海談雞的「成績單」:與鳳凰同宗,兼備五德

生肖專家顧音海談雞的「成績單」:與鳳凰同宗,兼備五德

生肖專家顧音海談雞的「成績單」:與鳳凰同宗,兼備五德



*雞是五德之禽: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時報曉,是信德。

*任伯年畫雞筆調洒脫、徐悲鴻畫雞強勁有力、齊白石畫雞更講究一種情趣。


文/文匯報記者袁琭璐


再過四天,即將迎來農曆丁酉雞年(1月28日)。對這生肖中唯一的鳥類代表,有「風雨瀟瀟,雞鳴膠膠」的小傳;有聞雞起舞、金雞獨立等耳熟能詳的成語;有司晨報曉,歷來備受讚譽的「報時神」尊稱。但很少有人知曉,雞雉鳳鳥「同宗」,血統高貴,甚至還與龍鳳文化搭得上關係。


1月21日,每年都會以自然和人文視角做當年生肖文化傳播的上海魯迅紀念館研究員顧音海,再度走進上海博物館,主講《雞年話雞》。曾任上博圖書館主任、從事歷史文獻整理研究的顧音海對博物學傳播、生物自然史及藝術史有著濃郁的興趣,也因此嘗試做起跨學科的研究。從文物古玩中,從傳說故事裡,顧音海將和雞有關的習俗、人們自古對雞的喜愛等點點滴滴地傳遞給現場百餘名聽眾,一場生動的年前民俗文化普及就此展開。

生肖專家顧音海談雞的「成績單」:與鳳凰同宗,兼備五德



上海魯迅紀念館研究員顧音海在上海博物館「雞年話雞」


為何生肖只選了這12個動物?承載著中華圖騰文化的優美和先進


「既然我們將十二生肖稱之為文化,就意味著它在古代科技、藝術、民俗習慣等各方面都形成了許多有益的遺產。因此值得我們去介紹、去欣賞、去品位、去體現我們古代文化的優美和先進。」顧音海開場點題。也正因為此,讓他情不自禁地投入生肖文化研究,至今走來已有30個年頭。1986年,顧音海在《新民晚報》副刊「夜光杯」上連續發表《生肖與文物》12篇小品文,頻獲好評,並相繼有了約稿,1994年遂擴編成《古代神秘動物與智慧》一書出版。近十來年,他在博物館、圖書館、中學裡關於生肖文化的演講也不乏電台錄音與報刊轉載。

生肖專家顧音海談雞的「成績單」:與鳳凰同宗,兼備五德



顧音海著作《古代神秘動物與智慧》(1994年出版)


史傳,十二生肖起源於夏而流傳於西周。生肖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顧音海首先提問,「為什麼選用這十二種動物,不選用其他動物,是否有偶然性和特殊性?」在他看來,這十二種動物在古代都有它存在的特殊原因,或受人崇拜,或被人認做與自己有血緣關係,認定了這個叫圖騰。


談起生肖文化,顧音海特別提到了「生肖郵票」,這是記錄和傳播生肖文化的重要載體。目前世界上有9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生肖郵票2200多種。通過一張張「國家名片」,使得這源於中國、凝聚了中國幾千年歷史和中華民族智慧結晶的文化現象得到了國際認同,有力地促進了生肖文化的對外傳播。

「生肖郵票」,將中國幾千年歷史傳播到海外

生肖專家顧音海談雞的「成績單」:與鳳凰同宗,兼備五德



雞在歷史上曾地位顯赫,被譽為「五德之禽」

踏著雞年的腳步,沿著歷史的脈絡,顧音海為現場聽眾呈現了一段關於雞的輝煌歷史。他解釋道,古人選擇雞,神化並崇拜它們有兩大理由,「一是司晨報曉,二是尾羽光鮮,」在古人眼裡,只要有一點點特徵,他們就會覺得這種動物是不是帶有一種神異?何況雞的報曉是其他動物所不具備的,俗雲:「雞叫三遍天下白」,雞被人們尊稱為「報時神」,不管酷暑寒冬,還是雨雪晴天,雞都能準時守信的報曉。雞在古代還有哪些特質,又有哪些值得我們誇耀的地方?根據大量文獻,顧音海將視角重點落在了雞的人文世界裡。

