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類或許是生活在計算機模擬程序中,但這無關緊要

人類或許是生活在計算機模擬程序中,但這無關緊要


人類或許是生活在計算機模擬程序中,但這無關緊要



我們的宇宙也許是由造物主創造出來的。


人類或許是生活在計算機模擬程序中,但這無關緊要



超級計算機正變得越來越強大。


據國外媒體報道,你是真實存在的嗎?那麼我呢?這一度是只有哲學家才會考慮的問題。科學家則負責解答我們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會這樣。但在當下一些大膽的猜測面前,科學家似乎也開始將目光投向了這個問題。一些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和技術專家認為,我們其實活在一個規模巨大的計算機模擬程序中,過著《黑客帝國》中一樣的虛擬生活,卻錯誤地認為眼前的世界是真實存在的。

這當然違背了我們的直覺。身邊的世界太過真切,不可能是模擬出來的。手中茶杯的重量,咖啡散發的香氣,耳邊圍繞的種種聲響——這些體驗如此豐富,怎麼可能是虛假的呢?但想一想過去幾十年間、我們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領域取得的巨大進步。計算機遊戲變得越來越真實, VR模擬器更是變得越來越引人入勝。


這足以使你產生疑心了。


《黑客帝國》將這一假設以前所未有的清晰程度展現在了我們面前。在該電影中,人類被邪惡力量封鎖在一個虛擬世界之中,卻毫不懷疑地認為這個世界是「真實」的。而在此之前,1983年大衛·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拍攝的《錄像帶謀殺案》(Videodrome)和1985年泰瑞·吉列姆(Terry Gilliam)拍攝的《妙想天開》(Brazil)亦體現了這一思想。


這些反烏托邦電影向我們提出了兩個問題:我們將如何發覺這一事實?這一事實究竟重不重要?許多名人都是這一觀點的支持者。



人類或許是生活在計算機模擬程序中,但這無關緊要


圖為特斯拉和SpaceX公司CEO伊隆·馬斯克。


2016年6月,科技企業家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斷言,我們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可能性只有十億分之一。無獨有偶,谷歌的機器智能大師雷·庫茨韋爾(Ray Kurzweil)也提出,「也許我們整個宇宙只不過是另外一個宇宙中某個初中生的科學實驗而已」。


不僅如此,一些科學家還認真考慮了這種可能性。2016年4月,幾名科學家在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針對這一問題展開了辯論。他們並不認為人類的肉身像《黑客帝國》中一樣,被禁閉在陰暗的容器中,身上連著各種管子。但他們指出,我們周圍的宇宙或許並不是真正的宇宙,並且至少有兩種表現形式。


麻省理工學院宇宙學家阿蘭·古斯(Alan Guth)提出,我們的宇宙可能只是由超級智能生物開展的某種實驗,就像生物學家培育微生物群落一樣。古斯表示,從理論上而言,我們無法排除通過人為的大爆炸憑空創造出一個充滿了物質和能量的宇宙的可能性。並且,這些智慧生命無法摧毀它們創造出的宇宙。新的宇宙擁有自己專屬的時空,並迅速脫離母宇宙,並與之失去聯繫。

這種假設並沒有改變任何事情。我們的宇宙也許就是在某種「超級智慧生物」的試管中誕生的,但它依然像「自然」誕生的宇宙一樣「真切」。不過,另一種假設更加奪人眼球,因為它足以顛覆我們所理解的「現實」這一概念。


馬斯克和其他持相似看法的人提出,人類完全是計算機模擬出來的產物,就像電腦遊戲里的人物一樣。甚至連我們的大腦也是模擬出來的,會對模擬出的感覺做出反應。這樣看來,我們根本「無從逃離」。這裡就是我們生存的地方,並且我們唯有在這裡才能生存下去。但我們憑什麼相信這樣的假設呢?理由很簡單:我們已經做出了一系列模擬,而若是利用更先進的技術,我們就能實現終極模擬,讓人們產生現實生活般的真實體驗。


我們不僅在遊戲中使用計算機模擬,也用其開展了科學研究。科學家試圖用計算機模擬出這個世界,尺度小到亞原子級,大到整個人類社會或星系,甚至整個宇宙。例如,針對動物的計算機模擬能幫助我們分析它們是如何演變出群居等複雜行為的。還有一些模擬能幫助我們理解行星、恆星和星系的形成過程。我們還能利用簡單的「代理人」,根據特定規則做出選擇,從而模擬人類社會。這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合作是如何出現的,城市是如何形成的,道路交通和經濟是如何發揮作用的,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人類或許是生活在計算機模擬程序中,但這無關緊要


