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伏氣」的息住脈停 靠什麼去實現?

「伏氣」的息住脈停 靠什麼去實現?

結胎和伏氣,是丹道修真者一定會出現的生命共生現象。一為內在的自知的自在,為凝結道胎,靠神凝去獲得。一為外在的息住脈停,為息乎其息的伏氣功能,靠具體的調息方法去完成。


文/襲明居士


根據道家文化的陰陽思想,道家將人心二元化,分為識神和元神。後天的思維意識活動,道家叫識神;統領呼吸心臟跳動的部分,道家叫做元神,也叫真神。修命修什麼,就是要識神泯滅,諸慮頓息,一靈獨覺,讓真神出來主宰身心。《悟真篇》把這個真神,叫做主人,把人心慾望之心,叫做客人。先天為主人,後天為奴僕,他們是一進一退,互相影響的。這就是《入葯鏡》所講的:「識沉浮,明主客;要聚會,莫間隔。」的道理。奴僕和主人,它們各自在人體體現的功能不一樣,那些人們後天意識無法控制的生理現象,先天的元神是能夠完成的。例如,對於出現「此時氣絕如小死」(張三丰《道情歌》)的呼吸、心臟和脈搏的接近停止的修證,這些修行現象的出現,在道門修真來講,都是靠先天的元神去實現的。

「伏氣」的息住脈停 靠什麼去實現?



張三丰祖師聖像(資料圖)


關於道門的金丹密要的這些道理,張三丰祖師講的特別清楚。現代人要想明白張三丰祖師的道學思想,一定得圍繞這些內容去理解,才能獲得「真心、真息」的道理。而一個修真者確實能做到這些的話,則獲得壽命的延長的科學道理,也是不言而喻的。

由此看來,道家道教文化的核心理義,就是要通過陰陽顛倒,實修人類生命的可持續發展,這就是道門金丹文化跟太極拳術的功能顯化一樣,他們在未來的社會,定會實現這樣的益壽延年的價值,而大放異彩。


因為,它不僅教育了大眾,要想善待自己的真神,前提就是必須有至善智德的立德,有著這些天道的規則,才能出現真神顯耀,而完善小我,實現玄同的大我世界。這就是道家道教理義提倡的:「形神俱妙,與道合真」的道學思想體現。


所以,修真是否達到了這樣的進階,不是看修道者去空談的打坐技巧,不是看行拳者鍛煉了多少年,都不是能夠從時間的長短上,去印證個人的修為,而是能不能陰陽顛倒,獲得神明之德的修鍊。這方面的生理反應,就是個體的「息住脈停」的生理現象出現,即結胎、結丹的真道,去檢驗修真者的修行是否合理得法。


結胎是檢驗修真者是否得法的依據


道家修真的實修,不以所謂的「添油接命法」為實修,那些都是《悟真篇》批判的「房中空閉尾閭穴,誤殺閻羅多殺人。」的低級道術。修真是以先天真心,這個「不神之神」的顯現,及伏氣的證驗,來作為實修的標準的。

這些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一個具體的自知的生理反應,就是《胎息經》這裡講的結胎就是伏氣,伏氣就是結胎的修行證驗。

「伏氣」的息住脈停 靠什麼去實現?



結胎就是伏氣,伏氣就是結胎(資料圖)


這是證明修真者的修鍊是否合道,是否能夠「法財兩用」的真心向道的唯一依據。所以,道家把這個叫做「心氣不二」的「不二法門」,是有這個理法上的依據的。

《胎息經》經文的標題,含有結胎和伏氣的雙重意義。曾幾何時,我國丹道文化將這裡的「胎」和「息」,解釋為「胎息」。並因此演繹出「胎息」是那種象胎兒在腹部中的呼吸形式,出現千奇百怪,不斷地變著花樣去練呼吸的法門。


這些人以為胎兒在母體中就有一種「胎息」活動,以為這是丹道最渴望得到的結果。這就導致社會上出現的氣功類丹道,眾說紛紜,互為非是,走向盲目。往往忽視了修心為主,不能平心靜氣,執泥於呼吸本身而難以伏氣。


大家知道,胎盤中的胎兒是無法完成與母體的肺氣交換活動的。由於母體中胎兒的肺臟,在生理上是不能與母親的肺臟聯通,胎兒發育靠的是母體的精血供養,是通過臍帶輸送的營養來健康發育。十月懷胎時期,胎兒是沒有口鼻呼吸功能的。只有等到嬰兒出生以後,會「哇」的一聲,才會有了肺部呼吸的開始。故古人認為,胎兒出世的時候,哭喊聲的強弱,是判斷先天精氣盈虧的信息。如果剛出生的嬰兒不會哭叫,往往就比較危險,有可能是元氣不足,是先天發育虧損的一種信號。