生肖專家顧音海談雞的「成績單」:與鳳凰同宗,兼備五德



司晨報曉(左),尾羽光鮮(右)


雞是重明鳥的變形,畫雞或貼剪紙以避邪


顧音海以重明鳥為例,古代神話中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堯帝時,遠方的友邦上供一種能辟邪的重明鳥,大家都歡迎重明鳥的到來,可是供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就刻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因重明鳥模樣類似雞,以後就逐步改為畫雞或剪窗花,貼在門窗上,也即成為後世剪紙藝術的源頭。顧音海輔以文獻佐證,東晉王嘉《拾遺記》記自上古庖犧氏、神農氏至東晉各代的歷史異聞,有《重明鳥》的神話。


古代神話中的《重明鳥》

生肖專家顧音海談雞的「成績單」:與鳳凰同宗,兼備五德



顧音海指出,漢代後,雞漸漸與神鳥各奔東西,專註做起了「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時報曉,是信德。此五德並存,儼然一位文武雙全而又講信義的君子,這亦或是古人崇尚雞的緣由所在。


以鳳為雞,以鳥羽頭飾為尊貴象徵


另一種色彩斑斕,尾巴長羽毛長的稱為雉,也就是野雞,它和古時候鳳凰的來源有著密切的關係。崇拜鳳凰,崇拜雉和崇拜雞是相同的,它們都被認為出身高貴,文獻裡面有一個說法「黃帝之時,以鳳為雞」。鳳凰的形象在東西文化中都有,但它不是真實存在的動物,其形象是一些雞形目鳥的融合。不同文化中,它亮麗的外表象徵著美好與高貴。雞雉鳳鳥「同宗」,在十二生肖裡面,古時候這個雞即是指雉,這為目前包括顧音海在內的大部分學者所認同。

生肖專家顧音海談雞的「成績單」:與鳳凰同宗,兼備五德



「黃帝之時,以鳳為雞」


古人崇拜雞,也崇拜鳥的羽毛,甚至有頂戴花翎的一種裝飾。清朝時,官員要用羽毛作為漂亮的尾羽,插在帽子上面以顯示官級,顯示地位的尊貴。如同在電影里所見一般,皇帝要免官,即要摘去他頂戴花翎。顧音海強調這有特定的來歷,因為滿族這個關外的騎馬民族,保留了民俗裡面崇拜古代動物特徵的特性。而另一些家喻戶曉的動畫人物,如孫悟空、白骨精,頭上都有長長的尾羽作為裝飾,以顯示它的尊貴地位。

生肖專家顧音海談雞的「成績單」:與鳳凰同宗,兼備五德



清朝時,官員頂戴花翎


大量工藝品等以雞刻畫,雞蛋曾是漢墓中的陪葬品之一


講座現場,顧音海以數十張精美的圖片展示了有關於雞的器物、工藝品、壁畫、名家畫作等。古人對雞的崇拜和喜愛在文物上得到了相應的印證。例如,商代婦好墓出土了一大批玉雕的動物,就是鳳鳥;雲南地區出土戰國、漢代的青銅器上對雞的刻畫動感十足、粗壯有力;山東高唐出土的西漢時期的綠釉雞精緻生動;連漢墓的陪葬品里也要將雞蛋列入進去,這或許有一種特殊的寓意。

生肖專家顧音海談雞的「成績單」:與鳳凰同宗,兼備五德



玉雕的動物鳳鳥(左),西漢時期的綠釉雞(右)


