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萬家VR體驗店,倒閉、僵持、轉型、嫁接成為四個關鍵詞

萬家VR體驗店,倒閉、僵持、轉型、嫁接成為四個關鍵詞

過去一年,VR 體驗店在血淚和反思中蹣跚向前。

萬家VR體驗店,倒閉、僵持、轉型、嫁接成為四個關鍵詞


早上6點,天剛蒙蒙亮。


田飛起了床,望向窗外——一片昏天昏地的黃,將周圍的房屋完全吞噬。


他搖搖頭,「完蛋,這天…又沒有生意了」。


心裡還在嘀咕著,卻已在幾分鐘內穿好了衣服,匆匆下樓。

一路上,公交車在霧霾里穿梭,看不見旁邊的馬路牙子,有點虛幻的不真實感。


而他正在做的,也是門「不真實」的小生意——讓人在虛擬的世界裡玩遊戲。


沒錯,他開的是一家小小的虛擬現實體驗店(VR體驗店),就在邯鄲,這個全國霧霾爆表的城市。


霧霾,讓原本清冷的生意,雪上加霜,這讓他的心裡,也添上了霾的陰影。


入坑!糾結的生意

2016年9月,他在邯鄲的虛擬現實體驗店,開張了。


在此之前,他是北京鏈家地產的一名小銷售,做銷售的日子,風裡來雨里去,活得辛苦,用他的話「干中介,社會地位低啊」。


眼見北京這樣的大城市,VR突然火了,他一琢磨,把這玩意兒帶回家鄉開店,沒準真是個賺錢的機會呢。


彼時,線下體驗店「一個月回本」的傳說,正此起彼伏地刺激著人們的心跳。


於是,VR成了他新的抓手。

毅然辭職、回鄉、開店,自己做起了小老闆。


為了節省房租成本,他將店開到臨街寫字樓,開業當月生意不錯。


他期待著VR能為自己的生活,帶來更多的穩定和新的希望。


可很快,希望被現實打敗。

來店的人越來越少,多的時候7、8個,少的時候則空無一人;再加上沒有復購率,田飛的生意很快陷入僵局——一個月房租2000多元,而收入也只有2000多元,前期投入的10萬元,想要回本遙遙無期。加之設備折舊,賠是肯定的了。

萬家VR體驗店,倒閉、僵持、轉型、嫁接成為四個關鍵詞



田飛開在寫字樓的VR體驗店


客流大幅減少的背後,是瘋狂激增的開店數。


就在田飛開店不久,邯鄲又陸陸續續開了十多家虛擬現實店,最誇張的是,光是邯鄲學院的周邊就有8家。


他記得自己店還在裝修時,有位朋友過來討教。田飛當時勸這位朋友,如果開店,稍微隔得遠點,千萬別扎堆。而一周後,他就收到了這位朋友的在旁邊一條街「新店開業,免費體驗」的傳單。


在邯鄲這個不到900萬人口的城市,短短的時間,就開起了30家虛擬現實體驗店。有些店甚至開到了陰冷昏暗的地下室,買來一台HTC Vive的設備,就開始到處發傳單,招顧客。


相比其他的體驗店,地下室的價格最便宜,傳單也最瘋狂。


原本各行各業的人,像是找到了一個新的生財之道,全涌了過來。


「看見別人開店,就以為很賺錢,自己也衝過來插一腳,說得不好聽點,他們是連一點市場調查都不做的嗎?我都不知道為什麼會開這麼多店,真是重災區!」田飛對VR價值論抱怨到,「連最好地段的生意也不好做啊。」


他所指的最好地段,指的正是邯鄲人流量最大的天虹廣場。周末晚上7點,眼見電影院人潮洶湧,體驗店卻門可羅雀。


如一時風起,體驗店的生意開始遍地開花。


專門幫線下體驗店做免費推廣的交點網在一系列的摸底調查後,其創始人白中英對VR價值論透露,全國一年來,各類品牌的加盟店數量在8000家左右,混合生態體驗店7000家左右,而個人店主自營的VR體驗店,則多達20000家。


