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上海道教科儀的數字化保存

上海道教科儀的數字化保存

荷蘭漢學家施舟人教授曾說「儀式是文化的真正的紀念碑」,而這也正體現在中國道教之中。道教的齋法科儀有著精緻完備的構架系統,這使得玄妙幽深的教理能夠得到闡釋與敷演;而地域性的道派傳承又與民俗交融,在大傳統之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派系與風格。因此,道教科儀不僅是我國本土宇宙觀,乃至禮法、信仰的載體,更是一種集合音樂、舞蹈、建築、美術、書法、剪紙、沙畫、刺繡等多種藝術的綜合性文化遺產。近代以來,隨著文化思想、社會結構、儀式空間的巨大變化,道教科儀面臨衰變,形式日趨簡化,種類日漸減少,個別地區固有的民間道教活動基本絕跡,道教文化的整體性與延續性正在面臨新時代的考驗。


上海所處的江南蘇松地區,自宋代以來便與「正一教主」張天師所在的龍虎山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與互動。明清以來,上海籍(松江)道士多於北京內廷供奉,為皇室舉行齋醮道場。民國時期,六十二代天師在上海發起成立「道教總會」,六十三代天師又常住於此,上海因此有著一批「天師門生」的老道長。由此,上海正一派道教的科儀道法盡得龍虎山真傳。但與全國其他地區一樣,上海道教的科儀傳統也面臨著傳承上的問題,隨著許多老道長相繼羽化,大量科儀後繼無人。早在1983年,時任上海市道教協會會長的陳蓮笙道長,便與上海音樂學院合作,拍攝錄製了上海、常熟、茅山等地區的部分道教科儀,但由於條件所限,這項工作並未完全展開。作為陳蓮笙道長的弟子,現任上海市道教協會會長的吉宏忠道長不僅是一名深諳科法的高功法師,也深刻地意識到對道教科儀作為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此在2011年冬,「上海道教科儀數字化保存項目」在劉巧林道長的帶領下正式啟動。


一、收集、彙編,形成紙質成果

與以往的從外部入手的科儀資料片拍攝以及學術性的田野調查不同,劉巧林道長帶領的團隊立足於教內,其根本目的在於延續科儀道法的傳承。團隊成員除少量外聘人員外,主要由上海各宮觀推薦年富力強、好學上進的骨幹道友,計劃在5年時間裡,圍繞著「法有師承」這一核心,以「數字化」的手段,將上海地區目前仍能傳承的科儀進行「自內而外」的保存與整理。


道法的傳承在人,因此團隊將工作核心鎖定在作為道教科儀傳承者的老道長們身上,希望能夠盡得老道長們的心法與真傳,並以此為中心,用一整套系統的收集方法向外展開。


道教科儀是集多元藝術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遺產,在一部科儀的闡演過程中,高功法師的手訣罡步、道眾的唱贊、送化的文書、壇場的陳設等等,無一不是儀式的有機組成部分。站在教內傳承者的角度有機地、完整地、全方位地記錄這些信息,並非易事。經過反覆的討論,工作團隊逐漸形成了一套謂之「六脈三段」的工作框架系統。


「六脈」是對科儀資料進行收集時需要時刻關注的六條脈絡,即:科儀闡演的整體過程、內秘道法、科儀文本、科儀音樂、壇場布置、法服法器,其屬性不同,操作細節也有差異。

「三段」是指對以上六脈所涵蓋的信息以三個時間段進行分別收集,即:前期調研、中期拍攝、後期整理。


在後期整理中,按照科儀品目分冊編纂的《上海道教科儀資料彙編》系列(以下簡稱《彙編》)成為紙質的工作成果。《彙編》的體例圍繞著單項科儀展開,涵蓋7個專項:科儀框架、科儀文本、科儀文書、壇場器物、科儀樂譜、內秘傳承、科儀專訪(可依情況增減),其每一項又分若干內容。


二、數字化保存


為了方便查詢和使用,提高資料保存的價值,工作團隊在對已取得成果進行分析與考量的基礎上,做了不同程度的電 子化的處理:1.文獻類資料是指收集到的歷史資料,這些資料並不一定直接與科儀相關,如道法問答、經懺等;也有部分歷史錄像、錄音。文獻類資料一般以文本的翻拍、掃描的電子圖片為主。2.科儀文本經過翻拍、掃描形成電子圖片,一部分需要用來拍攝的文本會經過輸入成為word文檔。科儀的錄像、錄音、照片包含正式拍攝以及前期採訪的文件。3.口述歷史類主要包含了採訪中的錄像、錄音、照片及總結筆記。4.器物類主要包含了法衣、法器的照片,以及繪製的圖紙。5.其他來源資料包含了組員或其他地區道友貢獻的與科儀相關的一切資料。


經過收集並數字化整理後的科儀資料被存儲在「上海道教科儀資料庫」中(下稱「資料庫」)。「資料庫」即是一個資料庫,旨在科儀資料的數字化彙編和檢索,它將種類繁雜的科儀資料有序地保存起來,並最終通過檢索終端對資料進行利用。

「資料庫」既可單獨使用,也可植入互聯網供遠程訪問,具有用戶管理、數據彙編、數據檢索、數據訪問、系統安裝及數據備份等功能。


「資料庫」是一個開放式的系統,後續所收集的資料,均可按照既有的分類方法,以對應的數字格式上傳存儲並利用。這正如道教科儀的收集整理工作,是一項永不封頂的工作。


「上海道教科儀數字化保存項目」是從宗教教職人員自身視角出發進行文化遺產保護的嘗試。項目開展以來,已收集各類型數字化科儀資料4.5T,這個數字仍在持續增長中。雖然工作方法難以說得上圓滿,但我們相信,隨著工作的深入,以及越來越多同道們參與其中,傳統的道教科儀最終能夠在信息時代,以數字化的方式得到保存,並發揮其應有的價值;我們精心搭建的「資料庫」能讓後學之士有所依止,也為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留下可以觸摸得到的史料。


(作者單位為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與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民族宗教網 的精彩文章:

明朝道教世俗化
「羌風永恆」展開羌族非遺絢麗畫卷
柴澤俊:從輟學娃到古建築名家
這位中國人被全日本奉為恩人:給天皇傳戒 雕像成國寶
張三丰與養生

TAG:中國民族宗教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道教凈宅科儀
道教全真科儀:請聖科儀
道教中的關燈散花科儀
道教科儀的功用
什麼是道教的「齋醮科儀」
依科演教,帶你認識道教神秘的齋醮科儀!
慈航科儀——觀音朝科
道教科儀辭彙釋義——正一偶商
道教科儀有哪些?
道教科儀之羅天大醮
試談道教科儀的功用
道教齋醮科儀相關知識整理
陸修靜祖師,道教科儀的整理者
「自豪地穿上太上巾袍」—道教冠巾科儀
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
道教科儀有哪些獨特的運作形式?
齋醮科儀與內煉養生的淵源關係
齋醮科儀的涵義
玄門正宗,道家科儀法術網路授課班招生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