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餘澤民:中年就是平靜地迎接暴風雨的力量

餘澤民:中年就是平靜地迎接暴風雨的力量

致中年


穿越幽暗森林,抵達心之彼岸


每到春節,本刊都以一期「致××」的主題策劃,伴隨讀者踏上歸家的路。2014年,是「致故鄉」;2015年,是「致父母」;2016年,是「致愛人」。

今年,我們致中年。


「中年」充滿歧義甚至尷尬,讓許多人覺得無法直視。如35歲的但丁在《神曲》開頭所寫:「在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幽暗的森林裡迷了路。」


但人到中年,一種新的、只有在這樣的年齡才有資格擁有的力量也在凝聚。這是一種超越青春和荷爾蒙的力量,一種繼續成長的力量,平靜地迎接暴風雨的力量。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餘澤民:中年就是平靜地迎接暴風雨的力量



餘澤民


作家,翻譯家,定居匈牙利布達佩斯,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講課教授。


以前我總覺得,像「半個世紀」這類的詞只適合說別人——那些禿頭、長髯、滿臉風霜的老者。由於漂泊的緣故,無休止的變化使我誤覺歲月的流逝與自己無關。直到買褲子時腰圍不得不加碼,追車後覺得呼哧帶喘,幾天不刮鬍子就滿臉鬍子茬,第一滴雨落下頭皮就能夠敏感地覺察……

不久前回國,一位昔日的好友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問我:「你變主意啦?」


「變什麼主意?」我被問得莫名其妙。


「當初你不是說,活到50歲就自殺?」


朋友記得並沒錯,80年代我讀書的時候,確實半開玩笑半認真地這樣說過,而且不止一次。想來那時的自己腰圍只有二尺一,俊逸不輸小虎隊,享受著青春和生理的燃燒,距離衰老還太遠太遠,遠得從未具體地去想,感覺50歲就該是「彎腰拄拐、滿臉皺紋、看著年輕人流哈喇子」的人生盡頭。


現在回想,我在年輕時有過一個誤區,就是認定年輕是生命的黃金時代,以為燃燒青春是個體存活的絕對價值。於是,我放縱骨子裡的不安分,從畫畫到彈琴,從學臨床醫學到學藝術心理,體內有一種莫名的緊迫感和行動力——《迷牆》的反叛勁加重金屬的節奏。那時我把學業當成了副業,興奮點放在積攢朋友的數量。

特別是在中國音樂學院讀研究生時,每次回家打開房門,都不能預料誰在等我。經常,十來平米的小屋擠十幾個人,彈琴,唱歌,看錄像,打撲克。即使午夜過後,也有人加入,有人離開。


那群人里後來出了許多行業大腕兒,可當時都還青澀得像蓄大鬍子的柯林頓。80年代的年輕人愛談理想,烏托邦式的;憧憬未來,但並不具體。想來,那時我們對社會、世界所知甚少。


後來,一夜之間,如鳥獸散,無數年輕人捲入出國潮,像水一樣嘩地潑了出去。我自己也是。


從那時至今,腳下的路像倒流的水,向後流走。掐指算算,離鄉那年我26歲,之後又過了26年。感覺彈指一揮,但光陰卻在我身上流過了半個世紀,而且是不帶引號的。

走了也有走了的好,現在我可以狡辯自己「只有26歲」,因為1991年將我的生命切割成兩半——前一半屬於集體的,後一半屬於個體的;前一段屬於計劃的,後一段屬於自由的;前一段是「度過的」,後一半是「活過的」。兩段年齡,兩段生命。其實這也不全是狡辯,想當年,當列車駛離雪花飄舞、寒風呼嘯的二連海關時,我真覺得自己是被再次娩出了。


回顧前後這兩段時光,不僅是時空的改變,更是關於自己的一切——內容與節奏、機會與方向、強度與速度、色調與質感……所有的一切,改變是如此徹底、微妙和決絕,並總暗藏或天降意外的興奮與危機。


對我而言,出國是生命的一道分水嶺。經常有人問我,當時為什麼離開?我說不為什麼,就想一個人到世界上光著腳走走。並且,無知者無畏,我相信年輕就是一切的本錢。


我常回想起那次不可重複的漫長旅行。


褪色的畫面里,三四十位親友在老北京站的國際站台上為我送行。之前的一夜,我們一起唱歌,低語,憋了一肚子話卻只能沉默。我在父母瑣碎的嘮叨中收拾行李。鉛灰的霜晨,熙攘的站台,由於送行人太多,父母沒機會單獨囑咐我,父親耐心地為我和朋友們一張張地合影。幾年後我才意識到,當時我唯獨忘了跟父親合影,但意識到時父親已經去世了。