如果用腹部呼吸去理解《胎息經》的「胎息」,這不僅失去了《胎息經》首句經文互相補充、彼此映襯其原意的作用,還會導致人們忽視道家黃老學說的「神氣」思想,讓修真流於對口鼻呼吸的執著與修鍊上去了。也就一輩子不會得神明之階,盡在鬼窟中作生涯,難得仙道之果位。

怎樣實現「伏氣」


那麼,《胎息經》的「伏氣」是怎麼實現的呢?張三丰祖師說:「凝神調息,最要心平氣和。心平則神凝,氣和則息調。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謂平,心執其中之謂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經之玄關一竅也。」


這些看似極為平常的話語,其實已經將《胎息經》的伏氣密要,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我們。修真者要想實現生理上的「伏氣」,首先是要做到「心平」後,才能通過神凝,去實現氣和。這個「氣和」,是修真「伏氣」的開始,丹道打坐靠的是進一步的「得中」與「心執其中」的陰陽顛倒,才是祖師這裡明確告訴我們的丹道核心秘密——「玄關竅」的道理。


在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修真者果真能做到心平氣和嗎?絕對是很困難的。這就少不了要結合平常的修行立德,也就是丹道的「煉己築基」的理義,去實現這些生理功能。在這些道學教理裡面,其實已經蘊含有丹道最為隱秘的內容,即「法財兩用」的修真秘密。財,是張三丰祖師說的「內聚法財」的性命合一,是從獲得「真神、真鉛」開始的。


也就是說,只有這樣的修心、心平,才是修真者達到生理上的「伏氣」的第一要素。

「伏氣」的息住脈停 靠什麼去實現?



凝神調息,最要心平氣和。心平則神凝,氣和則息調(資料圖)


所以,張三丰祖師告訴我們:「凝神調息,最要心平氣和。心平則神凝,氣和則息調。」。這是在強調「氣和」的重要性,及結胎和真息之間的必然聯繫。


古人云:「後天呼吸起微風,引起真人呼吸功。」伏氣的呼吸,也叫真人呼吸,是有了「真鉛、真神」這個「真人」,才會有的本能呼吸。這個呼吸若是靠鼓動腹部的話,則就出現了後天的意識活動,丹書叫「癸水」生,「壬水」這個「真人、主人」,就隱退了,則一定不能伏氣。


是故修真者是因結胎,才會有這樣的真息;修真者也是因有了這樣的真息,才會結胎成功。二者相輔相成,是二而一的關係。絕對不能在各種慾望的驅使下,用鼓動腹部和憋氣的種種苦楚,去企圖獲得「伏氣」的息乎其息,那些都是海蟾翁《至真訣》批評的「數息按圖俱未是」的錯誤修法。


「結胎」必定伴隨「伏氣」


《胎息經》為了達到從已知詞義,去推知另一未知詞義的效果,才出現了結胎和伏氣這互補的道學名詞。這種行文格式,應是符合古代漢語互文的需要,才出現的道學名詞。伏氣與前句所表達的結胎,在文意上,起到了互補互見的效果。


由此看來,我們的祖先是睿智的,是光明的,是大道無私的。他們一直想把這些修行的意義告訴世人,只不過世人沒有認真去揣摩其經文的意思,揣度聖意,才會出現張伯端真人感嘆的:「不悟妙法之真,卻怪神仙謾語」的原因。


根據《胎息經》的這句互文見義修辭手法,可以得出丹道的「結胎」,跟修真者的「伏氣」,一定有一個生理上的同步現象出現,來作為修真者修鍊有成的生理指標。

「伏氣」的息住脈停 靠什麼去實現?



丹道修真的「結胎」過程,必定伴隨著「伏氣」的「息住脈停」的生理現象出現(資料圖)


故丹道修真的「結胎」過程,必定伴隨著「伏氣」的「息乎其息」的生理現象出現,才是一個修真者最渴望的有胎的法相,一直是道家修真的核心密要,視為天機不可泄露。


從《胎息經》經文可以看出,我國丹道講究的「實修」,絕對不是那些「玩弄精氣」的吸收睾丸的遊戲,絕對不是所謂的「添油接命」的鎖陽關把戲,絕對不是有意識地在任督二脈中運氣提氣,絕對不是鼓動腹部的妄心不斷的練呼吸行氣,絕對不是依賴年輕男女去陰陽雙修采她人之氣的邪術邪法。


《胎息經》告訴我們:結胎和伏氣,是丹道修真者一定會出現的生命共生現象。一為內在的自知的「真神」自在,為凝結道胎,靠虛極靜篤的凝神去獲得。一為外在的息乎其息,直至息住脈停的伏氣功能出現,靠具體的調心、調息方法去完成。二者互為根由,才是真正獲得了修命的真實所在,是道家千古不傳的「一訣天機值萬金」的金丹秘密。(編輯:憶慈)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襲明居士)

「伏氣」的息住脈停 靠什麼去實現?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第五十二回感神恩重建玄宮
築路突遇離奇怪事 山村窪地竟是萬人坑
道生無極:道家的神明之德是大道玄同的文化基石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