核算出來,去年一年開的店,全國總體數量在35000家左右,而目前還處在開店籌備中的,大致數量有12000家。與龐大的開店數形成對比的是,賺錢的店竟不到20%。


一邊是極其少量的回頭客,一邊是嚴重的跟風、扎推,這讓VR體驗店的生意變得尤其艱難。


而生意的艱難,又導致店主陷入價格戰的死胡同。


田飛曾做過一次活動,9.9元體驗一次VR遊戲,一時間人數暴增;可回到半小時35元的價格,人一下子又全沒了。


當VR更多還是一種嘗鮮,而沒有真正深度粘性的內容出現時,價格成了最敏感的因素。


價格高了,沒生意,虧;低了,連房租都抵消不了,仍是虧。


不少開在邯鄲地下室的店,乾脆將價格降到了15元/半小時,瘋狂招攬生意。


「我就不信,你大周末的,會帶著女朋友去地下室玩,太low,玩了也多半會分手吧。」田飛有些不屑於拼這場價格戰,但他心裡的恐慌,從來就沒少。


就在同一時間,全國各地的線下體驗店,從北京到廣州,從上海到成都,紛紛上演著價格大戰。


大大小小的體驗店,想盡各種招數,無論是買一送一,還是會員折扣,使勁將原本每小時100元的消費,降到70元,再降到50元,30元……一場本就少有回頭客的生意,開始進入越演越烈的惡性循環。


如果說跟風、扎推、精品內容少、價格,外加天氣因素,這些算作外因,那麼店主個人的能力,可就是讓這門生意難以為繼的最大內因了。


這些新紮進來的開店的人,不乏跟娛樂八杆子打不著的傳統從業者,不乏40歲以上的大叔大媽,也不乏從沒有過開店經歷的個人,他們不懂遊戲、不懂VR、不懂運營,對科技也並沒有興趣,只想著拿這個新冒出來的概念快速回本,結果反倒把自己砸到裡面了。


「這些個線下體驗店主啊,自己連個遊戲都不會裝,甚至都從不玩遊戲,不虧都有鬼。」一位在微信群頗為活躍的店主感嘆道。


田飛回憶自己在其他店的經歷,也頗有感嘆。「就我自己一個人在那玩,沒人引導沒人管,推薦遊戲也一點都不好玩,還是盜版的,玩起來Bug一堆。」


為了省錢,大多個人體驗店主,都會選擇下載破解版遊戲。如此,錢是省了,體驗感卻是差多了。


相比於正版,這些破解版有著致命的缺陷:Bug多,地圖、關數大有缺失,畫質低劣、容易延遲卡頓,不能及時更新……在精品內容本來就不多,這些看似「佔了便宜的」破解版,成為壓垮復購率的最後一根稻草。


就像一陣風,捲起了地上的落葉,葉子隨風亂舞,沒有方向,當風停下來,葉子又漸漸落回地上。


線下體驗店「一個月回本」的口號,漸漸地,已不再有人提及。


田飛繼續維持著自己的生意。


他說,還是不願意撤離,還想在這個行業看看,瞅瞅機會,花了這麼多精力在上面,一時也找不到更好的方向,也不知道之後又該做些什麼。


「說不糾結吧,那是假的,投了10萬進去,我也沒錢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實在掙不了錢,再說吧。」他慢慢地吐出來這些話。


最近,田飛已經很久沒看到有人發地下室體驗店的傳單了。


轉型!一門新生意


張陽也是趕著熱鬧入了虛擬現實體驗店這個行當。


此前,他在成都做著糕點生意,每天早早要去守著店,大晚上才回家,沒日沒夜沒有周末,換的卻是微薄的利潤——成都賣糕點的太多了,生意難做!


