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羅馬的縱情聲色

古羅馬的縱情聲色

微信ID


EYEONHISTORY

古羅馬的縱情聲色


文|邢天寧


「我接受了一座磚造的城市,卻留下一座大理石的城市。」這是羅馬帝國的創建者奧古斯都的一句話。


今天,人們對他的評價眾說紛紜,但可以確定,他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平息了企圖分裂共和國的內戰,改組了羅馬政府,給地中海世界帶來了兩個世紀的和平與繁榮。

更重要的是,他樹立了一個精明強幹而又不乏仁慈的獨裁者形象,以至於在去世後近兩千年,其言行還在被其它政客或高明、或拙劣地效仿著。

古羅馬的縱情聲色



身著大祭司長服飾的奧古斯都,他的本名是蓋烏斯·屋大維。


作為城市,羅馬在他治下實現了光榮與偉大,它的光環是如此耀眼,以至於在很多人眼中,它就是凱旋式、財富和建築奇蹟的集合,其中當然也少不了「喜聞樂見」的放蕩和奢侈。

但這只是羅馬的一部分,確切地說,是統治者們的世界。如果把鏡頭調轉180度,那些逼仄的街道和擁擠的房屋就會展示在我們面前。遊手好閒之徒在其中四處遊盪,市民耽於以「麵包和競技」為主題的廉價享樂。


事實上,在光輝燦爛的歷史表面背後,往往充滿了鮮為人知的詭異情景、匪夷所思的奇特風俗,以及無數普通人的痛苦和辛酸。它們在大多數教科書中被忽略不提,但如果要全面了解當時的社會,它們又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重


羅馬人的不幸貫穿於生老病死。新生兒死亡率高達1/3,即使能免於夭折,也可能會面臨被遺棄的危險。


男孩通常比較幸運,因為需要他去繼承家業;如果是女兒,而又不巧出身貧困,那麼沒有儀式,沒有憐憫,她們將被丟棄在下水道或其他地方,混雜在垃圾和牲畜的骸骨之中,這樣父母就不用為她們的嫁妝負責。

古羅馬人認為玩耍是兒童的天性,但家長的監護卻經常失職。奧斯蒂亞的一塊墓碑上寫道:「我是雙轅套車的車夫,我想跑得更快,但摔了下來,跌入了陰曹地府。」它記錄的是就是遊戲中的一次事故。


7歲的孩子被送入學校,學費雖然可以接受,但授課地點卻是在沿街的房屋甚至是露天。最好的希臘教師只教小班,每班12名學生,但開價也是一般學校的數倍。


學校的紀律特別嚴苛,打瞌睡和逃課者將受到嚴厲懲罰,任何對教師的質疑通常招致毒打。兒時的經歷令詩人奧維德刻骨銘心,他後來甚至為此咒罵黎明:「是你剝奪了孩子們的睡意,讓柔嫩的手被枝條抽打。」


有時體罰非常隨意,其目的已經不僅僅是為了懲戒,而是強迫年輕人對權威要絕對服從。

到11歲左右,絕大多數兒童被迫與學校告別,而富家子弟則被送入「Grammaticus」學習拉丁語和希臘語課程,而在所謂的「技巧學校」,教師傳授雄辯術和寫作知識,從而讓出身優越、有抱負的羅馬青年能順利參與政治。

古羅馬的縱情聲色



這塊浮雕反映的是羅馬兒童上學時的情景


海外留學在貴族中也極其盛行,目的地通常是雅典、羅德斯島或小亞細亞。整個教育模式完全是精英式的,費用對普通家庭來說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奧古斯都的統治被認為是「羅馬人最幸福的時期」,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能悠閑而體面地活著。只有工作才能養家,而最好的職業(政治家和律師)又被上流社會壟斷,同時鄙夷勞動的傳統又根深蒂固。


從共和時代起,勞動就被當成不名譽的事——畢竟,為什麼公民要去從事奴隸的工作?如果他足夠走運,可以為政治家充當辦事員,或者憑藉一點本錢成為生意人(羅馬人並不鄙棄經商)。


如果沒有門路,他們要麼成為無業游民,靠分發的食品頹廢地生活;要麼放下尊嚴,想方設法創造一些謀生手段:比如在競技場為達官顯貴佔座;或是為拙劣的演說家捧場;甚至是幫人送葬。


而在當時,又沒有嚴格的戶籍制度和人口遷移限制,湧入羅馬的外地人難以計數,他們在擴充廉價勞動力的同時,又增加著原有居民的就業壓力。


總的來說,在羅馬「盛世」之下,生存非常容易,但生活並不輕鬆,對自食其力的人來說,出人頭地的夢想可能是遙遙無期的。


羅馬居民在出生、教育和工作上不平等,但疾病卻對生命一視同仁。在一個衛生系統不甚完善、醫學和巫術藕斷絲連、傳染病四下蔓延的城市中,要想保持健康其實很難,連奧古斯都本人都被諸多痼疾困擾。


