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梧州市打擊非法行醫執法組對多家醫院進行複檢

梧州市打擊非法行醫執法組對多家醫院進行複檢


  9月14日,梧州市打擊非法行醫執法組對在前一階段檢查中被下發了衛生監督意見書的梧州瑪麗婭婦產醫院、梧州中山醫院、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職工醫院等三家醫院進行了複檢,並對一家已被取締的非法執業點進行突擊抽查。而在當天檢查現場,衛生執法人員也針對這部分此前存在不規範行為的醫療機構做了進一步細化的指導及檢查。


  據了解,民營醫院是梧州市醫療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群眾投訴舉報的重災區。為此,歸併執法組針對在日常衛生監督中民營醫院經常出現的問題,以及群眾投訴提供的線索,有重點地加強對民營醫院依法執業、醫療廣告、傳身患防控、「兩非」情況進行檢查。


  在此次專項檢查中,三家曾被下發整改通知書的醫療機構依法執業情況較以前大為好轉,但仍然在人員資質、超範圍設置科室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

  據了解,梧州市目前各醫療機構在人員資質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包括一些醫師執業地點未變更,造成醫師執業地點與實際地點不符;個別醫院存在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的情況,主要表現為助理醫師在沒有醫師指導下單獨開展診療挪,見習生在醫療文書「醫師欄」上單獨簽字;個別醫院名稱不規範等。


  而在本次的複查中,執法人員也發現仍有個別民營醫院存在處方書寫不規範的情況。如在醫院,執法人員發現該醫院門診仍存在門診日記登記不規範、記錄不齊全,醫療廢物暫存間設置不規範、存放超過48小時等問題。執法人員發現該醫院的藥房冷凍櫃存放的藥物標識不清、外包裝甚至出現霉點等,當即勒令院方對該批次藥品全部進行無害化報廢處理。而在機場路的一個已被取締的非法行醫點,雖然已經停業,但商鋪業主仍未將藥品、葯櫃等設備進行處理,執法人員也對業主進行了嚴肅教育。


  梧州市衛生監督所副所長郭柱漢表示,執法檢查不是為了揭短,立案不是為了罰款,而是要幫助民營醫院發現不足,重視存在的問題,特別是違法問題,真正有所改進,提升民營醫院的整體水平。


  此次督導檢查由市區兩級衛生監督機構組成,採用查看資料、現場檢查等方式,以開展婦產科、泌尿外科、不孕症診療科目及開展母嬰保健技術服務的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含民營醫院)為重點,主要檢查機構資質情況和人員資質情況。機構資質重點檢查是否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及《母嬰保健技術服務許可證》,是否有出租承包科室、超範圍開展診療挪等。人員資質重點檢查是否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以及未辦理變更註冊的人員從事診療挪的行為。

  此次共檢查醫療機構36家,其中公立醫療機構10家,民營醫療機構18家,鄉鎮衛生院4家,企業職工醫院4家。查看出院病歷140份,門診處方1000餘張,人員資質證書400餘份。督導檢查組未發現上述機構開展非法代孕,但是仍有部分醫療機構存在診療挪超出登記診療範圍及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開展診療挪的行為。督導檢查組對相關醫療機構的違法行為,當場下達衛生監督意見書,責令立即整改,並對嚴重違法行為進行取證,給予相應行政處罰,對不良執業行為進行記分。


  網上熱銷的各種食物相剋書籍


  「雞蛋糖精,同食中毒、死;豆腐蜂蜜同食耳聾;海帶豬血同食便秘;土豆香蕉同食生雀斑;牛肉紅糖同食脹死人」,互聯網上,種種食物相剋理論令人觸目驚心。


  作為吃貨,你是不是深信不疑?


