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25年彈指一揮間:中美從海灣戰爭至今的力量對比

25年彈指一揮間:中美從海灣戰爭至今的力量對比

25年前,美國在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運用高科技武器取得海灣戰爭的巨大勝利,消息傳來,美國人民無比歡欣鼓舞,紛紛自發地走向街頭慶祝。那一幕,深深烙在我的心頭,歷久彌新。


那時我剛到美國留學不久,站在南卡州首府哥倫比亞街頭觀看美國人民充滿自豪,慶祝勝利的遊行隊伍,不禁淚流滿面,感慨萬千。我並非為遊行狂熱的場面而感動,我是為我多災多難的祖國傷感,「何時我們中國人才能像美國人民這樣自豪一回?」當然,這並沒有要中國耀武揚威的意思,而是年輕時在強烈反差感之下的情感爆發。

25年彈指一揮間:中美從海灣戰爭至今的力量對比


海灣戰爭後,紐約的勝利遊行


那是一個對美國人來講無比輝煌的年代,不僅是因為一掃繼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兩場灰頭土臉失敗戰爭的陰霾以後,美國第一次用很小的代價取得一場中等規模戰爭的勝利,彰顯美國無容置疑的世界霸主地位。更重要的背景是1989年11月柏林牆倒塌,蘇聯領導的社會主義陣營自行土崩瓦解,美國實現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取得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戰爭」勝利。


隨後,美國收穫了數以萬億計美元的冷戰紅利,美國經濟進入發展快車道。意識形態領域的大勝開始讓許多美國人得意忘形,更自我標榜「西方國家自由民主制的到來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是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亦稱為「歷史終結論」,美國的制度模式似乎真成了「普世價值」。

冷戰結束,蘇東30個由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演變而來的國家集體投奔「自由民主制」陣營,一時間西方道路成了「普世」的選擇。


那是一個社會主義陣營失去自信,跌入谷底的困難時期。改革開放,打開國門,中國人民突然發現,馬克思理論論述的腐朽的、垂死的資本主義,卻在西方世界起死回生,充滿生機和活力,創造出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繁榮和富裕。


1990年筆者出國前的月工資不到90元人民幣,按當時的市場匯率摺合約10美元不到,也就是美國普通人一兩小時的工資。八九十年代的留學生、訪問學者除了省吃儉用,發揚國人勤儉節約傳統,節省每塊銅板的「節流」精神外,再就是「開源」,尋找各種賺錢的機會,包括助教、助研、圖書館等校園合法工作的機會,以及到中餐館打黑工。那時候沒有到中餐館刷過盤子的留學生就不算標準的「洋插隊」。

25年彈指一揮間:中美從海灣戰爭至今的力量對比


《北京人在紐約》里的地下室


初到美國,中美巨大的物質反差是今天的留學生們難以想像的。看到美國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筆者曾無比感慨地說過,高速公路的建設費用,就是100美元鈔票一張一張沿著公路鋪出來的,這需要多少錢啊?貧窮的祖國要建設美國這樣規模的高速公路網,恐怕需要100年。


然而,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中國僅用了20來年,就建設出堪比美國的國家高速公路系統。過去三十年、特別是近二十年來,中國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取得前無古人的輝煌業績,包括短期內神話般建成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世界最大的高速公路網;自主研發空間站、北斗導航和探月工程;研發出代表最高科技水平,連續五年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世界一流的核電、水電、風電、太陽能技術。


在計算機晶元、互聯網科技、通訊設備及晶元技術水平方面,中國與西方的差距在快速縮小,突破西方壟斷,開發出TDS、TD-LTE通訊系統及標準,量子通信技術;中國建成世界最多的超級工程,造船、深潛技術、程式控制機床、無人機、智能手機、機器人等技術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全面突破技術瓶頸,自主研發以殲20、運20、東風21、東風26、東風41、微波反導、反衛星武器、空警2000、空警500、戰略核潛艇、055大型導彈驅逐艦、99式主戰坦克、察打一體化的無人機系列等為代表的世界一流水平的武器裝備,把人民解放軍的綜合實力提升到僅次於美國的世界領先水平。


所有這些眼花繚亂的成就,加上成功舉辦奧運會、世博會已經讓中國人在世界上無數次揚眉吐氣。筆者二十多年前的感慨終於發生了逆轉,如今倒是越來越多去過中國的美國人感覺到他們基礎設施的老舊和落後。作為久居海外的中國人,為祖國創造的奇蹟,無比的歡欣鼓舞。