列車開動的剎那,母親向前衝出幾步,隔著滿是劃痕的雙層玻璃摸我哭變形了的臉。那一刻,我真覺得是永遠……


接著是十天險象環生的顛簸。之後在布達佩斯東火車站,我拎著重量超過我體重的皮革黑箱跳下站台,等到所有人散盡,看到一個瘦高個子的陌生人手捏一張我北醫時的照片朝我走來,帶我去了兩百公里外的塞格德小城。


一幕落下,一幕拉開。接下來的十幾年青春是更純粹的燃燒,燃燒歲月與荷爾蒙。自從像嬰兒般孤獨地被扔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我本能地學習語言,適應生存,經營情感。雖然一無所有,但有大把的朋友和大把的時間,靠吃百家飯穿百家衣睡百家床活下來,最根本的,是在漂泊中學會做本色的自己。


那些年,我讀了許多書,記了幾百萬字的日記,在不知不覺中為後來的創作積累下素材。我記得很清楚出國後讀的頭兩本小說——英文原版的《在路上》和《鳥人》。那時並無當作家的野心,頂多曾經這樣想過:等我死前,寫一本自己的《在路上》。


至於後來做文學翻譯,更是命運的安排。想來我沒正經學過一天的匈語,純粹靠聽靠讀靠交流靠理解,再有是靠無意中受到的文學熏陶。剛到匈牙利不久,我就遇到了文史學家海爾奈先生,並在他家結識了《撒旦探戈》的作者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後來在拉斯洛家,我又見到了艾斯特哈茲、凱爾泰斯和更多的作家。不過,當時無論他們還是我,都沒想到有一天我能成為他們作品的譯者。


1998年我陪拉斯洛沿著李白的足跡走了中國的十座城市,回到布達佩斯後,我對他的作品產生了好奇。巧得不能再巧,當時我寄宿在海爾奈先生家,他剛出版了拉斯洛的小說集《仁慈的關係》,順便遞給我了一本,於是我搬著字典開始了閱讀,並用了幾乎一個月的時間,翻譯了一個短篇《茹茲的陷阱》。從那之後,我翻譯成癮,直到2002年凱爾泰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從海爾奈到凱爾泰斯,他們都是我生活中的貴人。


第一本譯著《英國旗》問世,我39歲;第一本小說《匈牙利舞曲》出版,我剛好40歲。我帶著年輕的慣性跨入了中年,接著是典型的中年打拚,十年里出了二十多本書。雖然透支,但不覺疲憊。文字成了我的第三隻眼,不管是看世界還是看自己,都有了新的視角和維度。


也許在被技術、物質掌控的今天,文學確實不能改變世界,但是能夠改變一個人。讀書能為個體修築精神的城堡,寫作能將個體的存在夯實,擎起,讓他的目光越過庸眾的頭頂尋找同類。現身說法地講,我因為文學而活得實在而沉著,因為文學而透視到人性與歷史,過去所有的知識和閱歷都開始發酵。我享受這種人到中年後的窖藏式的成長,一步步更接近自己。


如果將年輕比喻成衝浪,那麼該把中年比喻成航行。「也許,我們之所以能夠承受生活,一方面由於這生活竟然如此地不真實;另一方面,由於意識總在不斷地窺伺所謂的真實,它渴望真相。」凱爾泰斯寫在《船夫日記》里的這句話,正道出了中年生存的智慧。年輕人對生活的承受力源於未知,中年人則在於認知。


一個人活過半個世紀,可以說已經「經風歷雨」。開始懷舊,是人到中年典型的心理變化。然而懷舊不能止於回憶,還應該有所反思。中年人的記憶不是簡單地再現,而是深層地剖析,發現自己與歷史的聯繫。


我去年寫完的《紙魚缸》就基於這樣的中年理性。這部小說前後歷經十幾年,從日記而短篇、中篇、長篇,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我內心的成長。我意識到了個體對於歷史的責任,聽從了用個體記憶抵抗集體失憶的內心呼喚。


當然,作為學過醫的人,我更明白中年後肌體功能走下坡路的事實,也明白焦慮於事無補。那樣只會掉入「中年危機」的陷阱,讓生活變得一團糟。應對生理的衰,該採用心理的盛。孔子說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其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以靜制動,以心理上的繼續成長,平衡生理上的由盛至衰。