  前不久,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在中國食品闢謠聯盟成立大會上說,早在1935年,我國著名生物化學家、營養學家鄭集教授就證明這是一個錯誤觀點,而這些錯誤觀念至今仍在廣為流傳。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鄭集之後,近年來蘭州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先後對所謂的「相剋食物」進行了科學實驗,受試人群均未出現任何不適癥狀和臨床反應。


  事實上,在科學界向食物相剋「開炮」的80年里,不斷有權威專家站出來闢謠,但仍未扭轉謠言擴散之勢,使得食物相剋成為中國歷史上流傳最久的食品謠言。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除開人們盲信傳統養生學說,一些所謂營養專家助傳之外,商業利益也是助長該謠言的另一大推手。市面上熱銷著大量食物相剋的書籍,多為東拼西湊的速成品,靠利用人們的認知盲區獲利。


  而權威學者指出,食物相剋謠言對公眾正確配餐造成誤導。食物多樣化是營養學最根本的法則。食物相剋謠言可能使中國人飲食單一,造成膳食失衡甚至營養不良。


  起源 食物相剋謠言源於「五行相剋」?

  歷史上第一個食物相剋謠言已無從考證,但追本溯源,多位營養學、醫學工作者都提到傳統「五行相剋」原理。一些古典醫學名著如《食療本草》、《本草綱目》、《飲膳正要》、《壽世保元》等也記載著大量有關食物相剋「警示」。《金匱要略》中有「生蔥不可共蜜食之,殺人」、「牛肉共豬肉食之必作寸白蟲」說法;《本草綱目》認為「鯽魚同砂糖食,生疳蟲」、「雞子和蔥蒜食之,氣短」等。


  上述說法換成當代白話,就是糖醋鯽魚、雞蛋炒大蔥、野雞燉蘑菇吃下去通通都會出現問題。而這些菜肴在今天已經歷過無數次的腸胃「試驗」,不僅餐館在售,在百姓家裡也是常見菜肴。


  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痊系主任林殷曾公開表示,有很多單獨食用就可能出現問題的東西,不能以相剋理論殃及「無辜」。比如在《金匱要略》中記載「食生肉、飲乳,變白蟲」。意思是食生肉同時飲乳,體內會產生白蟲。當時認為這是這兩種食物「相剋」造成的。但後來的科學發現,這個白蟲實際指絛蟲,在豬肉和牛肉中存在,如果肉品沒有煮熟,蟲卵會進入人體小腸引起寄生蟲病,與是否飲乳沒有關係,更不是相剋問題。林殷認為,當時沒有顯微鏡,很多流傳下來的知識被誤解,但在現代醫學的前提下,就不應該再盲目鼓吹「食物相剋」了。


  曾對食物相剋進行實驗的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張印紅認為,民間有關養生保健的古籍被視為經典,但並不都是正確的,「古籍中很多說法都找不到確切的佐證,許多常見食物搭配禁忌誇大其詞。」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對新京報記者說,現代科學證明「食物相剋」理論是不成立的,「兩種食物一起吃就能產生毒性,那殺人豈不很容易了?」


  蘭州大學張印紅教授介紹,食物相剋並不是我國「專利」,在日本及東南亞國家都有這樣的提法,如相信田螺等貝類在產卵季節卵巢會產生毒素,食用可能中毒,日本民間就認為田螺與蕎麥相剋,但其實與蕎麥無關。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南寧一整形美容機構非法行醫 被執法部門勒令停業
烏克蘭:醫患聯手遊行抗議 要求政府進行醫療改革
茂縣中醫院為救援部隊官兵進行醫療服務
義大利一華人赤腳醫生在家非法行醫遭起訴
山東省中醫院與平原縣中醫院舉行醫療聯合體簽約及揭牌儀式
中醫確有專長:非法行醫轉正的唯一合法途徑
針對「劉洪濱」套路,打擊非法行醫賣葯,宣揚正統中醫。
《中醫藥法》7月1日起正式實施 民間中醫依法行醫喜中有盼
華府再次踐行醫教研路線 進行規範大查房
書獃子是沒法行醫的,學中醫講究傳承
百度醫療推廣被曝光發酵,試論古代醫院行醫制度
人工智慧直腸癌讀片準確率超醫生 「阿爾法」遇無法行醫尷尬
醫美業將進2年重磅整頓期 非法行醫是行業定時炸彈
行醫的功夫在醫外
行醫與學佛
華人赤腳醫生在家行醫遭起訴
中醫名家郭立嚴的行醫之道
中國醫學生為何紛紛赴美行醫?
中國醫學畢業生為何紛紛赴美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