儘管中國取得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功,中國社會中似乎仍有許多人還沒有找回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近些年來,中國理論界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是,過去30年,中國,走的是一條弊端叢生、不可持續的發展道路,認為根本不存在所謂中國模式,中國經驗沒有普世價值,並且渲染改革開放已進入深水區,「摸著、摸著、摸不著石頭了」,甚至認為鄧小平「摸著石頭過河」改革方法論原本就是錯的,「河上有橋他不走,偏要下河摸石頭」。


他們認為中國取得的成就完全來自於學習西方模式,中國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就是因為「改革不徹底」,言外之意沒有「完全西化」。中國要想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徹底放棄原有的社會制度,走蘇東30個後社會主義國家走過的「普世價值」之路。


他們的思維似乎還停留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留學美國時的思維定勢,認為「中國永遠也追不上美國」,這,似乎比美國人對美國更加充滿信心。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中國已經不是當年的中國,美國也不再是當年那個充滿自豪的美國。2016年特朗普奇蹟般地當選美國總統,折射出的是美國人民對美國制度自信普遍開始發生動搖,就連提出「歷史終結論」的斯坦福大學教授,弗朗西斯?福山博士也已經開始反思美式民主制度。

尤其中美「國勢」一個快速上升,一個迅速衰退,美國人那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隨著阿富汗、伊拉克戰爭泥潭的拖累,百姓生活水平的下滑,開始發生逆轉。


25年前我作為一個工程師,出國前的月平均工資只有美國人的200-300分之一,如今中國工程師的工資是美國的大約5-10分之一。1991年美國GDP是中國的14.7倍,日本是中國的8.5倍;2001年美國是中國的7.6倍,日本是中國的3.1倍;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2011年美國是中國的2.1倍,中國是日本的1.2倍;2016年美國是中國的約1.5倍,中國GDP是日本GDP近3倍。

25年彈指一揮間:中美從海灣戰爭至今的力量對比



中美GDP比較是近年的熱門話題,這在25年前,幾乎無人敢想像


過去30年,中國走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中國公有制基礎、計劃經濟、政府參與資源配置的社會主義標籤到底有無優勢,是不是可持續發展呢?


縱觀全球「世界多數國家都在走的,——政治民主與經濟自由的普世價值之橋」,沒錯,冷戰結束以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選擇了西方的「憲政民主」之路。看上去的確很普世,然而結局又如何呢?


老牌民主國家,英國的前殖民地印度,美國的前殖民地菲律賓,美國近鄰墨西哥,美國後院拉美國家等,先後完整接受西方「憲政民主」、自由市場經濟體系。60多年前這些國家都有比中國擁有先進得多的工業家底、基礎設施和相對成熟的治理體系,並且有比中國好得多的地緣政治環境。如今,無論工業水平、科研成就、社會保障、人均壽命等各方面卻都被中國遠遠甩在後邊。


事實上,前30年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已經把上述這些國家甩在後邊。的確改革開放初期的年代中美反差很大,但美印、美菲、美墨的反差恐怕比中國更大。中美間強烈的反差是列強與殖民地國家,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是從八國聯軍進北京那個年代就已經存在的。


「憲政民主」制度並非發展中國家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充分必要條件


上世紀90年代以前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們,從工業基礎到科研、教育、文化等社會發展水平,都遠比中國高出很多。然而25年前,蘇聯瓦解後形成15個國家,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分裂成14國(東德併入西德),加上蒙古,總共30個後社會主義國家,於上世紀90年代,集體採納了美國為社會主義國家量身打造的「休克療法」改革,走上一條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去政府計劃經濟職能化的道路,也就是被某些人美其名為「世界多數國家都在走的,——政治民主與經濟自由的普世價值之橋」。


所謂「休克療法」,即一夜間窒息了所有社會主義制度要素,公有制變成私有制,計劃經濟變為市場經濟,一黨治理變成多黨競爭憲政民主。其中,國有企業全面私有化,由最初資產平分,到資本迅速向少數人手中集中,形成壟斷,出現像巧克力大王、石油大王、鬱金香大王那樣的寡頭,短時間便拉大社會貧富差距。而這些「大王」運用手中聚集的財富干預政治,從而把國家帶入為資本牟利,貪污腐化,動蕩不安的寡頭政治時代。


更為可怕的是,西方跨國公司兵不血刃地通過股權收購,資本運作,輕而易舉地摧毀競爭對手的戰略性產業,全面佔領市場,迫使這些國家進入產業殖民地化時代。當然,有人會舉些東歐經濟復甦的例子,但民眾的血淚與付出他們往往就輕描淡寫地略過了。


波蘭是個經常被提起的「好榜樣」,但2016年,習近平、李克強分別訪問波蘭時,波蘭政府都一再提出再工業化問題。波蘭這個東歐的重工業強國為什麼今天不厭其煩地懇求中國領導人幫助他們再工業化?他們的傳統工業在「休克療法」後都去哪了?

