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用輕劑,使中醫丟掉了急症陣地「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小道經方粉絲「清風」,孩子感冒了,試了經方,怎麼都不見好,後來終於明白……
實踐經方,找回國學自信
這是我十個多月大的女兒大約第五次感冒了,期間的感冒自己陸陸續續用過桂枝湯,加厚朴湯、麻杏甘石湯等治療過孩子的感冒現象!但是始終自己感覺孩子一場感冒需要用藥大約一周時間才能逐步好轉。
直到上周孩子又一度感冒了,這次直接眼淚汪汪,白鼻涕一大把一大把,哎……好生惱火!
直到看到《小道經方》提供的基礎方,用了大劑的葛根湯化裁的方劑:用大劑量的一劑葛根湯加生地、附子:葛根60g 麻黃30g 桂支45g芍藥45g炙甘草30g生薑45g大棗12g 生地90g附子30g 次日基本痊癒!
震驚了!小夥伴們都震驚了!終於明白為什麼之前用藥『』遷延難愈『!
因為之前都是3克5克的好生小氣,原方劑量大有力拔山兮氣蓋世之勢,直搗病灶,療效宏偉!恍然間明白 小道經方 張仲景皆不欺我!能傳世的東西不多,經方就是其中一個,謝謝小道經方 !
《小道經方》知識儲備
「權」的發現,意義重大,值得引起中醫界高度重視。劑量問題是方劑治病的核心,沒有特定的「量」,便不能突破特定的「質」。按古今度量衡折演算法,漢代1兩為今之15.625 克,1斤為250 克。
方劑能否治病,除了恰中病機,配伍精當,便是特定的劑量。
以四逆湯的應用為例:四逆湯乃仲景急救亡陽危症之峻劑,有斬關奪門、破陰回陽、起死回生之效。原方為炙甘草2 兩、乾薑兩半、生附子1 枚(破八片),按古今折算,則四逆湯劑量是炙甘草30克,乾薑23克,制附子60克(生附子1 枚,大者20~30 克,假定生附子之藥效為制附子之兩倍以上)。
而中醫方劑學四逆湯之劑量為:附子5 ~10 克,乾薑6 ~9克,炙甘草6克。以這樣的輕量,要救生死於頃刻,誠然難矣!無怪乎中醫治心衰,十有八九要失敗。不是經方不靈,而是我們未能繼承仲景先師的衣缽真傳。慣用輕劑,固然可以四平八穩,但卻閹割了仲景學術的一大特色,使中醫丟掉了急症陣地。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小道經方》的疑問,可以聯繫小道經方工作人員,我們會為您做專業、詳細的解答。
小道經方QQ貳群:411158821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黑眼圈與熬夜沒半毛錢關係……「精選」
※把健康送給親人,到底送啥好?「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手干腳干,原來容易有那方面問題……
TAG:小道經方 |
※學了中醫,治病就是牛氣「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不要讓消炎藥抗生素害了下一代「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不讓抗生素毀掉下一代「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生病不用去醫院的秘訣「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孩子反覆發燒,抓病機才有療效「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六味地黃丸真的不適合你!「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自從學了中醫,全家上下再也沒用過抗生素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降溫?感冒!他根本不怕!開方嚇死老中醫!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家人質疑,他卻堅持用中藥治好發燒!「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治療打嗝有妙法「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牙齦出血小妙招「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小兒腹痛在醫院容易誤診,臨床醫生學了經方後……「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四逆湯怎麼喝?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靈活運用感冒方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中醫治病 這些急症可以找中醫也有效
※酒糟鼻?腫么辦?「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學中醫,捷徑在哪裡?「己安先生講傷寒」
※感冒了,千萬不要死抗……「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胃裡脹悶不舒?幸好有經方跟己安先生學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