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這個隔壁張大爺,是中老年網紅第一人

這個隔壁張大爺,是中老年網紅第一人




心 / 里 / 有 / 束 / 光 眼 / 里 / 有 / 片 / 海




拾遺物語


「人們越缺失什麼,就越強調什麼!」


歲末年尾,回首過往,展望來年,


人們會脫口而出:新年快樂。


或許,這也恰恰說明:人們缺少快樂。


相比不快樂的人各有各的原因,


那些快樂的人都有相同的能力:


自得其樂的能力。


如張召忠所說:


自得其樂就是最大的快樂。




開通微博,還未發一言,就坐擁30多萬粉絲。


開通微信,文章輕輕鬆鬆10W+閱讀量。


受邀上B站直播,最高同時70萬人在線觀看,


一度讓直播網頁崩掉。


這就是張召忠的魅力——


中老年網紅第一人。


開始,張召忠挺不喜歡被冠以「網紅」:


「你別罵我。」


如今,他已欣然接受:


「做這樣的網紅很自豪。」


因為不同於其他「網紅」,


討好了他人,富有了自己,也失去了自我。


他這個網紅,只是風雨人生路的自然延續。


如果非要說討好了誰的話,


他只是在討好自己。




01


1952年,張召忠出生在河北鹽山,


那個年代,貧窮,是留給國人最深的記憶之一。


18歲之前,張召忠幾乎沒吃過肉,


沒穿過成衣,甚至沒吃過一個蘋果。


那個時候,張召忠「沒有太大的理想」。


如果有的話,就是誰家死了一個牲畜,吃掉肉,


張召忠就拿斧子把扔掉的骨頭砸碎,


吃骨頭的碎末。


「這樣就很好了。」張召忠說。


沒有太大的理想,


張召忠卻有一個不靠譜的愛好——文學。


四年級,他就不知天高地厚地給《中國少年報》投稿。


五年級,他甚至還寫過一本十萬字的小說。


為此,少年張召忠沒少被指指戳戳。


事實上,在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


這種小愛好,確也沒有什麼用。


但誠如人言:愛好,

本就是私人性質的,


不需要解釋。




年輕時也是帥小伙一枚


至少,在那個窮苦的年代,


這讓張召忠至少有一件事自得其樂。


「有人覺得我將來沒什麼出息,


我感覺到這意思了,


但我不多想,就日復一日地過日子。」張召忠說。


陰差陽錯,18歲那年,張召忠被推薦當了兵。


然後又被推薦到了北大讀阿拉伯語。


在此之前,張召忠甚至還不知道有這門語言。


到了阿語系,張召忠怎麼都發不出那種大舌音。


「是你的舌根硬,要想發好音,


必須下決心動舌根切割手術。」老師告訴他。


張召忠就跑去學校醫務室里問:


「你這能做舌根切割手術嗎?」


「可以。」校醫「大言不慚」。




1974年的北大醫務室是在禮堂附近臨時搭建的一個「地震棚」,


裡面擺設著桌椅、病床以及最簡單的醫藥用品。


張召忠就躺在這張床上,


眼看著赤腳醫生用刀片將舌根割開了一小段。


沒打麻藥,三下五除二,校醫很快搞定,


抹了碘酒,打發走了張召忠。


有人把張召忠的這段經歷,視為一段傳奇。


可張召忠卻想得簡單:


「這個是舌頭的事,那我就解決舌頭的問題。」


為了學好外語,


張召忠還省吃儉用買了一個磚頭式錄音機。




為此,他差不多兩年時間沒有吃什麼炒菜,


天天是抓幾個饅頭喝兩大鍋湯完事。


「一個人對痛苦的感受能力和對快樂的感受能力成反比。」


顯然,張召忠對痛苦的感受能力很弱。


挨過刀的痛,忍過肚飢的苦,


但張召忠卻樂此不疲:


「誰都會有不滿意的事,都會不高興……


但是我每個時期都很高興。」


沒有「小目標」,張召忠活得簡單,活得愜意。




02


大學時代的張召忠可謂風雲人物。


成績優秀,當上了班長和黨支部書記。


腹有詩書,沒事就教同學如何寫詩。


那時,這就是典型的幹部苗子。


直到1976年,張召忠不靠譜了。


那年,偉人去世。


有關組織找到張召忠,給了他一項任務,


代表北大師生寫信向江青效忠。


其時,這可是莫大的「榮譽」,


簡直是把進步的梯子遞到他的腳下。


未曾想他卻堅辭不就。


那是個集體狂歡的時代,每個人都戴著假面,


取悅對方,取悅權威,


「享受」著集體無理性的亢奮「快感」。


張召忠拒絕集體的狂歡,無疑是危險的。


萬幸,不久四人幫倒台,


張召忠躲過一劫。




此後,有關方面要樹典型,再次找到張召忠。


他再次拒絕:

「我沒有看出四人幫不地道來,


只是溜須拍馬的事我干不來。」


拒絕亢奮的快感,


只是因為張召忠已找到自己的樂子。


「幸福就是發揮、應用我們的技巧,並取得期待的效果。」


逍遙派倫理學者斯托拜阿斯說。


大學畢業時,參加命題作文,三題可任選一題。


可張召忠卻在規定時間裡,一氣兒完成了三題,


外國專家給他打了少有的滿分。


「我這人沒什麼貪心,但有計劃,


我不會誤入歧途,一旦涉及就要做到最好。」


或許是這種「一根筋」的特質,


讓他「僥倖」逃過一場劫難。


但他此後所體驗到的人生,


無一不沾染上這種沉浸於個人天地,


甚至不惜背離集體方向的個性色彩。




那時,國內會阿拉伯語的是稀缺人才。


畢業後不久,


張召忠就被從部隊借調到伊拉克當翻譯。


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


張召忠發現自己對戰場應用到的武器和戰術竟然一無所知。


他無比鬱悶:身為一個軍人,竟然只懂語言。


1980年回國後,張召忠義無反顧回到原部隊。


在當時,這其實不是一個好選擇。


依他的資歷,完全可以挑更好的單位轉業。


而他竟然放棄了自己精通的阿語,


轉而學習英語和日語——


先進的軍事資料都由英語或日語書寫。


不到30歲,他就發表了大量有關前沿軍事的學術論文。


儘管生活的窘迫依然如影隨形——

直到40歲,


張召忠一家人還擠在15平米的小宿舍里。


可這個冷板凳,張召忠坐得津津有味,


甚至幾乎不參加過任何應酬活動:


「主要是沒那時間陪別人,


喝點酒晚上啥也幹不了。」


這時的張召忠,遠離人群,


但在自己的這片天地,他很自由。




03


走上電視熒屏,其實是個意外。


1992年,央視製作系列節目《三十六計古今談》,


原書作者和另一位學者經過試鏡,都沒有通過。


顏值高且小有名氣的張召忠,


被確定為節目主講人。


那時的他,穿著白色的軍裝正襟危坐,


聳著肩膀不敢動彈一下。


幾場錄製下來,張召忠直言不想幹了。


原因說來簡單:不開心。


其時,每次撰稿人都提前寫好稿子,


張召忠只需要把稿子記下來,然後背給觀眾聽。


這也是當時電視節目一貫的套路:


一些所謂的專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周全」,


所做的評述,無非是「明天可能晴天,也可能陰天,局部地區還可能下雨」的無聊話語。




「背別人寫好的東西,你們還要我幹嗎?」


對這種「空話、套話」的套路,張召忠是拒絕的。


一次,某駐外大使和張召忠同台,


結果開口就是「感謝領導」之類的套話,


完全不切題。


張召忠聽了一會,開始叉著手仰頭四面觀看。


要說,張召忠就說自己的話,


堅持做節目不看稿子。


比如談奪取制空權時,他說這就像「抓一個老母雞把它打掉,

省的你老下蛋,而不是把雞蛋打掉」。


有一次談到新型的船塢登陸艦比舊的型號大,為了讓觀眾好理解,


張召忠說:「這就好比新船能拉兩個胖子出海,


舊船只能拉一個胖子,那一個胖子怎麼辦呢?


