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宜賓市第五批非遺名錄


今天小編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小編從 興文縣博物館(興文縣文物管理所、興文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宜賓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日前出爐,在全市入選的3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我們興文有15個入圍,佔據了全市的半壁江山。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按照《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評定暫行辦法》,經申報、評審、公示等程序,我市共有傳統技藝、傳統醫學、傳統音樂、民俗等9大類3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我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其中興文縣15個,宜賓縣、珙縣各5個,筠連縣、江安縣各2個,長寧縣1個,高縣、屏山縣、市博物院各1個。


宜賓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共計33項)


下面,讓小編帶你去認識下家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吧!


興文民間耍鑼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興文民間耍鑼,是興文縣三百多年來盛行於城鄉的民間傳統鑼鼓音樂藝術,經常出現在婚喪嫁娶、節慶聚會、宗教儀式等各種場合。早在清康乾盛世年間,群眾文化匱乏,川劇產生並成為最重要的大眾文化形式,影響遍及城鄉,為隨時滿足人們對川劇和音樂的藝術享受,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民間耍鑼應運而生,從川劇鑼鼓演奏中衍生出來。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川南民間各地盛行耍鑼,引領大眾文化生活數百年,成為大眾最喜聞樂奏的民間音樂。興文民間耍鑼是興文縣頗具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族竹簫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多才多藝的民族,竹簫和竹簫曲就是他們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樂器和傳統音樂之一,興文苗語稱bux let(「布哩」),屬吹管樂器和吹管音樂。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賈氏微書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賈氏微書承襲中華幾千年傳統書畫精髓,使用自製的特殊毛筆,精選竹木、奇石、宣紙、陶瓷、象牙、角質、金銀、玉器等不同材質作為載體,通過特殊的方法,將精湛的微書技藝呈現出來,平均密度每平方厘米200—600字,最大密度每平方厘米1200字以上,使人驚嘆叫絕。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賈氏微書體現了中國人民高超的藝術智慧和創造力,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藝術價值。


土法榨油技藝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由於木榨菜籽油造就了有純天然、無污染菜籽油油品質,生活質量越來越高的人們開始回歸原生態,懷念土法榨油這一不可多得的千年民俗風情。於是,興文縣古宋糧油有限責任公司便把這有多年歷史的油坊和榨油工具經過修繕後重新開始為市民榨油,「土法榨油」的美名也吸引了周邊市縣甚至成都、重慶、深圳、北京、浙江等地消費客戶。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千百年來的傳承便又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原汁原味地再現。該油坊依然沿用了千年來榨油三大工序,即石碓窩舂、釜甑受蒸、木榨取油。三大工序皆需人工完成,且每一工序都由手工製成完成,充分體現了民間手工的高超技藝。


米酒釀造技藝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苗族米酒,漢語稱常酒,是興文縣苗族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由來已久。據《明史》等記載,興文苗族先民是漢晉時期伴隨遷自甘肅「三危 」和湘黔毗鄰的武陵區域苗族遷徙而來的,至今約1700年。他們種植稻米,興文亞熱帶的氣候和甘甜的泉水又為釀造米酒提供了天然條件,米酒因此產生,俗稱「拍酒」。民國《古宋縣誌》載:「(苗人)喜飲酒,不醉不止,其生性然也。」苗族禮儀有酒重於肉之說。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苗族蘆笙製作技藝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苗族蘆笙,苗語稱ghenx(「哽」),屬吹管樂器,是川南宜賓市興文縣苗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樂器和文化符號。據《明史》等記載,其先民是漢晉時期伴隨遷自甘肅「三危 」和湘黔毗鄰的武陵區域苗族遷徙而來的,至今約1700年。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蘆笙起源於古代苗族八兄弟用竹筒製作樂器來祭奠上山打獵死亡的父親的故事。興文屬亞熱帶山區,製作蘆笙的甜苦竹、茨竹和杉木、野櫻桃樹很多,製作和使用蘆笙歷史悠久。清《皇清職貢圖》和民國《古宋縣誌初稿》載苗族吹蘆笙用於歡樂和喪祭,婚姻嫁娶則忌奏蘆笙。至20世紀90年代始,蘆笙更加頻繁地出現在大眾面前。


