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地鐵迷宮》

在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幾十年來,地鐵系統不斷擴建延伸,複雜到了難以想像的程度,儼然成了一座規模龐雜的地下迷宮。


有一天,一列編號為UM86的地鐵離開了站台,始終沒有到達終點。在進行了一次徹底搜索之後,當局意識到,連同幾十名乘客在內,一整列地鐵失蹤了。


發生了如此重大的意外,地鐵主管一面向公眾隱瞞實情,一面求助工程處。後者派來了一名年輕的拓撲學家丹尼爾協助調查。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隨著調查展開,丹尼爾發現一系列奇怪的事情。


首先,明明沒有列車通過,監控的指示燈卻不斷亮起,讓指揮系統混亂,搞得列車司機跟主管大吵一架。


接著,存放在檔案室的建造圖紙不翼而飛,登記顯示是被一名大學教授拿走了,而這名教授也已失蹤很久。


更離奇的是,當整個地鐵系統關閉後,搜索小隊仍然能聽到UM86的聲音,甚至可以感受到它駛過的震動。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但所有通道都在監視之下,卻沒人看見列車的蹤影,彷彿UM86已經成了一輛沒有軀殼的幽靈列車。


丹尼爾耐心地觀察環境、搜集線索,經過一系列數學推演,他提出了一個驚人的理論。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地鐵迷宮》是我十分喜歡的科幻懸疑電影,但我從來沒有人跟人聊過它。


因為它是如此冷門。截止今日,影迷扎堆的豆瓣上,一共只有三個人給了短評,其中一個還是我。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人氣和品質,不成正比到如此離譜的地步,真比片中的列車失蹤之謎還令人費解。


《地鐵迷宮》改編自美國天文學家和科幻作家阿明·約瑟夫·道奇的《一列名為莫比烏斯的地鐵》(A Subway Named Mobius),小說獲得了當年科幻界的至高榮譽——雨果獎的提名。


在書中,道奇把莫比烏斯環的原理,應用到了科幻構想中。


名詞解釋:公元1858年,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發現將一個紙條的一端反轉180度與另一端對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奇妙的環,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莫比烏斯的這一發現,將這樣對接形成的環稱之為「莫比烏斯環」。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這個紙帶只有一個面,一隻小蟲可以爬遍整個曲面而不必跨過它的邊緣,這樣的構造使它具有一系列奇異的特性。


一些在平面上無法解決的幾何學問題,都能地在莫比烏斯帶上獲得解決,而UM86地鐵失蹤的謎題似乎也是其中之一。


丹尼爾向前來聽取答案的官僚們解釋道,地鐵系列超乎尋常的複雜已經讓它形成了一個封閉的莫比烏斯環,在合適的條件下,UM86進入了這個環,與外界失去了物理上的交集。


當然,滿腦子世俗的官僚無法理解、更無法接受超自然的解答。丹尼爾遭到了譏諷和嘲弄,丟了面子的主管更是惱羞成怒,把他趕出了調查組。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丹尼爾決定自己尋找真相,在完善了理論之後,他計算出UM86即將出現的時機,並登上了這列失蹤的地鐵。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地鐵迷宮》只花了區區25萬美元,一群不知名的演員出演,但它的誠意和匠心貫徹在每一個層面,從頭至尾扣人心弦。


片中調用了大量視聽手段,讓這段解謎之旅懸念迭起又無限迷人:大量封閉空曠的場景,幽藍灰暗的色調,靜謐環境中的單調音效,以及許多特寫的運用,營造出一種陰森、清冷、詭異的氣氛。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幽靈列車的幾次神出鬼沒,更是令人後背發涼,驚悚效果十分出色。


在這樣疑雲密布的環境中,丹尼爾通過冷靜的調查,理性的詢問,縝密的計算,一步步逼近真相,充滿了極客的探索精神。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失蹤的教授在UM86上現身了,並驗證了丹尼爾的猜測:一切都是一場科學實驗,他成功將列車帶入了另一個時空。


五年前,教授厭倦了教學,厭倦了向不能理解他知識的世人傳道授業。他從大學辭職,並帶走了地鐵線路圖進行實驗。


當丹尼爾請求他向當局解釋,教授搖搖頭:你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他們肯聽嗎?


接著,他說出了全片最點睛的台詞:我們生活在一個無人傾聽的時代。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現實中,我們或多或少聽過科學怪才的故事,他們頭腦出眾,做出了許多成就,但一點也不擅長跟人打交道,總是性情古怪、語無倫次、笨拙呆板,跟世界格格不入。


但也許不是他們怪,而是身為凡人的我們,乃至整個平庸而勢利的世界,根本沒有想過更不懂得去聆聽他們真實的內心。否則我們會發現,他們其實跟「正常人」沒有區別。


前不久我看的《會計刺客》中,心理學家也這樣教導父母對待自閉症的天才兒童。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說起來,這也是人的共性吧。總是出於本能,與超出自己理解範圍的事保持距離。


但與此同時,我們每個人也或多或少有一些與眾不同,誰沒有動過「這個世界不理解我」的念頭呢?