科學家模擬出了宇宙的誕生過程。



人類或許是生活在計算機模擬程序中,但這無關緊要



隨著計算機變得愈發強大,這些模擬結果也愈加複雜。目前,一些對人類行為的模擬已經在試圖描述人類的認知過程了。研究人員預計,不久之後,這些「代理人」的決策過程就將不僅限於「如果……就……」的規則了。他們將賦予「代理人」簡單的大腦模型,看它們作何反應。誰說我們在短期內創造不出擁有意識的「計算機代理人」、也就是虛擬的人類呢?我們對大腦的了解和測繪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量子計算機也將為我們提供廣泛的計算機資源,使這樣的現實離我們越來越近。若這一天真的來臨,我們將開展大量計算機模擬工作,數據量將遠遠超出我們生活的「真實」世界。


那麼,宇宙中的其它智慧生命達到這一水平了嗎?如果它們已經達到了這一水平,我們便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們其實生活在模擬程序之中,這一可能性無疑大大增加。


牛津大學哲學家尼克·博斯特洛姆(Nick Bostrom)認為這一假設有三種可能性:


1)外星智慧生命從未達到過這一階段,因為它們可能已經提前滅絕了;或者


2)它們達到了這一水平,但出於某種原因,決定不開展這樣的模擬;或者


3)我們極可能生活在模擬程序之中。


問題在於,這三種選擇究竟哪一種最可信呢?


天體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喬治·斯穆特(George Smoot)提出,我們沒有理由相信第一點和第二點。


誠然,目前有許多問題都是由人類引發的,如氣候變化、核武器和大規模物種滅絕的,但這些問題都不足以使人類走向滅絕。此外,我們也不應認為詳細的、栩栩如生的計算機模擬在理論上是無法實現的。斯穆特補充說,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宇宙中的行星分布得何其廣泛,就不該認為我們是宇宙中最先進的智慧生命,否則就太傲慢自大了。


那麼第二種選項呢?出於倫理原因,我們或許不會進行這樣的模擬。創造出虛擬生命,讓他們相信自己真的存在、並且擁有自由意願,也許不是一種正當的做法。但斯穆特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畢竟,我們如今開展各種模擬的主要原因便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真實的世界,從而改善環境、拯救生命。因此,我們這麼做是有充分理由的。


這樣一來,就只剩下第三個選項了:我們也許就生活在模擬程序之中。但這依然只是假設,我們能找到證據嗎?許多研究人員認為,這要取決於模擬的好壞。最好的方法就是尋找程序中的漏洞,如物理法則的前後不一致等。


此外,已逝的人工智慧專家馬克·明斯基(Marvin Minsky)提出,我們還可以通過另一種方法證明我們生活在虛擬程序當中。計算過程中的「四捨五入」會導致一些程序錯誤。例如,當某一事件有幾種不同的可能結果時,它們的概率之和應當為零。而如果我們發現概率之和不為零,就說明哪裡出了差錯。


一些科學家指出,我們已經找到了充分的理由,足以說明我們生活在虛擬程序之中。理由之一便是,我們的宇宙看上去像是精心設計出來的一樣。自然界中的各種常數,如基本力的強度等,數值竟剛好符合生命形成的條件。若是哪怕有一點差別,原子就不再穩定,恆星也無法形成。這一直是宇宙學中最難解釋的未解之謎之一。



人類或許是生活在計算機模擬程序中,但這無關緊要



我們能夠模擬出完整的星系簇。



人類或許是生活在計算機模擬程序中,但這無關緊要



宇宙的運作過程就像數學一樣。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多重宇宙理論」。也許在類似宇宙大爆炸的事件中,產生了大量宇宙,每個宇宙中都有著不同的物理法則,有些宇宙也許剛好適合生命的形成條件。而如果我們恰好不在這樣的宜居宇宙中,根本就無從提出上述問題,因為我們壓根就不存在。然而,平行宇宙理論純屬猜測。要說我們的宇宙是模擬出的產物、參數都經過了刻意的微調,多少還可信一些。


雖然存在這種可能性,但理由依然不充分。畢竟,我們的造物主所在的「真實」宇宙可能也經歷了一系列微調,讓它們得以生存。這樣一來,「我們生活在模擬程序中」的假設就無法解釋這一謎團了。還有些人指出,現代物理中有一些十分詭異的發現,這或許能說明模擬程序出了差錯。