之後看到街上老有人發傳單「免費體驗VR遊戲」,體驗了幾次,覺得有點意思,也開始萌生自己開一家店的念頭。


他迅速開起了體驗店,卻發現只是從一個坑,跳入了另一個坑。


自2016年7月開張以來,每天來體驗店最多也超不過10個人。有時候連續一周,一個人都沒有。


「做起來很惱火。」張陽操著四川味很濃的普通話說到。


不過,一個偶然的機會,讓看到了一門新生意。


9月的某天,一位房地產老闆希望借他的VR設備一用,一天時間願意付給他1000元。


「1000元,太爽了,半個月都不一定能賺這麼些。」張陽高興地稱。


此後,他開始將一半的心思放在尋找租客上。他發現,讓人們自己掏錢去體驗店,就目前的情形,這錢真不好賺;要是租給各種各樣的活動,按次收費,倒是個不錯的買賣。


通過在58同城、趕集、朋友圈等地不斷發帖,他攬到了不少活動:汽車發布會、公司搬遷、現場促銷、公司年會、房地產開盤……

萬家VR體驗店,倒閉、僵持、轉型、嫁接成為四個關鍵詞



張陽為某次活動提供HTC Vive租賃


遇到活動做得比較大的,設備一租就是十天半個月。


張陽告訴VR價值論,HTC Vive是租賃市場最受歡迎的設備,安裝輕便,實用性強,行情維持在1000元/天,而其他設備,如賽車、蛋椅、跑步機等,大多個頭太大,運送起來太笨重,價格也比較高,遠遠趕不上HTC Vive的頻次。


「不過,賽車這些也是有需求的。有一次,一個做石油的客戶,他們開年會,其他都不要,就要賽車,一天付給我3500元。這可是我做的最高的價格了。」張陽高興地說到,「找對了客戶,錢還是好賺的。」


剛開始時,張陽只是將租賃作為輔助,慢慢的,他乾脆把體驗店關了,專門干起租賃來。


「現在整個租賃的行情還不錯,做這個的人還不多。」張陽告訴VR價值論,他明顯感覺到這一塊的需求正變得越來越強,接單量也越來越多。


如今,他也開始花錢在58同城、趕集上做推廣,擴大接單量,「以前我是發免帖,現在花錢,效果肯定更好。這相當於投資嘛,這樣才能跑得比別人快!全國這麼多活動,這都有需求的,久而久之,都會來找到我啊。」


當接單量忙不過來時,他也拉著自己熟識的線下店老闆一起來做。


「租賃這塊,就跟剛開始的體驗店一樣,是個剛剛衍生出來的路子。只不過,現在還沒成規模,沒有做得好的,也沒有做得大點的,以後肯定要拼設備了。」張陽告訴VR價值論,他已經張羅著多收一些設備,來支撐需求。


一邊是個人店主的關店潮,一邊是新生意的收購潮,兩股潮流,相互交織、交融,催生著一場全新的化學反應,將行業打磨也更接地氣了。


而這其中最不可忽略的一點,便是兩股潮流的交叉點——二手市場。


二手市場的繁榮與否,往往成為衡量一個行業成熟與否的標誌。


如今,由全國這麼多個人店主推起來的虛擬現實體驗店,也開始慢慢衍生出行業二手市場最初的原型。


張陽平時加了好些二手設備轉讓群,平時也順便倒騰點二手轉賣。到現在為止,已經出了10台,從中賺點差價,少則200-300元,多則500元。


「現在二手價格也差不多透明了,HTC Vive一般也就5000元一套(價值菌註:國行價6888元/套)。價格還是高啊,低了吧店主不賣,高了吧又沒人買。等到HTC Vive多降降價,二手價更低,這市場才起得來。」張陽說到。


交點網創始人白中英看好VR設備二手市場,他已經開始在其網站首頁,搭建二手交易專區。在這塊剛剛冒出來的市場,希望可以將其規範起來。


租賃和二手這兩門相生相伴的新生意,正逐步脫離著原體驗店的市場,獨立生長起來。


而在它的不斷生長中,早期的雜亂無章,伺機而動,正在一一蛻變、剝落…...


