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醫療事故:來自朋友圈的罪證?

醫療事故:來自朋友圈的罪證?

醫療事故:來自朋友圈的罪證?



來自朋友圈的罪證

你有沒有想過,在上班的時候發一條微信朋友圈,可能會成為你疏於照看患者的「呈堂證供」?


先別激動,這事兒現在出現在美國。


2011 年 4 月 13 日,美國達拉斯市醫療中心,一名 61 歲的女性患者死在了手術台上。


這位名叫 Mary Roseann Milnede 的患者,因心律失常而接受房室結消融術。在這家頗為知名的醫院裡,這種常規手術已經開展了很多年,醫務人員都早已非常熟練。遺憾的是,她再也沒能活著出來。

三年後,她的家人決定起訴這家醫院和兩位醫生——手術醫生和麻醉醫生。起訴緣由里有一條引起了廣泛熱議:患者之死與「醫生分心」關係密切,麻醉醫生 Christopher Spillers 在患者手術時使用智能手機難逃干係。


資料顯示,麻醉醫生未能及時發現患者血氧飽和度偏低。「直到 15-20 分鐘後,麻醉醫生才發現患者出現紫紺。」人們常說「麻醉醫生保命」,時刻關注監護儀和病人體征的麻醉醫生,此時在做什麼呢?


通過問訊得知,手術醫生反映這位麻醉醫生經常在手術中使用手機,有時會發簡訊,有時會用 iPad 讀電子書。儘管他否認這種行為會影響麻醉安全,但這台手術的醫生說:「手術時他的確在看手機。」


起初,他還說自己從不在手術中上網或刷新個人狀態,直到律師對他的 Facebook 進行了調查:在 2012 年聖誕節當天,他發布了一條「聖誕節的早晨,就這樣盯著監護儀……呵呵呵」,配圖是一位患者的監護信息。他還曾發布過這樣一條,「糟爛透的周五開始了,我剛發現下一個病人竟然有虱子,噁心的虱子!」


這起醫療官司還在進行中,結果尚不得而知。

醫療事故:來自朋友圈的罪證?



分心走神在醫院內並不少見


2011 年的美國麻醉醫師年會上,有研究者做了一份報告。其主要觀點是,在 54% 的手術中,麻醉醫師或麻醉護士會分心,而引起他們分心的主要原因是上網。


就我所知,美國不少醫院手術室的電腦是連接互聯網的。有說法是,這可幫助醫生快速查閱醫學內容,但調查顯示不少醫生也用它上網看新聞、購物或刷新社交網站。

美國 ECRI 醫療研究機構曾發布《2013 年醫療技術危害名單》,在重點指出的十大類別中,「智能手機及其他移動設備引起的醫務工作者分心走神」位列其中。


無獨有偶,分心的不止是麻醉醫生。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在 2010 年對灌注師進行過一次調查(灌注師是心臟手術時負責心肺轉流的醫生)。結果發現,56% 的灌注師承認在工作時使用手機,其中八成認為使用手機可能對患者造成風險。


LNCtips 網站還曾發布過這樣的案例。美國一位發熱患者在急診病床數小時後才被診治並用藥。期間,患者丈夫前往護理站詢問,發現 6 名護士在用手機,其中 1 人在閱讀電子書。


在入院 14 小時後,醫生才接診並處理。最終,患者死於膿毒症。調查發現,這 6 名護士工作期間的手機使用記錄,無一與工作有關。患方認為,醫護人員怠職以致未及時診斷,導致患者死亡。工作時不恰當使用手機,可能難辭其咎。

哈佛醫學院的 John Halamka 曾發布過這樣一個病例。一位 56 歲男性患者準備進行經皮內鏡胃造瘺管置換術,患者因心房內血栓長期服用華法林抗凝。上級醫生查房後認為,患者目前可暫停抗凝,便叮囑住院醫生在手持智能設備上修改醫囑——停止繼續服用華法林。


當這位醫生正在操作時,正好來了一條簡訊,是朋友邀約開 party 並確定時間。當他回完簡訊後,卻忘了修改醫囑。結果是,患者因華法林過量導致自發性出血,不得不接受心臟手術清除心包積血。


目前在美國,若患者出現不良後果,醫生可能會被因智能設備使用引起分心走神而起訴。判斷的方法主要包括,通過當面問詢或視頻監控了解當事人手機等使用情況;調查取證某一時間內當事人手機等設備使用記錄(簡訊或電話;網頁歷史記錄);調查檢索某一時間內當事人相關網路賬戶使用及更新情況等。

醫療事故:來自朋友圈的罪證?



工作時少用手機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


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的出現,讓人們成為 24 小時互聯動物。刷微信、發微博,成為展示個人生活與工作狀態的方式。不過,若這種行為涉及到工作時,則需要十分當心。


我的微信朋友圈裡,大多是醫務工作者。吐槽工作加班的辛苦,自拍兩張照片,是不少人愛做的事。也有的醫生,喜歡將剛完成的高難度手術照片發布出來,其中不乏巨大的腫瘤或奇形怪狀的結石。


看似不走心的一張照片,卻可能引起極大爭議。西安某醫院手術室內的自拍事件,以病人的「開刀腿」為背景,就引發了醫患及社會廣發爭議。儘管人們對處罰結果有看法,為相關人員叫屈,但醫生的這種行為是否合規呢?


