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作者:龍泉道人首發:雲南道教網

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我講《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時,講到企業該如何吸引人才的話題,一不小心多發揮了半個小時。昨夜讀《四書五經》,見其中有生財之道的論述,不由感慨萬千。生財之道,生財有道,世間的財富積累和使用均需合於大道,否則財富帶來的可能是無窮無盡的煩惱。


《大學.治國平天下》云:「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這段話可謂高論。當然,這裡論述的是「君子」的生財之道,而生財之道的根本在於修德。因為品德的高低決定了福報的大小,所以君子不還寡而患不均,是君子就不愁無財可生,修好了品德,自然財源滾滾。

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修身養性是儒家做人的精髓。修身以養德,德養好了就什麼都有了。這是儒家的生財之道,或獲取財富的門道。「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有道德的人自然有人擁護,有人擁護才會有土地,有土地才會有財富,有財富才能供人使用。總而言之,德行是獲得財富的基礎,德為本,財為末。因此,君子雖然有生財之道,但並不會把財富看得太重,這可能就是「房多累主,財多傷身」的原因。因此,自古以來,心性善良正直之人一般考慮是否能賺錢的問題,而多考慮自己有沒有足夠的德行以承載福報。


不過,到了今天,很多人似乎已經把德行和財富本末倒置,只顧著追求財富,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東西,即品德心性的修養。古語有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財富已經開始左右著人們的思想、言行,開口閉口就談錢,讓人哭笑不得。物質方面的慾望會慢慢改變心性,若不屑於心性的修持,就會造成「外本內末,爭民施奪」的殘局。

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常常聽到很多人抱怨賺錢不容易,實際上真正的財富不是賺來的,而是修來的。想必大家都聽過一句話:「賺錢的工作不累,累的工作不賺錢」。為了賺錢而工作,往往賺不到很多錢,即使賺到了,也不會輕易滿足。而真正賺大錢的人,有時候不是靠聰明巧智,而是靠德行。記得有一篇報導,說一個蘇州工業園區的實木門廠,全公司上上下下1000多號員工,只有一個銷售人員。該公司20年來人才流失率僅為0.05%,每年凈營業額數億元,但該公司每年都會拿出相當數額的資金用以改善員工福利,公司所有員工忠心不二,使公司的業績在經濟最不景氣的年頭都保持穩步增長。這就是企業領導人的德行使然。

《大學.治國平天下》篇云:「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當一個企業的領導人最大限度考慮員工的利益時,員工必定以忠誠報答其所受之恩德;反之,若領導人忽略了對普通員工的關注,則必定人心不定、軍心不穩,這種企業多不能長久。一個企業中,人事變動實屬正常,但若人事變動過於頻繁,人才流失率過高時,其實已經為企業敲響了警鐘。

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因此,優秀的、有競爭力的企業以優厚的待遇留住人,唯有那些苟延殘喘的企業才刻薄寡恩、頻繁地換員工。若企業所創造的財富大部份集中在少數人手裡時,民心必定渙散;唯有將財富與員工分享,這個企業才能不斷做大做強。梁山好漢在宋江的帶領下「替天行道」,各路英雄望風而來,創下了那麼大的基業,震驚朝野。唯一的制勝法寶就是分享,即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種魄力也是企業主應該具備的,若把員工當成打工的,那他充其量變成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奸商;若將員工當成兄弟手足,並能讓他們與企業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那這個企業將發展成為企業帝國。


當然,無論企業老闆也好,還是普通上班族也罷,德行是本,財富為末。多散財,則人氣聚,然後能生更多的財。把德修好了,就不愁財不聚。而散出去的財,上天自會以各種方式給你回報。若不惜一切代價取不義之財,那這些財富可能不是真正的財富,而可能是災禍。這就是《大學》中「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道理。請記住:君子愛財,必取之以道。橫財不是財。

編輯‖龍泉道人‖公眾號:雲南道教網 | yntaoism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間道教 的精彩文章:

長滿爛瘡的盜墓人
道家哲學:莊子論「化」
論修行人的氣節
正一和全真早晚功課經
你所不知道的世界-鬼碟

TAG:人間道教 |

您可能感興趣

「財散則民聚,財聚則民散」