說話間,張陽又開始忙活起來了,「後天還有一場,最近年底,有點忙……先不說了」


嫁接!兩條腿走路


無論是關店,是堅守,還是轉型,2016年數以萬計的小店主都嘗到VR體驗店的苦果子。


不過,新生事物的魅力就在於,即使這顆果子不好吃,總有對胃口的人,不斷撲上來嘗鮮。


他們拾掇著第一波人的經驗,努力避開先烈趟過的坑,將這個果子,按自己的方式,打磨得更光滑一點,才吞下去。


王剛就這樣一個新入局者。


他在北京賣了多年的電腦,旗下好幾家分店。


不過,電腦行業的日薄西山,給他帶來了強烈的危機感。


這些年,競爭的加劇,房租的增加,而營收的減少,已經讓他的電腦生意捉襟見肘。扛不住壓力,就得撤店。目前他已在北京關了兩家店。


「線下電腦銷售,一年年的,業績越來越差了。」王剛悻悻對VR價值論吐著苦水。


為了增加客流,他開始考慮在現有的店裡引進VR設備。


由於電腦市場的縮水,他的店裡,早已不像先前的景象:從上到下,滿滿地擺放著樣機,顯擺著店主的實力。如今,除了幾台賣得比較好的樣機擺在顯眼的位置,其他大多地方,已經空了。


「空著也是空著,正好店裡有地方,拿VR還可以稍微做點創收。」王剛說到。


對他來說,目前主營業務,仍是電腦,借VR來做做噱頭,沒準人流量會多一些。再者,現成就有地兒,也有店員,不用額外增加開銷。


王剛小心謹慎地盤算著這門生意:單獨開一家體驗店,成本蹭蹭蹭上去了,就目前來看,保不準是賺是賠;在現有的店裡做做嫁接,雖然體驗差點,不過好歹能引引流,多點創收,至少是個不賠的買賣。如果這事發展比較好,證明能做,再慢慢把它發展為主要的營收方式。


如今,整個電腦行業售賣的下滑,讓店主們的日子苦不堪言,大家也都紛紛想著對策。而VR正是他們能找到的最輕便的新路子。

萬家VR體驗店,倒閉、僵持、轉型、嫁接成為四個關鍵詞



某電腦售賣店剛剛搭建起來的VR體驗區


據王剛透露,在他們的電腦圈子,一旦有人開始做新的嘗試,其他人也開始效仿。目前有多達20%的店主,都在考慮著將VR接入店裡,來點多元經營。


如果說赤膊上陣的個人店主撐起了2016年的線下體驗店,那麼這類「嫁接」打法,則將成為2017年的新主流。


華聯、國美、各地網吧、各大院線等,紛紛在自家的領地劈開一塊VR體驗區,以輕量級的模式投入運營,一邊給場子引引流,一邊創創收。


在個人店主關店潮盛行的當口,開店潮也在繼續。


而據白中英透露,關店與開店的比例大致在2:8,也就是每關兩家店,會新開八家店。


「摸底的數據顯示,2017年初,全國大致會有12000家新店誕生,絕大部分是在原有商業的基礎上接入VR做體驗,做這種商業綜合體。算下來,全國的體驗店,年初都快接近了5萬家了。」白中英告訴VR價值論。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2016年,當「倒閉」、「虧損」成為VR線下體驗店最驚人的字眼;當「堅守」「僵持」成為一種不能預知未來的糾結壓在心底;當「轉型」成為一種摸探出些許光明的興奮為明天打著雞血;當「嫁接」正以輕鬆的步子為原有不景氣的經營帶來新的希望…


這些第一波吃螃蟹的人們,用他們的方式,撐起了整個2016年最為波瀾壯闊的線下市場。


是他們,真正完成了VR元年的第一次普及教育。


一翻風雨,一翻洗禮。


這是第一個成熟的變現方式。


可以預見,2017年,VR電競遊戲將會出來一兩個爆款,帶動線下體驗館的強粘性,並初步形成VR電競的比賽形式。


更多有實力的正規軍,如VR技術服務商,地產商,娛樂公司等,將以自營或合作的形式,親自參與到VR線下場館的設計和運營中來,希望在這個最先實現C端變現的領域,分得一杯好羹。