乾脆死了算了!」


每當說出這些「金句」,總是一語剛畢,


張召忠自己就先哈哈大笑起來。


「軍事節目本身具備一定的嚴肅性,


很少嘉賓會笑的,


但他在節目里就會哈哈大笑。」老搭檔羅旭說。




讓自己樂了起來,自然也讓觀眾們大呼過癮。


只要有他的節目,收視率就居高不下。


甚至有觀眾寫信給節目組:


「以後能不能讓張教授多說一點,


其他同場的嘉賓少說點?」


成也這張嘴,失也這張嘴。


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成了他的滑鐵盧。


「美軍會陷入人民戰爭的海洋……」


央視直播中,張召忠信誓旦旦。


未料,美軍幾乎兵不血刃攻入了巴格達,


這讓很多等待其反抗翻盤的軍迷目瞪口呆。


戰略忽悠局局長的名號也由此而來。




事實上,那時可能出現在美軍進攻方向的伊拉克部隊的師、旅長已全部策反。


這種絕密情報,張召忠自是無從得知。


直播有風險,預測更有風險,


他當時完全可以「彎彎繞」,顧左右而言它。


不過也許那就不是張召忠了:


「錯就錯,對就是對,要斬釘截鐵。」


有人哀嘆,當僥倖逃過物質的匱乏和痛苦,


等著你的往往不是快樂,是無聊。


也許那是因為,


你無可避免地掉入了「自愚自樂」的套路中,


而張召忠顯然跳了出來。




04


2003年的滑鐵盧似乎並沒讓他吸取教訓。


年齡在增長,名氣越來越大,


張召忠依舊未「穩重」起來。


2006年,張召忠由《防務新觀察》欄目的主持,


被調整為常設嘉賓,方靜成為了他的新搭檔。


為什麼換人?欄目組說他當主持人嚴重「越位」,


插話搶話,比嘉賓話還多,


也因此鬧出了不少「笑話」。


張召忠也委屈:我一個大名鼎鼎的軍事專家,


怎麼能假裝不懂,問些我根本就知道答案的問題?


還得認真聆聽?太假了!


熟了以後方靜問他:

"你怎麼這麼大人了說話一點兒都不知道自我保護啊?


總是最早一個下結論,就不能含糊點,


說些『局面複雜,有待觀察』之類的片兒湯話先對付過去嗎?"


言下之意,該一本正經的時候,


你就一本正經下唄,


畢竟已經是少將,也要自重下身份。




這時,方靜只聽到呵呵一通傻笑:


「我就傻唄…………」


他當然不是真的傻,此時他早已著作等身,


且所有著作都是自己獨立完成。


只不過,網上甚囂其上的「戰略忽悠局局長」名號,


已讓人們淡忘了他少將、博士生導師的身份。


網友們總是樂此不彼從他話中找出漏洞,


製造出新的段子。


比如,張召忠說,


激光武器在霧霾天氣中,會大失水準。


網友就製造出「霧霾防激光」的段子。


比如,張召忠說,潛艇進入近海,


會被養海帶的尼龍繩纏住螺旋槳。


網友就製造出「海白菜防潛艇」的段子。


…………




方靜有時候看不過去就會打個電話:


「嘿,我一不管你你就又胡說八道,


不能長點記性啊?」


「他媽的,我說著玩的,哈哈哈。」


笑聲中充滿老小孩惡作劇得逞後的開心。


有網友說得明白:


高曉松在揣著糊塗裝明白,


張召忠在揣著明白裝糊塗。


自重身份,


張召忠應該對這種嘲諷大為光火才對。


可以堂堂少將身份,


他卻欣然享受著網友封給他的「局座」稱號:


年輕人跟你開個玩笑,你都當真,那不得氣死?