公共醫療在羅馬的確存在,但廉價必定低質,在貧苦人群接受的所謂「免費醫療」中,安慰成分很可能居多。


作為人生的最後一程,死亡在羅馬也不輕鬆。羅馬人對身後事看得很重,如果不能舉辦體面的葬禮,那麼人們就認為他的一生是不圓滿的,後代也會名譽掃地。


因此,羅馬人在生前就開始挑選墓地,並儘可能地把墳墓修建得富麗堂皇,即使財力不夠,也要購買一塊體面的墓碑。不僅如此,羅馬人還喜歡讓喪事廣為人知,甚至讓旁人也感到他們的死是社會的一大損失。


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要想死得隆重,就必須僱傭職業的送葬者,其費用通常是驚人的。於是一貧如洗的人們建立起「葬禮俱樂部」,成員需要繳納「入會金」,然後按月繳納會費,當某位成員作古之後,俱樂部將承擔葬禮開銷,同時發動大家將逝者送往安眠之所。


古典時代的城市病


在羅馬人承受的種種痛苦當中,生老病死的不幸乃是一種必然,但有一種痛苦卻是一種奢侈,它直接來源於城市的高度繁盛。


曾幾何時,人類為了分享與幸福而創造城市,但結果卻是擁擠和喧囂。奧古斯都畢生致力於建造一座大理石的羅馬,但他的功績未成,「城市病」便已浮現。


今天我們回顧歷史,對羅馬的第一印象便是壯觀的神廟、宏大的競技場以及能夠同時容納3000人泡澡的大浴室,至於那些籠罩在陰影下的房屋都被徹底無視了。這是一種誤區,不管怎麼樣,它們確實真正存在過。


今天,我們知道城市病是因為人口密度超過了經濟和交通的承受力。以當時的標準,城市人口突破15萬便可稱得上是擁擠,而按照《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記錄,公元前後,羅馬的人口大約在75萬-100萬。


住房是極為緊張的,平民的房屋幾乎只能用局促來形容,而卧室只有一種功能——睡覺。為了獲得最大利潤,很多建築商開始興建樓房,由此便誕生了被稱為「島」的多層居民區。

古羅馬的縱情聲色



羅馬住宅樓「島」的還原圖


此類住房的底層一般都是房主或比較富有的租戶,狹小、陰暗的上層房間則是窮人們的家。這些樓房必須用混凝土建造才能保證安全,但唯利是圖的商人卻對此視若無睹。


搬進樓房總要承擔風險,奧古斯都應該知道,早在公元前60年,便發生過樓房在狂風下坍塌的慘劇。


即使是窄小和危險的房屋,也不是每個羅馬人都能擁有的。許許多多沒有住房的人,比如奴隸和平民,只能在閣樓或是樓梯間棲身。一些人被迫租賃公寓,而房租又貴得驚人。


詩人尤維納爾就曾說過:「用羅馬城中一間昏暗破舊的公寓的一年租金,完全可以在周圍的小城鎮中買到一幢漂亮的住房。」


不僅如此,那些費盡周折取得立錐之地的人還要忍受無盡的痛苦:天一放亮,教書匠們便扯著嗓子喋喋不休;小販競相高聲叫賣,工匠擊打著鎚子,祭司拖長了聲調在祈禱……


而等到太陽一落,白天被禁止通過的車輛馬上排成長隊,車軸的摩擦聲與趕車人的斥罵聲響成一片。由於睡眠難保,很多健康的人生了病,很多病人不幸喪生。


但不同種族的人們還是樂此不疲地湧入市區,因為羅馬已經不僅僅是一座首都,而是一種理想的具象化,它象徵著幸福和機會,儘管實現的概率微乎其微,但畢竟是聊勝於無。


貴族和元老們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中。他們擁有豪宅,每一所的價格都超過300萬銀幣,相當於至少3000個熟練工人的年工資。或許是天生神經衰弱,上流社會還是忍受不了市區的混亂和喧囂,他們急匆匆地搬進了鄉間別墅,並專心致志於宴飲和詩歌。


最初,別墅只是鄉間的田產,但隨著城市化成為一種負擔,其作用便從生產轉變為享樂。美輪美奐的馬賽克壁畫和巧奪天工的雕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金碧輝煌的客廳中陳設著孔雀、牡蠣、蜂蜜和葡萄酒,阿諛奉承的詩回蕩在柱廊間,歲月被付諸及時行樂。


雖然享樂主義意味著物質文明的發達,但享樂過度絕不是進步,隨著精英階層在靡靡之風中沉醉,昔日充滿活力的城市核心只剩下一個道貌岸然的虛架子,而昔日憂國憂民的政治家則蛻變為純粹的食利者。精英階層臣服於物慾的,社會開始失去活力,而最終的結局必然是走向衰落。


享樂至上,享樂至死


但羅馬的墮落又與眾不同,它並非僅局限於精英階層,而是瀰漫於整個社會。共和時期,羅馬人是一群粗鄙的農夫,他們用不屑來掩飾自卑,而一旦一夜暴富,其縱慾便註定是變本加厲的。


