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古有愛蓮者,今有愛壺者。


古人說愛蓮,我輩談愛壺。


愛壺者,知壺味,更喜品茗香。

在淡淡的茶香中,也有幽幽的愁雲在飄蕩……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蔣蓉款石榴提梁壺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蔣蓉 荷塘月色


中國的奇壺、怪壺與別人的不同,


它們雖奇於表、怪於型,

而給人的印象卻並不止於奇形怪狀,


作品造型,設色逼真,


惟妙惟肖,意趣盎然,


自成獨立的藝術風格。


中國的奇壺、怪壺是孕育美的壺、

裝盛著制壺人的良苦用心的壺。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當代 蔣蓉制紫泥佛手壺

中國的制壺人,


善於將動物、植物、花果等自然形體,


經過藝術提煉、創造,


自如運用於紫砂作品之中,


設色與造型逼真,


融合了藝術美感與自然生趣,


形象色澤及表面肌理


都有妙趣天成之感。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蔣蓉 段泥蓮蓬壺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蔣蓉 封侯壺


「茗注莫妙於砂,壺之精者又莫過於陽羨」紫砂壺所蘊含的文化特性和精神功能是獨一無二的。它將書法、篆刻、繪畫集於一體表現在紫砂壺上,集中了中國文化的精粹。紫砂壺造型形式豐富多變,或精美細巧,耐人尋味,或奔放大度,令人心曠神怡,加之鐫刻於壺體表面寓意深遠的題詩賦畫,更增添了濃郁的書卷氣,而紫砂壺的審美特徵即是文化因素。紫砂造型藝術將這許多中國文化的精髓統一在一起,構成了極其高雅的文化藝術氣質。美麗的宜興小城承載著制壺人的夢,即是生活,也是熱愛。與其說是在做壺,不如說是傳承一門手藝。


靜室一爐香,虛窗一杯茶。午後一本書,一炷香燃而不濁,清香無垢,那一縷清雅之香的終點不是身體,是心靈!


【茶人四境】


1、學茶人,初入茶門,勤喝茶,喝得一款好茶,夜不眠;


2、品茶人,喝茶無數,口味頗叼,煮茶品泉,聊茶賞器;


3、尋茶人,心中頓悟某事,入山中,進茶園,尋得妙茶,茶已入痴 境;


4、喝茶人,好茶嘗盡,人生亦短,粗茶淡飯,悟,好茶喝得,壞茶亦喝得,隨遇而安,茶已非茶。


玩壺。壺本是泡茶之器,茶的好處在先。玩壺之人大都養壺,養壺養性情,玩壺養壺會讓男人心更細,不細會傷壺;性更溫,將一把壺養的珠圓玉潤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實在養的過程中,人的性情也得到了「修練」。


以壺會友以誠相待!歡迎來賞壺交流


傳承紫砂,寄與愛茶人


堅持:只做真正的宜興紫砂


堅持:傳承紫砂的原始本色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蔣蓉 石榴樹蛙壺


中國的壺奇在形態上


「方非一式,圓不一相」,


大師級的壺,


每次都經歷了一次全新的創作,


每一把都有不同,


變化多端,幻化無窮。


藝術貴在變化,


中國的奇壺、怪壺正是把


變化的奇與美表現到了極致!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陳國梁手制薄胎樹樁人物壺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民國 段泥及綠泥壺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清 裴石民手制九龍戲珠壺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朱可心 朱泥魚化龍壺


從古至今,許多文人墨客與茶結緣,留下不少妙趣橫生的茶詩,茶聯:


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岩下維舟不忍去,清溪流水暮潺潺。


——靈一和尚《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


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


萬里歸來對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黃庭堅《品令 茶詞》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 辛棄疾《定風波·暮春漫興》


玩壺是一種執著,讓男人幾十年如一日,廢寢忘食,嘔心瀝血,將一生的喜怒哀樂都與之糾纏在一起,而無怨無悔,留下的是歲月久了器物上的包漿。玩壺讓男人變得豁達。世上好壺無數,豈能盡收囊中。看到了即是擁有,我有了就是你有,遇到了,是一種緣份,得到了,更是一種福氣,錯過了,也許會頓足懊惱,轉而一想,遺憾是一種美麗。


紫砂壺的文化傳承


今天,宜興紫砂已經站在時代的高峰,在立足於先人創造的基礎上,今人奮發有為。我們的一貫態度是傳承發展,當然這不是固步自封,更不是一味復古,傳承中要有推陳出新,要有發展,要適應時代的要求,要不斷創造宜興紫砂新的輝煌。