他從不在網路上氣急敗壞地回應:

「沒那個時間。」


也依舊繼續敢說敢言。




在90後乃至00後眼中,


這就是一個不拿腔作勢的萌老頭。


其實,使我們快樂或者憂傷的事物,


往往不是那些客觀、真實的事物,


而是我們對這些事物的理解和把握。


「不要總認為自己對、自己說的話很重要。


你有那麼重要嗎?


人有時是自己裝腔作勢,


自己把自己太當回事了。


把這些都扔下,我就是一個普通老頭,


後退一步,晴空萬里。」




不顧形象,體驗軍事類VR遊戲


05


2015年建軍節之前,張召忠正式退休。


這個超期服役三年的老兵,成為了一名老幹部。


這個天天被人們調侃的局座,


退役命令是由中央軍委下達的。


儀式結束後,


張召忠被領到幾百步外的「軍隊離退休幹部休養所」。


領導熱情地帶著他們參觀老幹部的活動空間,


乒乓球、羽毛球、下棋、書法、攝影……


各種興趣小組讓人眼花繚亂。


有著豐裕的退休工資,
以及軍隊高質量的服務保障,


可以想像張召忠退休後的閑暇時光會多麼愜意。


儘管他已63歲,


但人生不還正有大把時光可以消磨么?


未料,張召忠走了一圈後,淡淡一笑走了——


他拒絕了這種閑暇。




應粉絲要求,曬自拍


事實上,單位每年安排老幹部休假,


張召忠也都沒去過。


「人們消磨閑暇的方式,
顯示出閑暇對於他們是何等的沒有價值。」


顯然,張召忠不想消磨掉這份閑暇。


幾個月後,張召忠的公眾號「局座召忠」悄悄上線。


關注這個號後,會得到一條自動回復:


「歡迎大家來到我局。」


「張教授,局座是貶義!」


有熟悉的記者打電話過去告訴張召忠。


「我知道是貶義。」


「……」


「沒什麼。既然大家這麼喜歡這個,


就叫這個算了。」張召忠說。


勇敢自黑,其實是因為張召忠有個野心:


把年輕人從娛樂那裡拉過來。




因為可以科普,張召忠答應上《最強大腦》這個節目


「如果年輕人不再關心時事政治和國防軍事,


如果整個民族的科技素質日益低下,


未來的中國誰來保衛?……」


張召忠連珠炮式地吐露自己的焦慮。


但一個50後,能玩轉新媒體么?


一開始,張召忠就發現自己掉坑裡了:


「我以為跟微博一樣,沒想到一個人忙不過來。」


而且「老的風格試過,閱讀量不會超過5萬」。


不得以,張召忠用自己的退休工資,


招募了一群兼職小夥伴,

大手一揮:


隨便改!只要年輕人能夠看懂。


如今,局座一萬多字的長篇文章,


經常被編輯改到兩千多字,

但明顯更受歡迎。




查看每日微信閱讀量


「活在信息化時代,要學會數字化生存。」張召忠說。


為「跳出原來的框框」,他推掉了一些電視節目,


甚至電視都很少看了。


不知不覺中,粉絲數量蹭蹭漲過了百萬。


在我們70後80後哀嘆與90後00後有代溝時,


他已攻下90後00後的最大城堡——B站。


2016年11月20日,為慶祝微信粉絲過百萬,


張召忠在北京做了一場網路直播。


數字不會騙人——


這個隔壁張大爺,引來2041萬人在線觀看。


在自己挖的坑裡,張召忠越陷越深,


退休後,甚至比以前更忙了,


也更累,不過老張很高興。


之前,「局座召忠」每篇文章末尾都寫著一句:


「如果你感覺這篇文章不錯,


歡迎你轉發個人微信分享,


大家免費傳閱,老張高興著呢。」




B站網友惡搞


06


在《20 30 40》中,


劉若英演的那個角色從小被逼著學琴。


她媽媽逼她學琴的原因是:


「以後你的男人拋棄了你,


你還可以彈鋼琴找碗飯吃。」


其實,也可以這樣理解:


就算以後沒有男人愛你,


你至少可以彈鋼琴消遣。


外物不可控,自己卻是可控的,


再晦暗的時代也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但這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找來的。


「幸福屬於那些能自得其樂的人。」


亞里士多德曾這樣說。




平常,張召忠出行就是自己一個雙肩包,擠地鐵,搭高鐵


張召忠無疑是就是這種人:


他從未期望從他人那裡,


或者從自身之外期望太多;


他也不試圖去取悅他人,


而把自己變得平庸和狹窄。


在自己的天地里,他自得自樂。


互聯網造就了很多網紅,


帶給我們很多「娛樂」,


但這樣一位讓我們真心感到「快樂」的中老年網紅,


可能僅此一家,別無分店。





歡迎轉發朋友圈。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並不得用於微信外平台。




法律顧問 | 重慶沁山律師事務所


生命中總有一束光


足以穿透黑暗


招聘


要求:

1.嗜書;2.文字控;3.善於講故事;4.有媒體從業經歷更好;5.能到重慶工作;6.月薪5000—15000元。


徵稿


徵集拾遺風格的「人物類」「觀點類」原創稿件,1000一10000元/ 篇。

簡歷、稿件請投郵箱:3452915316@qq.com


薦稿


拾遺「精薦錄」欄目,擬每周推一篇大家推薦的精品稿件,稿費500元/篇。要求:1.或見解獨到;2.或題材獨特;3.或感人至深;4.或妙趣橫生」。薦稿郵箱:3329001805@qq.com。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年 的精彩文章:

不要小看這個!用來對付老年斑效果超級好!
為什麼很多農村老年人,在身體健康時會提前讓家裡人把棺材做好?
雙節同慶!中老年朋友這樣喝粥,慶臘八,享健康!
一天一碗,能讓你遠離一大半老年病!
從藝術家的畫作中,能看出他們有沒有老年痴呆的前兆

TAG:老年 |

您可能感興趣

娶了這個生肖的女人,五年小富,十年大富大貴
這個大爺,年近半百,卻有幾百萬姑娘想睡他
這個讓馬雲讚譽有加的年輕人,卻花了三年時間跑去做了一個杯子
中國為一種人取了一個「名字」,從此,這個家族幾百年都抬不起頭
這個謊言騙了中國人兩千多年
中國三千多年,唯一沒有改過名字的城市,多數人念錯這個地名
在那個吃大鍋飯的年代,我們鄰村的這個人的失蹤,十分怪異
隋煬帝動用一百多萬大軍,只打下人家一座小城,竟然是為了這個!
這個世界上有三個男人,是神一般的存在!
一夜之間,這個25歲小哥成了英國第三富有的人
這個天生就少了半個腦袋的寶寶,一個兩年的奇蹟……
這個男人坐牢四十多年,出獄後已經認不清這個世界了
每個月來一次大姨媽痛到哭,這個澳洲女孩持續來了五年
「日本」這個名字,竟然是中國一個女人給起的,奇怪
最難追的三大星座女,第一竟是這個星座?
這個天生就少了半個腦袋的寶寶, 簡直是兩年的奇蹟~
這個大嘴少年,竟是全日本最想被擁抱的男明星!
一夜之間,這個25歲小哥成了英國第三富有的人……
這個手藝六百年歷史曾經火遍大街小巷:如今正在消失
中東的這個村子,一年造數萬把精仿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