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誤入白虎節堂該死,這「白虎節堂」到底什麼來歷
《水滸傳》第七回中寫:林沖拿著刀,立在檐前。兩個人自去了,一盞茶時不見出來。林衝心疑,探頭入簾看時,只見檐前額上有四個青字,寫著:「白虎節堂。」林沖猛省道:「這節堂是商議軍機大事處,如何敢無故輒入!……」急待回身,只聽得靴履響,腳步鳴,一個人從外面入來。
這一段描寫,情節緊湊,步步驚心,《水滸傳》專家金聖嘆連連驚呼,稱「奇文突兀」、「筆筆突兀」。尤其是林沖看到「白虎節堂」四字,更可謂「奇文可駭」,林沖赫然變色,轉身欲走,而外面腳步聲響,已有人四面圍上,《水滸傳》中最為凄厲、最為揪心的「逼上梁山」橋段就此上演。
這裡,要說一下,這「白虎節堂」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商議軍機大事」的神秘處所,竟然讓林沖驚出一身冷汗。
原來,所謂「節堂」就是軍府官衙內專門建設以供奉皇帝所賞賜旌節的廳堂。常言說:「左青龍、右白虎。」左邊青龍指代東方,表陽,象徵生機盎然;右邊白虎指代右方,表陰,象徵威武肅殺。所以節堂通常都會建在帥府右面,則該節堂就稱為「白虎節堂」。
可是,旌節到底是什麼東東呢?
旌節其實指的不是一個東東,是兩個東東:旌和節。
旌,在古代專指用氂牛尾或用五采羽毛飾竿頭的旗子,後來經過演變,也指代普通的軍旗。屈原在《楚辭.九歌.國殤》中寫「旌蔽日兮敵若雲」中的「旌」就是指代普通的軍旗。
節,原指使者出使外國所持憑證,稱符節或使節。孫詒讓為《周禮.地官.掌節》作注為:「節,所以為信也。以竹為之,柄長八尺,以旄牛尾為其毦,三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即,使節是證明使者身份的信物,用青竹製作而成,長八尺,上面系有三重旄牛尾。蘇軾在《江城子》詞中說「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的「節」說的就是漢文帝遣使馮唐前往雲中郡時所賜以的使節。
「旌」和「節」結合在一起,組成「旌節」一詞,則詞義上偏重於「節」,即指使者所持以為憑信的節符,後來也藉以泛指信符。鄭玄為《周禮.地官.掌節》作注為:「旌節,今使者所擁節是也。」
三國吳孫權設置掌管軍糧的官職,稱節度使,彼時,「節度」二字的意思是節制調度、管轄,管理。該官職隨著歷史的發展,到了唐朝,按照《新唐書.百官志四》上的說法:「節度使掌總軍旅,顓誅殺。」則節度使已成為了集地方軍政大權於一身的諸侯。
節度使位高權重、坐鎮一方,不但要代表國家對外交涉,甚至在軍情緊急時還要代表國家對外戰鬥,而「旌節」作為國家權勢的憑信,所以,凡授節度使,朝廷皆授雙旌雙節,旌以專賞,節以專殺。行則建節,府樹六纛(大旗),威儀極盛。唐詩中「將軍發白馬,旌節渡黃河」所詠即為盛讚節度使的威儀權勢。
就因為節度使威權太重,尾大不掉,致使唐朝天寶末釀出了安史之亂,唐朝就此走向了沒落。
五代時期,節度使的權勢達到了極點,皇帝的擁立與罷黜都取決於節度使,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開國君主均為節度使出身。
大宋開國,宋太祖懲於前訓,杯酒釋兵權,從兵、財、權三方面下手,解除了來自節度使的威脅。從此,節度使一般只作為宰相卸任之後的榮譽職務,稱「某某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所謂「使相」。而對於旌節的賞賜,也並不僅僅局限於節度使了。只要手中掌有軍權的要員,朝廷都會給予賞賜,以籠絡人心。得到了旌節的官員,除了建立「節堂」來供奉之外,每月還要設祭壇,派人巡視,以示敬重皇家的恩典和威嚴。除了「商議軍機大事」外,誰都不提擅自闖入,否則就是冒犯天威、褻瀆皇權,罪該萬死。
高俅設局讓林沖往節堂里闖,可說是把林沖往死里整了。
話說回來,林沖非但暈暈乎乎地闖入了白虎節堂,手裡還抱著一把斷金切玉的大刀,您說,他堂堂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怎麼就這麼粗心大意呢?
這就說明了林沖雖然號稱「八十萬禁軍教頭」,那是說來好聽而已。在禁軍裡面,像他這樣的教頭大大小小不下五六千個,所以說,他的級別很低,根本辨不清高俅帥府里的東南西北,又哪知道「商議國家軍機之處」建在哪個方向?所以,直到看到「白虎節堂」四個字,才知道誤入了,當然會飈一身冷汗了。


※康熙身高一米五幾?這裡有最富說服力的證據
※漂亮寡婦說,我想和你做夫妻,趕驢的害怕得不敢說話
※為什麼明朝皇帝「奇葩」多,清朝皇帝卻個個「聖明」
※一個清朝好皇帝,卻被一個漢族大臣拚命往陰溝裡帶
※水滸里最嚴重的通姦案,不是二潘,不是閻婆惜
TAG:歷史大沙龍 |
※袁世凱死後 姨太太們住的地方叫貞節堂 但她們卻一點也不貞節
※都知道貞節牌坊,但是又有誰知道貞節堂呢?
※袁世凱的十房老婆住在中南海的貞節堂,但是她們卻一點都不守婦道
※隱逸山林氣——楊維楨《晚節堂詩》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