宜興制陶有著7300多年的悠久歷史,而紫砂器的問世,僅千年時間,真正讓紫砂成為茶器則是明中晚期開始。伴隨著紫砂經濟的發展,也有力地促進了紫砂文化的繁榮,宜興紫砂數百年,浸潤在茶文化中的紫砂文化從來沒有今天這樣充滿生機,彰顯活力,出版物林林總總,影視作品時見熒屏,方興未艾的茶文化活動中,紫砂文化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宜興紫砂慢慢紅火了起來。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傳承,是一種理想也是一種實踐,當這兩者結合的時刻,便是行動。


紫砂,是一種材質也是一種藝術,當兩樣相交融的時候,便是藝術。


紫砂壺首先是沏茶的茶具,沏茶最講究水的溫度,一般用90度-100度的水沖泡會更好地使茶中有益成分浸出,所以紫砂壺的表面溫度達到50度-80度之間,適合開張血管達到舒經活血的作用。加之紫砂壺表面有許多凹凸不平的砂礫,用手揉搓,有如中醫針灸的功效,較之其它揉手(玉,核桃等)更妙。


手療是中醫治療的一朵奇葩,可以強身健體,預防疾病,紫砂壺手療的研究和應用還只是一個開始,將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同時,宜興紫砂壺中的紫砂泥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由於MnO2、Cr2O3、CaO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存在,不僅使得紫砂泥以紫紅色調為主,而且在泡茶的同時,提供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有益健康。


紫砂壺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延展性,配合以特殊且精準的制壺技藝,所以成品口蓋嚴密,縫隙極少,減少了含黴菌的空氣流向壺內的管首,相對延長了茶湯變質的時間,有益人體健康。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我姓朱,是一個制壺工匠,土生土長的丁山人,出生於紫砂藝術世家,從小跟隨父親學習紫砂技藝,並受紫砂大師指點。在丁山經營一紫砂壺店鋪,講信譽,誠信做人,客戶也越來越多,現在和一些宜興頂級大師合作,也簽約了本地一些知名的紫砂壺工藝師!「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宜興紫砂壺歷來備受文人雅士追捧。希望藉此機會和朋友們一起交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堅持將紫砂文化傳承下去!


傳承紫砂,寄與愛茶人


恍然間,才深刻地明白,茶有茶的宿命,壺有壺的因果,過客有過客的約定,世間萬物,都有著各自的信仰和使命。所有的相聚,都是因了昨日的萍散,所有的離別,都是為了尋找最後的歸宿。


——白落梅《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紫砂壺的開壺和養壺


【開壺】一把新出窯的紫砂壺是沒有太多光澤的,黯淡無光的,也不能直接用來泡茶,所以新壺首先需要「開壺」,其目的就是除去壺內的雜質和火氣。


一、熱身.將剛買回來的紫砂茶壺內外沖洗一次,將表面塵埃除去,然後放進沒有油潰的煲,加3倍高度的水煮2小時,這樣茶壺的泥土味及火氣都會去掉。


二、降火.將豆腐放進茶壺內,放一倍水煮1小時。豆腐所含的石齎有降火的功效,而且可以將茶壺殘餘的物質分解。


三、滋潤.將甘蔗切開後,放在煲內。沒有甘蔗,可以放些糖,然後再煮1小時。甘蔗的天然糖分,能夠讓茶壺得到前所未有的滋潤。


四、重生.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茶葉,放入茶壺內煮1小時。這樣茶壺便不再是「了無生氣」的死物,脫胎換骨後,吸收了茶葉精華,第一泡茶已經能夠令茶人齒頰留香。


【養壺】真正的好壺,僅僅是泥好,工好,款好還不夠,還必須通過「養」和「把玩」,使壺的內在構造發作變更,壺身更加細、潤、柔,神情奕奕,溫潤如美玉。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專壺專用,一壺侍一茶因紫砂的胎體結構比較特殊(雙氣孔結構、分子以鱗片方式排列),而能夠吸附茶湯中茶浸出物(紫砂壺茶具的吸水率為 1.6%-7.05%),促使胎體發生變化,並能夠散發所泡之茶的氣味。愛壺善飲人士。獲得砂壺經過「開壺」保養、去除砂壺土腥氣之後,用幾類茶試壺。根據自己的喜好,而最後決定此壺泡哪種茶,爾後一直不變,做到「專壺專用,一壺侍一茶」。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常常擦拭在泡茶的過程中,用棉質的帶有所泡茶湯的濕茶巾對壺體進行擦拭,可有效促使茶壺變得乾淨整潔。經常獲得茶湯的滋養,能夠促使茶壺胎質發生變化。注意,在用茶巾擦拭之時,要謹慎為之,不可過度猛擦。對有些「工」有曲線 和「流涎」造型的壺,要注愆及時擦拭流下部的茶湯。以免長期因保養不善造成壺整體「包漿」的缺陷。對壺的流、把轉接處,壺蓋的內口外沿、壺鈕等轉接處要細心擦拭,這些 「偏僻處」容易積垢,會影響茶壺的整體養護效果。