苗族服飾製作技藝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苗族服裝製作工藝:自古以來,苗族服裝就以絢麗多彩、式樣浩繁、寓意豐富而著稱於世,又以女式服裝最有代表性。一套完整的女式苗族服裝包括頭帕、勒子、上衣、袖套、圍腰、飄帶、裙子或褲子、腰帶,是苗族婦女挑花刺繡和編織成果的集中展示,服裝上五彩繽紛、千變萬化的圖案是苗族生活的畫卷,無字的史書,儲存了苗族千年古老記憶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苗族服裝製作工藝是興文苗族非常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川南十分突出,九姓式苗裝載入《皇清職貢圖》和《中國苗族服飾圖志》。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挑花刺繡是興文苗族非常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川南十分突出,九姓式苗裝就載入《皇清職貢圖》和《中國苗族服飾圖志》,挑花刺繡作品是苗族無字的史書,方寸之間生動形象的圖案儲存了苗族千年古老記憶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苗族腰帶編織工藝,是川南山區興文縣苗族的傳統手工藝之一,皆由婦女擔當,以多色麻線或棉線或毛線為原料,將其編為五彩斑斕,圖案豐富,長約1丈3尺,寬約5厘米,具有鮮明苗族風格的腰帶。腰帶是苗族傳統服飾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男女皆束,尤以女用腰帶最為精美。


苗族牛皮鼓製作技藝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苗族牛皮鼓,又名吊鼓,苗語稱「查朗」,意即神鼓,是川南興文縣苗族重要的傳統擊打樂器。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據苗族傳說,牛皮鼓起源於六千年前苗族母系社會末期苗族後生子庚聽從天神指示殺牛綳鼓以祭奠和保護母親遺體不被族人吃掉的故事,定型於一千多年後苗族父系社會初期即蚩尤時期,苗族大將夸父的衛士「磨」在逃亡途中率苗民綳鼓祭葬被射死的夸父的故事。明代苗族與僰人雜居,以農牧為業,萬曆元年明朝鎮壓僰人與苗族,93面銅鼓和42面牛皮鼓被明軍繳獲。民國時期牛皮鼓專用於喪祭,無事不得敲擊。20世紀90年代,民族文化保護工作加強,牛皮鼓逐漸用於花山節等喜慶活動(忌懸吊)。


苗族百桌長宴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百桌長宴是川南宜賓市興文縣苗族最隆重的宴席形式。長宴用百張左右桌子連接擺放,每桌4人,擺上最有苗族傳統特色的九大碗佳肴和苗家米酒,顯得場面壯觀,氣勢雄偉,因而得名。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苗族吃新節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吃新節是興文苗族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十分悠久。據苗族民間傳說,遠古人間沒有水稻,苗族先民打獵採摘為生,天神「助略婁」有谷種,但不願換。苗族先民「蒙博」(女)和「蒙佑」(男)派狗到助略婁谷田裡和曬壩上的粳稻里打滾把谷種帶回來,不料被助略婁的武士打落在渾天河裡,狗拚命游回了家。蒙博蒙佑在狗尾巴上找到幾粒稻種。第二年春天,蒙博蒙佑將谷種播下,到農曆七月十三日成熟了,正好是取得谷種一年的日子,蒙博蒙佑採摘稻穀剝殼煮了一鍋飯,先給狗吃,然後自己才嘗新,剩下的穀子留作谷種,很快人們都吃上了白米飯。為了記住這個日子,人們便把七月十三日定為吃新節,一直流傳下來。


苗族民間雜技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舔紅鐵,就是以舌頭舔舐燒紅的鐵器,是川南山區興文縣苗族巫師千百年相傳的絕技。據苗巫解釋,舔紅鐵一般在苗巫為久治不愈的重症病人「摟冒」(苗語,意為解除病痛)或「改交」(漢語,意為解除霉運和災難),驅邪趕鬼時表演,同時口念咒語,以巫師之厲害嚇走惡鬼。此後病人再經醫生醫治,即能迅速痊癒。從現代科學判斷,「摟冒」或「改交」以求驅邪避鬼雖對患者有一定安慰、精神支持的心理作用,但實屬迷信,而從旁觀者看來,舔紅鐵則不失為一種令人驚心動魄的特技,頗具觀賞性。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吞竹籤,是川南山區興文縣苗族用來去除卡在喉嚨的魚刺、禽獸骨頭及其他異物的常用治療方法。其法是將竹筷切成約5公分長短,以水吞下,將卡在喉嚨的魚刺等帶入肚中,解除痛苦。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下火海,就是赤腳從燒紅的鐵板上滑過,同時腳板冒煙,嗤嗤作響,是川南山區興文縣苗族巫師千百年相傳的絕技。據苗巫解釋,下火海一般在苗巫為久治不愈的重症病人「摟冒」(苗語,意為解除病痛)或「改交」(漢語,意為解除霉運和災難),驅邪趕鬼時表演,同時口念咒語,以巫師之厲害嚇走惡鬼。此後病人再經醫生醫治,即能迅速痊癒。從現代科學判斷,「摟冒」或「改交」以求驅邪避鬼雖對患者有一定安慰、精神支持的心理作用,但實屬迷信,而從旁觀者看來,下火海則不失為一種令人驚心動魄的特技,頗具觀賞性。


