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支軍隊比「楊家將」作用更大貢獻更多,卻被世人所遺忘

這支軍隊比「楊家將」作用更大貢獻更多,卻被世人所遺忘


這支軍隊比「楊家將」作用更大貢獻更多,卻被世人所遺忘



世代保衛大宋,

卻被「楊家將」光環遮住的「種家軍」


文:張志超


提起北宋名將,大家都會想起「楊家將」,如果再提起 「種家軍」,估計都不太熟悉。「種家軍」是怎麼回事,又包括哪些歷史人物?


《水滸傳》里經常提起「老種經略相公」和「小種經略相公」這兩個人物,事實上,「老種經略相公」就是北宋名將种師道,「小種經略相公」則是种師道的弟弟种師中,兩者也都是「種家軍」的代表人物。那麼「種家軍」從何而來?這需從北宋名將種世衡說起。

種世衡(公元985年―1045年),字仲平,河南洛陽人,北宋大儒种放的侄兒。年少時就崇尚氣節,兄弟中有人想分其資產,他全數辭讓,只取圖書。種世衡曾任涇陽知縣、鳳州通判、鄜州判官等職,後因西北經略判官尹洙的推薦,受到宰相范仲淹的賞識與提拔。


當時西夏李元昊稱帝,西北邊境戰事不斷,西夏人肆意進犯。在延州東北二百里的地方,有一舊城名叫「故寬州」。種世衡經過考察,認為此地是戰略要塞,上書朝廷請求在舊城的基礎上建造新城,用來抵擋西夏騎兵,這樣既能穩固延安的形勢,又可保護河東的糧食,向北也有利於進攻銀州、夏州等地。


北宋朝廷最終同意了種世衡的建議,並命他負責建築。西夏得知後,多次出兵爭奪,種世衡一邊禦敵一邊築城,終於將新城建築完畢,朝廷賜名為「青澗城」。此後北宋依據種世衡的建議不斷建築城池以抵禦西夏。


種世衡不僅修築防線,更注意團結羌人部落抗擊西夏。他經常出行到少數民族部落,慰勞酋長,並贈送禮物,以誠信著稱,因此很多部族都願意聽命。



這支軍隊比「楊家將」作用更大貢獻更多,卻被世人所遺忘


當時有個部落酋長叫奴訛,向來倔強,以前從沒有拜見過郡守,一聽說種世衡來了,急忙迎接。種世衡與奴訛約定,第二天就去慰問奴訛部落。誰料當晚天降大雪,地面積雪足有三尺多深。


手下人勸道:「現在情況特殊,大人還是不要去了吧。」種世衡卻道:「我正想結信於諸羌,萬萬不可失約。」依然起身踏雪步行。奴訛正在帳中與人交談,認為種世衡必定不能到達,忽然聽到種世衡到達的消息,大驚而起:「以前從沒有官員到我部落,種將軍真是第一個不懷疑我們的官員啊!」率領部眾一起下拜,表示願意效力。


此外種世衡又巧施離間計,除去西夏皇帝李元昊的心腹大將野利剛浪棱、野利遇乞兄弟,極大地削弱了西夏軍的力量。


種世衡共有八子: 種古、種診、種諮、種詠、種諤、種所、種記、種誼,其中六人都在西部軍中任職。種世衡父子率軍一直東征西戰,保衛西部安寧,因此百姓們親切地稱他的隊伍為「種家軍」。

因為抵禦西夏有功,種世衡升任為東染院使、環慶路兵馬鈐轄。公元1045年,種世衡帶病修築細腰城,城築成功後就因病逝世。


種世衡的八個兒子中,種古、種診、種諤因戰功顯赫,被稱為「三種」,不過最有名氣還是種諤。


種諤(公元1027年―1083年),字子正,起初擔任青澗城知府,起初因智降西夏大將嵬名山而聞名邊境。其後屢立戰功,他指揮的「米脂大捷」更是北宋統治後期少有的勝仗。


公元1081年七月,宋神宗任命種諤為經略安撫副使,率軍西征。種諤立即率軍駐紮在邊境上,宋神宗因種諤提前輕率行動,就讓他聽命於宦官王中正。九月時,西夏軍屯兵夏州,種諤率領軍隊攻打米脂城,但連續三天都沒有攻克。西夏聞訊後立即派精兵八萬前來增援。

敵眾我寡,一時軍心惶惶。


種諤決定將計就計,「圍城打援」。他依然派兵進攻米脂,卻預先在米脂城外無定河邊設下伏兵。西夏軍隊進入伏擊圈後,鼓聲大作,宋軍伏兵四起,攔腰將西夏援軍截為兩段。種諤親自率部廝殺,西夏首位不得相顧,又不知宋軍到底有多少人,被殺得大敗而回。米脂守軍得知援軍失敗後,再也無心守城,主動請降。宋軍以少勝多,捷報傳到京城後,全國為之振奮,宋神宗也喜出望外,讓種諤不用聽命於王中正。



這支軍隊比「楊家將」作用更大貢獻更多,卻被世人所遺忘



種諤善於出奇制勝,但是性格狂誕殘忍,手下稍有錯誤立刻軍法從事。公元1083年,種諤因背疾去世。


種諤的兒子種朴也是一員勇將。


公元1099年,吐蕃叛亂,入侵大宋邊境。種朴奉命出擊,不幸遇伏,因為宋軍兵力遠不及吐蕃,全軍覆沒,種朴也力戰而亡。種朴所騎戰馬十分顧主,獨自托著種朴屍體跑回宋營,宋軍看後無不落淚。