顧音海講解道,「嘉峪關,魏晉墓的壁畫上對雞的刻畫,像畫漫畫,寥寥數筆,下筆重而快,動態地突出雞的特徵;魏六朝繼承漢代的風格,也有泥塑雞的陪葬品,簡單中帶點萌;東晉的雞頭壺、隋代的雞頭瓶、唐代唐三彩的雞,還有大名鼎鼎的明代皇帝喝酒用的雞缸杯。再看近代的名家畫作,任伯年畫雞筆調洒脫、徐悲鴻畫雞強勁有力、齊白石畫雞更講究一種情趣。」顧音海現場精美的PPT圖展好似一場小型文物展,歷朝歷代關於雞的器物和圖畫彷彿正在親身訴說著雞的崇高地位。

生肖專家顧音海談雞的「成績單」:與鳳凰同宗,兼備五德



任伯年畫雞筆調洒脫(左)、徐悲鴻的雞強勁有力(中)、齊白石畫雞更講究一種情趣(右)


關於雞的其他象徵意義:吉祥如意、勇敢善斗


因為有了雞在黎明時的打鳴報曉,人間才開始有了新一天的煙火和生機。所以,雞預示著勤奮、守信之外,還代表著新希望、新一天的到來。雞由於音與「吉」相近,被人們賦予了吉祥的意義。雞頭上有冠,「冠」與「官」音同,於是雞又被人們發掘出另一種吉祥意義。將雄雞與雞冠花畫在一起,便是一幅「官上加官圖」,以祝升遷、騰達。


雞好鬥,尤其是公雞,這在日常生活中亦是常見的現象。兩隻公雞相遇,一旦搏鬥起來,也是氣氛緊張,勇猛頑強,廝殺激烈。人們也從中受到啟發和鼓舞,學習鬥雞的勇敢善斗。顧音海提到,在春秋戰國時期,貴族之間玩鬥雞就已經相當盛行了。漢長安宮中有鬥雞台,風流天子唐玄宗更是鬥雞的狂熱愛好者,即位後在宮中專門建造了雞坊。

生肖專家顧音海談雞的「成績單」:與鳳凰同宗,兼備五德



好鬥的公雞


據《列子》記載,紀渻子為周宣王養鬥雞。十日而問之,雞可斗乎?曰:未也,方虛驕而恃氣。十日又問之,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之,曰:幾矣,望之如木雞,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也。雖看起來像木頭雞,但其精神專註已達到了德性完備的境界,具備了作為鬥雞的基本素質。這個故事為後人留下了成語「呆若木雞」,不過詞義已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現引申為了愚笨、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其他有關雞的成語、俗語和典故舉不勝舉,極大豐富了漢語言的表現力。


回想孩提時代的剪紙、草編、捏泥人等民俗文化現在已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成為需要傳承和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如今全球化浪潮日盛一日的時代,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任務迫在眉睫,而生肖因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存在形式,成為文化傳播多樣性的重要方面。跨學科研究生肖文化的顧音海從一個大家司空見慣的記時方法出發,進而透視古代歷史文物、科技、藝術之美。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研究藝術地解讀古文物中的亮點,增強普及文物知識的趣味性。現場不少跟著家長一同前來聽講的孩子們,在顧音海生動的生肖文化傳播中上完了新年的第一課。


雞年話雞,話的不僅是「雞」。(完)






喜迎新年

生肖專家顧音海談雞的「成績單」:與鳳凰同宗,兼備五德


生肖專家顧音海談雞的「成績單」:與鳳凰同宗,兼備五德



祝您 2017 丁酉雞年快樂



生肖專家顧音海談雞的「成績單」:與鳳凰同宗,兼備五德









圖片來源丨現場:袁琭璐 ,其餘網路


微信編輯丨袁聖艷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匯 的精彩文章:

穿一襲白衣,讓水墨丹青在身上流動飛舞,玩轉時尚大片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彈幕功能遍地開花,年輕人為什麼還是最愛嗶哩嗶哩?B站董事長如是說……
王安憶:生活中有很多會講故事的人
五千元的日本小學生書包為何中看不中用

TAG:文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