研究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就雲集了各種古怪的研究結果。例如,物質和能量看上去都很零碎。此外,我們觀測宇宙的解析度似乎也有一定限制。如果我們想研究體積更小的事物,它們看起來就會「一片模糊」。斯穆特表示,量子物理中這些令人困惑的現象正是計算機模擬時可能出現的情況,但這只是一個粗略的類比。也許粒子並不是物質的基本組成,而是由於我們對現實的理解程度有限導致的結果。


還有一種看法認為,宇宙似乎是按照數學法則運行的,就像計算機程序一樣。一些物理學家指出,現實也許僅僅是數學而已。麻省理工學院的馬克斯·泰格馬克(Max Tegmark)表示,如果物理法則建立在計算機演算法的基礎上,這正是我們可能看到的結果。


不過,這一觀點就像一個無窮無盡的循環。例如,如果某個超級智慧生命對自己生存的「真實」世界進行了模擬,它們肯定會以自己宇宙中的物理法則為依據。這樣一來,我們的世界之所以是由數學構成的世界,就並不是因為它在計算機中運行,而是因為「真實」的世界也是如此。


反過來說,模擬並不需要建立在數學法則之上,它們完全可以隨機運行。我們不清楚它是否會產生連貫一致的結果,但關鍵是,我們無法利用宇宙表現出來的數學規則反推出它的「真實情況」。不過,馬里蘭大學的詹姆斯·蓋茨(James Gates)認為,有一個更加確切的理由讓我們懷疑物理法則受到了計算機模擬的支配,。



人類或許是生活在計算機模擬程序中,但這無關緊要



宇宙的運作過程就像數學一樣。


蓋茨在亞原子粒子的尺度上研究物質。他指出,主宰這些粒子行為的物理法則有某些特徵類似於在計算機中操縱數據時用來糾錯的代碼。因此,這些法則是否有可能就是計算機代碼呢?也許吧。不過,我們總是在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對自然進行解讀,將物理法則解讀為糾錯代碼只是最近的例子之一。


牛頓力學一度使宇宙顯得像一套如鐘錶般規律的裝置;而在計算機時代剛剛到來時,基因也曾被視作一種擁有存儲和讀取功能的數字編碼。我們似乎總喜歡把當前最受關注的事物投射到物理法則之中。要找到我們生活在模擬程序當中的證據可謂極其困難。除非這一模擬程序漏洞百出,否則它的測試結果就很難用其它方法來解釋。


斯穆特指出,我們也許永遠也無法得知真相,因為我們的思維不足以應付這一任務。畢竟,我們在設計模擬遊戲中的「代理人」時,它們必須遵循遊戲規則,而不能顛覆這些規則。我們的思維也許就受到了這樣的限制。不過,我們用不著太擔心自己只是由計算機操控的信息,因為一些物理學家認為,「真實」的世界也不過如此。


量子理論本身就常常從信息和計算的角度予以表達。一些物理學家認為,從根本上而言,自然也許不是純粹的數學,而是純粹的信息:也就是比特,就像計算機使用的0和1。頗具影響力的物理學家約翰·惠勒(John Wheeler)將這一理念命名為「It From Bit」(一切源自比特)。


這樣看來,從基本粒子間的相互作用開始,世間發生的一切都是由電腦計算出來的。 「宇宙可以被看成一台巨大的量子計算機,」麻省理工學院的賽斯·勞埃德(Seth Lloyd)說道,「如果研究一下宇宙的』內臟『,也就是尺度最小的物質結構,就會發現其中除了正在進行數字運算的量子比特之外,什麼也沒有。」這觸及到了物質的實質。如果現實僅僅是信息而已,那麼無論我們是否身處模擬程序之中,我們的「真實」程度都毫無差別。


這些信息究竟是受自然操控、還是由超級智慧生命控制?這兩者究竟有何區別?它們看似沒什麼區別,除非我們的造物主故意干涉模擬進程,甚至將模擬程序關閉。還有,我們對此到底該作何反應呢?泰格馬克建議,我們最好走出家門,享受生活,以防哪天造物主對我們感到無聊了。這當然只是句玩笑話。畢竟我們享受生活的原因遠不止這些。但這卻在不經意間暴露了整個概念存在的一些問題。


