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新疆先民種植粟黍約始於3500年前

新疆先民種植粟黍約始於3500年前

本報訊 (記者張春海)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胡耀武等學者通過研究發現,大約3500年前,新疆下坂地墓地的部分先民可能已開始食用粟黍類作物, 這暗示了東方文化因素在當時已出現於帕米爾高原東端。


研究者認為,通過下坂地墓地青銅時期人骨的穩定同位素分析,結合考古資料可以看出,下坂地先民的生活方式以畜牧業為主,可能兼有麥類作物及粟黍類作物的種植。粟黍食品在下坂地先民食物來源中佔據一定地位,其原因很可能是下坂地先民已掌握粟黍類作物種植技術, 並將粟黍食品作為食物的重要補充。


粟黍在歐亞大陸傳播的時間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迄今世界範圍內發現年代最早的栽培粟和黍,出土於距今1萬年左右的北京東胡林遺址中。早在公元前3千紀至公元前2千紀時,今天的俄羅斯、哈薩克甚至希臘、義大利等地的先民已開始食用粟黍。下坂地的發現,填補了粟黍種植技術經帕米爾高原向中亞等地區傳播的重要環節,表明東西方文化在新疆西南部的交流與融合可早至公元前1500年前後。

下坂地墓地,位於新疆西南部帕米爾高原東端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是目前新疆西南部發現的年代最早的考古遺址之一。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全球化進程中的時間標準化
《科學》雜誌選出十大科學趣聞:你可以比霸王龍跑得更快
中國出版:文化與科技融合前行
日太空探測器首破解金星微笑 由山脈高地造成
科幻小說為讀者帶來震驚的滿足感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