現有的一部分VR體驗館將朝泛娛樂的形式進發,娛樂為主,VR為輔,重新回歸娛樂的本質,淡化VR概念。


個人體驗店雖然構成了最大的關店潮,但個人體驗店的開店潮仍將繼續,作為VR的先頭部隊,將線下體驗館的觸角延伸到更多的五線、六線城市。


混合經營場館將繼續壯大。


這類場館將主要集中在整體趨勢下滑的夕陽行業,其有場地、有人員,引流為主,創收為輔。相比個人店,這類混合經營的打法更保守,營收也更穩當。


當然,行業的不足仍然大大存在。


如,精品內容的稀缺仍嚴重影響了C端用戶的體驗時長;


VR設備品牌提供商,如玖的、超級隊長等,與小店主之間關於產品售後、產品價格的矛盾仍然存在;


二手市場的不成熟,還不能在關店和開店的店主間形成完善而便捷的閉環……


不過,一切都已開始,VR線下體驗市場,將在夾雜了血淚和反思的路上,開始2017年的全新之旅。


這個旅程,席捲你我!


後記


在對線下店主的群像採訪中,還有這麼一些人,這麼一些言語,讓人記憶深刻:


「我每天用微信、水晶天使,不要臉一樣地發東西,還是沒人過來。」


「我到現在都吃不下飯,總覺得沒那麼香了,唉,生意不好,經常凌晨3、4點就驚醒,壓力大。」


「我在想學生馬上放寒假了,生意會不會好,這個地段可能也好不到哪去吧。」


「要不是有咖啡、奶茶、桌游,光VR體驗,都不知道虧成什麼樣了。」


「2015年那會都排長隊的,隨便放個地方生意都好做,還是那時候好啊。」


「一連兩周都沒人來……」


「我不想離開這個行業,我還想再堅持一下……」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聲 的精彩文章:

下一場戰爭的起點:誰在製造《鬼吹燈》?
捷成華視網聚,兒童娛樂產業入場「新」玩家
劉建宏:24億營收後,付費會員是樂視體育2017年的關鍵詞
從《感覺身體被掏空》到《春節自救指南》,彩虹合唱團如何為「新城市民工」製造精神良藥?
傳奇影業CEO因《長城》被萬達換人,中美合拍大片還有未來嗎?

TAG:三聲 |

您可能感興趣

最適合十月養的花卉(播種、扦插、嫁接、分株)一個不少
蟹爪蘭嫁接成活的關鍵因素,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V型口嫁接,仙人掌結蟹爪蘭成活率可達95%,操作只有兩步
多層會成癮,嫁接的第十盆,蟹爪蘭也是個只能進不能出的坑
多肉植物的嫁接:三種不同的方法教你玩轉多肉!
挖樁、扦插、嫁接獲得盆景樹樁,還有一種方法更有成效
多肉植物繁殖方法:常用繁殖方法有播種、扦插、嫁接及...
含笑花的四種繁殖方法:扦插,嫁接,壓條,播種
《倒霉特工熊》:國產動畫的一次類型嫁接
把文玩核桃嫁接成了葫蘆花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丁香繁殖方法大全:播種、扦插、嫁接等
假曇花混接落花之舞,這個溫度嫁接極易成活,需做好一個措施
鎚子OS和阿里YunOS嫁接?率先用的康佳手機浮出水面
蟹爪蘭的多層嫁接技術,無痕嫁接!
蟹爪蘭嫁接最全方法,5個嫁接注意事項,用仙人掌最好!
軟妹用十塊錢成本葉仙嫁接蟹爪蘭,成活後叫價要兩千
蟹爪蘭嫁接成兩米高的兩個簡單辦法,看了你就會
九月!最適合花卉繁殖的月份,播種,扦插,嫁接,分株,壓條都要試試
2種實用簡單的盆栽嫁接方法,適合一株多花,扦插難生根的綠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