種朴的堂弟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


种師道(公元1051年—1126年),字彝叔,是種諤七弟種記的長子,原名建中,為避諱宋徽宗建中靖國的年號,改名師極,後被徽宗賜名為師道。


种師道起初因得罪大奸臣蔡京,被列入「元祐黨籍」,罷官十年。因西部戰事不斷,种師道才被重新起用,任忠州刺史、涇原都鈴轄,駐軍西部邊境。因种師道智勇雙全、能征慣戰,他率領弟弟种師中和一乾子侄,屢敗西夏。最後西夏迫不得已,重新與大宋講和。


公元1125年冬,金兵不宣而戰,完顏宗望率部直接南下包圍了開封。宋徽宗頓時慌了手腳,忙令太子趙桓繼位,自己倉皇而逃。繼位的宋欽宗重用大臣李綱防禦京師,並號令各地軍隊勤王救駕。


當時种師道已是76歲的高齡了,天下人都尊稱他為「老種」。因為長子種浩、次子種溪,在金兵南下之前早已戰死沙場。种師道得到命令後趕忙召集其他軍隊,率領弟弟种師中和幾個侄兒一同救援開封。


到達洛陽後,金軍已經兵臨京城,手下人勸他暫停行軍:「此時金兵士氣正旺,您還是在汜水這暫做停留,以圖萬全之策。」


「我軍兵少,如果遲疑不進,恰好證明我軍兵少怯戰;如果我軍大張旗鼓前進,金人反而弄不清楚我軍的虛實。京城軍民得知我軍前來,士氣振奮,到那時金賊不足為慮。」


种師道一面堅定軍心,一面沿途張貼檄文,虛張聲勢,宣稱種少保率兵百萬前來勤王。金兵聽到种師道的消息後,懼於他的名望,沒有交戰就直接拔營北撤幾十里。後因開封強攻無望,得到宋朝種種承諾後,暫時撤軍山西。



這支軍隊比「楊家將」作用更大貢獻更多,卻被世人所遺忘



金人退兵時,种師道建議乘其渡黃河時發動襲擊,消滅金兵。宋欽宗等人都沒有採納他的建議,种師道嘆息道:「他日必為國患。」


因宋朝時而主戰,時而主和,不久種老將軍又被罷免歸家。不料幾個月後,金兵重兵圍攻太原。宋欽宗再次起用种師道,令其擔任河北、河東宣撫使,屯兵滑州,事實上未給种師道一兵一將。


种師道再次上書朝廷,指出金兵狼子野心,目前只是暫時撤退,應該在滄州、衛州、孟州、滑州等地區集中兵力,嚴陣以待,並加緊修築防線,以抗擊再次南下的金兵。但是主戰派與主和派都不採納他的建議,只是發兵救援太原。因為情報有誤,「小種經略相公」种師中在援救太原途中遭伏,壯烈殉國。


太原最終淪陷,金兵再次南下。宋欽宗見宋兵屢敗,又起用主和派。主和派命令地方軍隊不許勤王,專心講和,並把重臣李綱貶出京城。種老將軍悲憤交加,但依然憂國憂民,趕到開封不久就因病去世。


不久開封被金人攻破,金兵將領想拜見一下种師道,聽說种師道已死,嘆息著對他的侄兒種洌說:「如能宋朝君臣能早點採納老將軍的意見,一定不會敗得這樣慘。現在宋朝應該知道老將軍忠義無雙了吧。」被俘的宋朝君臣聽到此話,都嘆息不止,後悔當初沒有採納种師道的建議。


街頭評書里的「楊家將」確實存在。


北宋前期,楊家兒郎世代抗擊大遼,才有了後世諸多關於「楊家將」的傳奇故事。而在北宋中後期,種氏家族英雄輩出,五代從軍,為御夏抗金,前後共有幾十人戰死沙場,可歌可泣。


「種家軍」不應該被歷史湮沒,更值得後人的尊敬與緬懷!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漲資勢 的精彩文章:

明朝兵力四百萬為何打不過清軍十二萬?
兩大怪村,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清朝格格為什麼大多沒有子嗣?清史大揭秘
燭之武為什麼能幾句話就勸退秦師,這背後有何玄機?
後宮裡,城府最深的其實是她,連甄嬛都不是她的對手

TAG:漲資勢 |

您可能感興趣

這支軍隊比「楊家將」作用更大貢獻更多卻被世人遺忘
解讀 | 這支軍隊比「楊家將」作用更大貢獻更多,卻被世人所遺忘
那些做出巨大貢獻而被人們不為所知的人
他的名字很多人可能都沒聽過,他和那些小鮮肉比誰對祖國貢獻更大
吳亦凡事件的最大貢獻,就是讓更多人原諒了陳冠希
你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就是讓自己幸福起來
這支軍隊的軍人永遠都不會退伍,他們一輩子都在為中國做貢獻
雖然它長得不美觀,但卻為人類做出了很多貢獻,已瀕臨滅絕!
有些人默默做出巨大貢獻,卻鮮為人知
此人對於梁山貢獻極大,他一死吳用的為人就非常清楚了
唐朝竟然有一個最大的恥辱,不但貢獻女人還被別痛打
戰爭中她們為國貢獻了這麼多,到最後竟無人願娶她們為妻
我們很多人罵他是漢奸,卻不知道楊振寧為我們國家做了那麼多貢獻
一個女人,卻對抗爭勝利做出重要貢獻,她有樣嗜好讓蔣介石很無奈
請別諷刺太極大師了好不好?人家也算為「吃瓜界」做出了貢獻
他為新中國做出很大的貢獻,最終卻沒有獲得軍銜,周總理用專車送他
她是最美女特務所有男人都迷戀她,曾嫁毛人鳳蔣稱她有貢獻
只有這個人對雙方均貢獻極大,美不惜代價也要得到他
秦朝對中國貢獻巨大,卻為何被黑了數千年?只因得最了一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