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台媒說「俄焊死售華蘇-35發動機」,以為人家的智商和你一樣?

台媒說「俄焊死售華蘇-35發動機」,以為人家的智商和你一樣?

台媒的智商堪憂呀......


近日,一個頗帶嘲諷意味的新聞在台灣媒體上傳播:俄羅斯為防止中國大陸「山寨」其發動機,將出售給大陸的蘇-35發動機「焊死」。不過,經記者考證,俄媒體的報道卻與之有很大出入。中國專家也認為,這個說法聽上去比周星馳無厘頭的喜劇電影還搞笑,將發動機「焊死」是在世界航空史、軍貿史上是都沒有的事。中國不會傻到接收這樣的飛機,俄方也不至於用這種只有台媒才能腦補出的方式來保護知識產權。


台媒渲染俄「焊死」蘇-35發動機

台媒說「俄焊死售華蘇-35發動機」,以為人家的智商和你一樣?



台媒報道截圖


台灣聯合新聞網4日的報道稱,俄羅斯日前交付中國4架蘇-35戰鬥機。為防中國複製並獲取先進技術,俄方已將蘇-35的發動機「焊死」,讓中國無法「山寨」。俄羅斯專家說,若中方要接觸到發動機的核心部位必須將整個發動機破壞掉才行。

文章稱,俄羅斯政策研究中心執行董事會主席、俄羅斯退役中將葉甫蓋尼·布任斯基曾在美國國家利益中心的午宴上發表講話稱:俄羅斯不會在不採取任何預防措施的情況下將頂尖技術交給中國。此外,布任斯基還稱,中國版的蘇-35戰機不會和俄羅斯空軍使用的蘇-35戰機一模一樣。「我們有自用版本和出口版本,中國人非常擅長複製各種東西。」對於他所提到的預防複製具體措施,俄羅斯「軍事均勢」網站日前報道透露,俄方已經將對中國出口的蘇-35戰機的所有AL-41F1S發動機,也就是117S發動機的關鍵部位焊死。


不過「焊死」一說,大概是台灣媒體腦補的結果。

台媒說「俄焊死售華蘇-35發動機」,以為人家的智商和你一樣?



俄媒原報道截圖

經《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查詢,最早報道相關消息的是「俄羅斯政治」網站。2016年12月30日,該網站報道稱,鑒於中國的仿製能力,俄方只有在中國簽署保護知識產權協議後才同意提供戰機。布任斯基表示,俄羅斯研發者採取了一系列保護技術措施,包括向中國出口的戰機與俄軍使用的戰機有所不同。另外,由於不能拆開發動機,因此,接觸發動機幾乎是不可能的。報道中,並沒有「焊死發動機」的說法。


焊死發動機毫無意義


一名熟悉戰鬥機的中國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表示,俄方既不可能將蘇-35的發動機直接焊死在戰機上,也不會將相關零部件用額外工序焊死到發動機上。「焊死發動機」對於知識產權保護毫無意義,卻會極大地降低戰機性能。


另一名專家表示,首先發動機不會被焊死在飛機上。焊死發動機會使戰鬥機可維修性嚴重降低。蘇-35這種俄標的4++代戰機對飛機的可靠性、可維修性有很高要求,要求出現故障後要保持較低的平均修復時間。這一代飛機的機體表面開口率較高,以利於維護、維修,而且發動機大都採取了快速拆卸設計。而將發動機焊死在機身上,將使戰機、發動機的可維修性大大降低,或者說根本無法維修和更換。因為發動機大多數維修項目必須從機體上拆下來進行。特別是戰時,戰機更換髮動機以及對發動機進行維修更加頻繁。另外,世界各國採購新型戰機的合同實際上大都包括了備份發動機。中國採購蘇-35戰機肯定也會採購備份發動機。從這個角度看,將發動機焊死在機體上的做法,即便對俄羅斯也是毫無意義的。


將發動機的關鍵部分用額外的工藝焊死也不可能。專家指出,發動機本身大量運用了焊接工藝,應該說很多部分本身就是「焊死」的,這是製造上的要求。但有些零部件,特別是一些易損零部件必須是可以拆裝的,這涉及可維修性。如果將這部分器件焊死會導致發動機自身的可維修性大大降低,這是任何一個軍隊都不能接受的。採用額外的工序將原本可拆裝的部件焊死在發動機上,以達到「想要接觸到發動機的核心部位,就必須將整個發動機破壞掉」的目的,實際上也不能防山寨,因為如果真的想「複製」「焊死的發動機」,「破壞掉一台發動機」不算是什麼大不了的。

實際上俄羅斯人也沒有那麼「笨」,用這種奇葩的方式來限制中國山寨發動機。台媒的炒作大概是用自己的智商來衡量俄羅斯。世界上保護髮動機知識產權的辦法很多。目前西方的不少民機的先進發動機(其核心技術可軍用)可以在國內維修,而一些核心部件(例如渦輪葉片)的更換是需要「以舊換新的」。


中國無意「山寨」俄發動機


專家表示,目前中國能夠從俄羅斯的「禮炮」廠採購AL-31FN以及性能大幅提升的AL-31F改進型發動機,中俄在發動機研製方面也有技術合作,中俄的發動機技術交流渠道是通暢的。中國本國發動機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從珠海航展上透露的信息看,「太行」發動機的最大推力已達14噸,接近117S。另一個角度看,中國的發動機工業也已經過了那個看看別人的結構和工藝就「恍然大悟」的年代了。拆117S發動機對中國發動機工業不會有什麼直接提高。因為一些關鍵零部件,例如高壓渦輪實際上拼的是工藝和材料,這兩點都不是拆一拆別人的發動機就能解決的。特別是材料,即便掌握了材料配比,沒有掌握其製造工藝,也是製造不出來的。實際上,中國現在需要的不是掌握哪台發動機是什麼結構,而是設計發動機的規律和思想,以及製造工藝和材料技術的整體提高。


另外,對於俄羅斯來說,比防止結構被山寨更重要的很可能是防止一些控制系統的源代碼泄露,俄羅斯的所謂加密可能是要對源代碼進行加密。

該專家表示,中國國防工業水平的大幅提升提高了中國的議價能力,如今已經遠遠不是「給啥要啥」的年代了。因此,交付給中國的蘇-35不是俄羅斯「想焊就焊」的。實際上,俄羅斯應該更加渴望這筆蘇-35交易,任何節外生枝都可能導致這筆交易的泡湯,俄羅斯損失可能會更大。


來源:環球時報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美一歲半幼兒因罕見基因突變身體腫脹成「小巨人」

TAG:環球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海警巡航釣魚島打中日本「七寸」;「俄羅斯焊死售華戰機發動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