25年彈指一揮間:中美從海灣戰爭至今的力量對比



中國將參與波蘭的「再工業化」


2016年12月25日西方聖誕節,一架老舊的圖154客機失事造成包括俄國軍方重要官員及著名紅旗歌舞團在內共91人遇難。事實上圖154客機、伏爾加轎車,這些當年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蘇聯名牌,連生產線在多年前都已被拆除,產品被徹底擠出市場。當年無比強大的俄羅斯工業,如今除了政府控制下的軍工和被普京強制重新國有化的石油產業還算有點起色,其它工業還有什麼?


世界公認的強人普京公元2000年就任俄國總統時宣稱「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二十年轉眼將至,被剷除了所謂「制度性障礙」,即消除計劃經濟的主導作用、斷送國有經濟體系的支撐,以及隨之被西方掏空、摧毀了的工業基礎,只能依靠市場經濟自然成長,俄國不可能在20年內再現當年的輝煌。難怪奧巴馬離別總統寶座前不忘譏諷俄國:「他們(俄羅斯)是一個較小的國家、較弱的國家。除了石油、天然氣和武器,他們的經濟產不出其他任何別人願意購買的東西。他們沒有創新。」


可憐的俄國人,當年迷信西方,如今只能啞巴吃黃連,自吞苦果。當然,也有人認為俄羅斯的問題是「休克療法」不徹底,他們大可以去俄羅斯說服普通民眾,再來一次「徹底的」「休克療法」。


「憲政民主」並不能保證已有的富裕生活品質,發達國家隨時可能滑落到發展中國家水平


歐洲這個曾經令世界魂牽夢縈的地方,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希臘和西班牙先後發生債務危機,經濟到崩潰邊緣。


蘇格蘭公投獨立,英國脫歐公投,連北愛爾蘭都有人蠢蠢欲動,讓大英帝國這個憲政民主的故鄉陷入巨大政治經濟危機之中。


歐盟的領頭羊德法自顧不暇,加上美歐損人不利己的中東政策引發的難民潮,更把風雨飄搖的歐盟推到瓦解的懸崖邊上。


實體經濟空心化的美國,民主政治被金融資本綁架,2008年金融風暴後的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口號就是反對美國政治的權錢交易、兩黨政爭以及社會不公正。1%的富有者掌控了99%的社會財富,富者更富,窮者更窮,中產階級大幅萎縮,人民看不到希望。


正是由於對兩黨傳統政治的不滿,2016年美國人民才破天荒地選擇政治素人特朗普,作為美國夢新的寄託。特普朗勝選標誌著美國中下層相當多的民眾對美國現狀嚴重失去信心,希望在制度框架內「最後一搏」。然而特朗普能用他的富豪團隊改革政治痼疾,扭轉貧富不均,拯救美國嗎?


西方模式至今仍然很普世,但是隨著中國快速崛起,中國模式如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一些西方有識之士也開始擔心,往日所渲染的「普世價值」耀眼的輝煌已經開始褪色。


回顧歷史,中國60年來在東方取得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功。1950年,中國不僅基礎設施、工業水平比印度、菲律賓差很多,而且面臨更為險惡的地緣政治環境。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不僅對中國長期軍事圍堵,迫使中國捲入周邊熱戰,而且進行政治打壓、武器禁運、高科技禁售限售,並用關稅及非關稅貿易壁壘等,在地緣政治、經濟等方面加以圍堵或遏制,使中國的經濟建設付出了比其它國家沉重得多的代價。


然而,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憑藉計劃經濟、公有制的巨大優勢,僅用30年時間,在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初步建成了完整工業體系、國民經濟體系、教育科研體系和包括戰略威懾在內的國防體系,為中國後30年的崛起打下堅實基礎。


有人說前30年的巨大成果是建立在犧牲人民幸福基礎上的,這並不準確。的確,相當長時間中國人民上至毛澤東,下至普通百姓都經受過十分困難的時期,然而沒有發展起這些工業基礎的話,百姓受的苦難恐怕會更多。無論縱比還是橫比,毛澤東時代中國人民總體生活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都得到明顯改善。無論農民土地擁有率、教育普及程度,到基本社會保障,兩個國情類似的大國,由於選擇了不同社會制度,印度與中國相比都相差甚遠。