倘若你不被世人理解,又有能力進入另一層世界,以思想的速度運行,徹底擺脫俗世的困擾,有誰會不心動呢。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以不可置信的高速行駛的列車,帶給人身在噩夢的魔幻與恐慌。但最初的眩暈和不適過後,愉悅、迷戀和神往隨之浮現了。


起初把教授當成科學瘋子的丹尼爾,也漸漸動搖了……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第二天早晨,UM86靜靜回到了車站。在空空的車廂里,主管撿到了丹尼爾的筆記,上面寫著:我決定跟隨教授的腳步。


聞訊而來的官僚紛紛發出冷笑:瞧,什麼莫比烏斯環,什麼異度空間,這不是好好地回來了嗎?


就在他們滿不在乎地離去之際,充滿諷刺的事發生了,控制中心接到報告:又一列地鐵剛剛失蹤!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重溫《地鐵迷宮》,讓我想到了以前跟人討論中國科幻片。


有人認為,中國電影工業基礎薄弱,可以效仿《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彗星來的那一夜》等低成本燒腦科幻片,從創意上邁出第一步。


也有人表示反對,堅持必須大特效大製作才能打開局面,帶動整個電影工業水準的提升。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低成本高智商科幻片《彗星來的那一夜》


我們不能說後一種觀點是錯的。從商業的角度,大製作才能吸引大群觀眾、賺大票房、引發大話題,讓特效工業迅速成長,進而刺激整個市場對科幻類型的重視。


但從藝術的角度來看,科幻電影就像其他任何類型一樣,不可或缺的是一個好的故事,以及一個讓人有思考與回味餘地的核心,不論是思想上還是情感上。


如今的特效一日千里,三五年後回頭看,當初的奧斯卡最佳也不再驚人,但一流的點子卻不會這麼容易褪色。《地鐵迷宮》的小說誕生於1950年,而電影也拍攝於20年前,至今仍然新鮮無比,就是一個明證。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前不久,最新一部《星球大戰》要上映,我安利一個朋友補習之前的七部。他是個95後,我怕他看不下去,特地找了一套藍光修復版。


他看完七八十年代拍的正傳三部曲,跟我說:飛船啊爆炸啊都好假啊,不過還是很有趣的。


我問,哪裡有趣。他說,那個光劍啊,頭一次見,太好玩了。還跟我討論了半天原力的問題。


看吧,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何等開天闢地,但三四十年前的特效哪怕經過幾度修復加工,在今天仍然泯然眾片。而光劍、原力這些獨創的概念,卻能永葆青春。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星球大戰》的光劍對決至今魅力不減


當然,它們跟硬科幻中的理論知識、軟科幻中的人文精神,有本質的不同。但至少有一點是相同的,創造它們都需要依靠大腦,需要科技認知和藝術想像力的結合,不是多砸錢多架綠幕多做渲染就能搞定的。


大多數人想當然地認為,科幻片就是拼場面的無腦娛樂,等同於太空冒險、機器人大戰、外星飛船爆炸和各種怪獸的入侵。

2017年第一篇文,我寫了寫這部乏人問津的高智商科幻



一個典型的科幻爆米花場景


但這不能怪他們,有想法的科幻太少。以至於人們常常忘了科幻也是一種藝術,成功的藝術,可以不麻木感官,但一定能觸碰靈魂。


上一年的結尾,我照例總結了一年裡看過的科幻新片,基本只剩泛濫的視聽特效。當然,爆米花大片沒什麼不好的,它們讓人放鬆,是打發時間的上等娛樂。但接受了無窮無盡的感官刺激後,我們偶爾也會在科幻作品中,渴求一點思想的啟迪、情感的觸動、與眾不同的創意。


只可惜,在這個快餐時代,那些都太少太少。而乏人問津的《地鐵迷宮》,時隔2年重溫,其立意的高妙,懸念的出眾,思想的深廣,依然讓我十分讚佩。


由衷地希望,2017年有多一些科幻電影可以帶給我同樣的感受。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方君薦電影 的精彩文章:

TAG:方君薦電影 |

您可能感興趣

2017年一月新番50部都在這裡了
2017年的第一問:我是誰?
2017年20部精彩科幻片推薦,你最期待哪一部?
2017年的第一天
第一版2017年1月番動畫一覽表出爐
主人和貓咪2016到2017年一年的變化,這是經歷了什麼
2017年第一天刷屏的這部中國風短片,十分鐘不到,卻看哭5000萬人!
2017年第一天刷屏的這部中國風短片,10分鐘不到,卻看哭5000萬人!
2017,這是一枚軍嫂專屬的新年簽
2017年的第一天,從讀這些詩開始!
2017年一月二月大片多,你會翻誰的牌
2017年一整年的大片,全在這裡了!
2017國足首場大戰:一人有問題,一人造歷史
玄幻、宮斗、歷史傳奇,2017年10部爆款古裝劇全在這了!
2017年一月新番,哪個是你的菜?
2017年第一部刷屏的中国风短片,十分钟不到,却看哭5000万人!
2017年第一個沒有霧霾的周末,這些人去了這裡
2017新的一年:致自己的一封信
這些中國2017年的第一次讓人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