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平天國北伐始末

太平天國北伐始末

太平天國北伐,指1853年至1855年間太平天國自南向北的一次重要軍事行動,征伐對象為以北京為首都的清朝政府,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過程

1853年太平天國攻陷南京後,五月東王楊秀清派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從揚州出發乘船到浦口登陸,率九軍二萬兩千五百多人北上。並派朱錫琨、許宗揚、黃益芸為北伐後續梯隊。當時目標是佔領天津,然後等待援軍,再取北京。後續梯隊在浦口上岸後誤走六合,未跟上前面主力部隊。這支部隊在當地宿營時被清軍縱火燒毀了軍火庫,引起爆炸,死傷慘重,黃益芸喪生,朱錫琨逃生後與林鳳祥會合,許宗揚則返回天京。因此,清軍上下士氣高漲,大力宣傳「紙糊金陵,鐵鑄六合」,軍心稍安。

北伐軍從揚州出發後,途經安徽的臨淮關和鳳陽府,最後經亳州於六月進入河南。北伐軍攻陷河南的歸德府,奪得火藥兩萬多斤並鐵炮無數,但糧斛不足。北伐軍本欲于歸德府北四十里的劉家口搶船渡過黃河,但清軍已將船隻收泊北岸並全部燒毀。北伐軍只得繼續西進,經陳留縣、朱仙鎮、中牟、鄭州、最後到達鞏縣的汜水口渡河。因船少人多,尚未渡盡清軍已追到。未渡河的後續部隊約3000人被迫南歸,經湖北回到安徽,倂入西征部隊。渡河的北伐軍自六月起圍攻懷慶府(今河南沁陽市),經五十多日仍未能攻下,只好放棄,然後進入山西,經平陽府、洪洞縣折往東趨屯留、黎城再由太行山入武安、涉縣向直隸挺進。於8月28日攻克直隸重鎮臨洺關,京城震動,逃離北京的不下三萬家。清廷一方面宣布京城戒嚴,咸豐帝任命其皇叔惠親王綿愉為奉命大將軍,以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為參贊大臣,總督四將軍及察哈爾兵馬,與勝保等人協力,傾全力以保北京;另一方面也作了必要時撤出北京的準備。由於北京全城戒嚴,人心惶惶之際,物價飛騰,米珠薪桂,一片混亂。

因清軍扼守保定,北伐軍乃從深州趁虛而東,打算經滄州、靜海從東面取北京。10月29日,靜海已經落入太平軍手中,不久,獨流(鎮)、楊柳青皆克,天津城已經近望在即。見此,僧格林沁、勝保二人分別率軍由涿州和保定向東阻截太平軍。太平軍想在清軍彙集前攻克天津,但遭到城內義勇與守軍的頑強抵抗。他們扒開南運河堤岸,有效阻止了太平軍的進攻。洪水泛濫之下,使北伐軍無法再前進。直到年底,北伐軍約四萬人都還停留在天津附近的靜海和獨流附近,從而給清政府得到調動軍隊時間。由於北京一帶清軍比北伐軍多出數倍,加上北伐軍以南方人為主,未習慣北方寒冬,令北伐軍處於劣勢。