在筆者看來,有一項很能體現社會生活質量的指標——人均預期壽命,中國人由解放前的35歲上升到1980年的65歲。印度1947年獨立時人均壽命47歲,到1980年只有53歲,菲律賓1980年時為60歲,充分反映這三國的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進步水平。

25年彈指一揮間:中美從海灣戰爭至今的力量對比



許多人不明白中國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有計劃地建成完整工業體系意味著什麼。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不僅標誌著工業化的初步完成,是一個純農業國邁入工業化社會的轉折點,更重要的是解決了中國主要工業產業有和無的問題。說改革開放初中國比西方技術水平落後兩三代,這是有了完整工業體系才有了起碼的可比性,如果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許多產業是空白,那就不是代差的問題,而是天壤之別。很長一段時間人們詬病中國的山寨產品,其實這是後起國家追趕階段必須走過的路,當年美國山寨英國,日本山寨美國,他們忘記了嗎?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說中國山寨西方高鐵技術。中國鐵道部系統國企,在引進、吸收西方先進高鐵技術的基礎上,在很短時間實現自主創新的突破,研發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全球最優秀的高鐵系列產品。中國高鐵技術的跨越式發展首先是建立在中國鐵路幾十年技術積澱、人才積累、教育普及、計劃經濟管理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的。其它國家為什麼不山寨,因為它們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以及相應的工業積累。在牛車作坊里能山寨出高鐵動車嗎?印度、菲律賓、墨西哥奉行「小政府,大社會」,但僅靠市場扛不起資源配置的大任,產業結構仍舊是畸形的。


中華民族在最為艱難的年代完成了中國的快速工業化,建成了世界最完整的工業體系之一,其中包括充滿戰略眼光、憂患意識的三線建設,即第二套國防工業體系,解除了被敵對勢力外科手術式戰略攻擊的隱患,當然它也很大程度上延緩中國人民物質生活改善的步伐。


儘管中國仍有不少技術落後於美國,然而卻並非空白。特別是在美國實體經濟外遷,特朗普要求產業重新回歸美國的今天,已經很難找到美國有而中國沒有的產業。也許最令美國沮喪的例子是,為了扭轉美國超級計算機連續4年落後中國的局面,奧巴馬拿出絕招,從2015年開始禁止美國公司向中國出口用於製造超算的計算機晶元,然而2016年中國用國產晶元製造出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繼續壟斷超算世界第一的地位。


歷史證明,正是由於前30年打下了堅實的工業基礎、人才積累和教育普及,以及後30年政府與市場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產業政策得力,整個國家充滿了活力和競爭力,才有產業井噴式技術進步,湧現出中國產品高、中、低端通吃,中國產品攻城略地的市場現象。憑藉「世界工廠」的巨大生產能力,中國的崛起開始從根本上結束西方發達國家輕易收割發展中國家羊毛,養尊處優的好日子。這就是為什麼特朗普還未登基就把矛頭對準中國。


當然,在許多美國人眼中,中國是當今世界最肥,但無法輕易下手宰割的「大肥羊」。雖然中國是工業大國,軍事強國,但仍須充滿警惕。


25年過去,從海外看中國,中國的成績有目共睹,今天已經具備重回世界之巔的實力,筆者也為之激動。然而,一些國人仍缺少自信。習近平主席一再強調,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其核心意涵就是中國所走過的道路雖然崎嶇曲折,但是方向正確,並取得了成功,我們沒有不自信的理由。


筆者雖然身在海外,也認可西方制度有值得借鑒的成分,但衷心希望中國繼續沿著自己的道路,開創一條人類嶄新的發展模式,而不是反過頭來,跟在所謂西方「普世價值」理論的後面進行「制度創新」,走別人走過的、卻被實踐證明並非「普世」的道路。


最後,恭祝大家新年快樂,祖國昌盛!


作者:侯峰,旅美工程師/文化和戰略觀察者


海峽兩岸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


去年12月末,在三亞軍港進行了短暫補給的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啟程返回青島母港,並且選擇了一條毫無疑問會引發爭議的路線——穿越台灣海峽。自然,遼寧艦的歸程也引發了海峽對岸台灣方面的高度緊張和高規格應對,我們也在不經意間看到了當年的我們自己。而在大洋對岸,美國總統親自出面」砍價」,讓洛馬公司總裁親自擔保將進一步降低下一批次F-35戰機的價格,面對即將到來的特朗普時代,美軍的這些燒錢大戶又將何去何從呢?


