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心經》:色空不二觀自在

《心經》:色空不二觀自在

心經


色空不二觀自在


佛家告訴我們要放下,放下即如來。佛家講我們人類的智慧,能夠遍列一切法相,就是遍列一切宇宙萬有,能夠深入法性的深層,這是如來智慧。如果你具備了如來智慧,你就具備了無緣大悲,你的悲懷充沛著人間,充沛著你周圍,充沛著一切,這是佛家所希望於人的。

《心經》:色空不二觀自在



《心經》是佛教經典的核心概括


我為什麼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是因為它是唐代的高僧玄奘所譯的。佛教的經典無窮多,光是中國最流行的經典,譬如講《法華經》《大智度論》,都是翻譯得極好的,因為這兩部經典都是鳩摩羅什翻譯的。鳩摩羅什是什麼時候的人呢?是後秦五胡亂華的時候。他翻譯的龍樹大師的《大智度論》,或者《妙法蓮華經》,可是這些經典讀起來都比較困難,因為他用的梵文還是比較多。而玄奘的學問之好,對佛學研究之深,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上是無與倫比的。他發現這二百六十個字,是最重要的概括佛經的經典。他的翻譯又非常之好,達到了信、達、雅的地步。所以我選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來講解。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字數不多,一起來看一下: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譬如念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色受想行識」是什麼呢?這就是五蘊,底下的「苦集滅道」就是四諦。「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從無明到老死,講的是十二因緣,五蘊、四諦、十二因緣,在這很簡單的二百六十個字里,他都能夠談到。談到最後一個目的,是證得什麼?證得一個「空」字。

所有的一切都是空,都是沒有。他不像老子講的無,還會有一個無中生有,佛教講的空,是當下皆空。萬法皆空,無實相,這個包括五蘊、四諦和十二因緣。為什麼講十二因緣是空?講無明緣於行,行緣於識,識緣於名色,名色緣於六入,六入緣於觸,觸緣於受,受緣於愛,愛緣於取,取緣於有,有緣於生,生緣於老死,老死再轉過來又是無明。這是佛教用人的愛戀、生育的全過程,這個輪迴是永遠不斷的。


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歡迎關注人文(ID:renwenzhishi),了解人文,學習人文。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 的精彩文章:

《師道》全文
《史记》中的相人术 不服不行
為人己愈有,與人己愈多
詩解12項最美的非遺,這才是真正的中國!
謹記此字,人生不難

TAG:人文 |

您可能感興趣

《色空》女主出席活動 網友:白背心配黑Bra, 讓人無法抗拒
極簡灰色空間,這所雅緻的北歐公寓將會給你不一樣的感觀體驗
灰色空間
灰色空間,別樣的美麗!
好鼓不如色空 不同紋型的圓融之道
人間有味是清歡——從賈寶玉「以情悟道」的角度來解讀《紅樓夢》的「色空」主題
《創意@裝置》交織的動與靜:博物館中的「綠色空氣」
用最簡單方法,治好「深色空間」的暗沉老氣病
賀疆:色空涅槃
室內庭院,清雅幽靜的綠色空間
孫允珠 秀色空絕世清霜色,馨香為誰傳,精妙世無雙
白色空間一致性的超贊居住風格,每天看著牆壁都養眼啊
魔幻的彩色空間:去看看最美的玻璃藝術
北歐風 · 灰綠色空間,靜謐的居住感受
北歐風·灰綠色空間,靜謐的居住感受
楷模大術,給你一個冷艷而優雅的藍色空間
從「灰色空間」到「彩色空間」——主人公跨越友情成為戀人的韓劇
水泥+原木,締造出具情懷的灰色空間
「五一」假期·出遊 新疆阜康 天山天池:山色空濛如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