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一指頭禪——心不生,萬法無咎

一指頭禪——心不生,萬法無咎

一指頭禪——心不生,萬法無咎



一指頭禪

—— 心不生,萬法無咎


宋陸遊《冬夜讀書有感》詩云:「一指頭禪用不窮,一刀匕葯去凌空。」本於金華俱胝臨終之語:「吾得天龍一指頭禪,一生用不盡。」唐代俱胝和尚,婺州金華人,時常念誦《俱胝佛母陀羅尼》,因以為名,其事詳《景德傳燈錄》卷十一。俱胝曾被實際比丘尼難倒,茫然無辭以對,自慚「無丈夫之氣」。不久,杭州天龍和尚到庵,俱胝迎禮參問。天龍「豎一指示之」,俱胝「當下大悟」。「自此,凡有學者參問,師(俱胝)唯舉一指,別無提唱。」


舉起一指的意思是「萬法歸一」。千差萬別歸於平等謂之「一」。禪宗三祖僧璨《信心銘》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慮不畢。」小乘有「三法印」,而大乘只說「一實相印」:「一實相者,謂真實之理無二無別。」(《三藏法教》卷四)華嚴宗盛談「一真法界」,認為一毛端包攝大幹世界,無欠無餘。


然而,「一指頭禪」的公案並不到此為止。俱胝門下有一童子,每逢有問,他豎起一指。別人對俱胝說,這童子也會法。一天,俱胝袖藏刀子,問童子:「聞你會佛法,是否?」童子稱「是」。俱胝又問:「如何是佛?」童子豎起指頭。俱胝便以刀斷其指,童子叫喚出走。俱胝召童子,童子回首。俱胝仍問:「如何是 佛?」童子舉手不見指頭,豁然大悟。

至此,「一指頭禪」的含義又深了一層。後人對此評價說:「俱胝和尚凡有所問,只豎一指……爾若用作指頭會,決定不見古人意。這般禪易參,只是難會。如今人才問著,也豎指豎拳,只是弄精魄。」(《碧岩錄》卷十九)「俱胝並童子悟處,不在指頭上。若向者里見得,天龍同俱胝並童子,與自己一串穿卻。」(《無關門》第三則)俱胝斷指,因為悟出「不在指頭」上。按大乘之義,一相即實相,實相即是空相。不見指頭而大悟,所悟者即是「空相」。禪門在所「萬法歸一」之後,往往又問「一歸何處?」斷其一指,一歸於「空」。「一障一切障」,「一斷一切斷」(見《五教章》卷三),其理如此。若以「雲門三句」印證,豎一指,約當於「函蓋乾坤」;斷一指,約當於「截斷眾流」。僧璨《信心銘》謂:「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可作「一指頭禪」的註腳。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隱寺 的精彩文章:

孝很容易順很難
灌溉愛心
人間佛教的總設計師—太虛大師
捨去的是執著 得到的是自在
在災難中重新認識生命

TAG:靈隱寺 |

您可能感興趣

女兒國王到底啥來頭?為何蠍子精連如來都敢蟄,卻不敢動她一指頭
金毛犼為啥不敢碰金聖宮主一指頭?其中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
美國借刀殺人,普京:烏克蘭敢動一指頭,就送回青銅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