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教養,就看這一點
看你這個人有沒有教養,並不是看你表面上是不是恭敬謙和,而是看你背地裡是否依舊錶里如一。看不見的教養往往更加重要,這就導致了一旦被發現,結果就是嚴重的。
01
大約一年前,公司的餐廳實行自主收殘的原則。
意思是希望員工在吃完飯以後能夠主動把餐盤及垃圾帶到餐廳門口的收殘台上。
那時候我和另一個實習生琳琳,中午的時候喜歡一起去吃飯,我們也每天按規定地把餐盤端到收殘台再離開。
有一次因為核對文件的原因,我們兩個對到很晚才去吃飯。到餐廳的時候裡面冷冷清清的,一點都沒有往日熱鬧沸騰的樣子。
我倆急匆匆吃完飯,就準備回去繼續工作。
可是當我端起餐盤的時候卻發現琳琳兩手空空,正大搖大擺準備往外走。
我連忙叫住她,以為是她把這事給忘了:「琳琳,你的餐盤忘了拿了。」
沒想到琳琳卻是一副「我知道我沒拿」的表情:「沒事的,現在又沒什麼人,不拿也沒事。」她看了看門口的收餐台,繼續說:「更何況,收殘台在北門,我們走南門更節約時間。」
我皺了皺眉頭:「可是我也要去倒垃圾的啊,你要是等我不一樣浪費了時間?」
琳琳連忙說:「哎呀,你也不倒不就行了嗎?以前是因為大家都是同事,坐這邊吃飯,那麼多雙眼睛盯著你,你不倒多不好。現在又沒人看見,走吧!」
我被她一洗腦,覺得她說得也有道理,剛準備放下盤子,但心裡卻一直有個念頭在催著我說:「你一定要去一定要去一定要去……」
我在心裡小小地糾結了一下,決定跟從內心的想法,我抱歉地告訴她:「你先走吧,我要去倒垃圾的。」
琳琳不可思議地看著我,然後開玩笑似的用胳膊肘搗了我一下:「誒!裝什麼啊,沒人會看見的!」
我不再理會她,自顧自地往收殘台走去。
琳琳在後面哼了一聲,然後直接往南門走了。
02
她剛走沒幾步,就被身後一個大媽叫住,大媽很實在地說:「姑娘,你桌子還沒收拾呢。」
琳琳撅起嘴,不開心地說:「你不就是收拾廚餘的嗎?你都看見了還要我收拾?我是後勤還你是後勤?」
大媽的口氣似乎都寫生氣了,連聲調都提高了幾分:「這是公司規定,員工都應該遵守的。」
琳琳之前一直都是彬彬有禮的形象,此刻卻突然變了臉,她也不甘示弱地和大媽吵起來:「這就是你們這些後勤該乾的,憑什麼讓我來做?你領工資還是我領?」
大媽一看也不是個好惹的角色,一來二去兩人就在空蕩蕩的餐廳裡面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辯個不休。
本來只以為是實習生與食堂大媽的普通鬥嘴,但萬萬沒想到事情越鬧越大,大媽竟然是公司高層家的老太太。
以前是做班主任的,剛退休沒多久,就在食堂找了個閑職,管理管理後勤。
大媽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實習期一過,琳琳就捲鋪蓋走人了。我卻像走了狗屎運一樣,留了下來。
我把這事告訴了我媽,並順帶著感慨一下人倒霉真的喝涼水都塞牙縫,走起運來也是護城河都擋不住的。
琳琳本來與我實習成績都差不多,我還擔心自己不能留下來,結果實習測評出來的時候,琳琳在員工素質一欄竟然被打了零分。
我媽卻很淡定地說:「這就是背地裡的教養。看你這個人有沒有教養,並不是看你表面上是不是恭敬謙和,而是看你背地裡是否依舊錶里如一。看不見的教養往往更加重要,這就導致了一旦被發現,結果就是嚴重的。」
03
其實,你平時怎麼做人,就是你修養的一種體現。
做人要內外如一,處事要知行合一;說話要言行一致,行為要表裡如一。
人前溫良恭儉,人後是否也能一樣不矜不伐?這不是對別人能否發現你的考驗,而是對你自己的考驗。
以前的德育老師曾經提起過一個例子,讓我至今印象深刻。他說他有個朋友,每次出差住賓館,臨走前都會把床單被罩整理好。
一開始他不解,問朋友:「明明會有保潔人員過來收拾的,你何必多此一舉?況且你這樣做,又沒人知道你是誰。」