侍壺根據自己的喜好,而最後決定此壺泡哪種茶,爾後一直不變,做到「專壺專用,一壺侍一茶」。


從開始學藝做壺那天起,師傅就立下規矩:做人要誠實,做壺亦是如此!堅持選用正宗原礦宜興紫砂泥料,堅持手工製作!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劉建平 ,1957年生於江蘇宜興,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工藝設計協會會員,宜興紫砂文化藝術研究專委會會員。


1976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呂堯臣大師學習紫砂技藝,曾先後在南京藝術學院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深造。1986年創作的《富貴茶具》獲第三屆全國陶藝評比一等獎;1990年創作的《九頭源泉茶具》獲第四屆全國陶藝評比一等獎;1994年創作的《十頭晨曲茶具》獲第五屆全國陶藝評比二等獎。1988年起,連續人選第二、第三、第四屆日本「美濃國際陶藝展」並獲獎;作品《富貴茶具》被國務院收藏在中南海紫光閣;《緣茶具》被文化部收藏;《春涌大地》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劉老師制壺照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專註技藝、恆心、細心、對完美追求的執著心,在一切講求效率、減少成本而儘力獲得高利益的時代,我們需要這樣的始終如一。這種對於匠心的堅守,是古老中國的傳承,也是我們原本就溫柔敦厚的底子。


玩壺讓男人遠離塵囂,徜徉於心的後花園。累了,煩了,坐下來,喝杯茶,摸一摸心愛的紫砂壺,頓時物我兩忘,心情也會隨著器物的弧線變得圓潤、流暢、歡快起來。玩壺猶如參禪,即是悟道。參悟了,才發現耗盡一生心血收藏的寶貝,原來屬於整個社會,自己不過是把她從歷史塵埃中揀起來,抹去灰土,暫行保管而已------於是,這世上多了張伯駒這樣的名賢大德。


紫砂壺,對茶友來說,壺可傳情、可達意,紫砂可以寄予萬事、萬物、萬種情愫於壺上,令賞壺人思緒萬千。


紫砂壺的美存在於使用當中,將沸水注入壺中,觀壺色瑩潤如玉,聽泉眼細流汩汩。拿來摩挲把玩,心中頓生愉悅親近之感,亦可舒筋活血、強身健體。紫砂壺能在使用當中愈發光彩照人,越用越美,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養壺」。壺靠使用以養生,以養浩然之氣。「融」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人生的至高境界既在合而不同,博採眾長、互相吸收。


紫砂與茶,始於根脈、惺惺相惜,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默契。喝茶之人,更希望在茶與壺的泡養之間、在湯色的轉換之間、在茶香的入喉之間,感悟紫砂與茶之間那種無與倫比的匹配之美,然後將這種美悄悄地浸入生活。


一把好的紫砂壺泡茶的感受


1.紫砂陶是從砂錘鍊出來的陶,既不奪茶香氣又無熟湯氣,故用以泡茶色 香味皆蘊。


2.便於洗滌,日久不用,難免異味,可用開水泡燙兩三遍,然後倒去冷 水,再泡茶原味不變。


3.冷熱急變適應性強,寒冬臘月,注入沸水,不因溫度急變而脹裂。


4.紫砂陶質耐燒,冬天置於溫火燒茶,壺也不易爆裂。


5.經過自己精心的泡養,泥料越來越潤,就越發喜歡,傾注了心血,紫砂 壺也以迷人的光澤回報愛茶人。


產品鑒賞


好的紫砂作品很多,在這沒辦法一一展示,選出幾款供大家觀賞!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玩壺是男人的時尚,更是男人的心靈雞湯。未必鮮衣美食,何須香車寶馬,一壺一茶,一器一皿,都能讓沉溺其中的男人意氣風發,得意忘形。玩壺的男人,不一定很有錢,但一定是懂得生活、有內涵的人。他不一定是職場精英,但卻博古通今,見聞廣博。他痴情於中華文化精髓。他被國粹傳統文化深深吸引,他將文化精髓視為知己,而她,則視其為自己終生的知己。


做事憑良心,做人盡本分


100%的真實,100%的正宗紫砂!


傳承紫砂,寄與愛茶人


【廣告聲明 】此條消息為企業推廣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資料分享:線描花卉(5)
文彭《草書冊》,神采兼備

TAG:國畫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淺談「中國風-奇壺怪壺」的歷世精神
鑒賞丨中國風奇壺、怪壺,個個都是極品
中式奇壺、怪壺,極品!
歷史上非常神奇的三個「怪壺」,你知道他們怪在那嗎?第二個怪壺—良心壺
古今中外的「怪壺」,千姿百態!
古今中外怪壺絕品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如此「怪壺」您見過多少?
罕見怪壺!從未見過
罕見怪壺!從未見過!
?罕見怪壺!從未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