與同齡人相比,我為人父的年齡較晚,客觀上將青春期延長了許多年。孩子的出生,對我來說是一次重要的成長。我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自己的年齡、責任和隨之而來的疲憊,不僅沒有抱怨,相反充滿感恩。我在心理上發生了質的變化,不再像年輕時那樣追求平等的愛,而是享受於無條件的付出。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的心裡充滿感激,感激他們不會拒絕我愛的給予。我突然明白,年輕時的不安、衝動和不計能量的追逐,不僅僅由於荷爾蒙過剩,還由於情感、身份乃至存在上的「怕被拒絕」。實際上,一個人能夠付出而不被拒絕,也是人生中一種簡單、真實的幸福。


如果說青春是燃燒,那麼中年就是輻射。你的熱力不再取決於你的強壯和速度,而是取決於你的心智和定力。一個活過半個世紀的人,不僅知識豐富、心智成熟,而且知識和心智能接地氣,擁有紮實、可靠的社會關係,沉澱出類似局外人的判斷力,在倖存之後回望歷史,審視,反思,由合唱變獨唱。總之,只有人到中年,我們才有可能達到蘇軾所說的「博觀約取,厚積薄發」的境界。


前些日子,我泡在熱得發燙的洗澡水裡讀《誰,在我呼喊時》。讀了一會兒,將書合上,作為休息,看了一會兒微信。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我被一條關於帕蒂·史密斯的消息擊中了。


鮑勃·迪倫缺席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摯友、搖滾桂冠詩人帕蒂·史密斯代為領獎,並演唱了鮑勃·迪倫的經典名曲《暴雨將至》。演唱中她一度忘詞,請求道:「對不起,我太緊張了,我們可以重新來過這段嗎?」台下掌聲雷動。


看第一遍時,我鼻子酸了。後來連看數遍,哭得淚流滿面。中年之後,我大概從來沒這樣哭過。並不是傷感,而是感動。我感動於70歲的歌者始終如一的真誠,我見證了,努力的成長能夠賦予年齡以如此的美好。這種鎮定與羞澀、坦然與緊張、自信與敬畏的複雜氣質,凝聚成一種超越青春的力量。這種力量,只有在這樣的年齡才有資格擁有。這是繼續成長的力量,平靜地迎接暴風雨的力量。


從浴缸里爬出的時候,我懷著強烈的渴望:鎮定地成長到帕蒂·史密斯的年齡,看自己的生命能沉積下什麼。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賈玲退出春晚!撩走了一個足球隊的男神,愛自黑的胖仙女,終於活成了人見人愛的女神!
比起敬業福,你真正需要的是一張全家福
什麼是打開海報設計的正確方式?拿萬元大獎!
阿里巴巴的2016:比財報更重要的,是福報
他們用半輩子陪你長大,半輩子等你回家

TAG:中國新聞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大雪」將降臨!大西洋風暴醞釀,英國準備迎接「極地風暴」
沿著秋分的方向 飽經寒露和風霜 迎接冬日那溫暖的陽光
趁著年輕,大膽地走出去,去迎接風霜雨雪的洗禮
正能量早安語錄:趁著年輕大膽地走出去,去迎接風霜雨雪的洗禮
準備迎接新年嚴寒,專家:北極上空變暖,渦旋分裂將導致氣溫驟降
新的一年運勢不可阻擋,3生肖迎接大喜降臨!
搞笑GIF動圖:不經歷風雨,怎麼迎接暴風雨
黿頭渚的花菖蒲陸續綻放,正以最美的姿態迎接著夏的到來
黃色天氣預警!隨著冬天的到來,英國正準備迎接無情的冰雪天氣
俄送上「新年大禮」,一枚導彈升空,划出最大禁區,美:無力迎接
暴雪越來越「有勁」!南方大暴雨要來了,準備迎接新一輪雨雪天氣
心靜如水,平和迎接每一天
日本人最欽佩這種魚:勇敢地逆流而上,被捉住就安靜地迎接死神
李湘凌晨曬美照迎接新年,極力剋制露富但難掩貴婦氣質!
放平心態,迎接生命中的痛苦和歡樂
活力滿滿地迎接春天,黃聖依佩戴這些力量
「放價」三天,這才是迎接中秋佳節的正確姿勢
【中秋悅顏】初秋告別路人臉,以優雅的姿態去迎接最美的時光~
既然「天時地利人和」,那麼,「淡定」就成了迎接挑戰的最佳狀態
蕭蕭秋雨中的多肉植物,綻放新姿只為迎接華麗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