「這次模擬變得沒意思了,還是關了它、開始下一個吧。」就像庫茨韋爾認為這是外星世界的學校項目一樣,這種假設同樣把我們的「造物主」想像成了玩電腦遊戲的青少年。


博斯特洛姆提出的三種假設也有「唯我論」之嫌,總結出來就是「我們會做電腦遊戲,我猜超級智慧生物也會做,只不過它們的更高端!」在想像超級智慧生物可能怎麼做、甚至猜測它們的身體構成時,我們總是從自身情況猜起。然而,我們對它們的情況依然一無所知。



人類或許是生活在計算機模擬程序中,但這無關緊要



我們的宇宙可以被看成一台量子計算機。



人類或許是生活在計算機模擬程序中,但這無關緊要



量子世界違背了我們的直覺。


此外,許多「宇宙模擬說」理論的支持者在年輕時都是狂熱的科幻愛好者,這也絕非巧合。這也許激發了他們對未來世界和外星生命的豐富想像,但或許也導致他們將這些想像投射到了人類社會當中。


哈佛大學物理學家麗莎·藍道爾(Lisa Randall)可能意識到了這些局限,她一直不明白一些同事為什麼對「宇宙模擬說」如此熱衷。在她看來,這根本無法改變我們看待和分析世界的方式。她的困惑並不是簡單的「挑釁」,而是對我們理解「現實」的方式的質疑。


毫無疑問,伊隆·馬斯克肯定也不會相信自己的親朋好友只是計算機改寫了他的意識之後創造出來的產物。一部分原因是,我們的思維不可能長時間接受這樣的事實。但更關鍵的一點是,我們心裡很清楚,唯一有價值的現實便是我們親身體驗的現實,而不是現實「背後」假想出來的世界。


不過,表面現象和我們的感覺「背後」究竟有什麼奧秘呢?這方面沒什麼新的研究成果,因為哲學家若干世紀以來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


柏拉圖曾提出,我們所感知的現實就像投射到洞穴牆壁上的影子。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也曾斷言,雖然我們感知到的表面現象之下也許隱藏著「事物的本質」,但我們永遠都不得而知。勒內·笛卡爾(René Descartes)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認為思考的能力是存在的唯一有意義的標準。


「世界模擬說」既借鑒了古老的哲學觀點,又利用了最新的科學技術加以解讀。這樣想想沒什麼壞處。就像許多哲學難題一樣,這能夠激勵我們對自己的假設和預想加以檢驗。但在能證明我們所體驗到的事物和「真實」的事物之間存在天壤之別、以致於使我們的觀測結果和行為表現發生了巨大變化之前,這些猜想並不會改變我們對「現實」的理解。


18世紀早期,哲學家喬治·貝克萊(George Berkeley)提出,世界僅僅是一個幻象而已。而英國作家塞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駁斥了這一觀點,並宣稱「我駁倒了它」——然後踢了一塊石頭。約翰遜並沒有真的駁倒任何東西。但他或許做出了正確的反應。(葉子)


本文來源新浪科技,轉載請註明出處!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科學 的精彩文章:

長得像猴子的人有犯罪基因 犯罪學家:強暴殺人犯應判無罪
2016年十大科學事件:人工智慧和引力波上榜
動物為何會身藏劇毒:太攀蛇一口毒液可殺死25萬隻老鼠
關於寨卡病毒,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2017年1月3日象限儀座流星雨極大

TAG:Science科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是否生活在由計算機模擬的宇宙中?
沒有了手機,你的生活就會變成這樣一副丑模樣
是在生活中擁有這些動漫人物的超能力,那還得了?
生活是否还有另一种可能?
你的生活節奏是不是像一個機器人
女人練瑜伽不一定是要減肥,它也是種生活
傢具是二手的,生活卻不是,這樣改造傢具簡直絕了
別人總是會告訴你,生活就應該是這樣的
那些不願被改變的人,對生活的熱情同樣不少一分
家就應該是這樣,它是對生活品味的真實寫照
這才是你想要的定製生活
不是矯揉,而是生活必須造作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這還只是個開始
能把生活經營好的人,一定很善變
如果你能看懂他的照片,你也許就是那個具有高逼格生活趣味的人
人生活著,那就是一種心態
這才叫生活,是時候重新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了
一個人,一條狗,一棚多肉!或許這也是你想要的生活
你需要的不只是瑜伽 更是一種有格調的生活
時尚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