按照國家衛計委《醫院工作制度與人員崗位職責》的要求,「進入手術室人員未取得醫院管理部門的許可,任何個人、科室以及媒體不得攜帶各種攝影器械進行手術拍照、錄像。」隨著時代發展,智能手機這一集合了拍照、上網等多種功能的設備,理應按照上述要求管理。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醫院是展現醫護人員專業行為的地方。若手機等設備使用與工作無關,則理應禁止。更何況,拍者或無意,觀者很有心。藉助微信微博的強大傳播能力,一張醫護人員乍看無奇的照片,可能帶來難以評估的社會影響。

醫療事故:來自朋友圈的罪證?



醫療工作中,如何正確使用手機?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在工作中不恰當使用手機,能造成分心走神,從而無法快速集中注意力到正在進行的醫療工作。這毫無疑問會增加人們犯錯的幾率。那麼,哪些人更容易「沉迷」這些設備呢?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者,曾根據一項酒精依賴測評量表制定了個人電子設備(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迷你電腦)依賴測評量表。大家不妨自己測一測。如果你的回答全部是 Yes,那你很可能就是此類設備依賴者:


你是否感覺到自己應減少使用個人電子設備?


他人批評你一直使用此類設備時,你是否很惱怒?


你是否對工作時過度使用此類設備而感到內疚?


你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使用此類設備?


在醫療場所內,醫務工作者如何使用此類設備,才能既合乎規範,又不影響工作呢?下面這 6 條值得一看:


1. 醫院應對醫務工作者設立手機限制使用及禁止使用區,部分場所可屏蔽或限制 Wi-Fi 信號。在休息室或餐廳等非辦公場所,從事與工作無關活動時,可對 Wi-Fi 或手機信號不進行管制。


2. 在工作區域放置提醒清單,以督促醫務工作者最大化減少手機等設備的使用,降低其可能帶來的干擾。


3. 在醫療機構內設置區域網,方便醫務工作者安全穩妥地溝通醫療信息,以替代微博、Facebook、Twitter 等開放式社交網路。


4. 僅對重要的電話、信息及郵件設置提醒,非重要電話等設置為靜音或免打擾模式。在手機等設備限制使用及禁止使用區,不允許進行與工作無關的操作,包括打電話、發簡訊、上網及發送郵件等。


5. 對使用手機等設備拍照、錄影等行為,應有明確的管理規定,以保護患者隱私。


6. 應定期對醫務工作者進行倫理及利益衝突等教育,以避免手機等設備不當使用。

醫療事故:來自朋友圈的罪證?



不可否認智能手機對醫療效率和安全性提升的貢獻


To err is human,是人都會犯錯。醫療安全相關研究早已證實,醫療工作中的分心走神,會增加犯錯概率,甚至對患者造成危害。近些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流行,此類設備對醫務工作者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不小。


當然,終歸不能因噎廢食,智能手機給工作效率的提升和患者安全性增加也是值得肯定的,比如用智能手機上的 App 快速查詢各種藥物劑量及相互作用顯然是更加高效的選擇。


還有大量提供最新資訊及指南的智能手機 App ,也使得醫務人員的繼續教育可隨時隨地進行,而他們的技能提升,最終受益的還是患者。

醫療事故:來自朋友圈的罪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園 的精彩文章:

春節坐車需注意:久坐易致「旅行者栓塞」
基層醫務人員的春天要來了?
團圓喜慶的除夕,有些醫生的年夜飯卻是這樣……
醫生過年帶什麼回家?
鞭炮炸傷怎麼辦?急診科醫生是這樣做的,快記住吧!

TAG:丁香園 |

您可能感興趣

朋友圈就像精神病院,你是什麼病?
朋友圈的準確用法,您都知道了么?
朋友圈的事情
朋友圈心情說說:我也曾被自己編的故事感動到哭
朋友圈裡的「朋友」呢?
最近朋友圈爆火的南寧撿死魚事件,女孩子們請自重。
再見!朋友圈的殭屍們
是誰害你單身?你的朋友圈啊!
你給自己的朋友圈評論過嗎?
最雞血的謊言:你可以兼顧事業和家庭,已刷爆朋友圈!
朋友圈之外的生活,你敢說嗎?
揭秘!那些朋友圈的好文章都是來自於這裡
你的朋友圈,會屏蔽父母嗎?
父母輩保持健康的秘訣,朋友圈不會告訴你!
男人的朋友圈來自火星,女人的朋友圈來自金星
你丟了朋友,為什麼要怪朋友圈?
揭秘:朋友圈賣的很火的酵素真那麼神奇嗎?專家來告訴你真相
你的朋友圈屏蔽父母了么?
你的朋友圈煩到你的朋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