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除夕丨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

除夕丨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

除夕丨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

中國人的團圓

《守歲》

宋·蘇軾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

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

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除夕丨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

除夕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蘇軾《守歲》描寫的正是除夕人們相聚守歲迎新的情形。對於中國人來說,除夕具有特殊的意義:一方面它是一年新舊交替之時,承載著一年的欣慰與總結,同時還孕育著來年的殷切希望;另一方面,除夕是中國人特有的團圓日子,「一年不趕,就趕三十晚」 ,除夕夜回家吃年夜飯是所有中國人的執念,除夕的這頓飯不在於奢侈豪華,它凝聚了中國人一年的親情惦念,積澱了一年的離合悲歡。

除夕丨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

據記載,有關除夕最早的慶祝活動在夏代已經開始,但作為除舊迎新的大節,它正式確立於漢代。公元前104年,漢武帝頒行《太初曆》,確定以夏曆的正月初一為歲首,相應地每年的最後一天就是除夕,除夕又稱「年三十」、「大年夜」、「除日」、「除夜」。時至今日,除夕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形成一個廣義的新春佳節。起先,除夕單指這一天的夜晚,與之對應,除日則指白天。後來,通常把這一天的白天和黑夜統稱為除日或除夕。

除夕丨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

除夕或除日,其意義關鍵在一個「除」字。 「除」字有「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是「月窮歲盡之日」,因此這一天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祈福呈祥而展開。另外,「除」還有驅魔除惡的一層意思,古代社會受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人們經常將疾病等災難歸之具有魔力的怪物,於是在年關來臨之際開展掛桃符和燃放煙花爆竹等活動來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丨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

除夕習俗

團團圓圓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除夕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通常年夜飯的飯桌上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鼎沸火鍋預示著生活紅紅火火、溫馨異常;「魚」則象徵「吉慶有餘」、「年年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寓意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再上一道甜食,意味著今後的日子甜甜蜜蜜,圓圓滿滿。

除夕丨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

雖說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可其中吃餃子在北方可以說是流行最廣的。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通常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人家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看誰先吃到,吃到的來年就會有好運氣。

除夕丨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

恭恭敬敬貼春聯

春節一到,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一貼,便有一種喜氣盈門的年味。以往,一家人架著梯子,從大門、中堂、正屋到偏屋,都必須貼上春聯。「上聯要貼右邊,下聯貼左邊,得分清上仄下平,上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上聲和去聲,下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在平聲」,家裡的老人說,貼春聯必須要講究,若貼反了,則意味著這家人今年得不到神明的祝福。貼春聯還要擇除夕吉時,關於貼春聯的最佳時間,從小聽到的均是除夕早上6點到上午12時,把舊春聯撕破,貼上新的春聯,表示除舊布新的意思。

除夕丨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

除了貼春聯,還有貼福字、貼窗花、貼門神等等,這些都是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願望而衍出來的美好民俗:貼福字,福到新年到;貼窗花,讓過年的氣氛更濃烈,大紅色的窗花紙,貼在透明的玻璃窗上,陽光照進來,窗花的形狀會打在房間里,如果是年字,就添些年味,倘若是福字,就意味著福氣將罩著這家人一整年;貼門神,門神要貼在宅子外面的門上,老人常說:「門神是勞動人民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所以為了過好一個新年,需要一對門神鎮守在門口,可護衛家宅,保得平安。

除夕丨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

熱熱鬧鬧放爆竹

放爆竹是中國人迎接新年到來的獨特方式,也是辭舊迎新時喜慶心情的流露。「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門外寶炬爭輝,玉珂競響。而爆竹如擊浪轟雷,遍乎朝野,徹夜不停。」除夕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剛一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爆竹聲聲,煙花四起。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屋內萬家燈火、歡聲笑語,屋外火樹銀花、鞭炮齊鳴,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按照傳統習俗,除夕時敬財神一定要搶先,放爆竹的時間則要盡量拖後,據說要想發大財炮仗要響到最後才能如願。在民間,放完爆竹後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祭拜天地及各方神靈與祭祀祖先。古時,這種禮俗很盛行,現在在一些地區依然可以看到。因各地風土人情的差異,祭祀形式也不盡相同,通常是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也有的則到宗祠拜祖或瞻拜祖墓。還有一些地方在祭祀之後,由懂得黃曆的長者查出今日的吉利方向,大家帶著一些祭祀品,點起燈籠火把,燃放爆竹,集體遊行來祈願迎福,這一風俗叫做「出天方」或「出行」、「出尋」等。無論是何種形式,這些習俗蘊含的均是人們祈禱人壽年豐的美好祝願。

除夕丨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

辭舊迎新同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這副春聯說的就是「守歲」。除夕之夜,全家團圓,吃過年夜飯,一家老小圍爐而坐,回顧過往,笑談未來,既有對逝去歲月的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守歲俗名「熬年」,是除夕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祈禱延長父母壽命。古時,守歲也叫「照虛耗」,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惡病疫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除夕守歲經常是通宵達旦的。這一夜,母親為孩子們準備著新年要穿的新衣服,把家收拾得花團錦簇,而孩子們最盼望的事也許就是壓歲錢了。年夜飯後通常長輩會給晚輩發「壓歲錢」,意為得到壓歲錢晚輩可以平平安安地度過一歲。

除夕丨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

無論是貼春聯、放爆竹,還是熬夜守歲、吃年夜飯,也許闔家團圓才是除夕這天中國人最美好的情感體驗,每年的除夕,變化的也許是形式,但無法代替的永遠是家的味道,我們希望的,是熙熙融融的愛意,是亘古不變的親情,是平安美好的未來。

本文參考書目為《中國傳統節日》轉載請註明。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朋友」與兄弟
稻盛和夫:不要以你現在的能力,束縛對未來的想像
朱熹教子:注重啟蒙 拒絕溺愛
垂花門,精美絕倫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