從凱撒到奧古斯都,帝國的觸手伸向四面八方,尼羅河隨戰爭洶湧,亞細亞被馴服,奴隸和財富如潮水般湧入,使這個斯巴達式的城邦蛻變為享樂主義的天堂。


面對統治者的窮奢極欲,社會的底層當然會表達不滿,此時前者的手段頗為老辣,他們將廉價的享受拋灑給公眾,宏偉的公共浴室、劇院和競技場拔地而起。


於是事情變得非常諷刺,羅馬平民可能沒有什麼生活質量可言,但享樂的渠道卻是五花八門,廉價的放縱填充了日常生活,將樸實的美德和對政府的不滿一併消除。


如果能從歡樂中汲取力量,那麼我們仍可以說這種娛樂是有益的,但羅馬人需要的僅僅是感官上的滿足而已。隨著斯巴達克斯的故事遠去,為「榮譽、生存和財富」而進行的殺戮開始復甦。


曾幾何時,角斗的目的是將靈魂獻給死者,但在共和末年,這種莊嚴的祭儀漸漸蛻變和扭曲,奧古斯都將角斗視為一種拉攏民眾的手段。宏大的表演收買了人心,使「第一公民」得以長期大權在握。


公元前31年,帕拉丁山和阿文丁山之間的「大競技場」失火,奧古斯都不惜用來自埃及的方尖碑修復看台的基座。當地是市民娛樂的另一個中心,也是賽車表演經久不衰的舉辦地。它能容納15萬人同時觀戰。


賽程往往伴隨著危險,在彎道附近發生死傷更是家常便飯。但主辦方不愁找不到車手,畢竟重獎之下必有勇夫。


而戲劇作為一種更大眾化的消遣方式而廣泛存在。建於公元前13年的馬賽盧斯劇場仍有大部分建築保存下來,米開朗基羅正是從這裡獲得靈感開創了文藝復興風格。


另一個挑戰來自角斗,和它們相比,舞台表演製造的感官刺激實在平淡無奇。為增加賣點,女演員經常以半裸或全裸登場,下流的場面層出不窮。


主辦方還經常讓罪犯代替演員在殺戮的場面中被處死,從而製造血腥並吸引觀眾。總而言之,要想從這種低俗表演中得到教益幾乎是不可能的。


甚至窮人也有放縱的去處。市區分布著近200座公共澡堂,因為得到國家資助,其中一些甚至可以不論貧富免費使用。自此,公共浴室成為貧民的享樂聖地,而洗浴也超出了衛生學範疇,演變為消磨時間的方式。

古羅馬的縱情聲色



《羅馬浴場》,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爵士所作


公元前19年建成的阿格里帕浴室每天要接待數萬名澡客,而一次洗浴又通常持續數個小時,三教九流穿行其間,無業游民則經常在回家忍受惡劣的居住條件之前逗留整個下午,一些地方甚至公然藏污納垢。


毫無疑問,這種生活方式對肉體和精神的破壞是巨大的,一座墓碑上甚至將它與酒色相提並論:「浴室、葡萄酒和縱慾毀了我們的身體,但如果沒有它們,生活還有什麼樂趣?」


墓主將羅馬人膨脹的文化性格與荒唐的生活方式體現得淋漓盡致,但浴室、葡萄酒和縱慾毀掉的不僅是他的生命,還有整個社會的未來和前程。


且讀且評論。本周最佳評論得贈書《行者玄奘》。

古羅馬的縱情聲色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也有身份證?
萬里孤征,還原一個最真實的玄奘
丁貴堂的海關傳奇
你的名字?史叔的小店!
穿越古代過元旦

TAG: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聲色犬馬與烈焰紅唇
聲色動人,古琴曼妙
深愛妻子的隋文帝,為何在獨孤皇后死後縱情聲色?
胡嬡娟:古道不動聲色,默默凝視著,深深淺淺的馬蹄印……
縱情聲色的日本間諜吉川猛夫,偷襲珍珠港最大功臣
隋煬帝一生縱情聲色縊死江南,說明了什麼?
淡漠!愛恨不動聲色的星座
張鳴:青幫聞人的聲色犬馬
聲色潘多拉魔盒:復古拎包設計的音磅隨想9藍牙音箱
聲色犬馬 我與你各自天涯
縱情聲色:20世紀最經典的科幻形象之絕地武士
大臣聲色犬馬另有隱情 一幅窺視名畫描繪出南唐奢華服飾
獨孤皇后有「開國之功」深受隋文帝寵愛!為何隋文帝又縱情聲色?
雙色漸變美甲,美在不露聲色
縱情聲色:20世紀最經典的科幻形象之異形
當地政府支持的聲色場所,荷蘭阿姆斯特丹紅燈區,只為實現平權
實拍70年代巴黎黑幫暴力狂躁、縱情聲色的的糜爛生活
松桃蓼皋舊事的聲色會影,鄉愁深處的黑白印象
8張圖看朝鮮:一邊是飢餓的民眾,一邊是聲色犬馬的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