1854年初北伐軍被迫南撤。當北伐軍在靜海受受困之時,林、李二人不斷派人化裝成難民、乞丐和藝人,喬裝打扮出城,奔向天京求救,天京當局派曾立昌、許宗揚和陳仕保等率領七千五百人,在1854年2月4日出兵前去救援北伐軍。他們疾行而進,僅四天就經桐城到達舒城。北伐援軍在1854年三月渡過黃河,由於六安的「捻黨」積極響應,援軍很快拿下六安,連破正陽關、潁上,在3月初由亳州殺入河南,永城、夏邑等地被攻陷。渡河後的北伐援軍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江蘇、山東交界之地及魯西南等地的零散捻軍奮起響應,四處開花,沿途「捻子」紛紛加入太平軍,聲勢浩大。四月間,北伐援軍到達山東臨清州,不知為何北伐援軍沒有繼續前進,反而停下腳步把臨清城團團圍住,拚命攻打臨清堅城。在阜城圍城的勝保及山東巡撫張亮基等迅速向臨清方向集結。如此一來,清軍不僅阻止了北伐援軍的繼續北上,又對攻打臨清的太平軍形成反包圍。在數萬太平軍援軍攻克臨清城後,城內糧食早已被清朝地方官員下令燒毀,吃飯頓成問題。而且,援軍大軍入城後,銳氣頓失,被清軍四面圍困,反而成為瓮中之鱉。因為新入伙的捻子、鹽販子、流民等人各自三心二意,不聽調遣,紀律極差。曾立昌只好向南撤退,他和陳仕保先後戰死,許宗揚隻身回到天京,被收入大牢。林鳳祥、李開芳的部隊在3月間退至阜城,吉文元在該地戰死,再南退至連鎮(今河北東光縣內),林鳳祥聞知援軍到達山東,派李開芳分兵迎接援軍。在李開芳會合援軍前,援軍已經潰散,李開芳只好固守山東高唐州。天京當局曾經命秦日綱率領第二支援軍北上,在安徽舒城為清軍擊敗,被逼折返。

清軍分別在連鎮和高唐州圍困北伐軍,兩地的北伐軍無法聯絡,堅守多月後,因糧盡而逐漸不支。1855年3月,清將僧格林沁攻下連鎮,林鳳祥受傷被俘,不久被押到北京處死。僧格林沁率兵到高唐州,李開芳知道林鳳祥已全軍覆沒,從高唐州突圍至馮官屯,又被清軍圍困,不久被俘,6月在北京被處死。

評議

中國近代史學者郭廷以在他的《近代中國史綱》中認為失敗的主因有二,其一為兵力不足。其二為南北語言隔閡,不似在兩湖之時,從者動以萬計。

另有觀點認為,太平天國僅以二萬餘人北伐,反映了當時主政的東王楊秀清的偏安心態。他曾在1852年說:「今日上策莫如舍粵不顧,直前衝擊,循江而略城堡,舍要害,專意金陵,而據為根本。然後遣將四齣,分擾南北。即不成事,黃河以南,我可有也。」

影響

在李秀成自述中,此次孤軍北伐行動被認為是天朝覆滅的十大誤之二。原因即為兵力上明顯不足,無法達成目標。羅爾綱在《太平天國史》中考出大約只有九軍約兩萬兩千五百人。因此有人認為北伐是重大決策失誤,徒然斷送了太平軍大批精兵良將,又分薄了西征軍的實力,令西征波折重重,未能及早消滅新興的湘勇。但也有人認為太平天國的北伐雖然失敗,但北伐軍深入清朝統治中心地區,打擊了清政府的封建統治,牽制了清政府的注意力,為同時進行的西征和1856年的東征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昆明細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西草灣之戰經過
九子奪嫡始末
三河之戰經過
自立軍起義經過
太平天國西征經過

TAG:王昆明細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越南建國始末:元末才正式從中國的國土上分離
姜維北伐始末
千年古都免於戰火紛擾 北平和平解放始末
諸葛亮北伐始末
越南有一千多年?越南建國始末
南京太平天國王府壁畫修繕十年展出 專家揭秘發現始末
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始末
平定準噶爾始末
讓曾國藩晚節不保的天津教案始末
佔領東瀛——二戰中國駐日佔領軍計劃始末
皇姑屯事件始末爆露了日本人佔領東北的狼子野心
民國北大治理嫖娼始末
東正教北京傳道團來華始末
康熙帝平定準噶爾始末
南昌起義始末:90年前的今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
遼夏戰爭始末
奉天會戰始末
湖北光緒元寶銀幣的鑄造始末
護國戰爭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