三十年河西來了


從三亞軍港啟航的遼寧艦在海軍組織的護航水面艦艇和潛艇的掩護下,穿越台灣海峽北上,並於周五返回位於青島的母港。由於從去年年底出海時有關遼寧艦的訓練新聞就接連不斷,國內大多數人對遼寧艦北返青島的消息只是給予了一般性的關注。當然,有一個省的媒體例外。

25年彈指一揮間:中美從海灣戰爭至今的力量對比 點擊播放 GIF/972K



不但有「御用攝影師」的關注,有官方美照,還有視頻,動圖,遼寧艦這一次出海真是吸足了眼球


台灣媒體此次對於遼寧艦穿越台灣海峽的關注度的確高到了一種大陸人民難以迅速理解的程度。台灣媒體連篇累牘地介紹遼寧艦最近遠航訓練的具體情況,大談各種遼寧艦穿越台灣海峽的政治意味,並且無一例外地以各種理由貶低遼寧艦的戰鬥力。什麼「艦載機4架說」、「不能夜間起降說」、「艦體老舊鋼板開裂說」等等不一而足。老實說,作為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加上解放軍海軍對航母的運用還處在探索期,遼寧艦的實際作戰能力的確不宜高估,但是台灣媒體的這種「輕蔑」,很明顯有一種別樣的關注在裡頭。

25年彈指一揮間:中美從海灣戰爭至今的力量對比



在遼寧艦北返的時候,台灣媒體人王瑞德就很有自信地說打遼寧艦是很容易的事情

25年彈指一揮間:中美從海灣戰爭至今的力量對比



當然,從台灣媒體到台「國防部」,再到民進黨「立委」們,從遼寧艦這次出門開始,類似的話他們就沒停過


這種關注自從2016年年底解放軍多次派出遠程轟炸機、電子戰機以及空中加油機圍繞台灣東部進行長距離飛行訓練時就已經開始,而且從一開始就處於一種很高的緊張狀態。筆者每周會收看台灣「國防部」委託華視電視檯面向台軍製作的一檔官方宣傳節目《莒光園地》,這檔欄目從一個月前開始,就已經連續製作專題節目,向台軍現役部隊介紹所謂「中共文攻武嚇」的種種手段,用許多我們看來奇葩的理論分析其中的獨特原因,並且找一大堆所謂的專家學者、退役將軍表明只要台軍「精實戰訓本務」,就能保障台海和平穩定。

25年彈指一揮間:中美從海灣戰爭至今的力量對比



自從空軍「一不小心」公布了這張拍到北大武山的照片開始,台媒就已經開始了各種「發明」,從玉山武山到大陸造假新聞各種說法都扔出來了


到了遼寧艦過海峽,台灣好多人的這種焦慮可算是集中爆發了。不僅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身在國外也要保持對遼寧艦動向的掌控,台軍更是如臨大敵。不僅號稱派出了偵察機拍攝了遼寧艦的照片(但就是不像日本自衛隊那樣公開),還出動了多達8艘艦艇沿著海峽緊盯遼寧艦編隊。這數量幾乎是台軍日常能緊急出動的水面艦艇的上限,由此不難看出台軍內心的感受。


幾十年前,過台灣海峽同樣是一件需要「如臨大敵」的事情,不過那時候需要焦慮擔憂的不是台灣,而是大陸方面。在新中國剛剛成立之時,在海空軍力量上佔據絕對優勢,且在東南沿海還佔據不少島嶼作為前進基地的國民黨政權,頻繁出動海軍艦艇掠奪在台灣海峽和周邊公海航行的各國商船。根據1949年8月到1954年10月的統計,通過台灣海峽遭到國民黨以武力攔截、追蹤和炮擊的中外商船達到228艘次,其中被劫持扣留68艘,被擊沉8艘,被炮擊掃射、攔扣洗劫、騷擾追蹤的152艘,人民海軍的水面艦艇更是頻繁遭遇國民黨軍隊的襲擊。隨著後來東南沿海島嶼的逐漸解放以及1958年解放軍空軍全面入閩作戰,雙方逐漸以海峽中線開始了武裝對峙,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通過台灣海峽依然是十分危險的事情。1964年開始建造的65型護衛艦之所以有4艘艦都選擇廣州造船殼,上海用火車提供艦上設備這樣麻煩的手法,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就是台灣海峽當時尚未通航,上海或者大連建造的水面艦艇可能無法通過台灣海峽交付南海艦隊,因此需要在南方地區建立自己的造船工業。而1974年西沙局勢緊張之時,解放軍海軍南下增援的護衛艦在通過台灣海峽時,都採用趁夜燈火管制全速通過的方法以求安全(而不是後來不知何處傳出的所謂「西沙戰事緊」的謠諑)。