苗族特效接骨醫藥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苗族特效接骨醫藥,是川南興文縣共樂鎮茅村石梯坡苗族楊仕樹家族代代相傳的獨門絕技,長於骨科及風濕、淤血、筋絡不通等症,尤擅長醫治骨折(包括粉碎性骨折)和脫臼。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苗族葯豆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葯豆是川南宜賓市興文縣九姓苗寨(今古宋鎮久慶村土地岩)苗族楊氏的祖傳獨門藥方。它以煮熟的黃豆為載體,將自採的響鈴草、青果、草果、油草、生血草、胡玄草、鐵燈草(或象耳草)、豬沙靈等新鮮苗葯藥效藏入其中,可治心累、心跳、耳鳴、腳軟等症,尤對內傷、弱症、累傷、水嗆、水激等類黃腫病有特效。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苗族蘆笙舞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苗族蘆笙舞,是川南山區興文縣苗族最有代表性、最大眾化的蘆笙舞形式,兼具體育性質,包括擠蘆笙、山羊打架、龍鑽洞三種具體舞蹈,參加者至少三人,一人吹笙(亦常有牛角號與皮鼓伴奏)確定步調,二人隨之起舞。若場地較寬,人數較多,吹笙者可不止一人,隨舞者可如前增加組合,舞步不變。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苗族傳說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興文苗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由於苗族的文字早已丟失,就用口頭語言把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樸素認識,以及對歷史傳統、習俗風情、生產經驗的記憶和總結記錄下來,形成了苗族古歌和苗族民間故事。故事內容豐富,有神話、傳說、幻想、生活、機智人物、動物、鬼靈精怪等類型。講故事是他們傳承文化,教育後代的重要傳統。《苗族蘆笙的故事》屬於風俗傳說類型的故事。



興文牛起來了,這件事佔了宜賓半壁江山



《苗族人變老虎的傳說》:人變老虎的傳說歷史悠久。興文山區自古有虎,民國時期仍出沒山林,民國《古宋縣誌初稿》記載1917年匪患後古宋縣「時睹野獸出沒噬人,死於虎豹者又不知凡幾也」。根據《虎爹助子》、《婁抓救妻》、《蚩瑪娘奏救夫》等故事有苗族婚姻沿用講期辰漢俗和抽煙看,人變老虎的傳說產生在明清時期。反映了苗族對社會關係、愛情婚姻、宗教崇拜的認識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興文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還有著燦爛的文明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


需要好好地珍惜,去傳承、弘揚和保護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進四川 的精彩文章:

南充四大民間藝術,你知道幾個?

TAG:走進四川 |

您可能感興趣

宜賓南溪來了位古董瘋子,收藏超五千件,價值過億,民俗館震撼來襲!
宜賓大觀樓的匾是怎麼來的?一腳「踢」出來的!
宜賓屏山天降百多斤冰塊,居然還有猜是外星飛來的
一首《興文我家鄉》完美演繹興文,迅速火遍宜賓人的朋友圈!
宜賓美食小吃,舌尖上的宜賓,吃貨的朋友看過來吧!
汗別白出!四川宜賓有個倍兒有故事的鎮子,今夏趕緊瀟洒走一回!
突發!孕婦過馬路被撞,羊水破裂,宜賓一交警做了這樣一個舉動…
突發!孕婦過馬路被撞,羊水破裂,宜賓一交警做了這樣一個舉動……
河南醉漢被乞丐玩弄,宜賓醉漢被貨車碾壓,再別喝了
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我在這裡與你相遇
從省城來的這些人,記錄了宜賓留守兒童的夢想與希望
一座城一生情!老宜賓的珍貴照片
今年開工?宜賓金沙江兩岸都要動!準備這樣修?
宜賓流杯池在「整容」?說9月底就能規範了!
嚇人!宜賓一美女吃雪糕居然吃出螺絲釘!有一手指那麼粗……
為什麼以後一定要在大宜賓「定居」,看完以後我明白了!
撒子安?摩拜單車都火到了英國?宜賓人居然還發現了它的黑科技……
從德黑蘭到宜賓,街道上存在多少種可能性?
寶島託夢大陸尋根 三太子牽動兩岸 小哪吒根在宜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