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利用大數據和CRISPR技術理解免疫系統反應

利用大數據和CRISPR技術理解免疫系統反應

利用大數據和CRISPR技術理解免疫系統反應



圖片來自Thinkstock。

2017年1月29日/生物谷BIOON/---在很多細菌(包括導致我們患上鏈球菌性喉炎的細菌)中發現的一種酶讓人類有一種廉價的有效的工具來對我們自己的基因進行編輯。這種被稱作CRISPR的技術正被用來理解免疫系統如何對病毒攻擊作出反應。


它被稱作為本世紀最大的生物技術突破,而且你可能也立刻了解這個名字:CRISPR。


它可能聽起來像是一種美國早餐穀物食品,但是它實際上是一種廉價的、高效的和高度普及的方法來修飾所有活的有機體(不論是魚、人類、昆蟲,還是哺乳動物)中的基因。


這種基因組編輯工具能夠被用於蚊子體內,阻止瘧疾擴散,或者它能夠切除癌症。僅有倫理考量限制它的使用。誰知道這種技術將引向何處?誰應當作出決定?存在著無數的可能。遺傳病能夠被永久地根除。

挪威生物技術諮詢委員會已針對如何處理轉基因食物開展過很多討論。轉基因玉米可用於動物飼料---可用或不可用?轉基因大豆呢?


如今,更大的問題浮現了。對人類進行基因編輯可行不?


迄今為止,挪威生物技術諮詢委員會已決定挪威科學家能夠針對人類受精卵中的基因開展研究。


全世界的很多科學家已在解決CRISPR難題---基因組編輯技術如何發展到何種地步以便讓它可以隨時使用---中貢獻出個人的力量。但是直到Jennifer Doudna和Feng Zhang在2012年和2013年利用酶Cas9取得的突破才開始打開局面。


這種酶來自釀膿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這種微小的細菌每年導致全世界數億人患病。這些疾病的癥狀包括皮膚刺激、鏈球菌性喉炎和耳部感染。

這個研究團隊發現他們能夠複製這種細菌做的事情:一種RNA小分子引導Cas9到靶DNA分子上以便進行切割。


Science期刊將CRISPR技術稱為2015年的科學突破。


身體的防禦機制


全世界的很多研究人員已開始使用CRISPR技術。他們當中的一位是挪威科技大學分子炎症研究中心副教授Richard Kandasamy。他針對很多疾病中發生的炎性反應開展研究。


利用大量的數據,他的研究揭示出當免疫系統對一種病毒感染作出反應時每分鐘發生了什麼。他的團隊的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知名的Systems Biology and Applications期刊上。

當流感病毒或任何其他的病毒攻擊身體時,它不得不非常快速地作出反應。


Kandasamy說,「這並不像是免疫防禦細胞剛好在身體的某個角落附近坐著,吞噬病毒---轟的一聲,一切都打點好了。」


正如Kandasamy所解釋的那樣,「在這些免疫防禦細胞內發生的事情是非常複雜的逐步進行的反應。信號被發送到細胞核中以便啟動新的蛋白產生。這些蛋白將參與炎性反應,而且細胞將利用它們破壞病毒。這一切都需要一些時間。但是,即便是細胞中蛋白髮生的一種微小化學修飾也能夠讓這個細胞非常快速地開始發生反應。」


他和他的團隊能夠從病毒感染細胞的那一時刻起非常詳細地繪製這些反應。在感染後幾小時內頻繁地重複這個繪製過程,他們能夠詳細地構建出細胞核中的反應。

很多正在開展CRISPR研究的科學家們要麼一次分析一個基因,要麼一次分析2萬多個基因。Kandasamy採用了兩種方法。他也使用大型的計算系統來分析這個複雜的數據集。這種方法將現代技術與繪製每分鐘發生的反應結合在一起是他的團隊用來理解細胞中發生的反應的獨特方法之一。


Kandasamy因昂薩格獎學金計劃(Onsager Fellowship programme)來到挪威科技大學開展研究。昂薩格獎學金計劃旨在招募一些最有才華的國際青年科學家到這所大家任職。


時間將會證明這項發現和CRISPR在抵抗和治療世界上的疾病中的意義。但是你能夠確信的一件事情是這項研究已來到你的身邊。(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獲取授權。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參考資料:


【1】A time-resolved molecular map of the macrophage response to VSV infection


Systems Biology and Applications, doi:10.1038/npjsba.2016.27


【2】Science Selects CRISPR Genome-Editing Tool as 2015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3】Using Big Data to understand immune system responses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谷 的精彩文章:

Nature:揭示microRNA沉默基因機制
生物檢測的一個「小目標」實現了
日本諾獎得主道歉,暫停提供臨床級誘導多能幹細胞
PNAS:天然化合物角鯊胺有望用於帕金森病臨床治療
韓春雨回應質疑,是公正處理的第一步

TAG:生物谷 |

您可能感興趣

CVPR專題:大規模視覺理解競賽WebVision冠軍分享
gRPC 服務端創建和調用原理解析
深入理解 FastCGI 協議以及在 PHP 中的實現
理解可預測追蹤技術,以及該技術對VR/AR的重要性
HTC VR總經理解釋Vive為什麼不降價;德國國家隊引入VR訓練國腳
大規模3D數據集ScanNet:讓機器人理解真實世界
「谷歌升級ImageNet」大規模視覺理解競賽WebVision冠軍分享|新智元CVPR-17專題
Android深入理解JNI(一)JNI原理與靜態、動態註冊
蘋果公司CEO庫克談及TV、AR未來 感嘆不被理解
「AI發展出人類無法理解的語言」Facebook關閉「失控」 AI 項目
「Kaggle 實戰分享」谷歌 YouTube-8M 大規模視頻理解競賽技術剖析
如何理解Nvidia英偉達的Multi-GPU多卡通信框架NCCL?
深入理解C中的String
「NIPS 2017」理解大腦如何控制運動,斯坦福用AI技術開發完美骨骼和神經模型
MIT 新發布大型數據集 ADE20K:用於場景感知、語義理解等多種任務
JVM運行時數據區——深入理解Java虛擬機 讀後感
用Sklearn創建機器學習分類器模型,不用數學公式也好理解
AI瑞文智力測驗超美國人平均IQ,計算模型用類比推理解決視覺問題
PHP HTTP 客戶端 Guzzle 原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