25年彈指一揮間:中美從海灣戰爭至今的力量對比



1974年南下的3艘導彈護衛艦之一。從1965年八六海戰之後,台軍艦艇已經根本不敢再主動出現在解放軍面前,人民海軍艦艇在台灣海峽的活動都沒有遭遇過攔截,那些傳言不過是給自己貼金罷了

25年彈指一揮間:中美從海灣戰爭至今的力量對比



1967年1月13日台灣海峽上空最後一次空戰,人民空軍殲6戰鬥機擊落台軍F104G,此後連台灣空軍都不敢白晝出動偵察,在既無制空權又無制海權的情況下,即使台灣當局當時支持南越,也完全不敢對南下的人民海軍有所動作


同樣有趣的,則是台灣媒體對「航母殺手」這一概念的迅速熱衷。隨著遼寧艦的服役與形成戰鬥力,台軍的各類新型裝備,尤其是海軍裝備,都要被強行「航母殺手」一番,就好像台軍的F-16V戰鬥機強行被台灣媒體說成是和殲-20「不相上下」,99A主戰坦克在台軍內部學術論文中變成只要M60A3坦克提高首發命中率就能「有效對抗」。於是我們看到「雄風3型」導彈被反覆稱為「航母殺手」;新下水的「沱江軍艦」因為帶的反艦導彈比較多就被稱為「航母殺手」;誤射導彈的錦江級導彈艇因為有一半改裝了「雄風3型」反艦導彈也被譽為「航母殺手」;服役近30年的台軍潛艇也被「航母殺手」;甚至連試射「天弓三型」地空導彈也被認為是「航母殺手震懾遼寧艦」……能與這般病急亂投醫相媲美的武器,恐怕只有存在於百度百科當中,使用RPG火箭發射器發射的GT690戰術核顯卡了。


歡樂也好、荒謬也好,這一切毫無疑問反映了台灣島上對航母戰鬥力的認知和內心評價,也反映了近年來兩岸軍力徹底向大陸方向無可挽回的失衡局面。不過筆者覺得,儘管台灣媒體或者台灣網路輿論的言語在我們看來多少有些反應過度或者荒誕不經,但過度的嘲笑似乎也不太合適。畢竟直到幾年之前,一些著名報刊的評論文章還在「美國航母停靠香港意欲何為」,而把022型隱身導彈艇、基洛級潛艇、現代級導彈驅逐艦、3M80超音速反艦導彈,甚至蘇-30戰機當做「航母殺手」的年代距離我們也並沒有過去太久。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樣的自我平衡之法各地媒體都會,只不過合理化的方式不同罷了。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羅廖夫 的精彩文章:

拯救大兵耿恭,中國古代悍將秒殺斯巴達300勇士
中國紅溫暖全球:中國春節紅遍全世界
到底是誰的領土:南千島群島和北方四島爭端的由來

TAG:科羅廖夫 |

您可能感興趣

10年彈指一揮間,6124折腰,但是竟漲了60倍
美國將升級4000枚戰斧導彈指名針對不對稱,針對的是誰?
彈指一揮二十年:當年為買蘇27中國付出太多 國人需牢記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只有五個人做到在科比頭上砍下50分!
彈指二十年恍如隔世:當年為買蘇27中國付出太多 國人需牢記!
人間四月芳菲盡,流年彈指一揮間
彈指一揮20年,聊一聊香港電影中的回歸情結
彈指40年,美軍終於迎來了新款手雷
二十年光陰,彈指一揮間
鼓浪嶼,十年彈指一揮間
彈指一揮間,中國航天之路六十年!
216-1:彈指十年間蘭友再相見——安徽行(上)
人生百年彈指間,掬一抹陽光與流年裡
探秘義大利被遺忘的「鬼城」,50年時光彈指一揮間
五月牛·世界就在彈指之間
劉詩詩:從芭蕾舞者到演員,彈指間12年,除了幸運還有努力
最後的老炮兒!19年彈指一揮間 青春無悔真理再見
千里制敵,僅在彈指一瞬間
【致敬】最後的老炮兒!19年彈指一揮間 青春無悔真理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