他的朋友說:「很小的時候,我的母親就教育過我,教養往往體現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看得見的舉動是浮於表面的教養,看不見的那些卻是真正融匿進骨血里去的。」
想起有一次我站在安全島上等綠燈,郊區外人很少。對面有一個騎著電瓶車載小孩的男子,還未等綠燈亮起,就急匆匆地開了過來。
後面的孩子似乎問了他什麼,因為父子倆從我身邊路過的時候,我聽到那位父親對孩子說:「剛剛是因為人太多了,你要是闖了紅燈就會被眾人指責。但現在不一樣,你看這裡就一個人。」
說完他還誠懇地沖我笑了笑,笑容裡面摻雜了一絲狡黠。
這笑容與他剛剛說的話聯繫在一起,我恍然大悟:後面的孩子之前應該在問他,為什麼剛剛不闖紅燈,現在卻闖了。
而這位之前還教育著孩子不要闖紅燈的父親,現在卻又給孩子灌輸了另一種理念:你不能闖很多人都看著的紅燈,但是那種人很少的紅燈,你可以闖。
04
池田大作說過一句話,性情的修養,不是為了別人。
可當今社會上,「為了別人」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在公司的謙謙君子會在馬路邊隨地吐痰;
在崗恪守規定的職員會在回家的路上以趕時間為由,闖一兩個紅燈;
看起來高貴的女士會因為環衛工不小心弄髒自己的車而破口大罵……
教養,不應該是為了規定才得以存在的表面行為,而應該是一種通過長期自律與學習得到的靈魂品質。
只有將其變為習慣根植於心,變為一種本能,才能保證你不會在自以為沒人的場合做出失策的事情。
就像餓了會想吃飯,困了想睡覺一樣,對一件事情最本能的反應往往只有在看不見的地方才會體現出來。
只有源自內心,才會不分場合。
古語云,人之所以貴,以其有信有禮。
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教養到底有多重要?
對一個人而言,最重要的並不是美貌的外在,而是智慧與修養。一個失去教養與思考的人,再貌美也照樣一錢不值。
所以,要想不暴露自己的無禮,倒不如提前將這種「禮」根治入心,使自己所作所為並非出自大腦思考,而是發自內心的行動。
作者簡介:大芋芋,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簽約作者,積極的悲觀主義者。有過墮落的日子,也有明天會更好的美好訴求,即使遇到水逆也要努力生活,希望有朝一日能跳出自己創造的怪圈。微博@小市民芋頭
富書第一本暢銷書《僅有一次的人生,就要酣暢淋漓地活》


※你的素質就是你最好的資源
※新的一年,讓自己坐前排
※我又不是你爸媽,誰都不欠你
※那個沒有嫁給愛情的姑娘
※請不要輕易勸離婚
TAG: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
※有沒有教養,只看這一點
※有沒有教養,只看這一點!
※有沒有教養只看這一點
※據說有沒有教養只看這一點……
※女人有沒有教養,從一點就能看出來
※教你看男人有沒有安全感,就看他有沒有這五種表現!
※有沒有這麼一個人
※你常喝的這種奶,買之前一定要看清有沒有這3個字!
※把矮牽牛養爆盆的竅門,就這幾點,沒有那麼難!
※有沒有教養,不是你說了算
※有沒有這麼一個人?終究還是捨不得
※畫畫的有這5種癥狀就得小心了,看看你有沒有?
※這三點分手原因,看看你有沒有中槍
※火影里的單身狗,有沒有你想收養的那一隻!
※一個人是否厚道,看他有沒有這四種德
※有沒有教養,看朋友圈
※有沒有那麼一個人,讓你紅了眼眶
※男人心裡有沒有鬼,看這5點就知道了
※有沒有一個人,這般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